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好看吗?

没用立场不够


好看,这部电影看完后让我又一次相信了爱情的美好以及人一生中的许多无奈。影片中男女主非常相爱,经管男主当时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女主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一,而且两人一起奋斗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天总是不随人愿,终于过上好日子的她们却得知女主得了癌症,这样的大病又一次打垮了这个家庭,让来之不易的幸福又一次消失。这部剧通过真实故事改编,体现了现实的美好与残酷,值得一看。



我叫虾尾啊


看了好多好多电影但真正让我安下心写一篇观后感的反而是平平淡淡的这一部。

总体而言是那种柔柔的给你一刀,后来才发现自己浑身是血的感觉。果然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更感人

影片的开头像是温白开一样没有张力也没有味道,唯一让我有感受的就是取景太美了。但可能大多数人的生活爱情都像影片前半部分一样吧。

第一次流泪是在blue去世的时候。

blue趴在楼梯下的那个场景我非常喜欢。温馨幸福有浓烈的家的感觉,以至于在后面看芸一个人抽着烟看和blue的录像带时我又哭得稀里哗啦...

整部剧的后半部分情节紧凑且自然,林太的出现点睛之笔,林太在他们婚礼上的哭泣和诉说也必然奠定了之后的基调 留下来的那个人 苦啊

小小病床上两个人相偎相依,芸一遍遍诉说自己有多么幸运时,东风可能心里不止一次再希望当时在赌场的幸运再降临一次。尽管对所有人而言芸的到来芸的存活都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但对东风而言,这是他的运气。

爱情好像就是这样,彼此是对方的运气。

当然,如果我拥有爱情我也可能不会写下这罗里吧嗦的话,我会直接对他说我爱你接着听到我也是的回复。

可惜,爱情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运气。

羡慕之余更是期待。





三分有余


电影《只有芸知道》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

这是一部唯美的电影,极致的风景让人沉醉,极致的爱情让人感动。

这是一部伤感的电影,BLUE的离去让人落泪,芸的消逝让人心碎。

这是一部需要静心观看的电影,恬淡如水却又充满力量。

这是一部需要阅历理解的电影,如果你曾经刻骨铭心,如果你此时相濡以沫。

剪辑方面,影片以男主人公携带妻子骨灰踏上忆情之路开篇,用蒙太奇手法嫁接时空,从“隋东风”和“罗芸”初到克莱德讲起,再通过两条时间线不断交叉,将“两人相识”和“最终分别”的前后段落自然串联。这种巧妙的剧情架构,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

演员方面,黄轩和杨采钰的表演十分自然。其中,黄轩的表演收放自如,前半段幽默,后半段内敛,恰到好处。杨采钰也可圈可点,虽然戏份上不如黄轩出彩,但她的绝美颜值让观众眼前一亮,堪称最大赢家。徐帆自不必说,压阵效果显著。

话说冯小刚让自己的夫人来出演“林太”这一角色,绝对是神来之笔。

导演方面,冯小刚历经编剧、联合执导、独立执导三个阶段,开贺岁电影之先河,创冯氏喜剧之风格,再到转型商业电影、战争电影、历史题材电影、人文现实题材电影,时至今日已经六十有一。美工出身的他对电影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十分准确,这从多部电影中的镜头处理可见一斑。

如果说冯小刚一贯热衷于在娱乐和艺术间双轨并进,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则渐渐趋向对艺术的追求《只有芸知道》便是如此。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非常不错的。


陌上丶寒烟


一部备受争议的爱情电影!

《只有芸知道》是由冯小刚执导,黄轩、杨采钰、徐帆、莉迪亚·佩克汉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12月20日上映。该片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和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

《只有芸知道》文艺片的节奏。叙述视角严重老龄态,不断追溯自己的韶华岁月,整个节奏缓慢坍塌。主题的爱情故事太普通了,就算电影用故事性的角度去刻画,也毫无特别之处,打动不了观众。人物关系推进和情感变化毫无说服力,男女主的CP感没这么强。

真的是除了风景优美以外,就感觉毫无优点可言。它是一部备受争议的爱情电影,如果相信纯真爱情的观众,也许会被影片那远离尘嚣的世界所打动,击中心灵深处最为敏感的地方。





Zs念


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要不是片尾告诉我,这是冯小刚以友人真实生活为蓝本拍摄的私货,我差一点是想给一星的。

但考虑到既然是冯导的私货,那么电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释一点,因此最后给了两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冲着《芳华》的名头来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虽然是同样的导演,甚至还是同样的主角,我却没有在电影中看到类似《芳华》中那种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随波逐流的沧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导演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由于这是冯小刚给友人拍的私货,电影通篇带有非常明显的导演个人情怀和表达。

