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列舰发展(二)伊势级和长门级战列舰

伊势级战列舰(伊势,日向)

接上一篇扶桑级,扶桑级战列舰曾经被日本海军寄予厚望,但由于设计缺陷实在太多,剩下的2艘被取消建造,再重新设计后成为了一个新的级别:伊势级。

日本战列舰发展(二)伊势级和长门级战列舰

刚刚建造完成的伊势号

同扶桑级战列舰一样,伊势级战列舰的主炮也采用了45倍径356mm主炮,但在主炮的排布上有了一些差异:扶桑级战列舰中段的主炮是排列着后烟囱一前一后的,而伊势级战列舰中段主炮则是背负式排列在后烟囱的后面。

日本战列舰发展(二)伊势级和长门级战列舰


日本战列舰发展(二)伊势级和长门级战列舰


从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扶桑级和伊势级战列舰的部分区别。此外,伊势级的副炮也与扶桑级有所不同。除了根据日本人的体格缩小了口径以外,数量还增加到了20门,火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与此同时,伊势级也换了新式主机,较扶桑级增加了5000马力。但是由于装甲防护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强化,伊势级的航速只比扶桑级快了0.5节,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另外,伊势级战列舰与扶桑相比的另一个显著差距就在于他们的后桅。伊势级的后桅要比扶桑级高出了20米

性能数据:

舰长:208.18米

舰宽:28.65米

排水量:31260吨(标准)

32062吨(满载)

航速:23节

主炮:6座双联装45倍径356mm

副炮:20门140mm单装炮

主装:305mm

尽管伊势级较扶桑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许多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整治,导致在实际使用上和扶桑级一样,没有很多上前线作战的机会。

长门级战列舰(长门,陆奥)

由于日本扶桑和伊势级设计的失败,导致日本实际能够作为主力的战舰只有4艘金刚级战列舰。日本急需一级强 大的主力舰用质量的优势抵消在数量上的劣势。

日本战列舰发展(二)伊势级和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

经过了日德兰海战,日本从中吸取了一些经验,新式战舰长门级的防护就采用了重点防护,使装甲防护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加强了水平防护以适应远距离交战。

在火力方面,日本决定研制新式的主炮,口径达到了惊人的410mm。它在当时几乎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主炮。

由于优秀的舰型设计和新式主机的使用,长门级这样庞大的战列舰可以达到26节的高速,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战列舰。(日本对外报称最高航速23节,回来由于东京大地震长门号全速赶回国救灾时,被外国军舰尾随测出了长门的真实航速)

长门级战列舰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强战舰。但是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二号舰陆奥号被要求停止建造。日本为了获得这一艘强大的战舰,一边在外交上声称全国小学生都已经为陆奥号捐款,如果停建会打击国民积极性。同时又加快了陆奥号建造进度,终于使得陆奥号战列舰简称。在当时,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与美国的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马里兰,西弗吉尼亚)还有英国的2艘纳尔逊级(纳尔逊,罗德尼)都装备了16英寸的大口径主炮c。他们7艘战舰被称为Big7,都是当时的顶级战列舰。但长门级仍然在他们之中有着突出的实力,无论是航速方面还是火力或者是装甲防护,长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强舰,也是日本国民心中国家的象征。

性能数据:

排水量:32720吨(标准)

主炮:4座双联装45倍径410mm主炮

副炮:20门140mm单装炮

航速:26.4节

装甲:侧舷装甲带305mm(最大)

装甲甲板75mm

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完全脱离了英国,成为了第一个有着日本自己特色的纯日本血统战列舰。

下一期主讲金刚代舰:天城级和加贺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