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原意是讚美勤勞嗎?有何依據?

耕讀小棧


問題: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原意是讚美勤勞嗎?有何依據?


前言

眾所周知,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出自他的《無題》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是一首閨情詩或者愛情詩,有些南朝宮體詩的味道。也有人讀出以閨情暗喻懷才不遇的意思。

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寫了什麼?

1、與讚美勤勞無關

這兩句詩,現在常常用來表達對於辛勤奉獻的老師的尊敬。不過這整首詩的本意中,都沒有這個意思。恰如清朝人譚獻《復堂詞話》中說的: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未必不然。

2、三四兩句,承接的是第一句

古人作詩,前後有著清晰的脈絡,查慎行《初白庵詩評》介紹說:

三四摹寫“別亦難”,是何等風韻!

起承轉合中,七言律詩的頷聯,一般承擔承接的作用。查慎行說這兩句詩“承接”就是第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

如何摹寫“別亦難”呢?

3、蠶絲與相思

情人之間的離別,就如同春蠶一樣,吐盡了最後蠶絲。絲,諧音思,這正是漢朝至南朝民歌的特色。

例如漢樂府的《離歌》

晨行梓道中,梓葉相切磨。與君別交中,繣如新縑羅。裂之有餘絲,吐之無還期 。

4、蠟燭淚

最常見的是用“蓮”諧音“憐”。

也如同,燃燒的蠟燭終成灰燼,如同愛人的眼淚一般最後流乾。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的《贈別》中,也用蠟燭比喻人的垂淚: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二、比興寄託 閨情詩的隱喻

古人常用女子失寵來暗喻從徵的失意。 中國詩歌中, 有一種 “比興寄託 ”的傳統。

例如屈原在《離騷》中寫到: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

屈原以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抒發自己無法受到到君王賞識的失意之情。

我們知道李商隱有一首《無題》詩: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同樣,這首詩裡的女子背後,仍然是一個男子,從“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這一系列的才藝展示,我們知道這也是一個“香草美人”的形象。

清人胡以梅撰《唐詩貫珠》中指出:

此首玩通章,亦圭角太露,則詞藻反為皮膚,而神髓另在內意矣。若竟作豔情解,近於怒張,非法之善也。細測其旨,蓋有求於當路而不得耶?

這首詩全篇來欣賞,會發現感情過於外露了。其實華麗的辭藻是外在的修飾,真正的含義隱藏於其中(也可以說言外之意)。

假如僅僅作為豔情詩來看待,詩人的表現有點過了,這不是一流的情詩所用的手法。細細觀察揣摩作者的深意,大概是有求於仕途的上進而不得。

可見,這首《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來說,也是和《無題·八歲偷照鏡》一樣。表達的是仕途的失意。

三、牛李黨爭中的李商隱

1、出生於牛黨

李商隱10歲喪父,少年時幸運地受到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欣賞。令狐楚是李商隱生涯一位重要的人物,在令狐楚門下,李商隱提高了駢文(科舉考駢文和格律詩)的水平。並且靠令狐家族的英雄考中了進士。

為表示自己對令狐楚的感謝,李商隱曾經做過一首七絕《謝書》: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李商隱說,承蒙您的教誨,我不需要羨慕王祥得到呂虔的佩刀了。

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強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覽,曰:“汝後必興,足稱此刀。”覽後奕世多賢才,興於江左矣。裁子導,別有傳。《晉書 · 列傳第三》

2、娶妻於李黨

令狐楚837年去世 ,參與料理令狐楚喪事不久,李商隱去涇原節度使王茂元麾下作了幕僚。

沒想到王茂元對李商隱非常欣賞,竟然將女兒嫁給了他。這樁婚姻將李商隱拖入了牛李兩派鬥爭的漩渦中。

3、艱難的夾縫中生存

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認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令狐綯父子屬於“牛黨”。

及第以後,李商隱一直沉淪下僚。在李德裕擔任宰相掌權的時候,李商隱卻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

等他回來後,開始了牛黨掌權。而他少年時的好友令狐綯步步高昇,甚至做到了宰相之位。

令狐綯對於李商隱娶妻王氏非常不滿,認為這是對於令狐家族的背叛。 李商隱多次示好於令狐陶,但似乎並沒有完全得到原諒。

在李商隱留下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寫給令狐綯的:《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

結束語

李商隱的這次婚姻,很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結合。雖然他沒有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其政治前途卻收到了巨大的影響。

比他年長的詩人姚合不同,同樣生活在牛李黨爭時代,姚合竟然卻左右逢源,比起李商隱來說,真是大智慧之人。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們從他的標題看,用無題來代替標題,明顯的看出作者是不好定標題的,以上這三個方面是並重的,不好以哪個方面為基準,若以春蠶、蠟燭定標題,又忽落了情思,以情思為題直露了,讚美自己更不妥……那就只有用無題來代替標題了!


