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真的很有钱吗?

太多的不该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严复先生说过:“中国之所以有今日之面貌,无论是好是坏,十之八九为宋代造成。”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一、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 北宋社会政治安定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的北宋。他是从后周夺取的政权,所以,宋太祖创国之后为防止类似 事件出现,就通过“杯酒释兵权” 剥夺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隐患。之后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等人,劝使罢镇改官,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同时北宋采取重文轻武的用官制度,因此北宋建立之后政治安定,没有动乱,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宋朝版图,疆域虽然不及前朝的汉、唐辽阔,但是土地最肥沃,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始终处于中央政府的最直接管辖之下。这些地区资源丰富, 物产丰饶,人民可以相对容易地达到丰衣足食,并且向政府贡献大量的剩余产品作为赋税。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又使政府支出的社会管理成本随之降低。

  • 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

北宋时期,依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比前朝已宽松许多。一是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宋初为削弱武官的权力,诱导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宋太祖于乾德四年下诏:“所在长吏谕民,有能广植桑枣、垦辟荒田者,止输旧租; 县令、佐能招徕劝课,致户口增羡、野无旷土者,议赏。”公开提出“田制不立”。宋初的统治者不是很情愿地限制土地兼并,他们只是对田亩数量不实导致的赋役负担不均感到不满。

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土地政策使土地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促进了商业繁荣。

二是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开明政策。宋王朝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鼓励经商的封建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在宋朝以前,商业发展、市场经营受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县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政府更加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 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朝宽松的工商业政策,鼓励了商业的大幅度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长达百年的和平环境

宋朝二百多年历史多次遭到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但是面对周边民族的入侵 ,宋朝皇帝没有像秦皇汉武那样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对周边入侵更多采取和谈政策。在与辽国之战中,宋朝占上风,还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交纳 30 万的岁币,有人说这是宋朝软弱的结果,但是必须看到和谈之后,宋辽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相处,尽管宋朝每年向辽国納 30万的岁币,但是跟每年战争所耗军费,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幽燕地区的和平,有利于边境地区和内地的生产和发展,尤其边境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文官制度和科技进步

宋朝是推行“文官政治”王朝,所以宋朝知识分子数量之多,地位之高,学术环境之宽松,也是中国历史上所仅见的。这从一个方面保证了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政府机构的执政及应变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要求,结果就是为数众多的发明创造,包括“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和无数以传授实践经验为目的的各类著作都源自于宋代。

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应用于战事,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同时提高了人类利用和创造自然的能力;应用于生活, 增添人们生活的情趣。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书籍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贡献。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航船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欧洲人们发现新大陆受惠于指南针。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 商品经济发达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唐朝的“坊市制”在宋代变更为“街市制”,临街而立的商店与作坊伴随着新式城市在宋朝出现了。开封“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 香山药海。”可见其商业之繁荣。

我们从《清明上河图》 中可以发现,宋朝人对商品的需求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比前朝有了跨越式的增长。东京汴梁的茶楼酒肆、梨园青楼如雨后春笋;民间对丝绸、茶叶、书籍、纸张等相对奢侈的产品的消费更是潜力旺盛。

宋朝人民对休闲文化娱乐方面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现代意义上的“服务业”在宋朝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青楼里红粉们的莺歌曼舞,酒肆中骚客们的文采风流,哪样不体现出人们对精神消费的追求?这在衣食无着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的国民富裕程度。

宋朝在流通领域中的商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价值上都可谓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就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可以想象当时以交换为目的,输入到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是何等的惊人。

北宋时期,仓库内存放的雨衣和帐篷的材料“数万段”破损,可以想象当时财富集中和仓储的丰富。

宋朝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 50 个国家通商。

  • 市镇繁荣

南方的城市商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北宋熙宁年间全国有镇市近2000个,这些新兴的商业镇市已经不 单单是政治中心,大多都是政治和经济双重意义,许多市民为交易方便,便举家迁居城市的商业市场之中,具有现代雏形的商业城市纷纷出现。封建国家对商业政策的放松使得商业城市得到壮大,银行逐渐被人们 接受和认可。

