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一直不敢去看《熔爐》,因為朋友說它太過壓抑,看的過程中恨不能砸了手機。因為電影所呈現的內容實在太令人憤怒、心痛。對於一個情感敏感的人來說,這樣的電影確實讓人望而卻步,但還是忍不住自己好奇心,打開了它……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裕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在百度百科的介紹裡,有一句非常醒目的字眼,這部電影因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熔爐》劇照


是什麼樣的藝術魅力,能夠上升到能改變國家?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終於明白,是因為電影的真實性,以及這部電影上映後所引起的社會效應。恰如電影的結尾所說的那樣: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而作為觀影者,反覆出現在腦海裡的,是美國大法官休尼特的那句名言: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

1

2009年8月,剛晉升為兵長的孔劉收到上級贈送的一本作家孔枝泳的原著小說《熔爐》,讀完小說之後,他被小說裡的內容深深震撼著,他失眠了。

第二天他打電話給他的經紀人,,求他託人徵求孔枝泳作家的意見,希望將小說搬上銀幕。因為他覺得,作為一名演員,一名有責任的公眾人物,有必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小說裡提及的真實事件真相呈現給觀眾,以喚醒人們對小說中提到的弱勢殘疾人的關注。

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讓受害者得以安息。

退伍之後,孔劉對該小說始終鍥而不捨,極力奔走,四處籌集資金,終於湊夠了錢讓電影得以開啟拍攝。 孔劉還毛遂自薦挑戰電影裡男主角美術教師姜仁浩一角。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飾演姜仁浩的演員:孔劉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仁浩來到霧津,應聘慈愛聾啞人學校。他是一個可憐且不幸的人:妻子早亡,8歲女兒天生哮喘,不得不交給祖母照看,自己則為生計奔波。為了獲得一份謀生的職業,在金教授的介紹下來到霧津到一家聾啞學校就職。

當他到達學校之後,接受了學校的“潛規則”,交了五千萬韓元作為索賄金,成為了學校的老師。這對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令他更加驚訝的是,比起自己沉重的生活,這裡發生的一切更加讓他感到震驚和壓抑:校長忙著賄賂警察,教導員毒打他的學生民秀,宿導員將他的學生妍鬥摁進了洗衣機,校長和學校的男老師還一次次對他的學生們進行性侵…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在現實面前,他猶豫過。就像我們中的大部分普通人,他想著明哲保身。在“惡”滋潤的土壤上,很多人都會做出類似的選擇。

火車站有人被搶包,周圍人群無一人伸出援手;

有人被當街侵害,路人避之唯恐不及;

老人跌倒在地上,害怕被“碰瓷”,我們選擇袖手旁觀

為什麼人們不敢上前相助?大概就是怕惹禍上身或殃及池魚吧。

事實也是如此,當那位維權人士選擇站到受害者身邊,為他們伸張正義時,韓國的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卻互相推諉;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而警察作為執法人員,公然與校長等人沆瀣一氣,教會會眾對校長作出愚昧表忠心。他們或縱容,或包庇,或者想從中撈到好處,讓作惡的土壤不斷肥沃起來。而受害者只能在痛苦中嗚咽。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即使是姜仁浩的母親,面對受害者,也會對兒子說出這樣的話:想先照顧好自己,好好養活家人,光說對的話是沒有用的,對於你,對於松兒,那個孩子更重要嗎??

這是弱者的無奈。面對強權,他們哪有能力去做救世主?所以他們在真相面前,明知道這世道不公,卻自顧不暇,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姜仁浩為了女兒想過妥協,但良知告訴他:孩子遇到這種事的時候,當時我也在現場,但是卻無能為力,現在要是放棄的話,我也沒有信心做好松兒的爸爸。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連最起碼的正義感都沒有了,用什麼來教育好下一代?即使活著,和行屍走肉有什麼區別?

魯迅先生說: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而對於姜仁浩來說,也許改變周圍人的態度很困難,為自己的學生伸張正義同樣困難重重,他改變不了這個黑暗的社會,但起碼可以讓自己不被這個社會所改變。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2

姜仁浩為孩子們伸張正義的道路是崎嶇的,是坎坷的,是困難重重的。

校長的家人動用一切關係,用金錢收買了檢察官,以同樣的方式與受害者家屬達成庭外和解,就算受害的孩子們一次次剖開自己血淋淋的傷口,出庭指證施暴者,最後,犯罪者還是僅僅得到了輕微的懲罰:性侵的校長和其同胞弟弟被判有期徒刑六個月,緩期執行一年, 老師被判有期徒刑八個月,緩期執行一年……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法庭之上,施暴者們彈冠相慶,走出法庭之後,他們又在聲色場所風流快活,炫耀著自己手眼通天,如何用金錢買通一切,獲得了勝利,他們一邊歡笑著唱著歌,一邊聲嘶力竭的大喊著:正義終將獲得勝利。

對於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是多麼大的諷刺!

