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何不聯合南明抗擊滿清?

歷史天空星光閃耀


吳三桂是不可能聯合南明反清的!南明倒是曾經對吳三桂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才會在吳三桂以借虜兵以報君父之仇的旗號,引清兵入關趕跑了李自成後,不惜對吳三桂封爵賜銀,夢想著吳三桂能夠重回明朝懷抱,然而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吳三桂早就看透了南明的虛弱,因此對其早已不抱希望了。

首先是:吳三桂曾經為明朝力抗清軍扣關,基本上穩定住了明朝的東部防線。然而明朝卻仍然難以避免被農民軍推倒的結局!這說明了明朝大勢已去,終究還是要被歷史所淘汰。而聲勢浩大的闖軍在清兵的追擊下,幾乎連喘息之機都沒有了。

當看到了這個結果時,大漢奸吳三桂又豈能不為自己拋棄明朝、大順,投靠清朝的“英明”決斷所竊喜!吳三桂做為一個政治投機客,當然不難判斷出:從當前的形勢發展看,目前唯一具有掃平中原實力的,只能是清朝!所以吳三桂出於為自身利益做考量,當然不可能選擇聯合南明反清了!

其次是:大漢奸吳三桂本就是個投機政客,當初在崇禎自盡京城失陷之後,吳三桂本來已經決定投靠李自成了!然而闖軍在京城的胡作非為,令吳三桂感覺到這群烏合之眾,終究還是難以成就大事的!

因此吳三桂才會轉而投靠了,因處於上升期而顯得富有朝氣的清朝。既然已經賣身投靠了清朝,而且清朝又很優待吳三桂,那麼吳三桂還有什麼必要拋棄充滿朝氣的清朝,轉而去和暮氣昏沉的南明去聯合呢?讓吳三桂出於對明朝的忠誠之心,聯合南明抗清的設想,未免過於高估吳三桂的節操了!


北疆同心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人物,許多藝術作品中都有吳三桂的形象。吳三桂在明朝擔任重要職位,28歲時就擔任了寧遠團練總兵,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軍區一把手。吳三桂後來投降清朝,並未在明朝末年拼勁全力抵禦外敵,保護明王朝,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觀點,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1.明王朝從萬曆皇帝開始,已經逐漸墮落,呈現頹勢。到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明王朝已日薄西山。所以吳三桂覺得,自己有這樣的能力,擔任著這麼重要的職位,可一旦明王朝滅亡,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會消失。這讓他對為明王朝賣命的想法產生動搖;

2.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又是在洪承疇的舉薦下升官的,在清軍入主中原的過程中,祖大壽和洪承疇先後投降清朝。一個是他的舅舅,一個算是他的恩人,紛紛降清,這也對吳三桂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波動;

3.據說,與秦淮八豔之一的名妓陳圓圓有關。吳三桂本身是在山海關,隨著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向北京進發,崇禎派吳三桂回京防守,可還沒回到京城,崇禎皇帝就自縊於煤山。此時,吳三桂得知自己的寵妾陳圓圓成了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的人,頓時衝冠一怒為紅顏,與李自成決裂。但考慮到自己一邊是農民起義軍,一邊是清軍,自己處境尷尬,於是在被李自成強攻時,吳三桂終於下定決心投降清朝,擊潰了李自成,而李自成則殺了吳三桂父親。

4.吳三桂確實在降清之後對明朝殘餘勢力仍有聯繫,但南明政權的腐敗不堪,使吳三桂實在難以接受。最終,還是吳三桂出師緬甸,殺掉了永曆帝朱由榔。


遠去


明朝松錦會戰失敗後,最後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不僅是士兵,大量的將校也損失了。有道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松錦大潰敗中逃出生天的吳三桂,沒有被治罪,反而被授予重任,帶著他收下保存下來的幾千關寧軍,重建關外明軍,組織山海防線。


(吳三桂成為碩果僅存的山海總兵)

當時吳三桂才不過30歲,已經貴為明朝九邊中最重要的遼東總兵。朝廷在艱難的情況下給了大量的財政支持,使得他在短時間內重新拉起了一支三至五萬人的勁旅,成為明朝北方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李自成進攻北京時,由於瘟疫、民心等原因的影響,大順軍的推進速度很快。崇禎急調天下兵馬進京勤王。吳三桂離京城最近,又手握重兵,自然在徵召之列。崇禎為了催促吳三桂,還加封他做了平西伯。當時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已經投敵,也寫信來勸降。可能吳三桂心裡有猶豫,可是他最終還是決定勤王,因為他的父親和愛妾都在京城。

