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怎麼解答3歲孩子每天的為什麼?

珊巛de緈鍢


小寶寶在三歲時已經開始對事物好奇了,會有許多的為什麼以及重複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耐心,而且要儘量有問必答,以免以後他在成長的路上產生心裡陰影,語言自閉,害怕問。所以我們不但要回答,而且要認真。同樣的問題必須給出相同的正確答案,以免誤導了他!孩子初入人世,什麼事都新鮮,問問題是天性!您們認為呢?





醉過知酒濃7812


我們家恰巧有兩個三歲多的孩子,我們家是雙胞胎男孩,從3歲開始吧,就感覺嘴裡的為什麼越來越多,各種為什麼,各種問題,媽媽,為什麼我沒有羽毛,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媽媽為什麼爸爸有鬍子,媽媽,為什麼不能吃糖。。。。等等等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求知慾也很強,每次我都會給解釋,不知道的就自己百度,然後再說給他倆聽,千萬不要去欺騙孩子,有時候一個問題會問很多遍,最近有20天沒出門了,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天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問我,媽媽,為什麼外面有病毒,為什麼人們都生病了。。😄😄😄😄孩子應該都這樣吧,跟他們說的多了,他們自己也會去跟別人說,那天他姑姑跟他視頻,讓他倆去玩,我家老二跟他姑姑說,姑姑,媽媽說了,現在外面有病毒,不能出門,出門得帶口罩,不能吃野生動物。。。其實,我覺得孩子天天跟著屁股後面問為什麼是天性,也挺好的,家長一定要耐心的解答哦。






55相見恨晚55


換個孩子能懂的方式解釋給他聽,就好像這次疫情,我就跟他說外面有很多咬人的小蟲在到處飛,如果被他咬到了就要被捉去打針還要關幾天,現在警察叔叔在努力捉他們,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出去。實在很難解釋的就反問他的意見從而轉移他的注意力,這個問題就不了了之。現階段的孩子是個妥妥的十萬個為什麼發明家,但無論他怎麼問你都切記要耐心回答,不然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好奇心。


ca跳跳偶


我家寶貝我解答就是耐心解答,答到最後答不上來,我就反問她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各種為什麼,她似乎明白了一些就不問我了,然後每次問我,我認真的回答完,而且要精益求精的那種回答,不能敷衍的回答。她就說:噢!我知道了媽媽。😂



曉豬鹿


孩子對事物的因果關係產生了濃重的興趣,表示孩子開始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

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大多數家長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

但時間一長,家長的耐心被慢慢磨沒,且孩子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部分家長開始敷衍或直接制止孩子提問。

但敷衍會侷限孩子的想象力,而直接制止更打擊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何應對孩子的“為什麼”?

<strong>

1.永遠鼓勵孩子提問

<strong>

一句“為什麼”對孩子來說,包含著TA 對世界的探索和對答案的期待;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教育機會。

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提問——“你竟然能發現這個問題,媽媽真高興。”“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2.找到孩子提問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用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尋求關注。

“草莓為什麼放在這裡?”——“寶寶想吃草莓。”

“我現在為什麼回家?”——“我還沒有玩夠。”

“媽媽為什麼去上班?”——“我想讓你陪我玩。”

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們首先需要回答孩子。答案不必規範正確,但要在一定程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要深層挖掘孩子詢問背後的真正原因。

3.千萬不要“不懂裝懂”

孩子的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接觸的人和物也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

如果回答不上來,家長可以直接說“不知道”,或將問題拋回給孩子——“這個問題我暫時還答不出來,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

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有無法解答的問題,仍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4.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如果孩子對答案的認知還停留在書面上,家長們不妨帶上孩子,一起到大自然尋找答案。可以求助於各種繪本,針對孩子的興趣選擇相對應的繪本,尋找答案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高興,這說明你的孩子很聰明。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爸爸媽媽要多點耐心,千萬不要去打壓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這真的是很可貴的東西。

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張白紙,對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非常的好奇。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了解的事越來越多,他們有很多很多的為什麼需要探索,需要發問。他們會有很多的幻想,蟻穴,星星,月亮等求知慾促使孩子提出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

