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誰的成長性更好?

認真的舞


老白馬股

白馬股,一般認為是能長線持有的股票,要求能10年十倍。

格力是傳統老白馬,據說增長速度遠超10年十倍。但是美的是後起之秀(當時的),上升速度比格力還快。在A股白色家電領域,一般認為前三名是格力、美的、海爾。

但是,白色家電成長的因素正在消失。

一個是房地產牛市結束。買了新房,多數家庭是換新家電的,而住房銷售下滑,當然影響市場整體蛋糕大小了。

再一個是白色家電壟斷基本形成。以前,幾個巨頭市場佔比還沒完全瓜分市場,還有一些弱勢品牌手裡有些佔比。現在3巨頭基本瓜分完市場了,再從友商手裡搶蛋糕已經不可能了。

因此,老白馬實際已經遇到天花板,有從成長股變成價值股的趨勢。

成長

產業股的成長,一般有幾種方式:

1,市場外延擴張。

本來是在國內銷售,現在全球銷售。前幾年格力就在做這個事情,它的營業額已經有相當比重是海外市場了。美的沒閒著,海爾可能走的更早。

2,產品外延擴張

本來賣空調,現在除了空調其他家電也賣。這個美的比格力做得好,當然也是形勢逼的,美的原來沒有一個足夠強的家電品種,走十項全能的道路成了當然之選。海爾也不錯,格力最差。格力空調是絕對冠軍實力,但除了空調,其他什麼也沒走出來。

3,產品升級

就是從生產1000元產品,轉向3000元,甚至10000元的產品。這個三家都在做,但是產品升級沒那麼容易,因為背後是市場需求是否跟著升級了,否則就沒人買賬。現在看,市場有升級,但幅度沒有那麼多。所以,三家都還不能放棄一般級別的產品。

4,模式升級

模式建立不容易,模式升級同樣不容易。格力銷售的模式是建立在房地產大發展的時期,同時居民家電也是在普及和升級的時期,現在這兩個趨勢都走入尾聲,那麼它的銷售網和銷售體系很可能會成為它的負擔,至少不是它的突擊優勢。

5,市場升級

從做單純的某產品市場,轉變為某方面需要的全套解決方案,那麼企業面對的市場就升級了。以前很多電腦類企業都走過這種道路,比如比如IBM、HP、思科等等,其實華為在企業級市場也是這種道路。這樣的道路來看,格力做的比較少,美的次之,海爾稍好,不過也沒走通。

6,轉型商業

就是放棄原來的行當,選擇更有前途的行業,從而迎來大發展。比如諾基亞原來是木材製品商,後來轉向手機,再後來轉向基站等企業設備。現在來看,三家都沒有這種勇氣,也不願意放棄原來的還不錯的陣地。其中,格力的轉型嘗試都失敗,而且成了街頭議論的談資。

小結

從中可以看出來,三家都沒有真正的爆發式的成長空間,反而有天花板的壓制。在嘗試擴張方面,格力其實是最差的。就目前來看,美的勢頭稍好,它在佈局很多關聯的產業,爭取做解決方案的可能,也在投資智能產品,爭取做產品AI升級的可能等等。前面說了,這是因為單純從傳統產品上沒有足夠強的品種。

格力會有變化

董明珠退下來了,她不是一個創業型的企業家,而是一個守成型的企業家。而沒有了董明珠,格力會是什麼樣呢?

