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從自信到焦慮 西方究竟“缺失”了什麼?

人民網北京2月17日電(崔越、徐祥麗)2月14日至16日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主題定為“西方缺失”,意在探討西方影響力的衰退及其後果。按照主辦方說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種被廣泛感受到的不安,這種不安源於“西方”持久目標的不確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場的缺失。

有關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缺失”源自於外部環境變化所造成的西方主導全球事務影響力的喪失,以及歐洲內部分裂勢力上升所導致的彼此團結的喪失。西方內部的主要矛盾在於本屆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戰略,讓美歐關係實際上處於破裂邊緣。

美歐裂痕加深 影響力今非昔比

美歐分歧再次被擺上檯面。

當記者提起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歐洲夥伴國家就法國戰略核力量的威懾作用進行戰略對話的言論時,北約秘書長立即駁斥道“歐洲已有核威懾力量,那就是北約的核力量”;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約瑟夫博雷爾在會上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已與歐盟自身利益背道而馳;

美國務卿蓬佩奧在會上誇耀“跨大西洋聯盟死亡完全是誇大其詞,西方即將取得勝利”時,馬克龍立刻回懟,歐洲“正變成一個對未來沒有自信的大陸”,歐洲應該停止當“美國的次要夥伴”。

……

從“西方取勝”到“西方缺失”,反映出是“美國優先”政策實施日益加深美歐矛盾。在盟友關係中,美國屢次忽視歐洲利益讓其心灰意冷: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核協定和中導條約;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人權理事會;大幅上調北約盟友軍費……德國總統施坦因在此次慕安會上指出,美國的“再次偉大”是以“犧牲最親密盟友的利益為代價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上臺後不斷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導致大西洋兩岸間的分歧和矛盾日益增大,戰略互信顯著下降,歐洲普遍開始對美國給歐洲的安全保障承諾產生懷疑。

“西方內部的主要矛盾在於本屆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戰略。”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表示,“該戰略讓美歐關係實際上處於破裂邊緣。美歐喪失主導全球事務的影響力。”

歐洲一體化成碎片 團結力蕩然無存

“西方缺失”的主題,深刻反映了在百年變局下歐洲的焦慮和不安。馬克龍指出,今年會議主題“西方缺失”恰恰說明西方正在走弱,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

回顧歐洲過去的十年,一體化進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內部團結力不斷遭質疑,離心力加劇使得今天的歐洲如同一盤散沙。

馮仲平表示,歐洲內部分裂勢力的上升是當下其面臨的嚴重挑戰。“英國脫歐雖未在其他成員國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但無疑助長了歐洲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勢力,嚴重牽制了歐洲一體化發展。又如,波蘭、捷克等國堅持‘零移民’政策,加劇了東西歐之間的矛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學部副主任周弘認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仍遭受內部經濟社會和制度因素帶來的巨大挑戰。她指出,歐洲內部增長遲緩、社會分離、政黨呈現碎片化、政綱模糊、理性主義傳統式微以及歐盟遠離民眾的制度設計等因素會繼續加強民粹主義的勢力,使得歐盟政治傳統的“左”“右”分野逐漸轉向“挺歐”與“反歐”分野。

所幸的是,在西方陣營面對內外衝突和對抗時,號召團結,接受全球力量格局變化的聲音也已響起。馬克龍在會議期間呼籲,歐洲需要團結一致、加快腳步,著眼投資未來。《2020年慕尼黑安全報告》認為,西方各國必須接受全球力量格局變化的結果,與之共存。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要解決西方缺失的問題,與其在會議上爭論不休,不如從根本上轉變心態和視角。正如王毅外長在慕安會上的演講所說:“我們有必要擺脫東西方的劃分,超越南北方的差異,真正把這個賴以生存的星球看作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有必要邁過意識形態的鴻溝,包容歷史文化的不同,真正把我們這個國際社會看作是一個世界大家庭。”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