其實你的理智也是告訴你,你想滿足孩子得需要,這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然而你的體力,精力,以及耐心是有限度的,也就是你的生理狀態,是有極限的。

我對題主的問題的解析,應該是自己的理智,和自己的生理狀態產生了衝突的時候,自己該怎麼辦____我的理智覺的我滿足孩子是對的,可是我承受不了了。

在這個解析下,建議題主首先尊重自己,你無法承受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想幫你找到答案,但是媽媽現在很累,沒有精神,情緒上也沒有積極性,你可以先記下自己的問題,或者媽媽先幫你寫下問題作記錄,等媽媽休息好了(或者等我忙完手頭上的事情,稍微休息下)精神足了,再來幫你尋找答案好麼?

建議所有的父母,先做到尊重自己的極限,包含體力極限,情緒極限,精力極限,不要因為自己的理智,覺得多做一些事情,對孩子是好的,就去挑戰自己的極限,要知道,人的極限在生活中被挑戰,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情緒失控,產證憤怒,這和不滿足孩子相比,是更大的傷害。


在家帶娃娃


你好,我最近看了許多育兒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對兒童的教育這個領域很感興趣,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3歲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根據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在孩子0到6歲的期間,會有許多的敏感期,例如秩序敏感期,語言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運動敏感期等,而孩子3歲,正是邏輯思維敏感期的開始階段,這個階段會持續到4歲多,在邏輯思維敏感期階段,孩子會通過不斷的提問來感知所處的世界,是孩子獨有的生存方式,所以,孩子會不停的去問“為什麼”。

其次,父母怎樣應對孩子的邏輯思維敏感期?

  • 態度上耐心和善

孩子問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他們心中真正的疑惑,他們通過探究問題答案這一過程,來構建自己的心理世界和邏輯思維,所以,父母對於孩子不斷的提問,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即使有些問題在父母看來是非常幼稚可笑的,那是因為你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大的衝突就是思維方式的衝突,身為父母,你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也許我們無法完全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一切,但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他們,對於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耐心的聽完,如果第一次沒有聽清,也要溫柔的請孩子重複一次,然後再和善的回答。

許多父母因為忙碌,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都是敷衍了事的應付兩句,有時候心情不好,甚至會責罵,這樣做不僅絲毫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大大的影響了親子關係,甚至會造成一系列的嚴重後果,例如阻礙了孩子好奇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和思維能力都有負面影響。

如果父母當時真的是有特別重要的事,無暇顧及孩子,也要和孩子解釋清楚,例如蹲下來和善的注視著孩子,然後溫柔的說道:“寶貝,媽媽現在有些忙,沒有時間,你先自己思考一會,5分鐘後我告訴你答案。”父母這樣做,敏感的孩子會感到一種被尊重的感覺,親子關係在無形中又親密了幾分。

  • 方法上引導協助

說完了回答孩子問題的態度,接下來我們說回答問題的方法。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相較於答案本身,探索答案的過程更重要。”

孩子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我們耐心和善的回答了,孩子當時會很開心,但沒過多久,也許就忘光了,好的父母從來不會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讓孩子尋找答案,父母在旁邊通過反問“為什麼”來協助引導。

例如孩子看見從水龍頭流出的水,好奇的問道:“爸爸,水為什麼會流動?”父母一般都會回答:“因為水是液體,所以會流動。”接著孩子“哦“了一聲,就沒事了,或者孩子會接著問道:“為什麼液體就會流動呀?”

聰明的父母在第一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寶貝,你說水為什麼會流動?”“為什麼杯子不會流動?“父母又問了第二個問題,看到孩子思考不出來,父母接著說:“爸爸/媽媽也不太清楚,要不咱們一起上網去找一找答案?”於是,父母通過在網上找答案,告訴了孩子,生活中的物體分為液體和固體(氣體的理解對孩子有點深,這個時候可以不告訴他),液體是分散的,由於重力原因,就具有流動性。這樣回答,不僅全面的解決了孩子的問題,而且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促進了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通過反問“為什麼“引導協助孩子回答,是一個很好的技巧。

最後,珍惜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

每一次提問與解答的過程,就是一次親子互動的機會,親子關係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和完善。有時候孩子問的問題父母都從來沒有思考過,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學到很多。父母和孩子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成長,親子關係不斷加強,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父母們要知道,敏感期是有其期限性的,都是暫時的,過了邏輯思維敏感期,孩子的問題就會大幅減少,到了那個時候,母親還得另外尋找親子互動的機會,既然這樣,現在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珍惜呢?