但这恰恰也是电影不好看的致命缺点,导演无法将自己的这种强烈表达,通过电影传递到观众心里。

在个人看来,这个致命的缺点,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了电影全片每一个角落。

从电影开头说起。

电影一开始,采取了由黄轩主角旁述来引入剧情的主线。

这种方式,用得好的话,就是像《海上钢琴师》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话,就会变成《只有芸知道》这样的灾难。

同样的开头,《海上钢琴师》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为后面的人物剧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这种开头给观众带来的巨大悬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里,当观众看到了这么一段旁述,会很自然地对后续的人物剧情产生比正常叙事电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剧情无法给予观众超出期望的发展,就会显得电影头重脚轻。

更要命的是,后面电影通篇,旁述却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几处无关痛痒的地方,才来了这么几句简单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没有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这种在电影结构上的处理方式,让电影的不好看的问题,在起跑线上就变得非常凸显和尴尬。

再者,回到电影剧情本身。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导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爱情和生活。

很多优秀的电影,故事剧情其实也是非常平凡。国内如《地久天长》,《我的父亲母亲》等,国外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婚姻故事》,《蜂鸟》等。这些电影,通篇其实并没有严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剧情起伏和变故,都是非常朴实地在描述着某一代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过的鸡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问题。

但是,故事平凡,并不意味着电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长》和《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故事很平凡,但却跟冯小刚的《芳华》一样,在真实描绘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余,也把个人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结合了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琴瑟和鸣的苍凉感。观众看完电影,会相信这就是那一代人确确实实的生活。电影里说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观众也能通过电影的一些线索和特质,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过渡到去联想时代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体会到一种超出个体命运的宏观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里,主角之间的爱情,从产生到最后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铺垫和缘由的。

一上来就展示男主对女主的强烈思念,却没有具体事件铺垫和解释这股强烈;

随之用了大量篇幅讲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样也是没有铺垫和解释他们为什么需要狗狗的陪伴;

无论是女主绝症的暗线,还是两人日夜相处的明线,都在通过人物交流来试图渲染一种《泰坦尼克号》式的凄凉感,但偏偏两人的爱情又没有《泰坦尼克号》式的巨大灾难来承接这种凄凉感;

试图将人物情感关系延伸到第一批出国华人的大背景中,却又缺乏足够的大背景线索和情节。。。

以上种种的问题,一方面无法准确地将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给说得清清楚楚真真实实,另一方面,过于薄弱的人物背景关系也无法让观众把思绪从小人物身上进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题和核心上,导致电影看起来不伦不类。

即便是这样,如果说导演本身就无意叙述一段跟《芳华》类似的故事也就罢了,但偏偏却是连最基础的个人故事真实性和共鸣都无法保证。

如《婚姻故事》和《蜂鸟》,不去讨论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来。这些电影里,虽然剧情故事本身依旧非常平凡朴实,但也正是这一份朴实,营造出了一种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婚姻故事》里的离婚和夫妻吵架,《蜂鸟》里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极度写实的电影描绘下活灵活现,从而使得观众相信,这些也都是真实的。跟上面说到的注重通过小人物表现大时代的电影相比,这一类电影则是通过大量的人物日常细节以及恰到好处的人物表现,共同营造出了这种基于角色本身基础上的真实性,从而让观众把注意力从宏观叙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来,只要你电影里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实的,那观众自然也就能相信电影是高度真实的。

而《只有芸知道》里的大部分生活细节描述,都是与观众日常理解相违背的。

简单来说就是,电影里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后的现在也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生活。导演凭什么相信,这样的神仙生活,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理解?

再直白点说,观看电影的过程,这好像是住在山脚的破烂草屋中的大家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而导演却住着豪华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却痛哭自己连龙虾都没吃过,偏偏导演还希望获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博取同情的行为,无异于耍流氓。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特质。

一开始我说过,电影的确是带有明显的导演个人情怀和表达。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诸如侯孝贤,候麦等艺术先贤的电影创作,大多都是一种背向观众的个人表达。虽然大师们的创作大多艰涩难懂,但却也很好地像观众输出了强烈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方法论上的信息,从而使得观众是能够以一种入世的角度去观看的,进而使得电影能成为一种充当观众理解和导演表达之间的一座桥梁。

而《只有芸知道》,却并没有产生这么一种桥梁般的作用。

一方面,电影尚且没有达到上面说到的大师艺术的高度,没有什么足够深厚的艺术性质,本质上只是普通的商业片;

