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你选择接受吗?还是直接走人?

本仙女胖胖滴


其实,2019年已经是行业大洗牌,2020年对于企业最重要是“活着”,这场疫情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哪个企业是优胜者,我们职场人难,企业也很难,2020年能活下来就很好了。


我还记之前看过的新闻,新潮传媒宣布减员500人,除此之外,高管带头降薪20%,危机期间不拿绩效工资,且承诺每月领不超过5万元的生活费,2-4月份全员不拿绩效工资,不用公款招待客户,严控办公费、差旅费、销售费用等。


我的公司是做餐饮的下游供应商,2月10日复工当天让我们自己提交15天无薪事假申请,相当于半个月工资没有了,因为工作量骤减,可以在家办公。


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西贝账上现金加贷款熬不过三个月,乐凯撒销售额下滑一半以上,老乡鸡6天损失2000万,外婆家每日成本250万。我们作为餐饮业下游供应商则更惨,想想真的挺心酸的,平时公司业绩好无偿加班,现在碰到一点风吹草动就要动我们的奶酪。


我最近了解到,原来公司是在不裁员的情况下降薪,这么下去,估计三月份也是发放基本工资,如果疫情5月份还是这样子,估计公司也要破产了。


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你选择接受吗?还是直接走人?



1、暂时忍受降薪


我公司老板的做法挺好,公司一个员工都不裁,暂时用降薪的办法先保住大家的饭碗。这个方法大家都能够理解,老实说,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我相信老板已经尽力了。


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全部都有困难,既然有困难,只能选择裁员或者降薪,如果真要这样选择,我也宁愿选择降薪,也不接受裁员的安排,毕竟现在出去找工作真不容易啊。


2、疫情过后再作打算


假如公司是临时降薪针对这个疫情,我能够理解公司的难处,我相信大部分员工也都会接受半薪。但是,如果疫情过后,公司还是按照之前的半薪,而且没有给我一个合理的说法,那我肯定要重新换一个公司,毕竟那时候疫情已经过去了,相对来说找工作也会简单很多。


3、继续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我相信疫情过后,求职者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难,很多人会开始为自己打工,打造自己的IP。对于企业来说,线上运营意味着更低的人工成本,很多岗位企业主会选择外包的形式,不再雇佣正式工,因此我们要掌握更多在家办公的技能。


关注@令狐开讲了,专注职场领域,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活的更明白、更清楚、更成功!

令狐开讲了


【星雨观点】跟谁过不去,也不要跟钱过不去。因为没钱的曰子实在是不好受。

由于疫情,我们公司还没复工,但每天会安排一个人去值班。昨天正好是我值班,上班途中正好遇到了一个过去的同事。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来我们公司工作,两年前跳蹧到市内一家规模较大的民企。正好路上遇到,虽是非常时期,但还是聊了一会。

他跟我讲了他的遭遇,应该与你提出的问题非常相似。去年底,他所在的公司因为效益不好,决定对企业的行政人员降薪。被降薪的人员虽然心存不满,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就忍了。可是小伙子年轻气盛,直接提出了辞职。本来想年后再去找一份工作,没有想到遇上了这场疫情。现在是没有了工资收入,天天在家干着急也没办法。

客观看待企业降薪。

记得过去有一个比喻,形象地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比喻成“锅”和“碗”的关系,意思是锅里有,碗里才会有。就是说企业效益增加了,员工的收入才会有增加。

这次疫情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企业至今没有复工。即使将来复工了,也会面临着缺资金、缺原材料、缺产品市场等问题。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发展,估计具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宣布降薪,我认为对企业的这一行为可以理解。

企业面临困境,需要员工同舟共济。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有顺境,也有逆境。

企业在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增长快效益好,员工收入有提高,这种情况下员工自然高兴。但当企业出现了困难,生产经营停滞,经济效益滑坡的时候,提出给员工降薪,大多数员工都会很难接受和理解。这实际上就是常见的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企业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员工应该多理解企业和老板的难处,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力,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是接受还是直接走人?还是要取决于自身的态度和实力。

面对降薪,是接受还是直接走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你愿不愿意与企业共渡难关?如果愿意就接受,反之则走人。

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都是会选择接受降薪而留下来继续工作,与企业共渡难关。

  • 在企业已经工作多年,有了较深的感情;
  • 感到这个企业工作的环境很好,对自己的现状也比较满意;
  • 认为企业虽然目前遇到了困难,但发展前景看好;
  • 自己觉得有个工作不容易,现在重新择业也很难,不想再折腾;
  • 自身条件一般,估计离开了也不会找到象现在的工作。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应该都是会留下来继续工作。

2、如果自身不具备一定的实力,选择走人易,再想就业难。

可以预见,今年的疫情,必然会给就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许多业内人士预测,复工后仍然会有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

企业开工不足,必然会减少用工需求,客观上使求职增加了难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属于紧缺的专业人才,或者高技能的专业人员,或者熟练工人,估计会面临择业的困难。

总结:面对企业降薪,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建议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冷静分析利弊得失,慎重地做出选择。


星雨如风


对于我来说是选择接受!

