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單位會員



庚子年除夕,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陰霾的籠罩下,揮別舊歲,迎來新的一年。

就在除夕夜,中山三院首批赴武漢醫療隊連夜奔赴新冠戰“疫”一線,並在大年初四和2月9日派出第二批、第三批馳援湖北的醫療隊。至此,中山三院共派出169名專家骨幹馳援武漢,是廣東省派出的援鄂醫護人員數量最多的醫院。

在當前這場新冠疫情面前,中山大學和中山三院的領導和廣大醫護人員均高度重視,全力響應、衝鋒在戰“疫”一線的戰鬥中。

在第三批馳援湖北醫療隊133名醫護人員的出征儀式上,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動情地說:“中大會因為你們而無比驕傲!”中山三院院長戎利民鄭重託付醫療隊隊長、院長助理楊揚:“醫療隊就交給你了,要一個不落地帶回來!”中山三院黨委書記丘國新書記鄭重宣佈成立醫療隊臨時黨支部。

帶著中山大學和中山三院的榮譽,醫院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漢口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線,投入新冠疫情的戰鬥中。

而在廣東,中山三院也是定點醫院。目前,醫護骨幹在廣州、梅州開展新冠肺炎戰鬥,與武漢形成三線作戰。2月7日,中山三院天河院區首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在中山三院接管的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房,醫護人員通宵奮戰,自2020年2月11日0時開始接收第一例患者,48小時內已經收滿50張病床。患者中絕大部分為重症病例,其中有兩例病危,無出現死亡或嚴重惡化病例。醫療護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病區各項工作已進入正常運行狀態。

經過兩天的努力,醫療隊中主管醫療工作的主任畢筱剛團隊及主管護理的主任陳妙霞團隊在楊揚隊長的有力領導下,對病區工作進行了仔細梳理,不到48小時,已經對各班次各崗位的職責進行了明確,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患者在醫療隊的積極救治下狀態已經開始逐步改觀。 隊長楊揚介紹,在病區收治患者滿員後,醫療隊對醫療護理均已制定相應計劃,如加強病重病危患者管理,想方設法提高治癒率,加快病床週轉,降低死亡率,降低院內感染等。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短短5天,醫療隊工作已初見成效。2月16日下午,在中山三院對口援助的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隔離病房,患者林先生出院,這是該院區自成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醫院後,首位治癒出院患者。患者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肺部CT提示炎症明顯吸收,達到出院標準。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出院前,林先生與醫護人員合影


在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中,全國還有無數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在艱苦的條件、可怕的疫情面前義無反顧、逆向而行,是真正的勇者和英雄。

以下是中山三院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一線工作之餘做下的記錄,以此致敬所有戰鬥在戰“疫”一線的逆行者。

願疫情早日褪去,英雄平安凱旋。我們一起加油!


內科ICU護士朱海秀:“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朱海秀作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23名隊員中的一員,奔赴湖北迎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她今年22歲,剛畢業半年,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得知援助需求,作為黨員的她義無反顧主動報名,成為了武漢青年戰疫突擊隊的一員。

去隔離病區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時去醫院穿好防護服;工作中,防護服被汗水浸透,護目鏡下是一層滿滿霧氣,但仍然一刻不敢停下來。中山三院內科ICU護士朱海秀今年才22歲,是醫療隊裡最小的一員。1月29日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她在工作日記中坦言,去支援湖北她也害怕,前往武漢支援,也沒有告訴父母,但作為醫護人員,要做好病人們最強大的“保護傘”。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海秀(左)在工作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進隔離病區前的海秀(右)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下班後的海秀


朱海秀的日記:

2020年2月13日 16時13分 武漢 多雲

立春已經將近過去了九天,這是我來武漢的第21天。天氣在反覆變化,時而陰雨,時而多雲,我想春天已經不遠了,那麼,武漢的櫻花盛開之時也快了。

這些時日,看到了許多關於我的報道,來自央視的以及其他媒體的,也收到了來自後方的領導、護長們、同事們以及全國各地的祝福,由於工作原因,未能一一回復,卻心懷感恩之心,他們始終鼓舞著我,使我在武漢的工作更有動力與安全感。工作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疫情在國家調控,黨的領導下,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都來馳援武漢,這是令我驕傲的,令我感動的。驕傲的是,我是名中國人,在這麼幸福又擔當的大國裡;感動的是那一句句"我願意"、"我希望"、"我可以"來馳援武漢的聲音數不勝數,讓我淚目與鬥志昂揚,這是正遭受病情折磨的患者的希望,也是國家戰勝病情的支持力。