當吳三桂的軍隊到達距京師不遠的豐潤時,傳來了北京城陷落的消息,於是他下令部隊返回山海關駐紮,等待京城的消息。他明白,亂世當中,手裡的兵最重要,他手中有五萬精銳士兵,他需要李自成開條件。而且,他的兵馬存在,也能使李自成保全他在北京的家庭。

(李自成進京)

佔領了北京的李自成將吳三桂的家人扣為人質,讓吳三桂的父親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如若歸降大順,不僅可以搭救一家人的性命,還可官封王侯。隨信一同送到吳三桂軍營的還有白銀萬兩,黃金千兩。吳三桂經過幾天反覆考慮,決定先試探一下部將們的想法。

於是在一個例行公事的碰頭會上,吳三桂說,現在闖王的使者已經來了,我們是殺了他們還是歡迎他們呢?眾將紛紛表示,無論吳三桂是戰是降,他們都將誓死效忠,永遠追隨。吳三桂心中暗喜,他聽到了想要聽的話。投降,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了。可是,在關鍵時刻,出現了改變了這一正常歷史進程的一個叫陳圓圓的女人。

陳圓圓原姓邢,生於江南,家境貧寒,年幼時父母雙亡,由姨媽收養,姨夫姓陳,故改姓陳。姨媽家生活也很拮据,陳圓圓十歲那年被賣到藝館,學習歌舞伎、琴棋書畫,由於天賦聰穎,美豔絕倫,且吹拉彈唱樣樣俱全,很快就出類拔萃,成為風月場所中“色藝雙全”的大紅人。當時陳圓圓在江南一帶名噪一時,不少達官顯貴為之美色而傾倒。


本為崑山歌妓的陳圓圓後來被國丈田弘遇贖身,在一次國丈的家庭宴會上與吳三桂相識。吳三桂被她的美豔震驚,一見傾心。田弘遇為了結交這位手握兵權的少壯實力派人物,慷慨地將圓圓送給了吳三桂。

吳三桂與陳圓圓度過了一段短暫卻美好的時光,當吳三桂啟程返回邊關時,因前線戰事吃緊,並沒有將圓圓帶在身邊,而是讓她暫時住在父親的府中。

陳圓圓豔名遠播,李自成手下的悍將劉宗敏派人來到吳府,掠走了這個吳三桂最為心愛的女人。消息傳來,吳三桂勃然變色,拍案而起,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天下人?”一代梟雄怎能忍受戴綠帽子的恥辱,血氣方剛的吳三桂當即決定與李自成決戰到底,以雪此奪妻之恨,於是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經典名句。

吳三桂派人殺掉李自成派來的使者與官吏,扯起大旗為崇禎帝復仇,全軍帶孝。5月3日,李自成派唐通出征山海關,大敗逃至永平。5月10日,李自成再派白廣恩部與唐通部聯軍,對山海關發起攻擊,吳三桂再次獲勝。經歷了兩次失敗後,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

吳三桂騎虎難下。如果硬打,他肯定不是李自成的對手,雙方的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可是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不打,又該怎麼辦呢?忽然吳三桂腦海中靈光一閃,向關外的大清借兵?幾乎就在一念之間,吳三桂就下了借兵的決心。


(清軍入關功臣:多爾袞)

早在一個月前,當吳三桂放棄寧遠時,攝政王多爾袞就發現,建立偉業的機會似乎來了。隨著明朝政府的崩潰,范文程力勸多爾袞進取中原。范文程認為,李自成的軍隊雖然強大,但進入北京之後,逼死了明朝的皇帝,虐待前朝的縉紳和官員,縱兵在城內四處搶掠,天怒人怨,已經失去了人心,這是大清統一全國的大好時機。

多爾袞認為范文程說得有道理,果斷決定全民動員,“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5月14日,攝政王多爾袞以討伐叛匪為名,率領八萬大軍離開盛京,前往山海關方向。5月20日,吳三桂的使者到達了清軍大營,表示願以財物和割讓領土為酬謝,請攝政王多爾袞出兵共剿李自成。但是吳三桂還是留了一手,他提出清軍由密雲、喜峰口等處繞道入關,伏擊李自成,而自己坐鎮山海關,以對李自成統領的大順軍形成合圍之勢。

