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这首千古名句,留下了诗人对于仙人驾鹤的无限憧憬,更留下了黄鹤神秘的踪迹。而这里的黄鹤,顾名思义也就是丹顶鹤。每当我们提起福寿、富贵等字眼,也总离不开这种鸟,但是,为什么代表吉祥富贵的鸟,会与"驾鹤西去"这死亡词汇联系到一块呢?

神仙之态,分外妖娆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部和脚比较长。全身被白色的羽毛所覆盖,在头顶部有红色的冠,喉和颈为黑色,耳至头枕白色,是一种识别度很高的鸟类。它们是一种群居动物,以40-50为一组,多的为100多只,为适应气候而变的候鸟。捕食地点多在湿地上,以鱼虾、昆虫和水生植物为食。仅仅在要大陆东部,我国东北,俄罗斯的乌苏里江东部、蒙古、朝鲜和韩日地区分布。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鹤舞九天入云霄

去过故宫吗?没去过的总在电视上看过故宫吧。你有没有发现,在故宫里,诸如坤宁宫、乾清宫等重要的大型宫殿都会摆放一对黄铜做的仙鹤,那这些仙鹤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为什么古代大臣朝服胸前的图案有的是仙鹤呢?下面我们来逐步分析一下。

在中国历史文化里,丹顶鹤很早就被公认为一等文禽,和松树一样深受国人喜欢。什么意思?就是在古代的官阶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一等文禽就是文官的最高级别所表示的鸟。

尤其在明清两代,皇帝们把丹顶鹤列为了除了皇家御用的龙凤外,最高级别的一种禽鸟。它代表着忠贞刚正,德高望重。仔细看你们会发现,一品文官的朝服是一幅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图案。这个图案也是有门道的。"潮"跟"朝"同音,意思是一品官员能和宰相一样在朝廷里坐朝理政;仙鹤飞翔的图案代表着"展翅高飞,一品高升"的意思;仙鹤在日出飞翔的图案,则代表着"指日高升"。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再说说故宫里的仙鹤铜像,其实很好理解,总结起来就三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古代人对于仙鹤的崇拜。上诉我们就提到过,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里。沼泽地我们都知道,人一旦陷进去,除非特殊帮助,不然就是等死。因为随着时间沼泽会慢慢将你沉下去,最后你就会消失在里面。而丹顶鹤无论吃喝拉撒还是结婚生子,都在里面。古人惊叹:这么牛逼的吗?站在沼泽地里还轻轻松松。于是就产生了崇拜感,认为丹顶鹤是一种神鸟。

第二点原因就是丹顶鹤本身的寿命。一般情况下,丹顶鹤的寿命为60-80年。在中国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得个感冒都可以死亡的情况下,人均寿命仅仅30岁出头,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丹顶鹤可以被尊为古代长寿的福星了。

最后一点就是源于古代的传说。我们都知道,在道教和佛教的一些传说中就有乘着仙鹤得道成仙一说,类似南极仙翁等许多神仙的座驾也都是仙鹤。这就更给丹顶鹤赋予了一层浓厚的传奇色彩。作为皇帝,无非就是三个愿望:江山永固,延年益寿,得道成仙。这就是为什么故宫很多地方都有仙鹤铜像的原因了。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既然仙鹤是长寿代表,为何死亡上有"驾鹤西去"一说?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需要解释一下。驾鹤西去,这虽然代表死亡,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区别于死亡这些不吉利的词。驾鹤西去这个词,最早源于道教。可以说在道教没有创办之前,仙鹤就已经是祥瑞的化身了。民间古代有这样说法,百岁狼,千载鹤,万年龟。鹤者,福寿也

为了能让人间的大善人有一个好的安息场所,又要区别于一般人的死亡,于是就有驾鹤西归一说,这是对大善人的一种恭维,临终前得到仙人指引,派出仙鹤来载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让死者去了一个好地方,不是去阴间。可以说这是一种在死亡层面上的一种美好祝福。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神鸟屡遭毒手,驾鹤是否真的是一种传说?

丹顶鹤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是极高的,可以说及其挑剔。开阔而洁净,这就是丹顶鹤对于环境的要求。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在许多原有的湿地基础上都被改造为农田或者城市。导致丹顶鹤的栖息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全国著名的丹顶鹤繁殖基地月亮泡,就是过多的人为干扰,围湖筑坝,导致湖内水位上涨,许多植物因此消失,让丹顶鹤的觅食收到了一定影响,加上堤坝外湖漫滩干涸,被开垦为农田,丹顶鹤也从此在此地消失。讲述邵伯湖和高邮湖之间的沼泽地,曾经是丹顶鹤过冬的绝佳场地。由于常年进行捕鱼狩猎,严重干扰了丹顶鹤的生存,更有甚者有不法分子趁机偷盗鸟蛋,进行捕杀偷猎,使得丹顶鹤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全球约有1200多只丹顶鹤,中国仅有670多只。丹顶鹤目前在中国属于Ⅰ级,已经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可以说丹顶鹤的数量岌岌可危。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我们是否该反思和总结?

我从未停止过对长江白鲟的哀悼,忘记了上一次见到白鲟的日子,有人曾经说过,从未见面,听闻已是离别。同样的悲剧,难道还要在丹顶鹤身上重演吗?然后不断反思和总结?继续悲伤,继续用所谓华丽的诗句来倾诉心中的苦闷?那为何不珍惜眼前,趁着丹顶鹤还依稀存在,用我们力所能及之力去保护。

都说物种的繁殖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在繁殖时间内,不断进行破坏,试问怎么能增加种群数量。诗句再好,描绘再生动,绘画再逼真,也比不上亲眼去看一看。

“驾鹤西去”中的它,虽是鸟中“仙人”,却也耐不住人类的打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别让黄鹤真的一去不回,留下白云一片,阁楼一座,这时才恍然大悟,从手机里拿出几张丹顶鹤的照片,跟子孙后代说起关于丹顶鹤的故事。那才是一种悲哀,一种真正的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