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紅粉》:淺析男權主義下,邊緣女性的可悲和荒涼

提到蘇童,總離不開小說《妻妾成群》,他塑造的大學生頌蓮,從年輕貌美的女學生變成深宅大院裡悽慘的四姨太,不管是從外貌還是從心理上看,頌蓮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殘酷和冷漠,也看到男權主義下女性的可悲和蒼涼。

一直以來,蘇童被譽為“最瞭解女人、最擅寫女性的男作家”。著名作家莫言也曾說:“蘇童作品中對女性的把握,我覺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對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準確,是我望塵莫及的。”

在小說《紅粉》中,蘇童塑造了性格迥異、經歷相同、命運卻不同的兩位女性形象秋儀和小萼。她們一直生活在紅塵浮華里,卻因為“妓女從良”邁入了塵世中,為了獲得生存,他們最後都嫁給了男人,表面看似一樣,其實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

秋儀和小萼本來情同姐妹,卻因為老浦這樣一個男人而變成了仇人,然而秋儀最後卻放下過往,心甘情願地撫養小萼和老浦的兒子長大,在這其中,到底藏著哪些故事和道理呢,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愛和恨的交織中,方能看出兩位女性的情感糾葛和命運走向。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在這段糾葛裡明白三個人生真理。

蘇童《紅粉》:淺析男權主義下,邊緣女性的可悲和荒涼

1. 背後捅你一刀的,往往不是敵人。

男權主義下,女性的戰場中,往往圍繞著同一個男人,不管是妻是妾,是情人還是妓女,她們之間往往爭寵奪愛,鬥得你死我活,不管是犧牲親情還是友情,她們總是樂於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紅粉》中的兩位女性,秋儀如同耀眼的大紅色,潑辣堅韌,熱情勇敢,敢作敢當;而小萼猶如嬌嫩的粉色,性格懦弱,嬌豔溫柔,喜歡依賴,更是吃不得一點苦楚,她們擁有相似的出身,相同的經歷,表面上看似相同,然而骨子裡還是有區別的,這也造就了她們的價值觀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秋儀是在棚戶區長大的,有一個瞎眼的老父親和一個不待見她的姑姑,可想而知,秋儀走上紅塵道路是被逼無奈的,是被生活所迫的。十七歲的秋儀進入了喜紅樓,她的第一個客人就是老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秋儀無法忘記老浦帶來的烙印和影響。

她從大卡車上跳下來之後,第一個想到的男人就是老浦。在她的心中,老浦從不是她的“客人”,也許是她內心對愛的一種嚮往,她是從始至終愛著老浦的。她投奔了老浦,又接受不了老浦母親的諷刺挖苦,最終要離開的時候,她向老浦嚷出的那些話,才是內心真實想法。

這時候秋儀終於哭出聲來,她抓過她把鈔票攔腰撕爛,又摔到老浦的臉上,秋儀說,誰要你的錢,老浦,我要過你的錢嗎?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

她是想從老浦這裡得到長久穩定的情感寄託的,是想與他長相廝守的。但她本身又是潑辣有骨氣的,根本接受不了旁人的指指點點和諷刺挖苦,一氣之下她去了尼姑庵,剃髮當了尼姑。

老浦後來去尼姑庵找她,又被她拒絕了,此後,老浦心中暗暗地斷了和秋儀的情絲,等他見到小萼的時候,卻又發現改造後的小萼挺讓人驚豔的,又開始中意小萼了。

小萼從改造農場出現的第一件事本來是要去看秋儀的。但老浦卻纏著她去跳舞,這個時候小萼動搖了,輕易地把秋儀拋在腦後了。

“我們還是先別跳舞了,你帶我去看秋儀吧。”

“要去你自己去。”

“我一個人怎麼去,我又不認得路,算了,不去也行,我們去跳舞吧。”

