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解直锟万亿资本浮沉 9家实控公司成色几何?

导 语

资本市场从不缺故事!

正如资本江湖,从不缺大佬一样。

比如时下,走上前台的中植系及解直锟。

疫情肆虐,不少实体企业的复工计划仍处暂停状态。

相比之下,资本市场早已热闹许久。

口罩股、试剂股、新零售股、在线教育股......,可谓热点频出、概念频换。或满仓、或踏空、或被套、或抄底,翻云覆雨间,挑动着一干投资者神经,演绎着人间喜怒哀乐事。

不错,资本市场从不缺故事。

正如资本江湖,从不缺大佬一样。

比如时下,走上前台的中植系及解直锟。

曲线入主融钰集团 中植系被迫收购?

2月12日晚,融钰集团公告称,北京首拓融汇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借道汇垠日丰间接控制其23.81%股份对应的表决权。资料显示,首拓融汇为中植系旗下天津申威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换言之,中植系再扩资本版图,解直锟将成融钰实控人。

中植系、解直锟万亿资本浮沉 9家实控公司成色几何?

北京首拓融汇表示,取得控制权后,其将按照有利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体股东权益的原则,优化业务结构,改善资产质量,提升公司价值。同时,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可能。

这自然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一些投资者甚至开始跃跃欲试。

不过,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这或许又是一例资本运作失败,从而不得不“债权转为股权”的案例。投资者需理性对待。

这场资本故事,开始于2014年。

融钰集团前身为永大集团,前控股股东、实控人为吕永祥。主要生产永磁电气开关产品,2011年上市。

2014年大股东股份解禁后,吕永祥借股价走高不断减持套现,并在2015年底宣以每股10.75元价格,总计21.5亿元,转让所持2亿股(对应23.81%股份)给汇垠日丰。

2016年7月汇垠日丰完成入股,成为永大集团(随即改名成融钰集团)第一大股东,年仅32岁的互金玩家尹宏伟成为融钰集团董事长。

遗憾的是,3年多时间,融钰集团的表现并不如人意。

截至2020年2月13日收盘,融钰集团报3.43元/股,汇垠日丰持有融钰集团无限售流通股2亿股(23.81%股份),折合市值6.86亿元,较此前转让款缩水14.64亿元。

此前,融钰集团试图转型互联网金融,多次抛出收购第三方支付等金融资产计划,但都未成功。2018年7月,融钰集团又欲百亿并购假央企“中核国财”,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尹宏伟陷入危局。

谁来接盘融钰集团?

其间,汇垠日丰曾打算将杠杆收购资金退出,由尹宏伟自己接盘。2017年12月底,汇垠日丰与尹宏伟控制的上海诚易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计划将融钰集团15%股份以20.16亿元转让给上海诚易,另5.81%转让给背后为长兴金控的安吉兴锋。若转让完成,上海诚易将成融钰集团第一大股东,尹宏伟也将从明面上实控该公司。

不过,从交易进展看,尹宏伟迟迟未接盘。2018年8月,15%股份的转让对价由20.16亿降至13.6亿元,尹宏伟依然未支付转让款,导致交易始终未完成。

在此背景下,中植系及解直锟走上前台。

一名资深并购人士表示,对于二者而言,此番上台或非本意。可能是中植出的优先级资金,然后玩家资本运作失败,中植本来是资金拆借方,被迫跳到前台。

此番言论,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据公告披露,浦发银行广州分行持有永大投资1号信托一般受益权对应资金7.17亿元,优先受益权对应资金14.33亿元,合计21.5亿元。

2020年1月6日,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与首拓融汇签署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其中一般受益权(7.17亿元初始本金)转让总价款为1元。另据同日签署的信托合同补充协议,首拓融汇需追加1.8812亿元增强信托资金,用于支付优先信托的预期收益。

按2020年2月13日收盘价计算,优先信托受益权部分对应的市值仅4.57亿元,较之前的14.33亿元亏损高达9.76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植系实际出资不到2亿就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权,但后续需出资较多。原因在于,收购方拿下的信托计划资金本金余额及预期收益,对应的标的不完全是上市公司。

万亿版图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中植系近来资本动作频频。

2月10日同日,易联众披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张曦拟将其持有的5.44%股份,以9.829元/股价格,总额2.3亿元,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折价转让给西藏五维,当日,易联众收盘价10.13元/股。