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人口达 150 多万。《东京梦华录》 用“市井最 盛”、“不可驻足”等形容东京的城市景象。城市里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还有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庙会集市。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最大的可容纳千人,里面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

  • 农业生产

宋朝注重农业发展,大量兴修水利工程,开垦荒地,又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宋太宗至道二年( 996年),全国共有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 耕地,到了天禧五年( 1021年) ,增长到五百二十四万七 千五百余顷。

宋朝的农业科技发达,出现了很多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例如踏犁( 用于代替牛耕) ,鞅马(用于插秧)。大量新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宋朝普通农田年产量可达一石以上,江苏浙江地区农田每年亩产量可以达到二至三石。

农业的高度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金、银、铜、铁、铅、锡、煤等是北宋主要的 矿产。宋仁宗时期,每年金产量 1万5 千多两、银产量 21.9 万多两、铁产量 724 万斤,铅产量 9 万多斤、锡 产量 33 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也很发达。 毛织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四川、山西、 广西、湖北、湖南等地成为棉纺织业的主要生产地,尤以江苏、浙江和四川丝织业发展水平最高。

  • 市民阶层壮大


北宋崇宁时东京开封约有 13 万多户,总人口当在 150万左右。当时全国大约共有坊郭户 98万户,总人数达到了500 万之众。坊郭户就是今天的城镇居民,这些人的大量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标志 着市民阶层的正式形成。

随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逐步增多,产量加大,投入资本大幅度扩充,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也不单独只是农业了,工商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

《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上说: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 都呈现高度繁荣。

  • 人均 GDP世界领先

当代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采用购买力平价法,以 1990 年 1 美元的购买力为基数,将上千年来,欧洲与中国的人均 GDP一律折算成1990 年的美元,研究出经济发展史的轨迹。虽然这种折算评估还存在较大偏差与局限性,但至少可以勾画出一个历史轮廓。

麦迪森的研究结果表明:“早在公元 10 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 15世纪。在技术水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在辽阔疆域的管理能力上,中国都超过了欧洲。 到了19 世纪和 20 世纪上半叶,当世界经济明显加速增长之际,中国却衰退了。”

根据麦迪森的测算,按1990 年美元为基准,宋朝人均GDP 为 450 美 元,至宋末达600 美元。而处于中世纪黑暗中的欧洲,仅为 422 美元。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经济一蹶不振,1870 年 GDP 人均330 美元,仅有宋代的七成。

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清“康乾盛世”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感叹:“谈到中国的11世 纪,我们就来到了最伟大的时期”。

宋朝的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宋朝统治者建立的完善的经济制度,是宋朝统治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结果。宋朝的市场管理制度堪称中国古代市场管理制度之典范,造就了一个空间繁荣的经济王朝。


笑语千年


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发达,海上贸易蓬勃发展,让日进斗金、腰包鼓鼓的大宋王朝,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一、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与南宋首都杭州都是人口过百万的国际一流大都市。

随着宋朝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商业化,彻底消除了传统“重农轻商”的习俗。加之经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城墎户”、著名商业街大量出现,以及城市管制和宵禁的解除,促进了城市商业发展的空前繁盛。

史载,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杭州)都是人口逾百万的国际性大都市,此外在全国还有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如泉州)6个,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无以计数。

彼时的宋朝城市之中,商贾云集,广告满街,商铺鳞次栉比,夜市灯火辉煌,人流摩肩接踵,创造出比前朝后代都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

孟元老在记载皇城东南“界身巷”的金银采帛交易称:“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当时皇宫禁军褚班直的所在地——开封马行街,一到晚间,十里长街灯火通明,宛如人间天堂。上流官员、富商大贾多出入其间。吃过晚饭,各色人等在夜色斑斓中倾巢出动,兴冲冲来到勾栏瓦舍,来看各种戏曲、相扑、杂耍的表演,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二、宋朝商人腰缠万贯,非富即贵,社会地位令人艳羡。

商业的繁荣发达,无形间还造就了一大批富商巨贾。当时的宋都汴京,“资产百万至多,十万以上比比皆是”,这些腰缠万贯的商人们既富且贵,甚至还能买个官做做。

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山东遭遇荒灾。登州牟平的大商人郑河,慷慨捐助政府粮食5600石,后来他的弟弟郑巺因此被朝廷任命为官员。