看到對自己有好感的老浦,小萼像是抓住了一根生命稻草,可以依靠的稻草,這時候,她完全忘記了曾情如姐妹的秋儀,一心跟著老浦去逍遙了。

她明明知道老浦是秋儀喜歡的人,但這時候卻完全不顧得了,後來懷了孩子,嫁給了老浦。

姐妹情深到底抵不過一段可依靠的婚姻,小萼知道自己對不起秋儀,但內心依然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秋儀呢,曾待小萼如妹妹,什麼事情都想著她,幫著她,到了關鍵時刻,小萼卻背叛了她。

很多時候,背後捅人一刀的人,往往不是敵人,卻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所以說人心難測,到了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也許情感就一文不值了。

蘇童《紅粉》:淺析男權主義下,邊緣女性的可悲和荒涼

2. 若改變不了思想,就無法改變命運。

在改造農場裡,女幹部問小萼流落紅塵的經歷,讓她控訴老鴇,可她卻說:我是自願的,我十六歲爹死了,娘嫁了,沒人養我,我自己掙錢養自己,我又怕吃苦,我天生是個賤貨。

看看小萼的內心想法,她不覺得自己做妓女是個錯誤,在她的意識裡,女人就是要依附男人的,不靠男人能靠誰呢?

她從來沒想過靠自己的雙手過活,這也導致了她接下來的一系列舉動。

嫁給老浦後,她就把工作辭了,那時候的老浦被收走了祖業,一貧如洗,可小萼依然想過一個富太太的生活,根本不懂替他分擔。兩個人花光了老浦母親手裡最後的五根金條,辦了一場無比繁華的婚禮後,就開始過貧困日子了。可小萼不滿意這樣的情況,每天摔摔打打,不給老浦好臉色。最後逼得老浦挪用公款,被判了死刑。

到那一刻小萼才知道是自己的揮霍害死了老浦。老浦死後,小萼為了減輕房租和房東先生廝混在一起,東窗事發後被房東太太趕了出來。她僅僅熬了一年,就受不了生活的困難,決定拋下兒子和玻璃廠的一個北方老闆私奔了。

從老浦到房東先生,再到北方的老闆,她的每一次選擇都和情愛無關,僅僅是為了找到更好的依靠。從本質上講,她這樣和過去無疑,不過是從依附一群男人變成依附一個男人。就像她自己說的:我天生是個賤貨。可沒有人天生註定就是什麼,歸根結底,還是小萼的思想問題,在她的固有認知中,女人就該靠著男人而活,所以她依附了一個又一個男人,至於北方的老闆是不是她最後的歸宿,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他生活貧困潦倒了,小萼自然也不會跟著他廝守終生的。

除了小萼的固有認知,也和當時的男權主義有很大關係,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很多封建殘存思想依然在作祟,女性的地位沒有得到認可和解放,面對小萼這樣見異思遷的女性角色,我們甚至都恨不起來,更多是一種同情。雖然她搶走老浦,害死老浦,最後又拋下了老浦的兒子,但她也不過是時代的犧牲品。

沒有錢並不可怕,可怕是一個人思想上的貧窮。

縱觀小萼的半生,小時候失去了父母的庇佑,根本也過不上豐衣足食的日子。然而在喜紅樓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依託,靠自己去養活自己,這在她狹隘的認知中並沒有錯。而她不得已離開喜紅樓去接受改造的時候,她整個人都慌了,她不知道自己要如何生存在社會上。直到最後她離開這個城市,她還奢望著能重新看一眼當時的牌樓,她的可憐之處就在這:喜紅樓縱然是骯髒不潔、不被新時代容納的,但對小萼來說,那裡是她曾經的青春歸屬。

小萼雖然離開了喜紅樓,但思想上卻沒有得到改造,依然和過去一樣,靠著一個又一個男人,得以生存。

小萼悲劇根源的突出表現即為人身依附意識。她富有個性,但永遠擺脫不了男人,追逐依附男人好像是她生活的動力,也是她爭鬥的目標。想要解決女性的悲劇,就想要解救她們的思想。思想決定著行為,也決定著命運,如果不能從外及內地改變自己,她們終究無法超越自我。