股权关系显示,西藏五维系解直锟旗下企业。

再将目光拉向2019年,中植系的版图扩张更为瞩目。

2019年4月16日,ST中南公告称,控股股东25%股权授予中植系旗下的首拓融汇,中植系成为控股股东,解直锟成为实控人。

2019年5月初,中植系旗下的红信鼎通资本通过参与司法拍卖,获得*ST美丽5.23%股权,进而中植系合计持有10.20%股权,跃升为*ST美丽第二大股东。

2019年5月14日晚,皇庭国际公告,中植系旗下康顺晟源增资公司间接控股股东皇庭集团,获得其20%股权。

2019年6月20日,中植系旗下的中植融云、中植产投、丰瑞嘉华作为一致行动人增持*ST宇顺,合计获得29.19%股权。

同时,*ST宇顺股东魏连速将约786万股的表决权委托给中植融云,中植系因此合计持有表决权30%,成为控股股东,解直锟成为实控人。

5天后的6月25日,宝德股份公告,公司实控人赵敏、邢连鲜将其所持公司10%股权转作价2.5亿元让给中植系旗下的首拓融汇。转让完成后,中植系合计持有28.1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9年11月20日至12月13日,短短23天,中植系又先后夺得康盛股份、凯恩股份两公司控股权。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中植系至少控参股了10家A股公司。

据融钰集团公告,加上融钰集团和易联众,中植系持股比例超5%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26家,其中达到实际控制的公司有9家,即融钰集团、美吉姆、*ST宇顺、ST准油、美尔雅、中植资本国际、康盛股份、ST中南、凯恩股份。而大佬解直锟掌控的核心企业多达30家。

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式的资本运作,一家掌管万亿资产的资本系,浮出水面。

打法彪悍 割韭菜?

在业内,中植系向以彪悍甚至高调著称。

事实上,早在2014年左右,中植系就以“PE+上市公司”模式,通过定增进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购中植系关联资产→拉高股价减持套现”的打法,频繁进出上市公司。

常见的操盘方式包括,通过定增、资产重组、受让股权、增持、竞拍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入主上市公司。旗下金控平台中融信托、中泰创展等,为其提供运作资金。

得益于上述成熟、体系化操作,从整体看,中植系战果颇丰,对其多数标的公司直接影响是股价上涨,如SST华新、荃银高科等。甚至由于其入局还改变了公司基本面,比如中南文化等。

也基于此,看到中植系出手,多数上市公司都会相互配合,彼此大赚。市场上跟风的投资者,也不在少数。中植系俨然是一位资本明星。

不过,在大块朵颐、快速获利的同时,中植系也招来了不少舆论质疑。

比如当下法尔胜出售魔山保理一事。

2020年2月5日法尔胜表示,欲卖出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摩山保理,交易对方为汇金创展。由于汇金创展与法尔胜第二大股东江阴耀博的实控人均为解直锟,因此构成关联交易。

财报显示,2019年前10个月里,摩山保理营收2.35亿元,但净利润-6.36亿元。为何中植系会买入一家巨亏公司呢?

实际上,摩山保理与中植系早有渊源。2014年4月成立时,中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资9000万元占股90%。2014年7月,法尔胜控股股东泓昇集团接盘,中植资本90%的股权转让价为6亿元。2016年,泓昇集团将资产倒腾给上市公司,100%股权转让价格12亿元。现在,基于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以4.03亿元摩山保理再回中植系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据2016年收购时公告,评估机构以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果,摩山保理10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12亿元。

在这场重复买卖经中,据界面新闻计算,泓昇集团赚了4.5亿元,上市公司法尔胜亏了10亿元。中植系看似持平,却被舆论质疑与控股股东合谋割了投资者的韭菜。

踩雷不断 实控公司成色几何

实际上,身处翻云覆雨的资本江湖,即使作为业界明星,中植系及解直锟也有不少玩脱手的时候。

近年来,二级市场深度调整,中植系踩雷不断。如康美药业、康得新、长生生物等股票。

如果再细观其实控的9家上市公司,也似乎远没外表那般光鲜。

如当前实控融钰集团,以及入主康盛股份、凯恩股份,多因之前的债权纠纷。

据凯恩股份公告,控股股东凯恩集团与中泰创展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凯恩集团尚未完全履行义务。凯恩集团如未按时向中泰创展足额支付款项,需将股票转让抵偿债务。中泰创展为中植系旗下重要资本运作平台,实控人为解直锟。

而入主康盛股份也是因债务纠纷,最终以债权折抵方式参与法院网络司法拍卖,中植系获得浙江润成持有的康盛股份4400万股股票。

显然,庞大资本版图中,也不乏劣质标的。

如康盛股份。2018年巨亏12.27亿元,2019年预告净利润亏损3.5亿元-4.5亿元,截至2019年9月底,康盛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8.09%,账面资金只有1.03亿元,而短期借款为6.49亿元。

再看最新收购的融钰集团,业绩也不尽人意。据其此前发布的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当期净利润预计为700万元至1040万元,同比下降71.77%至81%。

至于易联众,截至2019年三季度,易联众扣非净利润亏损938.58万元,上半年保理公司亏损74.26万元。前三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2952.20万元,同期应收账款达到8.38亿元与上半年末相当,其中上半年末应收保理款和应收融资租赁款4.05亿元,应收账款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7504.96万元。

此外,入主多年的美尔雅情况也不乐观。2019上半年实现营收2.197亿元,同比减少2.52%;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88.18万元。2019年三季度,依然未能改变亏损状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815.3万元,维持上年同期亏损水平。

中植系、解直锟万亿资本浮沉 9家实控公司成色几何?


