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南北極地區可以說在我們地球上就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區域,人居住少,並且還有罕見的野生物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破壞可能在不斷的出現,生物的生存也在逐步變得“困難”,這當然除了人為的介入破壞之外,其實最為主要的就是氣候的變化影響最大,全球變暖的出現。

而就是因為這樣,例如我們北極地球,北極熊依靠的海冰捕食的平臺在不斷的融化。所以說,不少科學愛好者都看到了,很多北極熊在逐步的消瘦,並且整個種群也在減少,這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當然除了生物之外,還有更加嚴重的問題存在,我們接下來就來看一個。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報告指出,在偏遠的北極地區北部,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之下,變得越來越嚴重,這些大規模的“甲烷”氣體正在衝破冰層逐步釋放出來,並且這不是小範圍的跡象。根據NASA研究人員表示,在飛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一些最難以接近的地區,發現了數量驚人的融化永久凍土,覆蓋了該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凍結土壤層。並且如果這種苔原區域加速融化的話,它將向大氣中釋放甲烷和其他碳排放物,從而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所以如今就只能靠氣候的一個轉變來進行控制了,不然人類也是沒有辦法的。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根據初步的觀察情況預估,北極如今的融化速度是比地球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兩倍,但是如今我們也不能過完全肯定甲烷的排放量到底有多大,只能藉助儀器進行發現一部分,根據NASA地球系統科學家克萊頓·埃爾德表示,甲烷的含量超過百萬分之三千,在覆蓋的土地上發現了200萬個“熱點”甲烷區,並且這是最為直觀的數據,也就是北極有200萬個區域在“冒泡”,這聽起來非常的令人驚訝,不是好事情,但是我們上面也說了,這並不是所有北極地區的“甲烷熱點區”,可能地面觀測僅覆蓋了北極地區的一小部分。所以要一個完整的數據還需要繼續探索才行。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不過從這點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北極多年凍土的融化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那這次到底監測了多少區域呢?根據科學報告指出,NASA研究人員從2017年7月和8月進行的飛行中收集了400多個數據,覆蓋了約30000平方公里的北極土地,而我們北極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公里,如果去掉一些不存在的永久凍土區域和北冰洋,可以說也不止這點面積,所以說北極的“甲烷點”是可能超過了200萬個的。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然而,甲烷的全球變暖潛力是二氧化碳約30倍,如即使達成《巴黎協定》,北極永久凍土預計也會減少45%以上,向大氣釋放數十億公噸的碳和甲烷,所以最終還是看我們保護地球的情況。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如果我們要改變氣候,讓氣候到達一個新的“臨界點”,我們需要早點而不是遲一點,在危機中,時間就是一切,但是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氣候的臨界點可能會被破。因為我們改變地球氣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我們除了北極之外,人類工業等問題的發展也是在加速溫室提起的排放。總體上來說,這都會加速氣候“極端化”的模式,所以說只有在阻止這些問題的出現之後,我們地球才可能出現好轉的情況,當然最近公佈了一個2019年的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情況,可能不少的人覺得不對,那我們看看哪裡不對。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透露,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兩年增長後,於2019年停止增長。儘管全球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在330億噸。二氧化碳沒長了?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存在不少的質疑聲,到底準不準。並且報告還顯示,美國的排放量降幅最大,為1.4億噸,降幅2.9%。

氣候臨界點要被破?NASA:北極200萬個區域在“冒泡”,不是好事

與此同時,歐盟的排放量在2019年減少了1.6億噸,即5%。所以說美國退出了《巴黎協議》,還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這就是質疑聲,但是這是國際能源署(IEA)說明的,那就應該沒問題。大家參考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