多爾袞當然看穿了吳三桂將山海關緊緊抓在手中不放的用心。他在給吳三桂的回信中,不僅對吳三桂的來信表示高興,還提出所率軍隊已到達寧遠,與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的部隊會合後,定能擊潰叛匪。

5月25日,李自成的主力抵達山海關城郊。已經沒有時間討價還價的吳三桂,不得不同意了多爾袞進入山海關的要求。可是李自成與吳三桂作戰正酣,吳三桂快要支持不住時,清軍還在按兵不動。吳三桂不得不殺出重圍,親自前往清營借兵。

多爾袞趁機加價:吳三桂的部隊與大順軍裝束相似,無法辨認,恐致誤傷,要吳三桂命令其將士剃髮以相區別,要按照滿族習俗,訂立正式盟誓。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他接受了這個條件,也就是從這時起,借兵變成了投降。



當清軍進入山海關,已經實力大損的吳三桂無法與佔據了優勢兵力的清軍再論長短,清廷也在坐實了吳三桂的投降之後,對吳三桂的軍隊進行了限制使用,吳三桂至此已經成了滿清的前鋒打手,回不了頭了。

南明朝廷當時腐朽不堪,江北四鎮沒有任何恢復之舉,依然在爭權奪利,甚至左良玉要東征清君側,殺掉獨攬朝政的馬士英等人。從南明體制裡混出來的吳三桂,自然知道南明雖然佔據南方半壁江山,可是腐敗不堪,難以扶持。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已經剃髮降清,不可能再為南明效力。

數年後,永曆帝還多次對吳三桂進行了拉攏,勸告他養賊自重,不將自己趕盡殺絕,吳三桂一概不聽。在吳三桂看來,清廷統一中原的大趨勢基本已成定局,自己為清廷賣力血拼,掙得一筆政治資本,這樣才能在清廷統一後獲得一席之地。

吳三桂不會奢望清廷會像重用范文程、洪承疇那樣重用自己,他也不一定對在朝廷中任職感興趣。事實上,吳三桂早就有了打算。他要學習明朝初期的西平侯沐英,世代鎮守雲南,為大清王朝守住西南國門。 因此,吳三桂斷然拒絕了永曆帝的拉攏,對他進行窮追猛打。甚至當永曆帝逃到緬甸後,還極力說服清廷,出兵緬甸,將永曆帝抓回來,以一根弓弦將他勒死。以此取信新主,與南明決裂。吳三桂的做法,連滿清統治者都認為過於殘忍。


而知而行的歷史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結合當前社會得出一個結論。吳三桂就好比一個打工仔,原來的大明公司破產,他就得重新找工作。現在招聘公司其實一共有兩個,一個呢,是身處關外的滿清集團;還有一個是南方的南明集團。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兩家公司的情況。

我們先說說滿清集團,滿清集團最開始作為一個關外的小公司,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屬於大明集團旗下的分公司。直到出現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總經理努爾哈赤,這位總經理一心一意要單幹,不願給別人打工,於是就生拉硬扯出所謂的“七大恨”與大明集團對著幹。剛開始是吃了不少苦頭,創業嘛,哪有那麼容易。但是人家肯吃苦,敢拼命,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改革,從原來關外的一家小公司征服了整個建州,成為了關外一家獨大的上市公司。後來還在薩爾滸擊敗了對手大明,硬是把大明集團搞得也很頭疼。滿清集團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的新型上市公司,一心一意謀發展。碰巧,在1644年關內的大明集團內部發生內訌(農民起義),大明集團員工李自成不滿工資待遇,帶人鬧事,硬是把董事長給逼死了。大明集團群龍無首,瞬間成了一盤散沙。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讓大清集團佔全了,人家不想成功都不行。

接下來說說南明集團,這個南明集團其實真的可以用可憐來形容,他的公司規模,硬件軟件設施和他的前身大明集團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啊。董事長崇禎皇帝朱由檢出意外掛掉了。原來跟著老董事長的那些總經理啊,總經理助理啊,各個部長啊,那個願意放棄原有的職位和薪水啊,一家老小還等著穿金戴銀呢。為了借原來老董事長的名聲,掌握原來的客戶,就把老董事長的弟弟啊,表叔二大爺啊扶持上董事長的位子。藉此招攬客戶。大家都知道職場如戰場,在這裡應該反著說哈。別忘了滿清集團可是一心一意要打進關內市場,吞併關內的企業的。剛才我們說創業難,現在不得不說,守業比創業更難啊。在董事長位置栽下來的不勝枚舉,例如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唐王朱聿鍵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永曆帝,歷任董事長都被滿清集團坑慘了。