如果還走原來的道路,那麼它可能還不如董小姐時代。如果打算開創新天地,那麼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現在不不把格力當成長股看,而是當成價值股來看,那麼價值股應該與一批高股息股來比較,比如大銀行、平安,或者其他優質穩健的大企業,比如保利地產、萬華化學。

大銀行股PE=6,中國平安PE=9,保利地產PE=11,格力PE=12,萬華PE=14。

推薦

從穩健角度,選擇格力,並用價值思想在股價低迷時買,按股息率來算估值。

如果考慮未來發展,謀求更多想象空間,當然美的比格力好。不過,如果選擇成長,更好的是離開家電,到其他行業裡找金子。


海螺008


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是A股中的兩大白馬股,是中國家電行業的兩大巨頭。首先我們來看下市場如何給這兩家公司估值的,從下面兩張圖來看格力電器無論是從市盈率,市淨率還是PEG上來看都要比美的集團要便宜。

格力電器000651 美的集團000333

接下來我們從兩家這兩家企業的成長趨勢上分析,去解釋這個原因。

1.扣非淨資產收益率

如下圖所示,藍線為格力電器,梅紅線為美的集團,橙線為空調行業,我們看到2018年Q3為一個分水嶺,此時美的集團的扣非淨資產收益率平緩上漲,而格力電器開始見頂下滑。在之後的時間裡兩家公司的扣非ROE差距逐步縮小,在最新的2019年Q3季報兩家公司的值已經非常接近了。

2.扣非淨利潤率

接下來我們看下扣非淨利潤率這個指標,2018年Q4季度,也表現出類似的趨勢,而略有不同的是格力電器的扣非淨利潤率沒有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而是逐步放緩的態勢。

3.毛利率從毛利率

兩家公司的差值逐年縮減,其中美的集團在2018年Q4之後毛利率出現較為明顯的提升。如果格力電器近期策劃促銷策略,用低價吸引用戶,預計未來其毛利率還會持續下降。

4.營收同比增長率

從營收角度來看,不僅是這兩家公司,整個白色家電行業都在2017年Q1出現增速,並見頂,Q4季度之後開始逐年放緩,2018年Q3開始,兩家公司均下降,但美的降速較緩,在最近的表現差異較為明顯,其中美的集團2019年Q1,開始營收增速開始企穩,格力電器還處與下行趨勢。

5.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率

從這個指標我們看到,格力電器近一年多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最新2019年Q3季報格力電器的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已經落入負區間,而Q2季度,美的集團出現增長。

綜上數據,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格力的不確定性,未來的成長疑慮較多,相較而言,美的集團表現讓人放心。

投資公司股票,就是買公司未來,哪家公司成長性更加明確,哪家公司股票溢價就高,格力現在改制,經過這次混改後能否煥發出新的活力,這讓後多投資人都拭目以待,成為市場化、法制化的公眾公司








悅讀life


美的與格力電器相比較應該是美的吧!這兩個品牌在我國也算是響噹噹,不過格力在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不爭事實。

今天我們不是貶低格力,也不是給美的戴高帽。畢竟兩個公司各有所長,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是個局外人只是根據自己判斷而已,並非專業,有失之處敬請諒解。

先談美的這個品牌,它生產的產品涵蓋方方面面,幾乎我們家用所需產品應有盡有,質量價格都很不錯。現在我家裡所用的電器幾乎都是美的,而且用了幾年都沒發生質量問題!因此我也沒用其它品牌,對於格力還是長較陌生,這並不意味格力質量不好。我們也經常在電視以及媒體瞭解格力產品質量也很好,但品種比較單調。現在擴大產品品種有點晚,市場都被其它佔有,要追趕也需要時間,也需要消費者認同才行。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格力公司內部你爭我奪現象比較嚴重。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像格力內部不團結,內腐沒有及時踢出去,估計早晚會完蛋。中國人講的是眾志才能成城,像他們一個個都想著偷雞摸狗,都想往自己口袋塞,這座城不倒才怪!