这个里面关系到一个个人成本问题。它的决定因素可能和自己的家庭背景,年龄层次比较有关系!

我是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了12年的一位员工。在疫情没有爆发之前,去年10月份我提出过一次离职。那个时候信心满满,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可以找到一个比现在的岗位更匹配,薪资更优厚的工作,当然情况也正如我所预料一样。工作不难找,而待遇不理想。然后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在这家企业继续留了下来。

首先是个人表现的考量。那如果企业都复工后,相信每一个私企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类似情况出现的可能,如果我此时选择走人,那我必将面临着求职这件事情,而在求职的慢慢过程当中,还需要了解到每一家我所申请面试的单位,它们的背景条件和当前复工时候是否也有降薪的政策存在。因此我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现在在的这家企业里面的职业位置是否能够让我有效的去规避这样的降薪风险?以及我选择留下来接受降薪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今后对我个人忠诚度的评估。

其次,同样我认为降薪政策在一家企业只是短暂的。也许仅仅就是这一个月给你的薪资降薪。但可能你收获的是类似于和企业和老板一同并肩,度过一个非常时期,拿出的是你对公司所做的一些努力和贡献。

第三,拿我现在的同事来看,有很多同事,非但不是在公司出现降薪情况的时候选择走人,而是在出现疫情时,当前公司需要召回一些同事,去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他们也毅然决然的积极的响应着。

所以我想,假如说个人情况、家庭背景比较优厚;或者在年前,就已经产生过要离职的想法;再或者你已经对这家公司不存在更多的追求和梦想。那就没有必要考虑太多,毕竟"做的不开心"和"钱不到位"是不想干的两个核心条件。

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非常时期出现的特殊情况,我想应该是有心理准备和心理考量,能够接受的。



菜神V5


很不幸,我们公司就选择了降薪!

我们的大的方向是

1、市场人员降薪4成,后勤和技术人员降薪5成,但绝不辞退员工,虽然固定工资有违政策和人性,所以,我们做了补充方案,那就是公司迅速敲定疫情阶段可以做的业务,并已经基本确定,并形成奖金方案。

2、宣布全员远程办公,同时工作时间调整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另外各部门安排1人在公司值班,确保有事情能有人;

总的目标是养活自己,待疫情一过,迅速发力市场。

公司降薪也是无奈之举

降薪,绝对是不得已的举措,吃老本活不了几个月;

我们知道,无论降薪是否顺利,对公司和员工双方都是不利的;就像身上有了伤口,伤口好了,也有伤疤;

降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受打击的,最终影响的是公司的短期的业务开展和公司长期的品牌形象;对员工的生活影响是最直接的。

但是如果不降薪,可以预见,公司近两个月就只能吃老本,这个是公司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希望员工能力理解公司的想法,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公司的主管人员,没有表示异议,全票支持

各部门主管,作为参与本次举措的决策人,在接受到此命令,无论心理想的是什么,都无条件执行,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要出方案,还要去执行方案。

我本人作为管理人员,我很清晰的知道公司的状况是什么,也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将会面临什么,家人因为疫情降薪不得不降低生活开支的画面很自然地不断地出现在眼前,想着因为疫情自己的待遇不能够满足家人的开销,心情无比激动;

可是,工作仍旧得继续,做方案,与各级主管沟通,与员工沟通公司的情况,并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

因为公司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透明公开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听取了员工的建议,总体效果还是可以的。

公司的员工,刚开始是无法接受的,沟通后表示理解

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没有人会第一时间就表示理解的,更不要说同意,这个是人之常情;

当主管人员先口头通知员工的时候,员工就在工作群发起了“抗议”,希望不要降薪;随后是希望降薪幅度小些,然后是部门主管甚至提出了对自己部门减员,保留在职员工的薪资不变或者小幅度调薪,等等等;

紧接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与员工进行了集中和一对一的沟通,这个沟通并不是强迫员工必须理解和支持,而是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友好的沟通,让员工更加了解了公司的情况,也提出来很多自己的意见。

最后,全员通过

通过沟通,公司决策层采取了一部分员工的建议,比如,公司疫情期间推行的项目的进项全部采取奖金制,盈利部分公司不留取一分钱,全部给到参与项目的员工。

就这样,公司最终也达成了降薪的目的,员工也在疫情阶段保证不失业,并且有收入保证,同时,公司也能在这个阶段保存了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疫情过后第一时间搏击市场。

【总结】

人的一辈子,哪能不经历什么风险,企业也是一样的。疫情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但是也让我们更团结。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这个社会将会更美好!


