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红粉》:浅析男权主义下,边缘女性的可悲和荒凉

提到苏童,总离不开小说《妻妾成群》,他塑造的大学生颂莲,从年轻貌美的女学生变成深宅大院里凄惨的四姨太,不管是从外貌还是从心理上看,颂莲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冷漠,也看到男权主义下女性的可悲和苍凉。

一直以来,苏童被誉为“最了解女人、最擅写女性的男作家”。著名作家莫言也曾说:“苏童作品中对女性的把握,我觉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对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准确,是我望尘莫及的。”

在小说《红粉》中,苏童塑造了性格迥异、经历相同、命运却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秋仪和小萼。她们一直生活在红尘浮华里,却因为“妓女从良”迈入了尘世中,为了获得生存,他们最后都嫁给了男人,表面看似一样,其实却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秋仪和小萼本来情同姐妹,却因为老浦这样一个男人而变成了仇人,然而秋仪最后却放下过往,心甘情愿地抚养小萼和老浦的儿子长大,在这其中,到底藏着哪些故事和道理呢,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和恨的交织中,方能看出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走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在这段纠葛里明白三个人生真理。

苏童《红粉》:浅析男权主义下,边缘女性的可悲和荒凉

1. 背后捅你一刀的,往往不是敌人。

男权主义下,女性的战场中,往往围绕着同一个男人,不管是妻是妾,是情人还是妓女,她们之间往往争宠夺爱,斗得你死我活,不管是牺牲亲情还是友情,她们总是乐于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红粉》中的两位女性,秋仪如同耀眼的大红色,泼辣坚韧,热情勇敢,敢作敢当;而小萼犹如娇嫩的粉色,性格懦弱,娇艳温柔,喜欢依赖,更是吃不得一点苦楚,她们拥有相似的出身,相同的经历,表面上看似相同,然而骨子里还是有区别的,这也造就了她们的价值观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秋仪是在棚户区长大的,有一个瞎眼的老父亲和一个不待见她的姑姑,可想而知,秋仪走上红尘道路是被逼无奈的,是被生活所迫的。十七岁的秋仪进入了喜红楼,她的第一个客人就是老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秋仪无法忘记老浦带来的烙印和影响。

她从大卡车上跳下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男人就是老浦。在她的心中,老浦从不是她的“客人”,也许是她内心对爱的一种向往,她是从始至终爱着老浦的。她投奔了老浦,又接受不了老浦母亲的讽刺挖苦,最终要离开的时候,她向老浦嚷出的那些话,才是内心真实想法。

这时候秋仪终于哭出声来,她抓过她把钞票拦腰撕烂,又摔到老浦的脸上,秋仪说,谁要你的钱,老浦,我要过你的钱吗?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她是想从老浦这里得到长久稳定的情感寄托的,是想与他长相厮守的。但她本身又是泼辣有骨气的,根本接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和讽刺挖苦,一气之下她去了尼姑庵,剃发当了尼姑。

老浦后来去尼姑庵找她,又被她拒绝了,此后,老浦心中暗暗地断了和秋仪的情丝,等他见到小萼的时候,却又发现改造后的小萼挺让人惊艳的,又开始中意小萼了。

小萼从改造农场出现的第一件事本来是要去看秋仪的。但老浦却缠着她去跳舞,这个时候小萼动摇了,轻易地把秋仪抛在脑后了。

“我们还是先别跳舞了,你带我去看秋仪吧。”

“要去你自己去。”

“我一个人怎么去,我又不认得路,算了,不去也行,我们去跳舞吧。”

看到对自己有好感的老浦,小萼像是抓住了一根生命稻草,可以依靠的稻草,这时候,她完全忘记了曾情如姐妹的秋仪,一心跟着老浦去逍遥了。

她明明知道老浦是秋仪喜欢的人,但这时候却完全不顾得了,后来怀了孩子,嫁给了老浦。

姐妹情深到底抵不过一段可依靠的婚姻,小萼知道自己对不起秋仪,但内心依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秋仪呢,曾待小萼如妹妹,什么事情都想着她,帮着她,到了关键时刻,小萼却背叛了她。

很多时候,背后捅人一刀的人,往往不是敌人,却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所以说人心难测,到了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也许情感就一文不值了。

苏童《红粉》:浅析男权主义下,边缘女性的可悲和荒凉

2. 若改变不了思想,就无法改变命运。

在改造农场里,女干部问小萼流落红尘的经历,让她控诉老鸨,可她却说:我是自愿的,我十六岁爹死了,娘嫁了,没人养我,我自己挣钱养自己,我又怕吃苦,我天生是个贱货。

看看小萼的内心想法,她不觉得自己做妓女是个错误,在她的意识里,女人就是要依附男人的,不靠男人能靠谁呢?