默默無聞127779606


成長性取決於兩個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兩個公司的定位。

其實不難看出,兩級公司的發展思路不一樣。

就目前發展而言:

先簡單的說一下美的,美的的發展路徑是小家電延伸到大家的,其核心優勢是剛需和價格,(但美的的渠道是生態性,多元化的),消費者也是中低群體。

這裡面有兩個潛在的競爭因素讓美的很難受,第一個是,中小家電市場紅利期已經慢慢減退,大的市場需求不存在。

第二個是,狼群式的單品類中小家電品牌快速崛起,很多單品漸漸失去優勢。

第三個是,消費者小家電的復購期增長,一般小家電3~5年。

第四個是,小家電產品的智能升級,比如小米,智優居,海爾等物聯網電器的出現,對於未來市場佈局已經完成,在未來領域也是堪憂。

第五個是,美的的大家電除了價格優勢和渠道的流量優勢外,並沒有核心的競爭力。

但,美的必定是一個全渠道的公司,廣闊的渠道力給與美的很多的經營價值和經營空間,美的有很多崛起的機會,但總感覺美的是一個“品牌的複製者”,這有點當年聯想工貿技的意思。

再說一下格力,格力是單品空調延伸到小家電。不管怎麼說,董小姐在空調領域,不管是技術,品牌,還是渠道上,都首屈一指。

但格力一直想突破自己,但是屢戰屢敗,格力手機,汽車等等,都成為業界笑談。有點想“玩一把”的意思。

在小家電領域,格力還是沒有脫離“格力空調”運營的影子,一個模式下來,但最後發現消費者不買單,對用戶的研究還是比美的差一點。(在這裡,格力好像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小家電市場更注重性價比,會相對品牌效應還是要弱化一點,這一點在格力渠道上就吃力了)。

格力如果失去對小家電的聚焦價值和親民的市場,也是難於突破這個領域。

偉大的公司一定是建立在差異化戰略和精細管理上。投機取巧,機會主義,急功近利對企業發展都是致命的。


戰略視角


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是家電行業的兩大巨頭,在過去10年的時間表現都非常卓越,兩家合計約佔電器指數基金的28%,現在2019年的年報還沒出來,我們先根據2019年的半年報來聊一下各自業務的亮點以及未來的成長性。


我們先來看看2019年雙11家電銷售的情況:雙十一期間格力電器全網全品類銷售額突破41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00%,在天貓平臺空調銷售榜排行第一。美的集團依託多元化佈局優勢,全網全品類銷售額居家電行業第一,銷售額達到74.4 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空調在京東、蘇寧平臺居首,部分小家電品類全網第一。


再來看看2018年雙11整體家電的榜單,第一是美的集團,第二是海爾集團,格力電器位居第四。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數據,家電行業國內下降2.1%,出口增長5.5%,線上零售額佔比超過35%,行業前三佔據92%以上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海爾集團、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已經是家電行業的半壁江山。


從雙11的數據看出,格力電器側重於空調,美的集團則是各個家電都有佈局,我們再來看看2019年上半年財報的進行比較:


2019年上半年格力營業收入973億元,淨利潤138億元,淨利潤率14.2%,比2018年的淨利潤率13.31%有提升;美的集團營業收入1,543億元,淨利潤189億元,淨利潤率10.44%,比2018年的8.34%有提升。


分產品來看,美的集團92%的收入來自制造業,主要有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三大營收業務構成。

從上圖可以看出,上半年美的集團暖通空調實現營收714.39億元,佔總營收的45.46%;消費電器營收583.51億元,佔總營收的37.95%,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營收120.24億元,佔總營收的7.82%,產品分佈相對比較均衡。


與之相比,格力電器近82%來自於空調,其他比較少。

格力電器空調為主要營收來源,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93.25億元,佔總營收的81.53%;生活電器營收25.61億元,佔總營收的2.63%;智能裝備營收4.15億元,佔總營收的0.43%;其他營收10.32億元,佔總營收的1.06%。


美的集團上半年通過空調降價策略,獲得了更快的收入(空調營業收入增長11.84%,格力空調業務收入增長4.62%)和利潤增長,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超過格力,表現更佳。


格力電器的空調均價高於美的200-250元,格力電器空毛利率是35.39%,美的電器是30.93%,主要原因還是格力電器的空調的均價較高,導致格力電器的空調毛利率(36.02%)大於美的電器的暖通空調(32.08%)。而其他電器的毛利率,格力電器低於美的。