另一方面,虽然电影是商业片,却又处处透露出一种导演放飞自我的自恋艺术表达。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态的呻吟,例如通篇的新西兰美丽风景,再例如以上说到的种种问题。导演希望寄个人情感于电影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但是,艺术,往往是出自于艺术家,却超越了艺术家。而这部电影,虽然出自于导演本身,却没有跳出导演的自我矛盾,从而显得无法自洽。

基于以上说到的种种,我觉得电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还是非常肯定冯小刚和她的《芳华》,唯独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滑稽的引用一句网友评论做结尾:

只要电影玩谐音梗的,基本是烂片




梦之泪伤P


《只有芸知道》,导演冯小刚,编剧张翎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女性,摄影赵小丁,电影拍摄地是新西兰。

故事是从导演冯小刚的一个好朋友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来,讲一对新人隋东风和罗芸,婚后定居在新西兰安静的克莱德小镇,共同经营一家中餐馆,时光在波澜不惊中一天天流逝,转眼间两人的婚姻生活已走过第十五个年头,除了身边多了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狗布鲁,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人到中年,妻子却猝然离世,这让男主隋东风陷入哀伤与孤独,从此他踏上了为亡妻完成遗愿的旅途。隋东风手捧罗芸的骨灰,随风飘洒。

提前看了点映的观众普遍说,这是一部温情脉脉却爱意绵绵的电影,是冯小刚的一部真诚之作,值得一看


小驴子影视


这是一部备受争议的爱情电影,倘若你还相信纯真的爱情,影片将把你带到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体验心底的渴望。同时这也是一部极度私人化的电影,我们在这个强烈需要爱与安全感的现实世界,往往最容易迷失方向,电影会让你的泪从心里流出来,而不是脸上,“心脏周围是没有神经的”,它往往最容易受伤,而且难以察觉。这部电影会击中你最敏感的地方,当然你得先卸下内心的防御,让理性和逻辑休息一下,感受自己温暖的内心。原来它充满了渴望与力量,看电影的时候一直都在想你,我想要的安全感从来都不是钱和房子,我想要的只是你[微笑][微笑]


哆啦酱电影视界


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要不是片尾告诉我,这是冯小刚以友人真实生活为蓝本拍摄的私货,我差一点是想给一星的。

但考虑到既然是冯导的私货,那么电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释一点,因此最后给了两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冲着《芳华》的名头来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虽然是同样的导演,甚至还是同样的主角,我却没有在电影中看到类似《芳华》中那种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随波逐流的沧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导演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由于这是冯小刚给友人拍的私货,电影通篇带有非常明显的导演个人情怀和表达。

但这恰恰也是电影不好看的致命缺点,导演无法将自己的这种强烈表达,通过电影传递到观众心里。

在个人看来,这个致命的缺点,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了电影全片每一个角落。

从电影开头说起。

电影一开始,采取了由黄轩主角旁述来引入剧情的主线。

这种方式,用得好的话,就是像《海上钢琴师》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话,就会变成《只有芸知道》这样的灾难。

同样的开头,《海上钢琴师》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为后面的人物剧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这种开头给观众带来的巨大悬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里,当观众看到了这么一段旁述,会很自然地对后续的人物剧情产生比正常叙事电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剧情无法给予观众超出期望的发展,就会显得电影头重脚轻。

更要命的是,后面电影通篇,旁述却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几处无关痛痒的地方,才来了这么几句简单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没有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这种在电影结构上的处理方式,让电影的不好看的问题,在起跑线上就变得非常凸显和尴尬。

再者,回到电影剧情本身。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导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爱情和生活。

很多优秀的电影,故事剧情其实也是非常平凡。国内如《地久天长》,《我的父亲母亲》等,国外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婚姻故事》,《蜂鸟》等。这些电影,通篇其实并没有严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剧情起伏和变故,都是非常朴实地在描述着某一代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过的鸡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问题。

但是,故事平凡,并不意味着电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长》和《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故事很平凡,但却跟冯小刚的《芳华》一样,在真实描绘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余,也把个人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结合了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琴瑟和鸣的苍凉感。观众看完电影,会相信这就是那一代人确确实实的生活。电影里说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观众也能通过电影的一些线索和特质,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过渡到去联想时代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体会到一种超出个体命运的宏观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里,主角之间的爱情,从产生到最后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铺垫和缘由的。

一上来就展示男主对女主的强烈思念,却没有具体事件铺垫和解释这股强烈;

随之用了大量篇幅讲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样也是没有铺垫和解释他们为什么需要狗狗的陪伴;

无论是女主绝症的暗线,还是两人日夜相处的明线,都在通过人物交流来试图渲染一种《泰坦尼克号》式的凄凉感,但偏偏两人的爱情又没有《泰坦尼克号》式的巨大灾难来承接这种凄凉感;

