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喷墨、射墨等等的书法家?他们有向大家解释过他所写的是什么字吗?

古梁镛


我是一人。不要为难这些“书法家们”。

有些书法家,并不认识自己写过的“字”,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但他们就是“书法家”,不需要解释。

很多“书法家”他们不是在写字,不会单说“书法”一定要说“书法艺术”,他们是艺术创作。

在说这些“书法家们”之前,要先说一下田英章。

田英章和这些书法家们截然相反,田英章的楷书写得大家都认识,有不少人都认为是机器写出来如同复制一样,田英章也被骂。

田英章的字有人很喜欢有人很不喜欢,一件事一个人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所以那些“书法家们”当然有人会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书法和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两面性,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我个人认为有些“书法家们”,是没有资格说自己的那些东西是“书法”。我不是不喜欢,我是觉得他们在永各种方式糟蹋书法。

这些“书法家们”就是在糟蹋,区别就是程度的差异。

一、完全没有练过字的“书法破坏者”,他们会打破书法条条框框,可以使用任何物品代替笔墨纸。

比如邵岩的射书,不要说认不认识连写字都不是。

邵岩这个射书的一整套视频,武术表演都比写字来的像很多。

二、可能有练过字的“书法表演演员”,这些人会自己限制自己不可以做什么的情况下开始他们的表演。

比如前段时间还有“盲书”,顾名思义就是不用看的“书法杂技表演”。

可是盲书就盲书,为什么要在别人身上乱涂乱画。

三、可能练过很久或者看过知道书法史,知道历代书法名家的但却“走火入魔的陷入我一定要创新创造属于我个人风格的书法”,这些人想在历史留名,把以前的书法基础都丢了。

比如还有“竹书”,“竹书”开展览的。

上图是中国美术学院王冬龄使用了竹子,以前他还创了“乱书”。

每当看到王冬龄的这幅“乱书”,我都会想到西方的一些奇怪被归类到“域外艺术”的画作,如下图。

是不是很像,都是让人看得不舒服的线条、色块。一件所谓“艺术品”或者什么作品好与坏,大部分能够一眼辨认。

一人有感

现在科技发达,书法不是那么重要,圈子不大,利益相比其他的也不够大。但”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

如果喜欢书法,我个人建议还是追寻古人。很多事情并不是,随着历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东方的书法不是,西方的雕塑和绘画也不是现在最好。

不要总是想要书法创新书法改革,没有达到古人的水平前,就不要想创新。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一天带孩子出去,看看一个广场人很多,就铺了个单子让孩子坐在上面玩,结果这小家伙刚坐上就拉了,而且抹的满床单都是,白白的床单中间全是黄乎乎的,我赶紧把大便用纸收拾到袋子里,等我把袋子扔到20米外的垃圾箱再回来,就看见一群人正在孩子那里说什么,我赶紧过去,结果他们就训我:

你也太过分了……

我急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孩子不懂事……

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大师这么好的作品,你居然让孩子坐在上面,弄脏了赔得起吗?而且你看看,这些作品里面,这一幅最有创意,最有收藏价值……

我一看,果然,旁边挂了好多字画,一位大师正在用头和脸在作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对方相信,这真是我家小孩拉的,不是大师那边挂的作品,方才得以脱身!


云中漫步37592088


像生物学家颜宁一样,她结不结婚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书法家是如此,画家也是如此。有时侯解释了人家也未必理解,等于徒费口舌。

那么用什么方法和标准看待这些疯狂的人呢?不妨试述如下,敬请方家指正。


一、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从高中到大学学习哲学的一句话是,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俗话说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李白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那么,“喷墨”也好,“竹书”也罢,都是历史的产儿,说到底就是经济发展与时下看客的“私生儿”。这个“私生儿”身份得不到大众认可,那么,时间的河流中,要么淡忘,要么承认。

艺术需要创新,好在他们也都有一定的传承,创新也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永远值得赞扬和鼓励。之所以引发争议和不满,也许是他们的动机不纯,也许是文化含量太低,也许是伤害了书法爱好者们对传统艺术的情结,或许又兼而有之。


但是它又是个不可否认的存在,时间是个好东西,套用杜甫王勃的诗来说,王邵曾沃画符体,轻薄为书哂未休。钟王颜柳今何在?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以辨证的思维方式及态度对待

