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病毒影响了制造业,工期将无法完成,怎么办?

生态养殖优质三农


疫情的发生属于不可抗力因素,若企业尽力补救仍为正常履行合同,可以从不可抗力的角度进行维权。

可以有如下选择∶

1.与卖方协商合同延期履行

2.相关机构提出不可抗力事件证明材料的申请

3.留意收集证据,以减轻自身违约的责任

4.争取尽快恢复生产,可以进行疫情风险评估,风险小的申请开工

总之,一方面企业应该与客户积极协商,达成共识,才能带来最小的损失,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为企业做出政策保障,维护好国内外交流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企业导师桑老师


这次新冠肺炎以明确定性为不可抗力,是指出现洪流、地震、暴雪、瘟疫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那么,工期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可以适当的延后。

国际纠纷处理

如宁波某照明企业出口法国的一批照明灯具无法按时交付,于是有宁波签发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最终得到了妥协。而这类证明已得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海关、商会和企业的认可。

国内不可抗力的处理

国内引起的工期延误更是容易解决。并且要按照不可抗力的规定严格执行。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而且在2月13日。浙江高院《关于审理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商事纠纷的若干问题解答》的通知,也明确了为不可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其他地区也会有出台意见。

关于工期和费用的索赔

在2020年1月27日,国办通知”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而后各地根据疫情情况延长到了2月9日,还有一些地方更是延后到2月29日。只要有依据就可以对工期进行延后。

很多地方也开始下文件,尤其是对于工程类的疫情引起的不可抗力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全面执行。主要表现在(1)工期按要求顺延;(2)尽量减少损失;(3)工程类的索赔,如因疫情导致的成本费用增加,有权就合理部分向建设单位索赔;(4)解除合同,如因疫情导致停工无法复工,合同无法履行,有权解除合同。



但也不可以疫情为由,故意误工、怠慢,或者提出不合理的工期和费用的索赔。在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走诉讼程序来解决纠纷。但处理纠纷期间的合同履约要求依然有效。


鞅论财经


这个问题给您一个建议。

正常情况下合同签订以后,双方就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事项执行。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双方达成合意,可以对合同进行修改。

但是在我国《合同法》中有一个情势变更原则,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没有办法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执行,可以提出对合同进行变更,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视情况,和提出方共同协商变更合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80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本次武汉肺炎疫情就属于典型的不可抗力,所以在无法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可以向合同对方提出修改 合同条款, 延期履行合同也不用承担违约责任,这一点,即使发生诉讼,法院也会支持你的观点。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缠者无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政府抗击“疫情”措施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依约履行的情况,疫情控制后将产生大量的民事合同纠纷!2003年非典过后,最高法并未将非典直接定义为“不可抗力”

因为不可抗力引发的延期误工是无法避免的 能做的只要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只有疫情被控制了!重新开工才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点!自然,我们的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已经有很多优惠政策了


会计小胖胖


先向政府沟通,如果你的制造业能否跟医疗器械类擦边最好,如果不是直接关系想好怎么跟政府沟通。实在沟通不下来,就跟客户沟通,现在延期的不止一家,供应他还得首先考虑你们。其次也有相关法律条文,对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违约也是有一定保护的,如果后期真的有纠纷了,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律师


党的政策好


从国家角度,制定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利用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发展。从制造业本身来讲,病毒对于企业影响大的,说明智能化程度不够高,要反思,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从金融角度,出台政策,促进内需,保证企业资金流运转。


察言观车


受这次疫情影响工期无法完成,造成经济损失是必然的!大灾之下国字当头,人命为天!国家政府及单位领导企业老板们予以谅解,疫情解除以后加班加点的争取早日完成不就ok了


叶伟的天空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我没必要瞎操心


南山孤龙


只能推迟开工。不能拿自己生命和别人生命开玩笑,国家是允许你现在开工。现在工厂硬件设置到位了吗。不到位还是延迟开工。或者退掉一步分订单。


王幺哥


留意国家政策方针风向,做好应对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