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个月30元能养活一家人,为何现在3000块只能养活自己?

蜜瓜酱


八十年代在上海,按三口之家计算,30多元肯定养不了一家。听过来人说,肉票油票限制油水,三口之家,每月近百斤大米必须吧;算15元百斤,还剩20多元,极其紧张,省电省水省煤气,捉襟见肘,只吃不穿。在农村,县城镇也许可以吧。

40年前,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是固化的,内循环的,闭关锁国的。用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繁多的票票票限制着内需,而占人口八九十的农民没有粮票,所有人都被压缩到了最低消费,物价当然低垂。

当国门大开,市场经济的浪潮滚滚而来,计划经济的常态被打破,尤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不再被粮票固定在一省一市,一县一乡,消费的需求被渐次点燃。说到底,需求鲜活,激活供应。

改革开放40年,大概经济年均增长近10%。按此推算,7年翻倍,40年近6次累积翻倍,当年如果50元,近6次累积翻倍,今天对应差不多3000多元。

投资,内需,出口三驾马车,挣硬通货出口独好。挣一个美元,要换成约6~7元人民币,投放市场,美元外币在国内市场不可流通。

这些外来的货币,以几十,几百,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能量,冲击僵化固有的国内市场。面对巨量野蛮的外币进入,必须配置本币去平衡对冲,以减轻市场压力,物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就此如约而至。

今天在上海,依旧三口之家,月3000元,有点紧巴,但可以养活一家。当然,前提是房屋自有,有房不车,没有大毛大病~~

一周一次大超市,200多元便可,四周算1000。水电煤网络电话电视,月均500足矣。全体 LED灯和变频空调,那个省电💪,还有1500,日常家用足够宽敞了。

这里说的是,八十年代月30多元,不够养活一家,今天3000元,可以养活一家。至于人情往来,喝酒唱K,买花衣服,旅游访亲,不在此算计中。想想也对,只求温饱时,无论享乐;水涨船高时,方能奢华。

上海消费向来数国内屈指,故用上海做前后参照,说说前世今生。同时用事实说明,即便现今还有诸多不如意,但从30多元养不活一家,到3000多元能养活一家,是极大进步。我敢断言,绝大多数上海人,月入远超3000元,没有今不如昔,绝对今非昔能比。

最后装有文化人,来一句张冠李戴~~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刚颁布,上海最低月工资,2400元)





钢的花


我是60后的农村人,在70年代,我们村有一邻居一人在外当工人(非农户口)家里有老婆和三男一女4个孩子,老婆没工作,孩子大的15 6岁,小的5 6岁的样子,我估计我邻居的月工资应在45元左右,但他家里的生活水平跟村民相比超级好。我承认现在生活质量比以前好太多,物质丰富,现在任何人也过不了当时的困难生活,但是,当时你手里拿着10元钱就能应付大问题,几个孩子学费就解决了,家里有人大病就解决了,房子问题不需考虑,现在呢?你手里有1万元好干啥?家里存款20万都感觉危机感,现在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超级大,造成大比例的人失眠,抑郁,而当时的那种幸福感,安逸感不是现在能比的。


慎独1789


現在三千元工资,如果按照八十年代的生活标准,也能养活一家五六口。

八十年代初,每人每月三两食用油,二十五斤大米,(野外作业或煤矿工人每人每月三十六斤粮票),两斤猪肉,小孩全年六尺布票,大人一丈二尺布票。如果你按此生活标准,现在三千养五六口人也是倬倬有余的。


