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有出现一点新冠症状就心里压力很大怎么办?比如打个喷嚏?

不争则无与之争


首先消除恐惧心理。心理自我调节、放松。多转移注意力,看书、听音乐、做美食,和家人多开心的事。增加体质,合理营养,睡眠充足,增强抗压能力。


天道酬勤YU


我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心理科主任,公益救助过140多位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定期到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咨询,我从专业的角度来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我接触了几位因为疫情恐怖而就诊的患者。

其中一位患者表现非常典型,她说今年正月初一疫情发布后,她就感到焦虑,紧张,恐惧,胆小,而且越来越严重,自己感到非常痛苦而来医院就诊,她描述这几天来总是关注疫情的进展,尤其注意发病的人数的增长,而且整日在家里进行多次消毒,还是觉得不干净,对什么事都不放心,担心被传染,在家里也是整日带着口罩,睡觉也带着口罩,近几日“体温计”不离身,只要身体有异样,就测体温,担心发热被传染,不敢出屋,还嘱咐家里人不要出屋子。导致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入睡困难,有时整夜不眠,饮食量下降,伴有情绪不稳定,和丈夫发脾气等。

就诊后给予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指导后,患者焦虑情绪减轻,并给予开具了必要的抗焦虑药物。这只是“疫情恐惧症”的一个例子,你的身边或者你自己有“疫情恐惧症”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正确面对恐惧,选择“主动式休闲”。

需要说明的是,在疫情面前,焦虑、恐惧本身不是坏事,短期内的焦虑、恐惧,会使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中,我们的生理机能被激发出来,如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多等,来积极应对危机。在疫情中,我们正确使用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不去高危的场所,不聚会,积极获取相关医疗信息等,均是在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下寻求增强生存机会的积极行为。但是,焦虑状态持续存在,并不断巩固、加强,会造成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损害,引发各种心理及生理的功能障碍。

当我们发现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就需要做自我调节。如做呼吸放松训练、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体验令人愉快的事情、与朋友视频聊天、与家人沟通等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恐惧情绪,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饮食、饮水量,及监测自己的睡眠质量。另外,我们可以采用“主动式休闲”的办法来充实自己,放松自己。

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玩益智游戏、看书、烹饪、学习新技能等需要一直投入精力的行为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会产生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也减轻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2、上网要节制,警惕疫情信息过载。

目前,海量的信息让我们产生了时刻关注的欲望。在面对疫情时,我们就情绪越来紧张,欲望越来越强烈,继而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为了避免信息量超载带来的焦虑、恐惧感,我们要控制自己接收信息的时间,每日不要超过1个小时,在睡前半个小时内尽量不要关注相关信息,不要道听途说,要选择权威渠道主动搜集相关信息。

3、焦虑影响生活,及时就医。

当我们焦虑、恐惧到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或给本人造成了痛苦,通过一些放松训练等自我调节方法仍不能缓解焦虑、恐惧时,就需要及时就医了,我们目前可以通过心理热线咨询、视频网络、以及门诊、急诊就诊等手段进行专业的诊治,来解决你的“疫情恐惧症”。

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一定会消除你的“疫情恐惧症”。


开心医生六哥


你好,如果只因为打喷嚏就会出现压力大的情况发生,那可能上是精神上出现了点问题,比如:惊恐障碍、疑病症等,这些都属于焦虑症的范畴。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在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产生焦虑的情绪。在这首先要排除自身有没有跟有关确诊病例或间接接触者密切接触过,如果没有的话就要放松心态,不能总是疑神疑鬼的吓自己,要知道长期的精神重压下很容易患上精神类的疾病。这类疾病来无影更难祛除,有时只因为自身多想了点,绕不出一个弯就能触发它,患上了想要根除它那可是要历经万千痛苦的,所以一定要有坦然之心,不要想着明天的自己会如何,过好当下、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尤为重要。

对疾病有恐惧之感主要的原因是恐惧死亡。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觉得害怕,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担心和死亡有关的事情,那我们又怎能去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呢!

造成这种恐惧的出现一般有这几类原因:身体状况不好,贫困,没有理想的工作,精神低迷,总是不停地担心害怕。人总会有一死,每天担心或害怕它就不来临了么?我们只要活好能感知到的每一天,心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心怀感恩的投入到现实工作中,整天让自己充实地忙碌起来就会逐渐地遗忘它,当你不再想它你就不会再恐惧它,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自身的幻想……



胡侃说


你好!回到打喷嚏的当下,用拟人法问问害怕:“亲爱的害怕,你到底在害怕些什么呢?