我是莘莘父母,一個對兒童教育感興趣的80後,很高興參與回答你的問題,也許你有所觸動,但更重要的是實踐,希望通過實踐,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莘莘父母


在成人看來,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卻有著無限的樂趣,於是他們會出於好奇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而這份好奇,會促使孩子開始主動探索外部世界,也會促使孩子開始學習獨立思考。

首先,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孩子有時候會連續不斷地提出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容易讓我們感到厭煩。我的女兒也是3歲了,自從學會說話之後,她的“話癆”特質就暴露出來了。當孩子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時候,我們不要進行阻止,要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其次,鼓勵孩子向其他人尋求答案。孩子看到某件事情產生好奇的時候,會習慣性詢問媽媽,但媽媽不是全能的,很多問題我們也不知道答案。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向其他人尋求答案。這樣他會慢慢意識到有了問題可以向他人尋求幫助。

最後,啟發孩子思考的能力。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很多成人,因為沒有問對問題,所以總是找不到問題的核心。當孩子從“為什麼”的層面,好奇到“怎麼做”,這就是孩子思維的進步,他思考得更加深入了。我們可以多用啟發式的問題去啟發孩子思考,讓孩子成為一個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元氣小姐姐lucky


1、3歲孩子的認知水平:

從注意力來說,孩子已經具備了對感興趣的事物自主保持一段時間的專注力的能力,若不喜歡就會轉移。

隨著注意的事物的增多,範圍也開始變廣,從而就出現了時間分配的問題以及能力的提高。

從記憶力來說,孩子已經可以保持事物到幾周以後重現,故而隨著重現能力的發展,事情會以不同程度逐漸被留下記憶。

從思維的發展來說,隨著生活範圍擴大,行動能力的增加,該年齡段的寶貝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斷增加,出現了最初的“求知”欲,你會真切的體會到“十萬個為什麼”的情景。並且他們的好奇,探索欲表現的特別明顯。

2、基於3歲孩子的認知特點,我們對於孩子提到的為什麼,應該怎麼樣處理呢?

首先,應該對孩子的問題加以肯定,鼓勵孩子繼續觀察、探索、發現事物,進一步提高思維的發展。

其次,對於在孩子認知水平內的答案,儘可能利用他知道的道理,熟知的事物的發展通俗易懂的回答他。

再次,對於自己不知道的或者孩子暫時無法理解的,也不能矇混搪塞或者欺騙,這樣會使孩子更加迷糊或者有了錯誤的認知。應該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或者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後再一起探討。





踮起腳尖育兒


3歲是孩子“神奇年齡段”,孩子的世界中充滿著各種幻想和活靈活現的想象。他現在已經從一個幼兒變成了一個更加獨立的兒童了。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他們會學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慾望和感受!

3歲大的孩子每天不停地提出各種問題,對身邊的每一件事都很好奇。

他喜歡問“為什麼我必須……?”只要你的答案簡單明瞭,他就會非常感興趣。例如孩子問到“為什麼我的手指不能伸進牆上的小孔?”“因為每個小孔裡面都住著一隻電老虎🐯,伸進去會咬疼你”。如果你用相對嚴肅的對話跟他講,就會發現他一臉茫然。

孩子也會提出一些“為什麼”之類的抽象問題,這就更難應付,很多小朋友每天能有幾百個這樣的問題,而其中一些根本沒有答案或者你不知道答案。例如孩子問到“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為什麼人會死?”而你和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這類問題,有時候知道答案也不知道怎樣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語言表達。當你為這些問題而窘迫時,不要瞎編。然後在你所在當地的圖書館,找一些涉及此類主題的兒童讀物,邀請孩子跟你一起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從裡面找答案。

不管孩子提出的什麼樣的問題,一定要嚴肅的對待。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知識面,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學會有條有理的思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