她从来没想过靠自己的双手过活,这也导致了她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

嫁给老浦后,她就把工作辞了,那时候的老浦被收走了祖业,一贫如洗,可小萼依然想过一个富太太的生活,根本不懂替他分担。两个人花光了老浦母亲手里最后的五根金条,办了一场无比繁华的婚礼后,就开始过贫困日子了。可小萼不满意这样的情况,每天摔摔打打,不给老浦好脸色。最后逼得老浦挪用公款,被判了死刑。

到那一刻小萼才知道是自己的挥霍害死了老浦。老浦死后,小萼为了减轻房租和房东先生厮混在一起,东窗事发后被房东太太赶了出来。她仅仅熬了一年,就受不了生活的困难,决定抛下儿子和玻璃厂的一个北方老板私奔了。

从老浦到房东先生,再到北方的老板,她的每一次选择都和情爱无关,仅仅是为了找到更好的依靠。从本质上讲,她这样和过去无疑,不过是从依附一群男人变成依附一个男人。就像她自己说的:我天生是个贱货。可没有人天生注定就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小萼的思想问题,在她的固有认知中,女人就该靠着男人而活,所以她依附了一个又一个男人,至于北方的老板是不是她最后的归宿,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他生活贫困潦倒了,小萼自然也不会跟着他厮守终生的。

除了小萼的固有认知,也和当时的男权主义有很大关系,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很多封建残存思想依然在作祟,女性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可和解放,面对小萼这样见异思迁的女性角色,我们甚至都恨不起来,更多是一种同情。虽然她抢走老浦,害死老浦,最后又抛下了老浦的儿子,但她也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

没有钱并不可怕,可怕是一个人思想上的贫穷。

纵观小萼的半生,小时候失去了父母的庇佑,根本也过不上丰衣足食的日子。然而在喜红楼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依托,靠自己去养活自己,这在她狭隘的认知中并没有错。而她不得已离开喜红楼去接受改造的时候,她整个人都慌了,她不知道自己要如何生存在社会上。直到最后她离开这个城市,她还奢望着能重新看一眼当时的牌楼,她的可怜之处就在这:喜红楼纵然是肮脏不洁、不被新时代容纳的,但对小萼来说,那里是她曾经的青春归属。

小萼虽然离开了喜红楼,但思想上却没有得到改造,依然和过去一样,靠着一个又一个男人,得以生存。

小萼悲剧根源的突出表现即为人身依附意识。她富有个性,但永远摆脱不了男人,追逐依附男人好像是她生活的动力,也是她争斗的目标。想要解决女性的悲剧,就想要解救她们的思想。思想决定着行为,也决定着命运,如果不能从外及内地改变自己,她们终究无法超越自我。

苏童《红粉》:浅析男权主义下,边缘女性的可悲和荒凉

3. 抛开浮华,谁能过情关。

从故事的开头,我们就能看出秋仪的泼辣果决,她毅然地从卡车上跳了下来,向老鸨要回自己的财产,再到果断地入了尼姑庵,这些举动都能看出秋仪的泼辣劲,若换成小萼,她断断不会如此的。

秋仪对老浦的情,也根本不是妓女和嫖客的感情。她年轻的时候拒绝了很多人,最后等来了老浦,她对老浦一直心存幻想,以后他可以是自己的依靠。但老浦却听从母亲的话让她从家里搬出来,她就对眼前的男人无比失望,于是决绝地去了尼姑庵。当小萼和老浦结婚的时候,她又醋意大发,送给他们一把“伞”作为祝福,她对老浦是很矛盾的爱,深入骨髓却又容不得一丝瑕疵。连小萼都说“翠云坊的女孩有这份痴心不容易”,与其说是痴心,不如说她是真性情。

老浦死后,秋仪不计前嫌地看望小萼,抱着老浦儿子悲夫更是舍不得放下;小萼决定离开时候,把悲夫交给了秋仪,秋仪却很欣喜。

“悲夫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我对他会比你更好。”也许这时候的秋仪已经把对老浦的感情转移到这个孩子身上了。秋仪给他改了名字,一直用心抚养,也算给了秋仪一些寄托。

秋仪是重情的人,不管是她对老浦,还是对小萼,她都保持着很纯真的感情。虽然他们伤害了她,让她失去了最爱 ,但她内心依然想着之前的那份情意。

表面上看,秋仪和小萼都嫁人了,都是依靠男人而活。但本质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小萼嫁给老浦是想得到生存,想过好日子的;秋仪嫁给又丑又老的冯老五是看破红尘后选定的最后归宿。从后面她和冯老五抚养悲夫的情节中就可以看出,秋仪是想和冯老五长久生活的。

从秋仪的经历来看,她一直也来是被“情”所困的,看见老浦后的欣喜和离开老浦时候的心灰意冷;看到老浦结婚时候的怅然若失以及老浦死后她的慌张无措,无一不是情意。谁说婊子无情呢,秋仪对老浦的爱也算一腔深情了。

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时时刻刻都萦绕在我们周边,秋仪虽沦落红尘,却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

苏童《红粉》:浅析男权主义下,边缘女性的可悲和荒凉

在苏童的小说中,刻画出的女性形象往往是充满灰色色彩的,《妻妾成群》的颂莲如此,《红粉》里的秋仪和小萼也是如此,他们活在一个男权主义社会,除了依附于男人,并没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想唤醒女性的自主意识,也是对新时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一种呼吁。

秋仪和小萼生活在红尘之地,当妓院被取缔之后,她们突然找不到自己的立身之所,丝毫没有意识到新时代和新生活在向她们招手,依然回味着过去的生活,想着再一次地依附在男人身上。想享乐却又不愿吃苦的性格造就了她们的悲剧,她们既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

苏童《红粉》:浅析男权主义下,边缘女性的可悲和荒凉

借古观今,从《红粉》这个小说中,我们依然能看懂三个人生哲理:背后捅你一刀的人,往往不是敌人;若改变不了思想,就无法改变命运;抛开浮华,谁能过情关。

苏童用他一贯的细腻手法,写出了两个红尘女子的微妙情感和思维变化,构建了一个荒凉的故事,也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边缘女性艰难的生存境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