我們再站在打工仔吳三桂角度上來看一下形勢,他手中有原東家大明集團的大量優質資源(關寧鐵騎),現在老東家不在了,小員工李自成又搶了自己的女人陳圓圓,這公司待著還有啥意思。跟著那些被扶持上來的董事長親戚幹?這些人哪懂得經營啊,自己都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跟著他們有啥前途?不如拿著自己的資源,迎合滿清集團打進關內市場,反正自己業務熟,在這混下去,絕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啊。不過話又說回來,人生在世不僅要會做事,還要會做人,吳三桂雖然跟著滿清集團混了個總經理噹噹,但是外企怎麼會容忍其他員工進入高層呢?


燊旭


首先,要清楚南明是在李自成進北京崇禎自縊後,吳三桂降清,導致清軍入關。明朝宗室和士大夫官員南逃,於南京建立的第一個南明政權。隨後吳三桂就南下成為了清朝統一南方的重要力量,吳三桂最終打到緬甸把逃入緬甸的永曆帝朱由榔帶回,並於次年被吳三桂處決。

這裡應該就明白了,吳三桂降清在前,南明政權建立在後。吳三桂不光沒有聯合南明,他還是滅亡南明的主力軍。

還有一種理解,你問的是三藩之亂時吳三桂為啥沒有聯合南明,準確的說南明滅亡於1662年,三藩之亂是在1673年,這時南明已經不存在了,想聯合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刀飛天下


吳三桂只是個臣子,給誰做臣子他都是臣。

這麼一個精明之人,自然會將自己利益最大化。吳三桂不救明朝有三個原因,一沒糧、二沒錢、三是中心不在!

打仗除了拼人、拼勇外,最重要的就是軍餉,然而此時明朝都快亡了,南明國庫哪裡還有軍餉。明朝到了南明的時候,明軍主力基本上已經全軍覆沒了,明軍著名的邊軍,關寧軍,戚家軍等等都已經全軍覆沒,不復存在了。

南明沒有穩定的政權,它只不過是在明朝滅亡後,明朝宗室所建立起來的零散政權,短短十九年就換了四任帝王,更像是清朝初年地方割據的小政權。南明唯一剩下的都是些不聽招呼的軍閥,還有,那些臨時抓農民組成的諸如左良玉,到處抓壯丁,建立起號稱80萬人大軍,其實是不堪一擊的。數據實話,吳三桂實力都比這些小軍閥強,跟著明朝贏還是個問題。

跟著大清朝,吳三桂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撈個開國功臣,最後也就藩平西王!


小豹看天下


實力不允許,清朝實力上強於同時代的各方勢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1.清朝入關之後,實力大增。明朝投降的軍隊官僚充實了清軍。

2.清入關之後土地人口大增,財政收入各方面加強。

3.各地農民軍有的和南明朝相互攻擊,兩敗俱傷。因為李自成農民軍直接推翻了明朝有矛盾。

4.南明當局者更加腐敗。貪汙更加嚴重。比崇禎皇帝時更加腐敗。不得人心,軍隊戰鬥力差。當然也有些全力抗清的。

5.吳三桂領清軍入關。在南明王朝心中已經是反賊。有人疼狠吳三桂。所以吳三桂和他們合作比較難。


巨風說史


兩方能開出的最高籌碼都是王,而吳三桂又不願意久居人下。單幹又沒有實力。所以選擇大腿粗的那邊,是最好的選擇。


超哥侃古今


其實只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吳三桂之所以要扶清滅明,是他得知正統崇禎皇帝自縊,天下無主,於是起了私心,要自己做皇帝,如果聯合南明抗清無論輸贏,清楚認識到得天下當皇帝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小,即便得了天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結局……如此以來,還不如勾結聯合滿清勢力消滅能夠阻礙他得天下所有勢力,然後趕走滿清成為天下之主。說到這裡也是吳三桂對局勢錯誤的判斷,認為滿清不過是韃虜,無法在中原長期站腳立足,平天下以後驅而趕之,得天下做皇帝大事必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機關算盡,到頭來給他人做了嫁衣,竹籃打水一場空,落得個千古罵名


天堂的另一面


明末皇帝的作派早已讓才士寒心·。看看熊廷弼 袁崇煥的下場 皇太極攏絡有術 馭人有方 雄才大略 遠比南明一幫庸官爛將厲害 良禽抉木而棲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