漁樵之人W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七律無題》,原意是來描寫愛情,體現相思之情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

蠶一直到死都在吐絲,蠟燭燒成灰才停止滴淚。是對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 人們歌頌蠟燭,是因為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

其實李商隱的原意跟老師就沒半毛錢的關係 ,只是現代人非要拿來表彰下老師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直到死亡才停止吐絲,蠟燭燒成了灰才停止流淚。

通俗講就是老師的一生都在奉獻 ,說好聽點就是讚美老師無私奉獻為了教育事業犧牲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質。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我們對這兩句詩附加的意義已經夠多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出自李商隱的《無題》詩,全詩是: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的詩以朦朧美著稱,他乾脆連題目都不起,就寫八句詩出來,似乎怎麼看都可以。這就給現代人進行無限制的解讀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且看看針對這兩句詩出的考試題:

1.《無題》(李商隱)中讚美獻身事業,奉獻不止的精神的詩句是(               ),(               )。
2.南仁東二十二年的砥礪前行,讓中國的“天眼”望穿蒼穹,描繪宇宙。他的精神正如李商隱的《無題》中所說:“(               ),(               )。” 
3.人們常用李商隱《無題》中的詩句“(               ),(               )”來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

不用想,這些試題的答案都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現在幾乎每個從學校回來的孩子都會把這兩句當成奉獻精神的代名詞,給他們說原意,他們反而會驚得要掉下下吧來。但是說這兩句是讚美勞動的,我還是頭一次聽說。

這樣解讀詩歌可不可以?當然可以!當詩歌在詩人肚子裡時,那還是詩人的詩歌。但當他寫出來,尤其是經過讀者閱讀後,那詩歌就不是他自己的了。讀者是有權利按照自己的個性、經驗和理解來解讀詩歌的。這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這是文學作品豐富性的表現,雖然絕大部分的解讀並不符合作者原意,但是卻可以用來表達讀者的獨特心理,這樣就豐富了原作品所表達的意義。

即便如此,我仍然固執地認為,我們解讀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義是,探尋原作者的本意,而不是獨出心裁地隨意解讀,甚至故意誤讀。

回到這兩句詩上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原意是否是讚美勞動,我們不能單看這兩句詩,我們得看它在整首詩中的位置,結合整首詩的情意去分析它的本意。如果脫離整首詩,單單解讀這兩句詩,我以為任何解釋都是可以接受的,那根本就探尋不到作者的本意。因此,我們得先問問自己:這首詩是一首讚美勞動的詩嗎?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是首聯,但與勞動無涉。相見難,離別難,其實都是在寫離別的痛苦。“東風”就是春風,春風無力之時,就是告訴我們春天將近,夏風將至,此時乃是暮春時節,百花凋零,十分可惜,卻無可奈何。這不就像極了我們之間的離別?如此讓人痛苦的離別怎會是心甘情願的?都是被逼無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承接著首聯而來的,意思不會突然轉成讚美勞動。如果是這樣的話,李商隱也就算不上一位大詩人了。寫文章沒有這麼寫的,這連小學生都知道是中心不明確。這兩句要承接上文的痛苦離別,必然是與二人的深厚情意有關。離別如此痛苦,其實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兩人感情深厚才會難捨難分。這兩句中,詩人用比喻、諧音雙關的方法來展現二人之間深厚的情意。“絲”諧音“思”。春蠶至死,吐絲才會停止,就像我對你的思念,直到我死去才會停止一樣。思念如此痛苦,直讓人以淚洗面。要問這淚何時能幹?就像那蠟燭一樣,粉身碎骨,一切成灰之時,便是淚乾之時。你看,這兩句詩裡表現出來的情意是多麼的纏綿悱惻,多麼讓人痛徹心扉!讀整首詩,我無論如何是想不到讚美勞動上去的。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如果有人由這兩句詩想到了讚美勞動,那絕對沒讀過全詩,或者根本就沒讀懂。