美的的空調價格戰,實際上是在生產成本下降更快且結構升級的前提下完成的,是一種良性的營銷降價。格力電器的亮點是,空調維持高毛利率,同時生活電器的毛利率快速提升。


我們來分析一下兩個企業的亮點:

美的集團主要業務可分為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和智能供應鏈(物流)。美的集團的亮點有主要是它的多樣化佈局,避免了普通家電的市場瓶頸。


  • 連續5年居中國500強行業第一。
  • 除空調外,美的的電飯煲、料理機、壓力鍋和電風扇等產品的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一位,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和淨水機居行業第二。
  • 美的旗下的安得智聯物流,24小時可配送全國近2萬個鄉鎮,48小時覆蓋率為87.6%。
  • 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成為國內首家自主產權的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商,能為不同行業提供研發、訂單、製造、採購、品質、物流和客服等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
  • 推進渠道變革,壓縮渠道層級,與房地產20強,長租公寓20強和金融保險行業建立長期採購協議。個人銷售上,實施產品之間的交叉營銷,客戶平均訂單價值提高20%+。
  • 推出高端品牌COLMO、互聯網品牌布穀、年輕品牌華凌等,滿足多人群消費需求。


目前格力電器佈局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和通訊設備等四大領域,其中通訊領域以智能家居為切入點,加快5G物聯網通訊設備、微處理器和智慧家庭芯片的研發,同時重點佈局家用電器、工業裝備、光伏逆變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應用。

格力電器的主要亮點有是大家電成績顯眼,同時佈局其他行業:

  • 2018年全球家用空調的市場佔有率為20.6%,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連續24年居中國第一。


  • 引用《暖通空調資訊》數據,2019年上半年在商用空調的佔有率為15.23%,連續8年居國內第一。

  • 發明專利授權量在2016年-2018年期間,蟬聯家電行業第一,引用創新指數研究中心數據,2019年智能家居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二。

  • 混改持續推進,未來企業經營有望更加市場化。


最後做個總結:

美的集團佈局多樣化,大中小家電市場地位前列,優先佈局工業互聯網、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和智能供應鏈,做大做強各環節業務,加上公司激勵到位,未來的業績週期性將會弱化,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升。

格力電器多元化起步較晚,作為核心業務的競爭力依據強勁,但非空調業務的規模偏小,科技方面還需要佈局,未來需要相關領域的競爭狀況。

就目前來看,美的集團在前沿性方面更領先一籌,也更具有成長性,等2019年年報出來後,我們再來看看兩個企業的科技化進程之路。


青業


美的電器13年上市發行價44.56,上市開盤價40.5元上市至今企業復權每股249.39元,用開盤價即投資價計算6年你的收益增長為每年複利35.39%

格力電器96年上市發行價1元,上市開盤價17.5元上市至今企業復權每股10343.65元,用開盤價即投資價計算24年你的收益增長為每年複利30.46%

表面看美的增長更好,但如果用發行價計算格力則遠超美的,另外從企業上市的年限看格力的長期增長更值得信賴,並且從ROE的角度看美的長期23%格力25%也超美的,所以我更看好格力的歷史增長!


K線ing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美的和格力實力大致相當難分高低。格力比較專注空調行業,而美的則比較多元化。根據2017年報,格力淨利潤高於美的,而美的營業收入大於格力。格力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道路,專利數排前,美的只會資本運作,只會收購。

如果未來10年,格力要在各方面完勝美的,就必須要做好這三件事,而這就給格力的發展帶來變數。首先,格力已經發現,空調市場發展空間有限,所以轉型多元化發展之路,但其多元化發展並不順利,如格力手機、新能源汽車、芯片技術研發等,都沒有給格力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未來,格力如果轉型成功,則將會有較大的飛躍,如果一直走不出轉型困境,那就會比較被動了。