蘇童《紅粉》:淺析男權主義下,邊緣女性的可悲和荒涼

3. 拋開浮華,誰能過情關。

從故事的開頭,我們就能看出秋儀的潑辣果決,她毅然地從卡車上跳了下來,向老鴇要回自己的財產,再到果斷地入了尼姑庵,這些舉動都能看出秋儀的潑辣勁,若換成小萼,她斷斷不會如此的。

秋儀對老浦的情,也根本不是妓女和嫖客的感情。她年輕的時候拒絕了很多人,最後等來了老浦,她對老浦一直心存幻想,以後他可以是自己的依靠。但老浦卻聽從母親的話讓她從家裡搬出來,她就對眼前的男人無比失望,於是決絕地去了尼姑庵。當小萼和老浦結婚的時候,她又醋意大發,送給他們一把“傘”作為祝福,她對老浦是很矛盾的愛,深入骨髓卻又容不得一絲瑕疵。連小萼都說“翠雲坊的女孩有這份痴心不容易”,與其說是痴心,不如說她是真性情。

老浦死後,秋儀不計前嫌地看望小萼,抱著老浦兒子悲夫更是捨不得放下;小萼決定離開時候,把悲夫交給了秋儀,秋儀卻很欣喜。

“悲夫交給我你就放心吧,我對他會比你更好。”也許這時候的秋儀已經把對老浦的感情轉移到這個孩子身上了。秋儀給他改了名字,一直用心撫養,也算給了秋儀一些寄託。

秋儀是重情的人,不管是她對老浦,還是對小萼,她都保持著很純真的感情。雖然他們傷害了她,讓她失去了最愛 ,但她內心依然想著之前的那份情意。

表面上看,秋儀和小萼都嫁人了,都是依靠男人而活。但本質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小萼嫁給老浦是想得到生存,想過好日子的;秋儀嫁給又醜又老的馮老五是看破紅塵後選定的最後歸宿。從後面她和馮老五撫養悲夫的情節中就可以看出,秋儀是想和馮老五長久生活的。

從秋儀的經歷來看,她一直也來是被“情”所困的,看見老浦後的欣喜和離開老浦時候的心灰意冷;看到老浦結婚時候的悵然若失以及老浦死後她的慌張無措,無一不是情意。誰說婊子無情呢,秋儀對老浦的愛也算一腔深情了。

古今痴男女,誰能過情關?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時時刻刻都縈繞在我們周邊,秋儀雖淪落紅塵,卻是一個真性情的女子。

蘇童《紅粉》:淺析男權主義下,邊緣女性的可悲和荒涼

在蘇童的小說中,刻畫出的女性形象往往是充滿灰色色彩的,《妻妾成群》的頌蓮如此,《紅粉》裡的秋儀和小萼也是如此,他們活在一個男權主義社會,除了依附於男人,並沒有獨立自主的思想,這些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是想喚醒女性的自主意識,也是對新時代女性自強自立的一種呼籲。

秋儀和小萼生活在紅塵之地,當妓院被取締之後,她們突然找不到自己的立身之所,絲毫沒有意識到新時代和新生活在向她們招手,依然回味著過去的生活,想著再一次地依附在男人身上。想享樂卻又不願吃苦的性格造就了她們的悲劇,她們既是可悲的也是可憐的。

蘇童《紅粉》:淺析男權主義下,邊緣女性的可悲和荒涼

借古觀今,從《紅粉》這個小說中,我們依然能看懂三個人生哲理:背後捅你一刀的人,往往不是敵人;若改變不了思想,就無法改變命運;拋開浮華,誰能過情關。

蘇童用他一貫的細膩手法,寫出了兩個紅塵女子的微妙情感和思維變化,構建了一個荒涼的故事,也從這個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變遷和邊緣女性艱難的生存境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