陪審的人群憤怒了,正義得不到伸張,施暴者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懲治,誰來維護法律的公正?

作為民眾,我們一直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它的公正雖然帶著一些冰冷,甚至不近人情,但我們依然渴望著它能給予受害者以公平,給予施暴者以懲罰。當法律在強權和金錢的淫威下失去其公正性時,作為弱勢群體,只能採取極端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困境。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電影裡被施暴的小男孩,最終不得不採取與施暴老師同歸於盡的方式,來向這個不公的社會發出吶喊:我都沒有原諒他,憑什麼要原諒他?

小男孩死後,韓國民眾走上市政府街頭,為小男孩的死吶喊示威,卻受到了警察的噴水槍的鎮壓,那個伸張正義的老師,只能在雨水中一遍遍呼喊小男孩的名字:這個孩子的名字,叫民秀。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3

比起電影,真實事件要殘酷萬倍。

真實事件是在2000年,一位韓國律師從在一所聾啞學校上班的朋友那裡獲知,在聾啞學校裡,校長和老師經常性侵這些兒童,最小的兒童只有7歲。

兩人決定幫助這些孩子,不幸的是,教師在蒐集證據過程中被暗殺。此後7年,這位律師一直為了這件事而努力,其他的法律工作者也參與到裡面來,同樣遭遇了暗殺,在重重壓力下,律師事務所被迫辭退了這名律師。

律師後來遇到了一位醫生朋友,醫生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大為震驚,決定幫他一起揭發這件事。在此期間律師身患癌症,最終還是找到了證據,但是校長一方通過收買,賄賂,威脅受害者家屬等手段獲得緩刑,其中一人更因證據不足做不起訴處理。

判決翻譯成手語的時候,法院內陪審的聽覺障礙人士發出了驚呼聲。律師和醫生收養的三個被害者其中之一的小男孩,因為接受不了這樣的判決,拖著罪犯之一臥軌自殺,另外兩個也強行被孤兒院帶走。律師在抗訴時被高壓水槍衝到,因為癌症病入膏肓,不久就去世了。醫生走投無路而絕望,最終在留下萬字遺書寫下此事後,自殺求獲得關注。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所幸的是,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在韓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在世界各地受到影評家們的好評。

以一部低成本且限制級的電影來說,電影《熔爐》影響至鉅——《紐約時報》


沉默得太久了,電影進入公眾視線,令人顫抖——《經濟學人》


影片表現的情感直擊人心,但是表現的過程很理性,不追求刻意煽情,它更理性地表現著整個庭審過程的臺前幕後,從起訴方到被訴方,從受害者到他們的家人,從上層人物到媒體公眾,以及這起社會事件的各個社會層面。也正是這樣,才能讓觀眾更深刻的認識到發生這起悲劇的社會背景——《郴州日報》

韓國上百萬網民聯名簽名要求對案件進行重新調查,上映37天,韓國國會以207票通過,一票棄權進行"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影片下架一個月後,該所聾啞學校被關閉,施暴者被重審,接受應得的懲罰。韓國政府也負起連帶責任,賠償受害者家屬。

《熔爐》: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有人說,電影裡的姜仁浩老師就是個“傻子”,自己的生活已經一團糟了,還管這種“閒事兒”,但我想,正是有了這些“傻子”,這個世界才充滿陽光,因為這群“傻子”總是不肯面對現實,總要抗拒現實,面對著重重壓力,試圖喚醒那些“鐵屋子裡沉睡的人們”,即使碰得頭破血流,都不肯向這個黑暗的世界低頭,因為他們始終堅信: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同情弱者,關注弱勢群體,從來都不需要一句大而空的口號,而是那些為了揭露真相而不斷戰鬥的英雄們。當弱者真正得到關注,施暴者得以懲罰,才意味著我們的這個社會發展更加健康,法律更加公正。

對於這樣的“傻子”,我們肅然起敬!

——END——

豆瓣:巴斯特德 《孩子們,世界很好,你們還好嗎?》

百度TA說:《熔爐》原型索賠敗訴 事件過程全解密》

百度TA說:《我們奮力前行,為的是抵抗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