那时宋朝还流行富商与皇帝的亲戚攀亲,据《萍洲可谈》记载,当时京城有富户大桶张氏,其子弟居然先后娶了三十多个宗室之女,身份一跃成为“皇亲国戚”,不少商人进入上流社会。

三、宋朝航海业、海上贸易蓬勃发展,海上丝路正式取代陆上丝绸之路。

有宋一代,象罗盘(指南针)、转桅、水密隔舱、超级远洋大船这类的领先科技不断涌现,让“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更加繁荣通畅,促进了宋朝航运(海运)业蓬勃兴起,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海上贸易俨然达到中国古代发展顶峰。

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满足繁华大都市之多样需求,宋王朝更把海外贸易放在了头等位置上。不仅在沿海设置众多造船厂,而且先后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重要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相当于今天的海关),负责抽解(抽税)、采买部分进口商品、维护港口、发放“公凭”(贸易许可证)、禁止走私等管理事务。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都达曾在游记中写道:“泉州城甚大,为世界最大商港之一,城市出产天鹅绒及缎,品质优良。港口船舶极多,大者约一百,小者不可胜数。”

当时亚非各国于宋朝通商的竟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量质优价廉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业品通过海上贸易,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浩浩荡荡运往世界各地,换来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

四、大宋王朝GDP一度占到世界的50%,成为一千年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宋朝由于商贸空前发达繁盛,国家每年税收惊人。一项统计表明,宋仁宗在位的最为富裕时期,某一年的税收居然高达2200万贯(相当于2200两白银)。而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汴京城的商业利税达到55万缗;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业税居然高达120万缗。

根据年税收总额计算,宋仁宗时期,中国宋朝的GDP占到了全球的50%,人均GDP2280美元,这个数值约等于2006年的中国水平;南宋时的城市化率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约为22%),相当于1980年代的中国城市水平。

由是,宋王朝也自豪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看到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宋王朝如此城市繁华,商业发达,科技进步,人民幸福。难怪深入研究过宋史的英国著名史学家汤,不由发出感慨——“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霍小姐的八卦炉


说起宋朝来大家觉得,在军事上很是差劲,但是很有钱,那么多有钱呢?在宋代的巅峰时期曾经达到一亿六千万贯在全世界上来说很强大了比现在美国的GDP占比还要多。换算为白银,大约是明清时期财政收入最高峰的两倍。所以,宋朝算是最富庶的时代。

但是,有个重要问问题,是很富那么有钱人是谁呢?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官僚。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建国时重文轻武就已经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基本国策。文人的待遇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宋代时期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虚衔可以领工资,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

如果换算一下的话朝廷的的一品的文武首席官员(宰相和枢密使)的月收入128万。二品的官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级),月薪25万左右。县区级别的收入也将近13万左右。比现在的工资还要高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文人知识分子最喜欢的朝代就是宋朝,做梦都希望能回到宋朝了。而且宋代还和周边国家长期称臣,给辽西夏岁币。其实整个宋代的负担是非常的重,全年产量也就三十万两,但岁币就有20万两,所以几乎整个宋朝的白银都送出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募兵制,由于农民起义的存在,宋代解决方法是把起义军收编,这也就是宋江的想法,具体募兵数额,宋太祖时禁军只有20万人,宋仁宗时达到120万人。这也是很大的一部支出。所以虽然很有钱但是也花的没剩多少。没办法只能压榨农民,宋朝不仅饥荒是前列,而且起义多到报表的程度,300年暴发起义500次,大型的近20次。所以有钱是真的,能花也是真厉害。官员有钱,农民没有。


岩芋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造会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公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宋钱币铸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唐朝最盛的开元盛世年铸币32万贯)