再者,格力近兩年的空調大賣,淨利潤增長可觀,得益於董明珠的掌舵,如果一旦董明珠退休,格力的接班人能否繼續把格力推向新的業績高峰,這都成問題。從目前看來,董明珠非常強勢,格力留下她的烙印太深。董明珠未來的繼承人能否挑起她的重擔,把格力管理得越來越好,這也充滿著變數。最後,格力能否一直穩據空調業的老大,目前美的暫居空調銷量第二,對格力形成了較大壓力。不過,幸好格力走的是“技工貿”路線,在研發上投入巨資。所以,現在格力頻頻獲得國際市場大項目,剛發佈的新型中央空調,用電省一半技術,更是打開了市場的想象空間。格力在空調領域也進行了產品升級。

當然,美的要想與格力抗衡,未來也面臨較大的變數,做好了或可超越格力,但做不好恐怕發展就會遇到瓶頸:

第一,美的的空調雖然不比格力好,但是美的在其他家用電器領域卻比格力佈局早,市場佔有率高。而現在正處於智能家居的興起之初,智能家居是家庭用到的家用電器聯網智能化。需要的是對家用電器的整合。所以,美的如果在這個智能家居進行投資、研發、佈局,就有可能佔據智能家居這塊巨大市場份額。第二,美的能否成為小家電龍頭企業。美的冰箱、美的洗衣機、美的微波爐及美的電飯煲和美的電風扇。美的在家電市場的佈局比較完善,格力則比較單一。所以,美的能否在未來繼續拓展小家電空間,發展成為小家電業的龍頭企業,那業績增長就會更加迅猛。

不過,美的自己沒有核心技術,小家電份額和空調份額隨時被人奪去,未來美的也應該在技術研發上面有所投入。所以,對美的來說如何鞏固現在的市場佔有率,並且繼續快速拓展自己的領地,這才是超越格力的關鍵所在。

未來10年時光還很長,在格力與美的誰會發展得更好方面,因為充滿著各種變數,也很難妄加臆測。但是我們看到,相對於只知道收購的美的而言,格力在研發上有大規模的投入,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前景更讓人看好一些。只要格力突破了多元化發展的瓶頸,讓多元化發展的利潤來助推格力業績的增長,格力的勝算可能遠比美的要好很多。


新國傳媒


目前,我認為美的集團已經完全有資格跟格力電器爭王爭霸了。兩個公司同行,市場地位差不多、經濟體量差不多、經營利潤差不多、雙方發展都不錯、野心都不小,都處在轉型發展新起點上。必然地明爭暗鬥,看誰強國誰。

董明珠、方洪波,一個女強人、一個強男人。各自領導一個集團,征戰市場,用業績說話。誰肯敗下陣來。作為投資者,我喜歡看強強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董明珠吃了證監會的一個警示函,立馬攀比方洪波,結果方洪波被證監會補罰一個警示函。兩家算是扯平了。只不過都成了受罰的對象。

美的忙著合併吸收小天鵝,格力力推全員銷售。雙方管理層都沒閒著。

格力與美的,掐架已久。在過去,格力明顯是強過美的。但美的這些年低頭髮展,成果碩碩、勢不可擋。兩家公司基本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了,勢均力敵。

在我看來,美的是後來居上,屬於挑戰者。

如今看,美的已經從家族企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家族企業發展的楷模。在資本運作、收購兼併、業務整合和市場營銷上,今非昔比,值得關注。

長跑比賽,至少看今後5到10年,誰主沉浮,如今不好評說。



朕獨守後宮


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誰的成長性更好,我個人覺得美的集團成長性更好。

觀點如下:1.美的集團管理層已經向現代企業轉變,格力電器還沒有。

格力電器的營銷體系還是聯銷體。在電商時代已經不適合線上市場了,需要進行變革。


柳田湖


應該是美的比格力的成長性好點,因為美的多元化路線已經全面打開了局面,小家電、白電、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全部都發展得很好,美的除空調之外所佔的利潤己佔一半左右了,格力的利潤除了空調,其他產品所佔的利潤很少,所以得出結論美的的發展會比格力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