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又被吹爆,2020年,將再次成為無人零售的融資年?

從2020年起始,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居民宅在家,腦洞大開地想要渡過這段危險時期。而隨著各行各業的停工,很多村鎮的居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售貨方式——無接觸送貨,即很多商販通過微信預定的方式,統計各個村莊的需求,然後將貨品送到村口,由村民自行領取。

在人們感嘆這種方式的確減少了接觸,可以有效預防因為接觸而導致傳染的時候,武漢火神山醫院早就已經在短時間內搭建了一座無人超市,超市裡沒有售貨員、沒有收銀員。從選取產品到結賬,全程都是自助,一天的時間,超市接待客人就達到了200餘人。

此外,各行各業也開始廣推無接觸模式,如盒馬鮮生、美團、餓了麼、多點Dmall、便利蜂、肯德基等企業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喜茶等企業則藉助智能取餐櫃開始實施無接觸取餐服務。不可否認的是,在疫情之下,無人零售模式對於社會的發展的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夭折於2018年的無人零售有可能借助此次疫情實現自身孵化,通過各個環節幫助零售行業自我突破,其理由是:

一方面,此次疫情的出現給無人零售重回消費者視野,提供了機會,因為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為減少交叉感染,無接觸購物近乎於剛性需求。並且,在這段時間內,人們無接觸的購物習慣也有可能會被培養起來,再加上安全意識的提升,疫情過後,人們對於無接觸購物的需求或許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滑,而這或將成為整個無人零售崛起的開端。

另一方面,早在疫情發生後不久,無人零售板塊就呈現出較大的漲幅。據相關數據顯示,2月5日、6日、7日連續三天,無人零售板塊漲幅相繼達到了1.99%、3.55%和3.94%。

兩方面的理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無人零售目前的確處於較熱的階段,而至於未來能否再度崛起,支撐起整個零售行業,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因為,不管哪種模式的無人零售模式,核心都要歸結於零售的本質:成本。

就目前而言,無人零售有兩種形態比較受歡迎,一種是商品種類比較豐富的無人超市,從進門選購到結賬出門,全程自助,另一種是在線下單,企業將產品送至智能取餐櫃或者是指定地點,由消費者自行取貨。

首先,就以火神山的無人超市來說,雖然在短時間內擁有很高的客流量,但它目前是一個全封閉的場景,消費者沒有其他選擇。因此,無人超市在特殊時期的火爆,並不具備普遍性,尤其是當疫情過後,場景由封閉走向開放,眾多超市在開門的情況下,無人超市還能否繼續現有的成績,有待考量。

退一步而言,相比於2018年,無人超市的發展即便能夠更進一步,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如何降低成本、提升供應鏈和投放能力才是根本所在。因為,2017年,阿里、京東、娃哈哈等佈局無人零售,最終倒閉的根本原因,並非是沒有場景,而是因為成本太高導致融資燒光。

其次,在線下單,指定地點取貨的這種模式因為這個特殊時期的存在,而使得人們對這種模式有了更多的包容性。它與快遞櫃或者是快遞點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眾多快遞的快遞員因為沒有及時通知用戶而將快遞放置快遞櫃或者代收點,而引來眾多投訴,導致推行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題。

而現在,對於眾多企業推行無接觸配送服務來說,是一次機會。一方面,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幫助眾多線下門店減少暫停營業帶來的庫存積壓,加速資源流通;另一方面,無接觸配送服務,也可以滿足用戶在眾多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

無接觸配送,在一定程度上,省下了配送員最後100米的時間,提升了配送效率。但是,疫情過後,送貨上門還是眾多消費者的需求。不過,對於眾多商戶來說,確實開通在線配送服務的一次機遇。

但不管是無人超市,還是無接觸配送服務,其都只覆蓋了整個零售流程中的某一個環節。而此次疫情的出現,只是給了整個無人零售行業更多試錯、探索的機會,而最終,究竟哪種模式能夠再度受到資本的青睞,則在於其能否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