宋代的货币形式与种类太过丰富。铜钱、银锭是宋朝的本位货币。宋朝铜币和铁币并用,有些宋币含有合金成分。此外还有些银质钱币。宋代的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造诣最多最好的钱币。宋币上铭刻的文字书法优美多为名家及皇帝手笔,篆隶真行草俱全,还古篆体、瘦金体。种种精美的货币使人爱不释手,宋钱币的艺术总类艺术性工艺最高。宋钱是当时周边各国最喜欢最坚挺的货币。宋钱成为南海诸国的镇国库之宝。虽然辽国、金国等国也仿制宋币造钱,但在金国流通最多最广的是宋钱。直到现在出土存世的宋钱还是最多的。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足见宋的繁荣与强盛。为免携带大批铜钱来往之烦劳,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后在四川地区民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这种纸币只相当于担保的代币券。宋朝政府先后印刷发行的纸币种类有交子、钱引、关子、会子等几种类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宋政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银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开始印刷发行“交子”,此种“交子”铜板彩印,上面印有鸟兽、花纹、图案或故事等,异常精美。此种票据有如公债,分界发行。交子最初是以两年为一界,发行新交子的同时废止并回收旧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起,虽仍然是每两年发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为自一贯文至十贯文的固定面值,以铁钱为本,备有发行准备金,已经基本具备了近代本位货币的特征要素。其施用愈来愈广泛。票据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北宋崇宁四年,在江北、华北地区发行了称为“钱引”的新式样的纸币,但是只印了一界就因为流通不畅不能顺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四川交子改称钱引,交子务也改称钱引务,开始大量印刷纸钞发行,由于数量发行过大,引起了钱引的严重贬值。公元1110年(大观三年)限制发行量为天圣时的125万贯左右,对流通地区也限在铁钱行用的四川、陕西、河东地区,后又采取了受兑、停用旧钱引,增加准备金等多种方法,使钱引的价值得到恢复。南宋时期宋政府在杭州设立“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印制“会子”。先后印造了一千文、两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种面值的会子。会子以三年为“界”,到期作废,逐旧造新换旧。从公元1171年到公元1240年,共发行了十八界会子。后来政府规定第十七、十八界会子可以永久流通。这是真正意义上由政府发行的纸制的纯粹钱币。纸币逐渐代替了铜钱做为主要交换媒介。商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寸铁在手0532


先说结论,宋王朝确实是真的很有钱!

首先看国家经济规模

以前曾经盛传宋朝GPD占当时11世界总GDP的一半到3/4之多,其实是不真实的。真正可靠的研究数据,还是要看外国专家得出的结论。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林在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称述,宋代的GDP约占当时全球的1/4,,繁荣富庶程度大幅领先于同时代的各国。要超过目前美国GDP占全世界的比重,你说宋王朝在当时的世界,算不算富呢?

公元1000年,预估世界的GDP为116790M美元,而宋朝的GDP大约为26500M美元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其次看对外经贸能力

宋代改变了前朝的重农轻商政策,非常注重工商业的发展,读书人不以经商为耻,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儒商。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本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销往今天的中亚、非洲东海岸一带,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利润。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奉官宜得人久任,庶番商肯来.宽民力也."
——宋高宗赵构

再次,看直接的生活设施的水平

“内设澡室并手巾、水盆,后为圊(卫生间)。仪鸾司掌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藉,水盆不得停滓,手巾不得积垢,平地不得湿烂。”
——《南宋馆阁录》

这也就是说,在南宋官员工作场所的卫生间和浴室里面就可以看出来,生活水平和质量甚至已经接近于现代了。不仅有专门配备了水盆、手巾、卫生纸,甚至还有洗手液!

浴室中官员洗澡过后,地面上不得留有积水、泥污,擦手巾一旦弄脏,要即刻更换。而洗手时所使用的是去污效力超强的澡豆,但用过的水盆里就会有澡豆末的沉滓,仪鸾司的杂工们必须立刻换为清水。厕所里总是整齐地备有“净纸”供前来的人使用,坑位两旁的木板上不得残留秽迹,净纸被如厕人碰乱之后,也要随时重新码放整齐”。

如果没有钱的话,待遇会这么好吗?能做到吗?