後邊四句也是順著二人纏綿悱惻的深厚情意寫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這是兩人分別後的日子:女子早上起床對鏡打扮,唯恐頭髮改變了顏色,怕青春如花凋落,而深愛的人還不曾見面;男子夜不能寐,口吟苦詩,對月以解相思之苦,心境如月光一般淒涼,只感到一陣陣寒意。這真如李清照所言“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兩句運用神話傳說來表達二人之間的相思之情。“蓬山”之蓬萊山,即蓬萊仙島,與方丈、瀛洲一起,是傳說中的三大仙山。“青鳥”是傳說中的三足神鳥,為西王母的使者,在詩詞中常常被借為傳信的代名詞。這兩句是說兩人其實相距並沒有多遠,只是見不了面,難以相聚,彼此都期望著有三足鳥這樣的神鳥代為傳遞消息。可見二人情深義重,但見面難,互通消息也難。這難上加難,有人就讀出了另外的味道——這首詩借愛情隱喻詩人政治上的失意。不管哪一種,但都很難說,李商隱的原意是讚美勞動的。

綜上所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的原意是讚美勞動,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只是讀者一廂情願的解讀。


會說話的鍋


李商隱 唐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看了註釋,大家是否都清楚原意了?這是李商隱寫的閨情詩,作者用春蠶,蠟燭比喻男女之間的相思之苦,至死忠貞不渝。後來此句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

李商隱是著名的晚唐詩人,與溫飛卿簡稱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一生處於牛李黨之爭的夾縫之中,鬱郁不得志。死後葬於河南沁陽。

在後來的演繹發展中,春蠶蠟燭這兩句有了新的象徵意義。在現代生活中都用它來比喻老師的辛勤勞動,犧牲奉獻。


倚雲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很明顯,這首詩是愛情詩,李商隱的愛情詩寫的很好,也喜歡以《無題》來命名。所以,文題一致,內容一致,“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願意是寫愛情的,“死”諧音“思”,“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古人也常用蠟燭流淚來表示情人的離別。我們像春蠶一樣,直到死思念才會停止,我們又像蠟燭一樣,直到燒成灰淚水才會流乾。當然,詩無達詁,今天很多人都把這兩句詩當做讚美勤勞的名言,也無可厚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詩歌也應該是發展的、


耕讀小棧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什麼意思

查看全部43個回答

我來答

寫回答 查看全部43個回答

feiyu5217

LV.162017-09-24

蠶一直吐絲直到死,蠟燭一直燒到成灰才不會流蠟燭油

第一種意思是:講述的是作者和一個女子的感情故事,這句話表現了他們山盟海誓、至死不渝的愛情。

第二曾引申意思:也就是現在普遍表現的意思,歌頌勞動人民或老師等辛勤工作的人們,讚美他們辛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


青白世界


《紅塵相思淚》

人生相見恨已晚,

大米煮成熟米飯。

春繭變身方絲盡,

紅蠟吹滅淚始幹。




聖恆標


春蠶在吐絲的時侯是不吃不眠,只在無時無刻的把體們蠶絲吐出,這過程中用忘我勞動的一種態度體現自身價值,燭光在還能燃燒的時侯也是盡情展放光芒,只要自身的能量還有就一到不停的燃燒,照亮光能及之處,這奉獻中的時刻也是一鼓作氣,不加停留的燃燒,值到燒完自身能燃之量,把最後一束光亮都無私送給空間後,才結束自自身的使命,以上兩個物品都是一開始就不作停頓,直到最後一刻才永久的休息。


第三世戰


李商隱這首《無題》詩的理解頗有爭議。僅就這兩句而言,它不是讚美勤勞的,而應是表達他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的。其中絲與思是諧音,抓住思與淚兩字就可體會出這個意了只有到了生命結束時,他們互相思念,眼淚才盡、才於!現在人們引用這兩句主要是用來歌領奉獻精神。(意、了之間應加一思字。了後加:互相後加的字。歌領應是歌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