所谓辩证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观上对立地与系统地把握客观对象的矛盾性与系统性的思维认识方式,其本质,可用辩证地把握对象的辩证本性来概括。事物和世界的“矛盾性秩序”和“系统性秩序”,是两个相容的、同一秩序的两个侧面,矛盾性秩序是辩证法的核心性特征,系统性秩序是辩证法的整体性特征。辩证法,从其完整形态上看,是其核心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的综合,是矛盾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那么,这些疯狂的人的“书法艺术”受人质疑,从欣赏者角度来说,认为其脱离了书法的本质规律,但忽视了这也是书法创新的一种探索 。从创作者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搞创新,是在搞书法艺术的突破,但忽视了传统书法有她自身的发展规律。不顺从或把握她这个规律,任何装神弄鬼都是空的。


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基础上的,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违和性及弊端已渐渐被西人认识并欲求进一步突破,我们的“先锋”艺术家所谓的艺术创新实际上走得是条跟风吃屁的死路,想按人家的路数创新最好把人家的哲学看透,超越西方现有的哲学理论才能跻身到世界艺术创新前列!否则只能跻身前列腺发炎行列。



结语:

我们作为观众也应该对我们的艺术家宽容一些,毕竟搞得是文化创作又不是什么罪不可赦的犯法的事。艺术家呢,也要有点节操与良知,应当发挥点正能量的积极带头作用。不要伤害传统书法爱好者的痴迷情结。尤其是不要被西方人利用而企图颠覆我们民族的文化,不要麻雀跟上蝙蝠飞,撞死南墙不回头。我想,这些竹书吼书喷墨射墨一类的东西,你可另起炉灶叫个“仙人跳”或者“竹林啸”,千万别在书法的名下乱蹿,大家都伤不起!


情棋书画


现在的书法界,创新到“一塌糊涂”之地!真可谓“群魔乱舞”!像王冬龄之书,要是以“体”来讲,恐怕叫“扫地体”再恰当不过了!虽然艺术需要创新,但也不至于“创新”到没人认识上去。作为王氏书法,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中华之瑰宝!而反观五冬龄的扫地体,不知道要表现什么?有什么深意?而有的人还区衍敷势,说是在探索中,本人一万个不明白!常言说,字如其人,说的是看到字,就能轮郭似的了解这个人的品行、修养。很多人面对下笔之前,都有静心,凝重之道,而现在好多所谓的“书法家”写字,就像战争场景,面对纸墨,上去就是一顿狂轰滥炸,甚至还发出阵阵“惨叫”!?让人看了头皮发麻!这是在糟踏文明!把人类进步引向歧途!

更有甚者,用头蘸墨写,用脚写,蒙上眼睛写,一个好端端的书法界,搞得乌烟瘴气!大凡民间写得好的,叫“江湖体”!不就是没名气吗?我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宁愿接受“江湖体”也不愿意接受“扫地体”!!!


云南土特产2


如何看待书法射墨喷墨书家,写的何字有解释吗?

对此书法现象,一定是奇想妙思的书家玩家。也并非凭籍此书而达到臻格。闹着玩而名扬之目的。

一如妞身写字一样的,或总总林林的现场别样表演,都是心怀不同的神经质。

如今现代的温饱与情性自由的,足矣让文化艺术人忘却挨饿饥荒之际的痛不欲生。饱暖生闲,不去搞钻研书学而玩味另类。有何情怀?满腹古怪蛔虫。笑则笑了,自己非常知道不是书之正路,何有此举?,其中的奥秘自然过街人都知道狗皮膏药江湖习气,书艺风雅云散。这所谓的书家视为低级趣味俗不不可耐。达及出出无聊名气。

也忘记了自己的狂妄带来副作用。书法人本雅致高尚,彬彬而来,芊芊卷气,文气。

罢了,此贴已经久了,读者厌倦了此问题的讨论,晨风习习,带来了话题,聊以笑笑,晒笑也是健康的由来。

故明知无人阅读之览,还是俗气,不必总有一本正经,书界笑话很多。还是吃饱了撑得慌。我也算一个,权且过端午轻松一下。


狂喜淡墨a


对于最近两年社会上出现的所谓“喷墨”、“射墨”以及类似舞蹈的、武术的所谓“书法”表演,大家都应该平常心对待。

其实人家自己都没说这是书法艺术,咱们把他们当做行为艺术就好。只不过他们借用了“笔墨”的形式而已。

所谓“书法”,书,就是写字,法就是必须符合一定法度。我们不能见人写字,就称之为书法。可以说成“写字”或“练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字写得不错,就会说:“他书法很好哦。”就是这种浅显的认识,才让我们对“射墨”、“喷墨”这种奇怪的表演所惊骇。