再看*ST宇顺,自2012年至今,除了2013年和2016年盈利外,其余皆为亏损,2019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3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06.48万元,同比增长24.22%。

ST中南2018年巨亏21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又亏2.74亿元;ST准油也从2018年以来持续亏损。

单从业绩看,除融钰集团、凯恩股份、美吉姆保持盈利外,中植系其余实控公司的业绩可谓一言难尽。甚至从*ST宇顺、ST中南、ST准油和康盛股份的持续巨亏看,退市风险不小。


光鲜与挑战

如此现状,自然也考验着中植系的资金链条。

中植集团成立后,解直锟及其中植系逐步拥有多个运作平台,据媒体发现,中植系重要的投资平台包括信托平台中融信托、典当平台中泰创展以及多家财富管理机构等。

解直锟直接持有或控制达到5%以上的重要金融机构共有中融信托、中融基金、中融期货、横琴人寿、恒邦财险5家,其中最核心的,是解直锟持股比例达32.99%的中融信托。

2019年5月31日,中融信托由于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信保合作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项目资金来源不合规等违规行为,被黑龙江银保监局处以合计罚款210万元的行政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解直锟出生于1961年。1995年,中植系核心中植企业集团公司成立,解直锟任董事长。这一时期,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木材、木制半成品,并不包括金融。彼时解直锟只有34岁。据新京报介绍,在1991年之前,解直锟还是地方印刷厂的一名工人。

这意味着,4年的时间,解直锟从工人一跃成为中植集团的掌门。

多年的运作,已经让中植系成长为一个巨大的资本帝国,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植系已有信托、财富公司、并购基金、新金融、新能源及矿业板块等,总部分布于北京,拥有30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布于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在纽约、伦敦、东京等设立分支机构。目前集团拥有员工近万人,总计资产规模超万亿。


中植系、解直锟万亿资本浮沉 9家实控公司成色几何?

图片来自企查查不完整截图

在2018年的胡润富豪榜上,解直锟家族以335亿元的身价跻身全球富豪431名。

不过,相比中植系高调彪悍的资本打法,解直锟一直被称为低调的神秘隐形富豪。其参股近20家上市公司,但直接控股企业较少。

然2019年以来,大佬解直锟一改低调作风,疾奔幕前。

2019年1月份,解直锟出任中植集团董事局主席。这一职位,他曾担任整整10年。这一次,是其卸任三年半后第二次上任。

同时,如上文所述,中植系开始渗入核心管理,接连成为几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对此,有舆论指出,此番风格变换或为中植系投资标的的短期布局,也或为推动旗下资产证券化。

第一种可视为中植系经验打法的扩容版,从往期看,其以独特的资本操盘打法,快进快出、精准卡位,曾在资本市场获利颇丰,比如转让美尔雅、入股荃银高科等。

第二种则是不失转型之变。中植集团目前旗下涵盖众多板块业务,不乏往期孵化或收购的优质实体标的,如通过产融结合方式,来推动旗下资产证券化,看点可谓不小。

不过,无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对于中植系及解直锟来说,都并非坦途。

首先一个,即是资金考量。

2019年9月2日,上市公司大名城发布关于转让子公司100%股权的进展公告,“中植系”未付清5亿元尾款。

公告显示,大名城全资子公司深圳名城金控(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转让方,按照协议拟于2018年11月9日,以25亿的价格向受让方嘉诚中泰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藏诺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名城金控原持有的中程租赁100%股权,中植集团为本次交易提供部分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不难发出,中植系也非时时刻刻都是金主。而结合上述实控公司的业绩表现看,从参股到控股、频频大手笔布局,必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解直锟的压力不小。

其次,是市场及监管环境的变化。

证券业强监管时代的来临,降杠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行业主频词。随着万达系、海航系、安邦系的各自浮沉,民营金控派系狂飙突进的时代已划上句号。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资金的穿透式、合规化监管,让资本系野蛮生长的空间越发窄小。

2020年1月16日,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以防风险强监管为抓手,加强对杠杆资金和输入性、交叉性风险的监测研判;以促进优胜劣汰为目标,优化退市标准,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等成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会议要求,推动上市公司聚焦公司治理、抓实合规底线、强化敬畏“上市”理念。

不难发现,随着股市日益成熟、制度日益完善。价值投资已成大势所趋,往期乱炒概念、快进快出、杠杆套利、坐庄收割投资者等野蛮打法正成为过去时。

以此来看,无论中植系还是解直锟,第二种改变或更为符合大势。

问题在于,放眼资本市场,习惯了逐短利、赚快钱的机构,鲜有转战实业成功的先例。尤其是在翻云覆雨、动辄亿元计收益的二级市场。除了调整打法,中植系及解直锟更重要的是如何调整大战略、大心态。

显然,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织中,坐拥万亿规模的两者远非外表那般光鲜,如何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