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日前,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公佈了2020年斯隆研究獎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共有126位傑出青年科學家獲獎。

其中,共有16位華人學者獲獎,北大校友佔7人,數量領跑國內其他高校。

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技大獎

本屆獎項獲得者分屬化學、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和物理學等8個領域

此次斯隆研究獎獲獎的126名青年學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學研究員。此次評審專家委員會根據他們獨立研究的質量、創造力、潛力選出各研究領域的明日之星,希望通過斯隆基金會資助這些職業生涯早期的青年學者成為未來的學術領袖。

作為“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自1955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迄今為止,已有47位該獎項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17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69位獲獎人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8位獲得“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7位北大校友獲獎

同去年一樣,今年華人青年科學家中來自北大的本科校友最多,共有7人,領先其他高校。特別是在數學領域,北大共有4名本科校友獲獎,又一次體現了北大數學全球一流的研究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培養方案。來自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等其他學科的科學家也表現出了巨大和持續的發展潛力和研究能力。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這7位青年科學家的個人簡歷如下:

(按上文表格順序)

熊偉 Wei Xiong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助理教授。2006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11年博士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2011年在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攻讀博士後,2014年至今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助理教授。目前從事強光子物質耦合(strong light-matter coupling)條件下的分子動力學研究,及其發展基於和頻光譜(sum frequency generation)的成像技術,和光電材料的超快電子動力學的研究。

曾獲得2019 NSF CAREER Award,2017 DARPA Director's Fellowship,2016 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Program Award (YIP),2015 DARPA Young Faculty Award (YFA)等。

許曉汲 Xiaoji Xu

美國理海大學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美國美國理海大學助理教授。200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9年博士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2018年獲得貝克曼青年研究者獎(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9年獲得美國自然科學基金NSF CAREER獎。主要研究分析分子、材料和納米結構的組成和相互作用的掃描探針顯微鏡的方法。目前正在研究兩種類型的納米光譜成像技術:散射型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和峰值力紅外顯微鏡(PFIR)。

黃皓(Hao Huang)

埃默裡大學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埃默裡大學助理教授。2007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2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2019年用簡潔巧妙的方法證明了“敏感度猜想”。

馬臨全(Linquan Ma)

普渡大學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普渡大學助理教授。2008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4年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蘇煒傑(Weijie Su)

賓夕法尼亞大學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助理教授。2011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統計學博士學位。

曾獲得2016年Theodore Anderson數理統計博士論文獎和2019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頒發的CAREER Award。研究興趣包括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的理論基礎、隱私數據分析、高維統計,以及優化理論。

姚珧(Yao Yao)

佐治亞理工學院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佐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2007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2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董若冰(Ruobing Dong)

維多利亞大學

祝賀!7位北大校友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現任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助理教授 。2008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3年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13-2018年受NASA Hubble Fellowshp和Bok Fellowship資助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亞利桑那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2018年起執教於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研究領域為天體物理。目前研究方向為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以及它們的形成機制。


名單參考: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排版:筱羽、至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