是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被病毒感染?还是害怕面对感染后被隔离,不得不与亲人分开的那种被抛弃的孤独感?还是对未知环境的不安?或是对死亡的恐惧?

是的,我感受到此刻你害怕极了,你特别特别的害怕。你害怕一切未知的痛苦,害怕不能呼吸,害怕离开亲人朋友,害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是的,你还没有准备好,你觉得所有的美好,对未来所有的期待都被这个该死的新冠病毒打断,甚至戛然而止

因此对父母没法尽孝,对伴侣孩子没法深爱下去,理想也没法实现,该享受的旅程也没法去享受,所以你充满了愧疚和不甘心。是这样子等我吗?还有吗?

好的,我收到了, 这些叠加在一起,令你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来,亲爱的害怕,亲爱的恐惧,亲爱的不甘心和焦虑,我这样替你们表达的够吗?如果不够,请继续。此刻我什么都不做,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伴着你,你想说什么都可以,我会替你全部说出来。

你们觉得好点了吗?哦,我感受到你说好多了 ,平静一点了。好极了,谢谢你们的回应。

来,我们一起再做几个深呼吸,感受还有没有被卡住的情绪。假如没有,就在平静的感觉里多待一会。慢慢的,身体会记住安心的感觉。”

建议您一旦觉得自己难受,恐惧时可以试着按照我刚才的模拟,用这种自言自语与感受对话的小方法,来回归内在的平静,找回自己的力量。

践行的越多 ,你的觉知力也会越来越强,情绪会越来越稳定。祝福你!



情绪管理师琳达


网络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请大家注意提升判断力。未经证实的消息,我建议大家不要传播,会被有心人利用,会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人一恐慌,抵抗力就下降,更增加了风险。自身抵抗力好的,就算感染了,也会挺过去,治愈后,会产生抗体。抵抗力不好的,越恐慌越危险。

人活的,就是一口气。很多时候,心态决定一切。该来的躲不掉,不该来的也轮不到你。

我绝对相信我们会渡过难关,我们真的不必恐慌。只要我们团结起来,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国家,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作为普通人,没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制造恐慌情绪,就已经很好了。

更多的事情,就交给更有能力的人去做吧。真的,中国能人实在是太多了!中国,绝对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如果他们都没办法,那我们普通人,就更没办法了。管好自己和家人,比啥都强。在灾难面前,希望大家都能理性一点!

放心,天佑我大中华![加油][加油][加油]

——刘语丝Angela


刘语丝Angela


这说明你很爱惜生命。如果没生命无所谓,自己就没有压力了。而且肯定用心看新冠症状了。

也心理学上,有个白熊效应。就是让你现在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只白熊,应该能想象的出来。然后再告诉你,请把白熊忘掉。你有没有发现,越是让你忘记,你越记得清楚。心理学家魏格纳实验证明:当我们越想逃避,压抑,控制我们的疼痛、创伤或者焦虑时,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

所以,只要有一点症状,心理就产生担心、害怕、焦虑等反应,很正常,说明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还在正常发挥作用。

那接纳了解了这一心理反应后,会不会觉得身体太好了,意识也很智慧,感恩自己的这身皮囊吧。

那同时,我们也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有没有和疫区相关的接触或可能的接触,分析下自己的路线图,再用上该用的防护措施,记得打喷嚏时做下正确处理,别像以前一样随便打喷嚏。必要时,和家人隔离,即使普通感冒这样做也是有益的,不是说了“隔离是为了爱家人”。

如果是小感冒,身体的免疫力应该有能力战胜它,不必惊慌。积极情绪,在我们体内会发挥巨大的增强免疫的作用。再说了,现在各种医护条件和措施都起来了,不是孤身一人,可以说,我们真的都成了武汉人。无论是担心的你,还是我,还是其他人。

一起加油,相信自己,相信专业,相信国家。


泉水叮咚009


其实在平常像打喷嚏是很正常的,只是当前爆发疫情,每当岀现点小问题,就往染上病毒去想,这样自然会有压力,其实给你产生压力的原因无非就是看到每天疫情确诊死亡人数的上升。

过多的恐惶没必要,平整心态,平常多加防护即可。


小松鼠的遇见


转移注意力,做一点平时喜欢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情,由于在家呆的时间差距会容易出现打喷嚏嗓子疼到症状,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


逗比老阿姨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我认为你是太过于紧张和恐慌了,记住只要你没和外地人员有过接触的话,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因为疫情的问题让人有点杯弓蛇影。其实你大可不必那么害怕,而且这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叫硪女王陛下


多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书 看看,适当的运动,保证每天早起早睡!对自己做个短期的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