他们所做的其实就是一种“行为艺术”,而旁观者却用“书法”的要求来评估,自然会有许多看不惯。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个性鲜明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出名,成为网红,做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博人眼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于解释,他们似乎没有这个义务。

只要所谓的“喷墨”、“射墨”大师们,没有说自己的举动就是书法表演,我们尽可以平常心对待 。



一个人的灵魂是自由的,只要不妨碍大家,只要不是违法的举动,就随他去吧。真说不定,还能出现几个梵高出来,倒也不是坏事儿。

以上图片出自网络,谢谢各位捧场、关注。


海舟诗话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有个约束。在社会上,你就得受法律`道德的约束,绝不能任由你胡来,否则,你将受到法律或道德的审判。

在各行各业,从古至今,也都有其行规,入行者,必须i守其规,否则,……。

可在书界,怎么忽然就没有了规矩了呢?其实,书法界也不是忽然变成了真空,传统仍在,规矩仍在,只是一时被铜锈糊住了一一些人的心和眼,只是一時铜锈抹平了传统和规矩的棱角。

其实,正本清源也很简单,守住传统,守住规矩,抗住铜锈的腐蚀,用规矩在传统的法庭上不但审而且严判那群`吼'丶‘射/、‘丑/的无赖。

有人会说,历史早晚也会审判他们。但,在当一世,在眼皮下,如果人们那么麻木,那么容忍,那么容忍他们误导我们一代,甚至几代人。那么将来历史审判他们的同时,也会审判我们。


蒙山里才



这类东西可以说都是那是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甚至哗众取宠玩出来了东西,但不能概括为"玩艺"或玩意。理解也把不理解也吧,他们都是为了自己高兴,并不是为了我们是否看不看亦或吐槽。也可以说只顾自己尽兴的雕虫小技而已但他们的涂鸦,和幼儿的涂抹是不同的,毕竟是大几十岁的人,对艺术和生活都有丰富的阅历。我们大可观之一笑了之,要么实在不喜欢那就避之而去吧,何苦给自己找不顺心,人家在哪里玩的特开心,你自己看着不喜欢就扫人家的兴,里外不得劲。就是你去吐槽或有失斯文的谩骂,能阻挡的了吗。好自为之吧。在说,也有人能够出于某种目的,还给予支持甚至提供条件,我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他们既然要搞怪,玩自以为的"酷",不愿与人同,肯定会发誓不让你搞明白的,否则就显摆不出他们的水平了。如果你们非要他们解释的话,他们一定会瞠目结舌,故作高深的不理你,何故去找没趣。能够让你看明白的怎么能够显出他的水平。看得懂得都是浅显的,看不懂的自然才是高深的。

其实对这类作品不行看内容,就凭感觉看就行了,看着顺眼,给个点赞,看者不舒服,就骂一句,也没有什么,反正他们是不会在乎,如果在乎,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大家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吐槽。



















翰墨书道


俗不可耐一旦成风,且有媒体的兴风作浪,出现越丒越美,怪异视前卫,一踏糊涂成富有个性。有敢于表演就有敢于炒作,有敢于炒作定有吹喇叭抬轿。

中国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魅力,不单是象形字千遍万化,神韵之笔常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敬畏它,传承它,是不以功名利禄可以衡量。

真希望标新立异的书法者,收敛浮躁之心,沉淀之后书出自己真正美的书法。


月牙痕1


这里面有一个范围和定义的问题。书法艺术的定义历来存在争议,是专指用毛笔书写文字的艺术,还是包括以其介质表现文字的艺术?一般认为,广义的书法就是表现文字的艺术形式,而狭义的书法则专指用毛笔表现文字的艺术形式。

由此可见,在狭义的书法领域,喷墨射墨都不能称之为书法,只能算是行为艺术。而广义的书法领域,如果对方表现的是文字(即便不是汉字),就可以算书法。

至于那些喷出些什么都不知道的所谓书法,只能是哗众取宠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