病房裡,疫情的無情,卻往往戰勝不了人間的真情。

9床的阿叔,總是一個人,每次我回頭看到都是一個孤獨的背影,落寞又心痛。他因為病情加重,需轉到U1床,我和一組的梁成哥,曉玲姐把他妥當的轉運了過去,隨後,我去幫他收拾東西,滿地的牛奶,地上只有一雙拖鞋與落灰的皮鞋,是有些日子了,有點破舊。櫃子上的飯盒裡,也還有些飯漬附著在上面,聽隔壁床的家屬講起,他總是給他妻子打電話讓她買些東西,可是他妻子從未來過,我想,阿叔要的可能不是東西,而是一份不離不棄的陪伴吧。沒關係,無論在何地何時與誰在一起,我們就是你的陪伴,你的最佳拍檔。

60床的爺爺,有點耳背,但是他又總是很刻意的努力去聽我講話,很小心翼翼的,帶好他的口罩,然後儘量的靠近我,但又不為過分的距離。我總是扯著嗓子,喊他“爺爺,打針了”、“爺爺,您蓋好被子”…爺爺每次都對我笑,都附和著我,特別溫馨,那一刻,我想我爺爺了,我爺爺年齡有他相仿,與他一般大。疾病無情,人間有真情。但願,我可以陪這位爺爺走到櫻花盛開時,帶他到樓下看看武漢的晴空白雲。

好了,疫情終將會過去,但真情永遠不會消失。這雖是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感情,以小見大,這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家庭的寫照,我們共同努力,讓愛撒滿中國大地,用愛去包容種種磨難,終將會打贏這場無情的仗!


消化內科護士張麗君:願風雨後就是“晴天”


“護長,我是黨員,我報名!行李全部都提前收拾好了,10分鐘就可以到醫院集合。”這就是元宵夜中山三院發出召集令消化內科張麗君護士第一時間向科室護長髮出的信息。不管是年前醫院隔離病房請求院內護士支援,還是年三十馳援武漢,她都是一句話:我報名。

同為消化內科的參加抗疫隊友多是90後,張麗君作為小隊裡的大姐姐主動承擔起分派物資、指導房間內區域的劃分、調整隊友情緒等工作,在上班後發現隊友雖然使用了敷料對面部壓力損傷進行預防,但仍有個別隊友無法避免鼻樑上方出現壓痕,甚至小水泡,下班後拆除敷料也有一定的難度,甚至造成二次損傷。看到隊友難受的樣子,張麗君對敷料貼法進行改良,並向醫院科室提出了“水膠體敷料的不同貼法對面部壓力性損傷的影響”相關內容課題的研究,希望護士姐妹們也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保護。醫院後方自費給他們購買水膠體敷料1000張,用於預防長時間佩戴N95口罩及護目鏡壓傷面部皮膚造成二次損傷,同時使防護用品的密閉性更好,護目鏡不容易起霧。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改良敷料貼法後,護理人員面部壓力性損傷的情況有很大改善


張麗君的日記:

2020年2月15日 週六 武漢

今天下大雪了,雪紛紛揚揚的落下,漫天飛舞的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隊友很多都是廣東人基本沒有看見過雪,突然看到這麼大片雪花似乎都忘記了雪的寒冷,忘記了連日來的艱辛和沉重,恨不得走到雪地裡合影留戀。自從到了廣州工作,已經10個年頭沒有看過雪景了,一直以為自己看雪只有回出生的江蘇才會實現,卻沒有想到竟然會在武漢看到如此晶瑩的雪。天知道如此怕冷的我為什麼如此喜歡雪,也許是她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家裡和爸爸、弟弟一起堆雪人快樂的情景吧。昨天是年輕人都喜歡的西方情人節,我收到了老公從認識八年以來寫給我的第一封“情書”,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關心和鼓勵,及還有沒說出口的擔憂,我回復的只是簡單一句:沒事,我這邊都是好好的,有醫院、有同事並肩作戰呢。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病房裡:70床老年男性,上了心電監護及吸氧,血氧在94-95%左右,除了年齡大一點,其實病情不算最重的。大家每次說到這位爺爺的時候就是覺得他不配合,而且經常拉溼床,尿了也不叫我們,只有等我們自己巡房才能發現,今天接班之後查房來到爺爺床邊,他整個身體半躺在床上看著極不舒服的樣子,緊閉著雙眼,眼角還有掛著黏糊糊的眼屎,身上橫七豎八的蓋了三張被子,一旁的凳子上、桌子上雜亂無章的堆放著個人物品。我沒敢說什麼,怕他情緒波動,默默的打來一盆水,他也沒有說話,卻異常配合洗臉和整理衣物。摸摸他那滿是皺紋的手,並沒有想象中冰冷,問他要不要減少點被子,他靜靜的看著我,喘了一口氣,點了點頭,輕聲的說:減少一張吧。這時,一起搭班的同事勘然走過來,我們倆默契的一起給他擺了一個相對舒適的體位,把他個人的私人物品歸位。收拾完畢,可能是帶著防護面罩,防護服也使手腳不靈活,我們兩人都有點氣喘,護目鏡給汗水蒸的起了白霧。出了病房第一時間向醫生反應了老爺爺眼睛有較多分泌物的情況,醫生考慮可能有結膜炎,給他開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再次巡房來到床邊交談才知道,他平時都是自己下床活動上廁所,但是現在上著心電監護,和我們語言溝通不是太順暢,更多的是不好意思,擔心給護士添麻煩。看著他斷斷續續地訴說著,讓我想起了我已經去世離開的爺爺。我給他準備了一個尿壺,放在床邊的凳子上,教他使用尿壺,告訴他護士過來巡房會給他清理。這樣,他就不用溼著身子躺在床上難受還容易著涼,每次還得換褲子和被褥。這一回,他對著我說:謝謝你,護士。一句輕輕的謝謝,讓我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身離開。我心想,他即使堅強地走過了漫長的人生路,但心裡也是渴望被照顧和關懷的吧。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我在巡房時看到他都是在閉目養神,中途還給他倒過兩次的尿液,卻再沒有尿在床上,桌面的物品也是擺放的整整齊齊。下班前滴眼液也回來了,順利的給他做了一次滴眼。人與人之間就是這麼簡單,溝通是橋樑,愛心卻是一片冬日的陽光,使面臨困境的人感到溫暖,是夜空中的一輪明月,使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籍。這場充滿挑戰、艱難而危險的“戰役”還沒有結束,未來仍未可知,但是我堅信有國家有民族、有你有我,曙光就在前方,勝利是必然的。