稚始栀终


昨天,公司发了1月份的工资,工资到账时我就看傻眼了。为啥比年前工资还少了30%,一开始以为是我表现不好所有给我降薪了。后来一问,所有人都是如此。

原因都可想而知,受疫情影响,公司延迟复工,损失巨大。目前虽已复工,但政府要求对所有外省人员都需要单独隔离14天后才能开始上班,而公司的省外员工多达35%,这样一来,公司损失更难挽回。

隔离14天加上春节假期,相当于1个月没上班,但工资仍然需要发,对于我们接近2万人的公司而言,仅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所以若不裁员就必须降薪。

那么,面对疫情过后的降薪,大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80%的同事:降薪是公司的无奈之举,想让公司活下去就必须采取的方式,我接受该方式。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在该情况下,未采取裁员措施就已经不错了,若此时自己选择离职,则面临更大经济压力:

跳槽:竞争更大。此时跳槽的竞争者不仅仅是其他找工作的人,还有已在该公司的人,因为很多公司会选择裁员,那么公司还会拿你和公司的人对比,择优录取。

面试期长且无经济来源。有很多人在年前就已决定年后重新找工作,而经过这波疫情之后,需要找工作的人更多,那么你面临的面试期则更长。在漫长的等待中,你需要付房租、房贷等等。

综上,80%以上的同事认为此时离职非明智之举。

20%的同事:累死累活一整年,工资不涨反降了,当然得走。

该类同事觉得在过去的一年付出很多努力,却未得到相应的结果,所以选择离职。并且,在他们看来,还有如下原因:

1.若不加薪,导致员工离职,企业损失更大。

目前的岗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有人离职,则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精力与金钱来招聘,这样的损失则会更大。因此这种报复式心理离职。

2.工资突然降低,心理落差大

以往只会涨薪,就算再差也不过不涨薪而已,但这次还降了30%,实在受不了。按按降薪后的工资,每个月房贷都不够还,基本生活都已得不到保障。

而我,选择的是继续在公司。不是公司没良心,而是公司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也相信疫情过去后,公司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Judy读书


分享一个疫情下降薪的真实案例:

上海某教育公司员工在网上爆料:2月12日被领导微信通知:1月工资降50%,2月份开始直到六月份降65%。不同意方案的可以离职,1月工资正常发。

该教育公司的老板表示:本来够活2年的账上3.2亿现金,如果没收入只够6个月,下决心做坏人,全员3.5折工资5个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资,一月统一半折,等下轮融资后补齐,或者换成公司股份,这样我们现金流仍旧可以不融资活两年。

员工投诉的信息最近在各大社交网络引起热议,有在骂老板冷血的,有在说公司做法合情合理的。

江少觉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企业没法开业,员工没法上班。教培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很多公司都是在利用免费线上课,赔本赚吆喝。但是全员降薪的做法具体到个人,还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的收入刚好够房贷车贷,如果强行降薪,肯定会影响很多人的正常生活。

公司全员降薪其实就是裁员的软性手段: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本身经营困难,再加上遇到这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国家号召企业不裁员,但是企业为了活下去,往往会采取全员降薪的手段。

站在老板的视角,这无可厚非。只要能让公司继续活下去,他们就必须这么做。

站在员工的视角,降薪会让自己的收入大打折扣,这时候你只有两种选择,接受or离职。其实公司降薪对能力强的人影响比较少,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很抢手,即使离开公司也能迅速找到不错的工作。而对于纳西额能力比较一般的,离开了公司很难找到工作的人来说,接受降薪,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对我来说:

如果公司待员工不错,自己也看好公司的发展,会选择留在公司一起渡过难关。

如果公司老板是为了裁员而降薪,自己也不看好公司发展,还是趁早走人为妙。


我是江少,90后职场问答达人,专注个人成长、职场高价值干货。欢迎点赞关注留言,一起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做个有钱人。

江少


降薪,是降20%,降60%,还是降100%呢?

疫情影响下,很多公司由于生意瘫痪,造成资金紧张难以运转。

选择降薪的目的在于:节约用人成本,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对于企业宣布降薪,是否该立刻走人?建议大家好好思考以下问题,再做考量。

1、降薪,是长期降薪吗?如果不是,离职就能解决问题吗?

