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才有继续下去的力量


2月7日,距离延迟后的上班日还有3天。早上起床翻开手机,就被一则消息震掉了下巴:“只用了15秒!宁波男子未戴口罩买菜被感染!”看到这样的消息,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想法简单粗暴:“我*,都这么快了?!”


突然想起从抚顺北站上火车时的场景。大年初二,空荡荡的站内广场上空无一人,在我之前进入大厅的两个人并未出示证件,应该是工作人员。安检处坐着两个人,一个负责查验身份证,另一个手中拿着体温枪,对着他们的额头随意扫了两下。轮到我,除了被要求递上身份证,测试体温的环节都省了。“我是不是也要测一下?”听我这么说,工作人员才懒洋洋地让体温枪从我的额头掠了一下,看了我一眼,又摆了摆手,我就这样被放行了。


现在想想,这种随意或许还是因为没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吧,毕竟那时还不像现在,至少心里的恐慌程度完全不一样。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人学会一点点变乖,哪怕心里不情不愿,但残酷的现实就摆在那儿了,由不得你粗心大意。


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从初二那天返回,算上今天已经过去了13天。这期间我几乎大门都没迈出一步,如果不是每天手机都会有最新的疫情信息显示出时间,估计很难会记得自己到底这样浑浑噩噩地耗了多久。


这样想着,就会发现这几天来关于疫情的信息确实有了某些变化。之前一直都在报道武汉有多严重,或是全国又有哪些地方出现了新的病例,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工作。与之相比,最近的报道似乎都集中在了物资与医护人员身上。


比如从云南省发往重庆的9件口罩被大理“依法实施紧急征用”。戏剧性在于,这批物资是重庆市政府指定企业采购,用于重庆疫情防控的紧急物资。“物资紧缺”这样的借口,似乎不足以用于“拦截”重点防控区域的资源,倒是让人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危机状态下的自保意识究竟能强烈到何种程度。


如果说这件事看起来离东北还很远,那么接下来的新闻,可就真的近在咫尺了。比起紧急物资的匮乏,假口罩事件显然更为恶劣。沈阳、大连、鞍山、丹东、锦州、营口、辽阳……当辽宁省内多个城市的大型药房中都发现了假冒的3M口罩,你很难想象带着这样的口罩上街会有多么凶险。


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作为一个医学毕业生,我几乎从未像现在一样关注时事。尤其是在人人自危的当下,会猛地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毕业后选择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或许并不是个值得庆幸的选择。只是说实话,在看到网上不断刷新的有关医护人员的新闻时,心里确实有点不是滋味。


就在今天早晨,武汉市中心医院官微发布消息,称该院医生李文亮在抗疫工作中不幸感染后去世。作为第一个发现疫情的“吹哨人”,年仅34岁的他在已经确诊感染之后说过:“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在一线奋战了30天,才透露自己早在2018年10月便确诊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作为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他一直坚守在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江苏省中医院ICU的男护士卢爱明在1月25日和江苏省医疗队驰援武汉前,就和姐姐商量好,骗父母说自己还在南京上班,许多90后医护人员都做出了跟他一样的选择,选择对父母“说谎”,为的就是能在奔赴一线时不然家人为自己担心。


类似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心的活动颇为复杂:一边为他们的英雄壮举而自豪,一边总觉得自己像个逃兵,只因为不想承受医护行业的繁重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在毕业后转身去做了名销售。


人们很少想到,除了承担被感染的风险,他们还承受了更多的离别之苦,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丈夫、妻子,他们的职业在这种时刻充满风险甚至是生死的考验。这是他们的选择,尽管他们只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却用一言一行让你知道,平凡中真的可以孕育出伟大。


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一次,或许我也会义无反顾地穿上那身白大褂、防护服。至少在这一刻,我意志坚定,没有半点犹豫,和恐惧。


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孔舒姚 曹欣宇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孤岛日记 · 来自一个医学生的“忏悔”:原谅我做了逃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