小贝爱历史


真的很有钱。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可想而知,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定位。 

“凡岁赋,谷以石计,钱以缗计,帛以匹计,金银、丝绵以两计,藁秸、薪蒸以围计,他物各以其数计。至道末,总七千八十九万三千;天禧五年,视至道之数有增有减,总六千四百五十三万。”粮食用“石”,钱用“缗”、帛用“匹”,金银和丝帛才用“两”,另外还有草(一般是供应军马使用等)、薪炭等用“围”,其他各种物品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所以下面这个宋太宗至道末年的70893000这个数据的单位是什么呢?“石缗匹两围……”也就是说,我收一万围的草,也是算一万的数目,你不能说一万围草折合一万贯钱吧?要是一万围草折合一万两银子那更扯淡了。

宋朝的币制,混乱复杂,为统一的各个朝代所罕见。一贯/缗到底值多少,甚至有多少文钱这个问题都很难回答。宋朝有钱币也有纸币,钱币又有铜铁之分。中国历来缺金银,没有傻瓜会1两银子换1贯铜钱。宋朝的纸币,前期还好,中期贬值加速,后期恶性通胀,呈指数型趋势。

宋仁宗时期初次发行交子,在四川,以铁钱为本位,一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以三年为一界而换新交子。这种纸币只能在四川通用,不得在其他地区使用。随后,宋神宗时因为西北用兵的军饷问题,在河东、陕西设立交子务,发行交子,和铜铁钱一起流通,陕西的交子一度又废除,四川的交子每界流通时间延长到4年,市面流通的交子顿时增加不少。“绍圣以后,界率增造,以给陕西沿边籴买及募兵之用,少者数十万缗,多者或至数百万缗;而成都之用,又请印造,故每岁书放亦无定数。”到底发行了多少,《宋史》已经没有具体数据了,但是发行量肯定比宋仁宗时期大大增加。

总之,没有人会傻到用宝钞换取铁钱,也没人会用铁钱换大面额当值的铜钱,更加不会有人用小面额铜钱换取大面额铜钱,也不会有人用白银换铜钱,正是由于宋朝铁钱的发行和纸币的泛滥,实物和金银不加换算的一股脑统计,才给人以宋朝比明清富裕的错觉,实际宋朝一年白银收入才20到30万两(以《宋史》的记载,北宋的白银产地,只有桂阳,凤州,建州三地。北宋的银课收入,宋仁宗年间时,也只有不到22万两),要知道明朝的时候政府一年白银收入大概400到700万两,总收入(实物折算成白银)大概2000万两左右,清朝财政收入则普遍在3000万两到4000万两,清末到8000万两,1900年之后则为1亿到3亿两。所以,史学家对宋朝已经盖棺定论,积贫积弱。



小卡妹


我是【历史介绍者】,我来回答。

两宋经济实力是中世纪时期世界首屈一指。尤其是北宋王朝,政治开明、经济高度发达、社会极其繁荣,是中国封建时期货币经济发展的巅峰,更是中世纪全球城市文明发展的世界典范。应该说,北宋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万千普通百姓辛勤劳动,依靠发明创造推动技术革新,依靠早期钱币兑换创建北宋货币金融体系,北宋一步步走向封建经济发展的顶峰。

  • 世界上最早的主权信用纸币——北宋的交子

经过晚唐数十年国内全面战争,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长期政治割据,各国连绵不断的战争让中国早已持续动荡。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开启宋王朝长达近320年的漫长国家发展史。从军事角度上说,宋朝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处于软弱和窝囊的时期,主要是因为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轻视军事。难怪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

“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但从经济角度上说,宋朝经济发展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由弱到强的顶峰。最根本的原因是北宋十分重视提高生产率,这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秘诀。如果说英国的崛起是依靠掠夺式的殖民经济,德意志帝国的发展是依靠武力征服,那么北宋就是依靠技术革新实现生产率进步以及社会稳定。

  • 北宋代表技术进步的三大发明:从上到下依次为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北宋的技术进步最早起步于冶金重工业,转而北宋实现从纺织服装高端化、农产品结构升级、消费品种类结构不断优化、货币经济繁荣发展,北宋真正实现中国封建帝制时代从全方位多领域的经济全面崛起,而且比西方早。