今天天氣驟然降溫,雨夾著雪。醫院強大的後援團,保障我們物資源源不斷的送來。今天一早保暖的衣物、被子全部都到位了,感謝周到、貼心、暖心的物資組,再冷的天氣也無法冷卻我們的必勝的信心、消磨我們的鬥志。待凜冬離去,雪融草清時,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將溫暖延續。願風雨後就是“春天”;願武漢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平安歸家;願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感染科一區護長鄭子梅:霧霾會散,天空會晴


鄭子梅的日記:

2020.2.15武漢洪山區

出生到現在,還沒見過那麼安靜的晨曦,武漢的晨曦!只聽到窗外寒風的呼嚎,還有車輪碌碌的聲音。但願這樣的安靜很快過去,期待武漢櫻花爛漫,遊人如織的畫面…

來武漢不到2天,病房就收滿了,51個病人,幾乎是老年人多,重症的不少。昨天上白班,我的計劃就是,去看看我的病人,每一個病人,我才心中有數,我才能做好護理小隊工作部署。進去護士站,交接完班後,從第一間病房到最後一間,雖然知道8床阿姨已經醒過來了,可是沒有眼見,沒那麼實啊!那天凌晨我們幾個醫生護士把阿姨又是抬又是抱,把阿姨從輪椅上安頓在病床上的,今天阿姨阿姨可以坐在床上吃早餐,吃完後接著吃藥呢,這是真的嗎?太鼓舞人心了!我們整個馳援隊伍特為開心特為鼓舞的事!書寫救治生命的篇章,我們在努力!

77床是一個55歲的中年女性,她的情況還可以。我走到78床旁邊,問:“阿姨,您還好嗎?吃早餐了嗎?”

沒想到77床接話了。原來78床的老人是她媽媽,有點老年痴呆,聽力也不好,還有高血壓…說著說著,77床病人的眼睛紅了。

我給老人測量了指脈氧,接著把體溫計放在她的腋窩。

77床繼續訴說著:媽媽和爸爸一直是她照顧。住在一起的還有她29歲的兒子。昨晚兒子也有低熱,37.4℃,今天已經叫他去社區醫院看了。

她的擔憂太多了,兒子10歲診斷“再障”,接著夫妻離婚。她是幼兒園老師,返聘繼續工作,為了兒子為了家,她必須繼續工作。

一個多麼堅強的女人啊!我被她的艱難困苦震撼了,唯有傾聽和接納,握住她的手讓她說出來,她大聲哭出來了…

住在這裡的每個患者都盼望早點出院,除了她。

她惦記著身體不好的兒子,也擔心,萬一自己病情好轉出院,還住在這裡的老媽媽咋辦?

我說:“還有我們啊,我們來照顧阿姨!”她道謝著,把老母親託付給我們…


中山三院抗疫記錄:不畏艱辛,到湖北去

圖右為鄭子梅


昨天是情人節,朋友圈裡甚是熱鬧,院領導本部帶來關心和問候,大家都很開心,可是我的思緒一直縈繞著77床和78床一對母女、一個家庭的命運故事…

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島》,看過2遍,也和讀過此書的兒子交流,印象特別深刻!裡面的瑪麗亞和爸爸老漁翁就是這樣過來的。

霧霾會散,天空會晴,花朵會開,我們一定能夠踩著這些荊棘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