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發炮彈打了3年,最後竟還剩34發

2020/2/14星期五神秘小金鵬

1946年7月,冀東軍區炮兵營成立,當時全營只有三八野炮、“滬造”山炮各兩門和34發炮彈。

34發炮彈打了3年,最後竟還剩34發


34發炮彈打了3年,最後竟還剩34發


1948年1月,部隊經過大淩河戰鬥後,只剩下20發炮彈了。怎麼辦呢,如果繼續使用,炮彈會很快用完,後方補給卻又不可行。為了堅持作戰,戰士們便開動腦筋,根據炮彈使用過的狀況,他們先將打過的炮彈殼頸裂口處鋸掉,用戥子稱出定量的火藥再裝進去,繼續使用;再將子彈鋸掉前半截,將剩下的做底火;將“四一”式山炮的彈頭和信管加以改造,就這樣,經過一次次改制,炮彈也得以重複使用,並在戰鬥中發威,奪取了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勝利。

34發炮彈打了3年,最後竟還剩34發

圖中為戥(děng)子


到1948年春,這兩門炮仍和三年前一樣,炮彈還是34發,所不同的是,每發炮彈彈筒的長度都比原來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