郎郎懒夫104411672


80年代的养与现在的养,概念有了翻天覆地不同。记得那个年代,家里来了个客,父亲炒了碗辣椒炒肉,我上桌第一个勺了一勺汤准备拌饭,父亲一个巴掌打过来,我羞愧委屈到不行,哇哇大哭,接着就是一顿痛打。这个是我永远的痛。那个年代,吃穿住行,没有任何想法,什么营养搭配,穿衣搭配,什么叫美?什么叫旅行?……贫穷限制了大家的任何想象。现在的3000一人生活,再怎么困难都远远超越了那个年代的质量,只是比较太多,心理没有那么安分了,活的没那么自在坦然,太多的失衡,精神的贫穷远远超出了物质的需求。所以,不是用金钱去衡量不同年代(养)的概念。本质突变了


醉痴行


  • 坐标,天津开发区,当我有一天,问门口清洁大爷的生活费时,大爷说,300,我说,够吗?他说够。我开始反观自己的生活。
  • 当快捷支付来临,信用卡普及,交易只是一个数字,无形之间,感觉消费多了很多。有时候月底还信用卡,会突然感觉,怎么会这么多?
  • 自从问了大爷后,我脑海里有了开源节流的概念,每次消费的时候,都会问一问自己,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可有可无,把随性消费的部分节约出来,开始增加在家吃饭的次数,冷冷清清的厨房,开始热闹起来。
  • 我以前一直认为,物价横飞,消费随之高涨。现在我意识到,是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吃,在外面有时候一餐,就成百上千,其实食材,以及烹饪方式,不一定有益健康或者适合吃饭人的体质。
  • 自从在家吃饭,开始更加关注健康饮食,家庭成员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更多。无形之间,感觉每个月的日常消费,其实并不多。

陪菡宝读古典


我只想说说那个时候的物价,白菜一分两分一斤,大米0.138元一斤,盐0.11元一斤,感冒发烧几毛钱就搞定,上学读书半个学期一元左右(如今可是义务教育不要钱)…

这样的消费价格从没上涨过,物价80年代中后期以后开始上涨的


选戈


坐标包头,四口之家,两个儿子四年级和六年级,夫妻俩上班老公6000老婆销售4000左右不等。房贷2400,饮食这块2500左右,车保险油费罚款按月均1000,两个孩子中午托管1100,保费月均2000,人情搭礼均1000吧,孩子培训费1000,衣服1000,基本还不给父母钱,生病节日给一些,取暖物业月均500,前几天洗衣机坏了买个新的1100,手机去年丢了3个,第一个买的3000后两个1600和1400,婆婆住院3000,水电燃手机费月均500,还有其他一些想不到的开支说来就来,基本上实际开销在15000左右。本人不化妆不买包多数时候职业装衣服上不怎么花钱。算是勤俭持家了的主了,月月记账,有时花的忘了误差三五百正常大数是对的。


Yangliuqingqing


终于提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那时财米油盐水和电的价格,鸡蛋鱼肉的价格便宜到什么程度,现在的人难以想象!就连最不值钱的红薯,现在买一个花的钱,在那时可以买两箩筐(100斤)!读高中一学期学费书费共2元5角。我刚参加工作的单身汉就有40多平米的免费通间,有小孩子后又分了免费的2室1厅。看病也免费。每月52元的工资生活得很滋润呢!


北兆山木兰山


八十年代,我住在北京西城的四合院里,对面的平房里住着一家老小7口,一个老奶奶,儿子,儿媳还有四个孩子,他们家一天1毛钱的菜钱,就够了,上周末给我母亲买一斤韭菜就是10元,这还没到春节呢?老百姓这点钱,吃饭都够呛


东方228


不要人云亦云!你如果吃的跟八十年代时一样,主食馒头烙饼米饭,一个馒头算一块钱,一顿饭俩馒头,一天算6个,或一顿饭半张烙饼算4块,每月一人半斤花生油算8元,蔬菜冬天大白菜土豆萝卜随便造,一天算10块钱,一个月菜300,每天6个馒头,一个月180元,花生油油8块,一周再买二斤板油炼大油炒菜用,一个月8斤算200元,按你家三口人算,主食馒头540元,加300菜钱,还有200油钱,每月1000块钱足够你家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