这一次的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困难和压力。

说白了,企业降薪是为了管控公司运营成本,为后续发展节省空间。

降薪选择离职,你要观察企业降薪是否一直存在。

  • 如果说企业降薪是长此以往都降薪,而降薪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与你的工作价值不对等,再三考虑后你选择离职,这或许情有可原。
  • 如果只是这一个月降薪,从长远发展考虑,离职是否能改变现状?是否其他公司不会降薪?

2、降薪,与你的职业发展是否冲突?是否意味着你将失去升职加薪的机遇?

作为企业员工,千万不要单纯的看表面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最重要。

你要思考下:

企业选择降薪的原因是因为疫情影响入不敷出,运营成本增加还是因为你的个人能力问题降薪。

  • 如果是疫情影响降薪,说明全体员工都要付出代价,并不单单是你一个人。这种情况,建议不要轻易离职。因为其他公司,可能也是一样的情况。
  • 如果是个人能力被降薪,那对于你今后职业生涯发展肯定会有影响。这种情况,建议你离开。因为降薪,代表着企业对你能力的不认可。

3、离职是否能改变降薪现状?

如果对于企业降薪行为,你非常不认可、不赞同。

这时候你要思考下:离职是不是就能改变降薪现状?离职是不是就一定能保持现有薪资的稳定?

如果这些问题,你自己都是未知数,建议慎重理智的选择。

离职原因千万种,但意气用事的离职却是不可取的。

就算要离职,也要做到骑驴找马,不要裸辞。因为裸辞的代价,普通人真的耗不起。

我是 ,职场咨询规划师,互联网公司运营经理,知乎专栏作者。更多职场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与你一起优雅混职场。


壹哥职场说


事实上,企业是不可以单方面宣布降薪的,这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在没有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降薪,劳动者可以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纠纷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用人单位单方面的变更无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所以,即使是因为疫情原因,复工后企业要求员工降薪,员工也是可以不接受的。

在现实中,情况可能分成两种。

一种是员工本身是管理层,对企业有强烈的感情,但是企业确实因为疫情收到重创,员工愿意用降薪的方式来帮企业渡过难关。

比如说前几天新潮传媒在复工之后进行裁员,裁掉500名员工,高管集体降薪20%。这里面的高管能说百分之百都是自愿降薪吗?很难说吧。

只不过是在企业里有了一定地位,通常是地位越高,与企业的命运捆绑得就越近,越不愿意为了10%-20%的降薪就离开公司,或者向仲裁委提出仲裁吧。

现实有现实的难处,标准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适用于这些高管。如果他们还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受到更大影响的话。

所以不管是心甘情愿也好,还是“被动”地心甘情愿也好,有一部分人为了稳定,为了更好地发展,忍一时之痛,不过是为了争取将来更大的回报罢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愿意接受降薪的,他们除了“走人”这个方式之外,还可以选择倔强地留下。

如果企业宣布降薪,自己接受不了,那怎么走?自己提出辞职吗?那也太便宜企业了。要是大家都这么做的话,企业岂不是不用裁员给补偿金了,干脆先跟员工提出降薪好了,不能接受的就自己离职,补偿金都省了。

事实上,如果员工不接受降薪,是可以向劳动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的,这种仲裁,只要你能拿得出有效证据,比如说工资条,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在公司要求降薪的说明上签字——签字同意的话,基本就代表企业与你协商一致了——基本上你是可以胜诉的,企业的降薪就会被视为无效。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需要自己深思熟虑。

如果企业值得你同意降薪去守护,如果一时经济形势不好不太容易找到工作,那不如先稍稍委屈自己一段时间。如果你认为企业这样做太不近人情,自己没办法接受,那也可以直接对企业表达你不接受降薪的做法,要求企业保持原来的薪酬,否则就会向仲裁委提出仲裁。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关注。

职场绿皮书


【如风观点】据我从身边的朋友所在企业来看,有30%多的企业降薪了,朋友们都选择了接受,没有直接走人的现象,如果是我选择,我也会接受降薪。

一、携手企业,共克时艰

此次疫情,从企业的角度损失更为严重。大企业因为雄厚的底子,情况好些。很多中小企业,扛不住了。企业承担的房租费、物业费、人工工资、社保费、各种运营费都是在支出的状态,没有收入,资金链的断裂在所难免。那么对与企业来讲,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只能选择降低人工成本。所以,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同理心,与企业共度时艰,等疫情过去,企业慢慢走过这段低谷,经营好转时,给员工恢复原来薪水也是常理之中。