  • 北宋时期的铁牛

从衡量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指标看:

  • 北宋GDP总量是唐朝最强盛时期的4倍,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达到60%。

  • 宋神宗时期铁产量最高达到15万吨,是盛唐时期的近4倍。
  • 北宋总人口突破1200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12%,首都开封人口达到百万级的特大城市规模。
  • 财政收入峰值达到6000余万贯。
  • 每年新铸造的货币量最高峰达到506万贯,货币供应总量接近盛唐时期4倍。
  • 社会行业分工种类达到414个,是隋唐时期的3倍左右。
  • 粮食亩产达到460斤,超过盛唐2倍。

  • 宋神宗时期的古钱币

从这些经济指标看,北宋确实实现了经济高度繁荣,是中世纪的发达国家。一幅《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北宋时期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商业繁荣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以及先进的城市文明。

  • 《清明上河图》

北宋衰败的历史根源:土地兼并、通货膨胀、税负沉重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逃不出经济周期规律的迷宫。宋王朝经济经历了由衰败到繁荣再到衰败的周期循环过程。虽然宋朝统治者在军事方面中存在重大战略判断失误的问题,暂且在此不讨论,主要从经济角度解释“宋朝梦”的破灭的历史根源。

1、土地兼并。中国是传统农耕社会,重农主义占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因此社会重农轻商。尽管宋朝城镇化率达到12%,在中世纪的世界各国中也是首屈一指、名列前茅。但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仍有88%的百姓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城市的百姓降低了土地的财富需求,但可以武断地说土地是宋朝中国农民的唯一财富来源。对富人而言,土地的财富值同等重要。

  • 辛勤耕种的北宋农民

北宋富人阶层由官僚、大地主、钱庄的银行家、富商,其中宋朝大量的富人通过盐茶票据诈取政府的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获取的暴利开启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土地兼并高潮。这些仅占总人口不到7%的富人利益集团最终通过巧取豪夺,共兼并宋朝全国土地的60%-70%。土地的兼并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农民田地税负加重,但经济收入锐减,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国家财政税收也几乎腰斩。

2、通货膨胀。北宋虽然财政收入较高,但是财政供养的人数暴涨。仅公务员队伍人数由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不到5000人,迅速增长至宋仁宗的20000多人,公务员队伍规模增长了4倍多。此外,军费开支是北宋国民经济支出最大的一笔,宋太祖时期的军队规模也就22万多人,但宋仁宗时期军队人数激增到125万之巨。短短数十年暴涨了接近6倍。军费开支也迅速提高到4800万贯,而宋仁宗时期的财政收入仅为6000多万贯,军费开支占到财政总收入的接近80%。

北宋的财政危机正在酝酿,统治阶层也逐渐认识到财政的窘境,苦于开源没有办法短期解决,节流又无法让统治阶层放弃过去的生活标准。这时统治阶层想出将市场流通中的铜币——小平钱的含铜量降低,同时在市场中新增原本需求过剩的铜币发行量。这些短期的应急办法暂时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但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通货膨胀。

  • 北宋通货膨胀的策划者之一蔡京

3、税负沉重。正如第二点讲到的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北宋除了上述讲到的新增货币发行和降低主权货币的价值,北宋统治者的另一项扩增财税的办法就是向工商业和农业加赠税收,这也是能取得缓解财政困难的短期效果。北宋的商业税收超过盛唐时期的10倍多,且商业税在中国封建历史中首次超过农业税。同时,也加紧向农民加增农业税,不管是无地、少地还是多地的农民,一律增税。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商业逐渐进入萧条期。

  • 官银

北宋虽然曾经取得了经济的繁荣,但统治阶层对普通百姓的巧取豪夺,导致民不聊生。虽然北宋曾经准备开始大刀阔斧的王安石变法,但由于统治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和王安石唯一的且无能的宋仁宗去世,经济改革也随之戛然而止,最终北宋注定走向毁灭。

  • 王安石画像


参考文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宋鸿兵


历史介绍者


是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开创以来,即治坑矿、组织茶盐开发。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在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这些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造会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公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宋钱币铸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唐朝最盛的开元盛世年铸币32万贯)。