试图将人物情感关系延伸到第一批出国华人的大背景中,却又缺乏足够的大背景线索和情节。。。

以上种种的问题,一方面无法准确地将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给说得清清楚楚真真实实,另一方面,过于薄弱的人物背景关系也无法让观众把思绪从小人物身上进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题和核心上,导致电影看起来不伦不类。

即便是这样,如果说导演本身就无意叙述一段跟《芳华》类似的故事也就罢了,但偏偏却是连最基础的个人故事真实性和共鸣都无法保证。

如《婚姻故事》和《蜂鸟》,不去讨论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来。这些电影里,虽然剧情故事本身依旧非常平凡朴实,但也正是这一份朴实,营造出了一种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婚姻故事》里的离婚和夫妻吵架,《蜂鸟》里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极度写实的电影描绘下活灵活现,从而使得观众相信,这些也都是真实的。跟上面说到的注重通过小人物表现大时代的电影相比,这一类电影则是通过大量的人物日常细节以及恰到好处的人物表现,共同营造出了这种基于角色本身基础上的真实性,从而让观众把注意力从宏观叙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来,只要你电影里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实的,那观众自然也就能相信电影是高度真实的。

而《只有芸知道》里的大部分生活细节描述,都是与观众日常理解相违背的。

简单来说就是,电影里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后的现在也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生活。导演凭什么相信,这样的神仙生活,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理解?

再直白点说,观看电影的过程,这好像是住在山脚的破烂草屋中的大家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而导演却住着豪华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却痛哭自己连龙虾都没吃过,偏偏导演还希望获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博取同情的行为,无异于耍流氓。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特质。

一开始我说过,电影的确是带有明显的导演个人情怀和表达。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诸如侯孝贤,候麦等艺术先贤的电影创作,大多都是一种背向观众的个人表达。虽然大师们的创作大多艰涩难懂,但却也很好地像观众输出了强烈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方法论上的信息,从而使得观众是能够以一种入世的角度去观看的,进而使得电影能成为一种充当观众理解和导演表达之间的一座桥梁。

而《只有芸知道》,却并没有产生这么一种桥梁般的作用。

一方面,电影尚且没有达到上面说到的大师艺术的高度,没有什么足够深厚的艺术性质,本质上只是普通的商业片;

另一方面,虽然电影是商业片,却又处处透露出一种导演放飞自我的自恋艺术表达。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态的呻吟,例如通篇的新西兰美丽风景,再例如以上说到的种种问题。导演希望寄个人情感于电影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但是,艺术,往往是出自于艺术家,却超越了艺术家。而这部电影,虽然出自于导演本身,却没有跳出导演的自我矛盾,从而显得无法自洽。

基于以上说到的种种,我觉得电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还是非常肯定冯小刚和她的《芳华》,唯独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滑稽的引用一句网友评论做结尾:

只要电影玩谐音梗的,基本是烂片。




辰月谈影视


《只有芸知道》是由冯小刚执导,黄轩、杨采钰、徐帆、莉迪亚·佩克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2019年12月20日,该片在中国上映进军贺岁档,个人觉得值得一看


夜行人甲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由冯小刚导演的剧情片,2019年12月20日上映,讲述年轻的隋东风(黄轩饰)和罗芸(杨采钰饰)婚后定居在新西兰安静的克莱德小镇,共同经营一家中餐馆,时光在波澜不惊中一天天流逝,转眼间两人的婚姻生活已走过第十五个年头,除了身边多了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狗布鲁,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变化。然而空旷山野上,罗芸压抑已久的一声呐喊打破宁静。 隋东风和罗芸无缘白头到老,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离世让东风陷入哀伤与孤独,踏上了为亡妻完成遗愿的旅途。隋东风手捧罗芸的骨灰,随风飘洒,为这段相濡以沫的爱情笼罩上悲凉的底色。电影的情感传递靠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属于电影的语言组合,不是一种状态和氛围,更不是通过视听的设定去挖掘人物内在的复杂性,而是音乐、风光与人物无时无刻不在蹩脚煽情的台词。最明显的就是音乐的使用,开场没有几场戏,就起了两大段音乐,一段纯配乐,一段歌曲,后面更是不用说,即便在这样一个歌颂相濡以沫的爱情电影中,也显得是一种滥用,总希望能够通过音乐快速、直接、凶猛地把情绪给到因为处在电影院洞穴里而十分脆弱的观众。对于电影创作来说,其实是一种最偷懒的做法。继十年前的北海道风光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新西兰,依旧是同样味道的风光宣传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