选择现在降薪,是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将来企业恢复以后,肯定会涨薪的。


所以,艰难时刻,希望能够换位思考,携手陪伴企业渡过难关,共克时艰。

二、重新找工作的风险

1、求职难度增加

如果选择直接走人,接下来去找下一份工作。一份工作也不好找啊,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采取降薪、裁员自救,更不用说招聘新人了。一些原来有招聘计划的,大多能让内部员工分摊就分摊掉了,关闭了招聘岗位。这样来看,招聘的岗位大大减少,增加了找工作的困难度。

2、空白期的损失

如果一个与找不到工作,一个月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两个月找不到工作,你的损失就不是原来损失的降薪部分了。因为,你连续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部分断掉的话,尤其是医疗保险,断交一个月,重新生效就是半年以后。如果这半年内你万一生病了,是不能享受医疗保险的,或许那个时候你才明白损失有多大了。

1、新工作的逃战

如果你较为幸运的话,找到了工作。首先,大部分的企业试用期是3个月,且试用期的薪水是工资的80%,可能薪水上短期没什么优势。但是,以前的工作都是354模式,指3个人的工作量有5个人来做,发4个人的工资;那现在公司的模式多是534模式,就是5个人的工作量由3个人来做,发4个人的工资。也就是常人说的,现在的职位通常是一个萝卜两个坑。你要在熟悉并负责新的工作基础上,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可能对你适应起来是个大的挑战。

此次疫情是黑天鹅事件,估计题主原来并没有重新找工作的计划。从以上三点来看,重新找工作的时间成本、以及显性及隐性成本来看,在这种情况下辞职走人、重新找工作显然就像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三、着眼未来,从长计议

据一些机构的统计,现在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大多数人平均1年多跳槽一次。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向父母那代人一样,在一家企业安安稳稳的待上一辈子。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压在一家单位上。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1、提升自身能力

我建议在接受降薪的情况下,题主要增加自我认知,盘点下自己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比如说你能做什么,你擅长做什么,你有哪些能力是别人不具备的,找到自己的长板,做到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不断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2、不断学习成长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因为社会变化太快了,而且变化不是线性的。一旦停止了学习,停止自我成长,很快会和社会脱节。和社会脱节带来焦虑,经济压力、精神压力都是难以想象的。

3、职业生涯规划

《远见》一书中提到,我们大都将职业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但事实上,这是一场至少长达45年的马拉松。很多人关心的是下周的升职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也就是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拥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应该有一个远见的思维,如果目前的工作被取代了,我还能做些什么?而且,我觉得对于自己的职业蓝图,你的头脑中应该有一个生动的图像。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换几次工作,希望我们能够站在迪拜塔的高度,来看自己的一生的职业生涯,不断地提升自我,让自己确保走在喜欢的职业轨道上,并拥有不断做出选择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职场教练如风


我先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先来说说几位做服务行业的老板,最近形式非常的严峻,原计划复工时间为2.10日,受相应的影响,时间又推迟延后,具体复工时间待定。

在这期间,这几位朋友每天都在面临着相应的损失,更有甚者考虑转行与将门店关闭,因为这段时间的亏损值实在太大了,说句不好听的,即便能复工,今年也不一定能将本钱给捞回来。

在这段时间里,员工工资虽然不能拿满额,但都有相应的底薪,房租虽然有相对的减额,但并不是太多。各种原材料之前为了满足节假日期间的正常运行,全都备够了半个月左右,目前很多原材料已经浪费掉,已经丢掉。

也就是说,在这种异常严峻的形式之下,他们还能给员工发工资,确实非常的有情怀。但一旦复工,很有可能会根据行业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最大力度的节约与控制成本,也就是很有可能裁员,那时候能保住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走人?巴不得你走人,这样免得直接宣布将你裁了!

有一位朋友,在复工的第一天就失业。

复工当天,老板对他们说,受到了影响,最近亏损指数很大。首要任务是让企业活下去,因此得各方面管控成本,裁员是下下策。但也只有裁员才能最大可能管控成本。通过管理层会议商定,最终不得不出此下策。

另外一位朋友,他所在的用人单位原计划裁员,但考虑到所有员工的不容易。于是便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案,全体基层员工暂时降薪百分之四十,管理人员降薪百分之五十。员工们都欣然接受,因为他们明白,企业生存下去不容易,只有企业生存下去了他们才不会失业,一旦他们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真的很难,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想要找到一份工作都难。

回到问题中来,复工后,如果企业宣布降薪,你选择接受吗?还是直接走人?

这种特殊情,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宣布降薪是下下策,也是活下去的方式之一。

也就是说,要相互理解,共同一起战胜难关。如果你要直接走人,没人会拦着你,但走人之后。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