宋代的货币形式与种类太过丰富。铜钱、银锭是宋朝的本位货币。宋朝铜币和铁币并用,有些宋币含有合金成分。此外还有些银质钱币。宋代的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造诣最多最好的钱币。宋币上铭刻的文字书法优美多为名家及皇帝手笔,篆隶真行草俱全,还古篆体、瘦金体。种种精美的货币使人爱不释手,宋钱币的艺术总类艺术性工艺最高。宋钱是当时周边各国最喜欢最坚挺的货币。宋钱成为南海诸国的镇国库之宝。虽然辽国、金国等国也仿制宋币造钱,但在金国流通最多最广的是宋钱。直到现在出土存世的宋钱还是最多的。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足见宋的繁荣与强盛。为免携带大批铜钱来往之烦劳,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后在四川地区民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这种纸币只相当于担保的代币券。宋朝政府先后印刷发行的纸币种类有交子、钱引、关子、会子等几种类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宋政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银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开始印刷发行“交子”,此种“交子”铜板彩印,上面印有鸟兽、花纹、图案或故事等,异常精美。此种票据有如公债,分界发行。交子最初是以两年为一界,发行新交子的同时废止并回收旧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起,虽仍然是每两年发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为自一贯文至十贯文的固定面值,以铁钱为本,备有发行准备金,已经基本具备了近代本位货币的特征要素。其施用愈来愈广泛。票据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北宋崇宁四年,在江北、华北地区发行了称为“钱引”的新式样的纸币,但是只印了一界就因为流通不畅不能顺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四川交子改称钱引,交子务也改称钱引务,开始大量印刷纸钞发行,由于数量发行过大,引起了钱引的严重贬值。公元1110年(大观三年)限制发行量为天圣时的125万贯左右,对流通地区也限在铁钱行用的四川、陕西、河东地区,后又采取了受兑、停用旧钱引,增加准备金等多种方法,使钱引的价值得到恢复。南宋时期宋政府在杭州设立“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印制“会子”。先后印造了一千文、两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种面值的会子。会子以三年为“界”,到期作废,逐旧造新换旧。从公元1171年到公元1240年,共发行了十八界会子。后来政府规定第十七、十八界会子可以永久流通。这是真正意义上由政府发行的纸制的纯粹钱币。纸币逐渐代替了铜钱做为主要交换媒介。商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宋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相当重视经济立法。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专门设置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立法活动频繁,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法规的制订、实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宋的经济法令,注意到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丰厚的社会财力使得政府既不必求苛税于民又能保证政府收入。这就缓和了社会矛盾,进入治理国家的良性循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宋时中国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商业社会那迈进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LHC否极泰来


宋王朝真的有钱吗?答案是有!非常有钱!

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钱的王朝,没有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看下面你就明白了。

对于宋王朝的印象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贫弱,从小读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都是表达了他们想要收复失地、国破的无奈。这么一个宋王朝怎么也不会和有钱沾边。但事实是他还真的很有钱。

首先我们在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出当时国都东京的繁华。当时的东京各种行业发达,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交通通讯工具,几乎与现代一样方便。

然后我们再看看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宋朝每年收入一亿两白银,一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就明白了!明朝强盛时每年收入两千万两,清朝时国库收入八千万两。但清朝的人口却是宋朝的两到三倍。

如果还不明白下面这个数据就更加惊人了!宋朝的GDP竟然占到了世界的80%,可以说除了宋朝再也没有一个王朝能有这么富有。

宋朝这么有钱那么官员的俸禄当然也不会太低了,无论哪个朝代的官员都不能和宋朝相比。其他朝代的官员妥妥的羡慕。

但是这么有钱的王朝却不太重视军事,文官的地位普遍比武官高。这就造成了宋王朝后来只能偏安一隅的悲剧。


瑜公子说历史


宋朝国策导致国家非常依赖经济收入,虽然表面十分繁华,暗地里却危机重重,整个国家十分脆弱,一旦税收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全线崩溃,宋朝官员数量之多历史罕见,一项职务有许多人共同担任,“冗官”现象十分严重,官员是要领工资的,这项支出数额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