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業績大“變臉”

從預計2019年淨利潤為8000萬-1.2億元,到對外公告預虧26億-38億元,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鋰業”)的“變臉”時間只有短短3個月。

天齊鋰業近日發佈《2019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對2019年10月23日公司在《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全文》披露的業績預告進行修正。“預計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00萬至12000萬元”,修正為“虧損260,000萬元至380,000萬元”,巨大差額引發外界猜測不斷。

天齊鋰業自2010年上市以來,長期保持穩定的業績增長。這家世界第二、亞洲最大鋰電公司坐擁全球開採規模最大、品質最穩定的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礦山等優質資源,其也是目前唯一可通過大型、單一且穩定的鋰精礦供給,實現自給自足的的國內供應商。直到去年中期,壓力才逐漸暴露,截至三季末,淨利潤同比下降91.74%,負債總額達367.28億元。眼下危機加劇,鋰業巨頭能否扭轉乾坤?

業績反轉、項目停擺

信用連遭降級

談及業績大“變臉”的原因,天齊鋰業將預虧歸結於多方面。其中,既有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澳大利亞礦業法規與安全司調整礦產資源稅、智利稅改法案等外部因素,也有鋰產品銷售毛利低於預期、融資成本增加、H股上市費用轉入當期損益等自身原因。

“2019年,在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鋰產品市場復甦緩慢,行業面臨多重壓力,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下滑。天齊鋰業在收購智利化學礦業公司(下稱‘SQM’)23.77%後,財務負擔沉重,同時公司投資及營運涉及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公司的業務、財務會受所在國家的法律框架及政府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特別是在2019年第四季度以後,發生了較多未預見或未能充分預計的情況,從而對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修正公告》稱。

對此,天齊鋰業投資者關係部進一步回覆本報記者:最主要原因是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的計提,但“資產減值損失不會對公司的現金流產生任何影響,亦不會影響公司現有主業及後續年度的正常經營”。

事實上,困境不止於此。《修正公告》發佈當日,另一則公告同時宣佈,決定調整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調試進度安排和項目目標,放緩項目節奏。究其原因,項目“至今仍沒有達到全線規模化生產狀態,導致公司預計的投資目標還未實現”。公告坦言,延緩將“對公司未來的業績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此外,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還將天齊鋰業家族評級從“B1”下調至“B2”。近3個月來,這是天齊鋰業遭遇的第二次信用降級。

“蛇吞象”埋下隱患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危機實際另有原因。“根據2019年半年報,其實已經能判斷下滑趨勢,危機也已顯現。但中報對此並未披露,這是不應該的。”真鋰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墨柯認為,真正原因在於對SQM公司的收購之舉。

據瞭解,SQM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2018年,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58.9億元)的對價,收購SQM公司23.77%股權。除自籌資金7.26億美元,天齊鋰業舉債35億美元,槓桿率接近5倍。而還款期限是今年11月29日,這也是穆迪對其信用降級的主因之一。

包括上述舉動在內,天齊鋰業上市後有兩次重大收購。第一次是2014年,在總資產只有15.69億元的情況下,以40億元收購全球第一大鋰生產商泰利森51%股權。“收購泰利森期間,恰逢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爆發,鋰的需求量突然成倍暴增。天齊鋰業一舉實現鋰礦石的自給自足,奠定行業地位。如果說第一次‘賭’對了,第二次則沒那麼幸運。”墨柯表示,2018年鋰價處於高位,“此時花高價收購是一個決策失誤,進來就當了‘接盤俠’。”

西南證券分析報告也稱,35億美元借款導致財務費用大幅增長,去年三季度已造成業績低於預期。彼時,“公司財務費用為16.5億元,同比增長560%。其中Q3單季度的財務費用為6.4億元,環比增加1.4億元。資產負債率也由去年同期的42%升至75%,這是淨利潤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2019年前三季度,天齊鋰業歸母淨利潤僅為1.4億元,同比下降90%,較2016-2018年的強勢盈利局面,可謂對比鮮明。“儘管採取公司以債券、可轉債、配股多種融資方式償還貸款,壓力依然沒有緩解。”一位分析師直言。

不排除進一步承壓的可能

各方壓力仍在繼續,天齊鋰業能否轉危為安?對於“只見投入、不見產出”的經營現狀,不少投資者並不買賬,質疑之聲四起。

對此,上述投資者關係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基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從導入期邁入成長期,且根據工信部最新規劃,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均增速將達25%,2025年需求量將達500萬輛,滲透率將從現在的3%提至14%。“我們長期看好鋰電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認為行業目前的波動呈週期性、結構性和短期性趨勢,有信心、有決心攻堅克難。”

早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天齊鋰業高級副總裁葛偉還專門強調,收購SQM並不是一時衝動,不是為了拿而拿,是從戰略出發著眼於長遠思考。“資金流動性問題、債務問題要處理。但其實在收購之前,我們已經做好計劃。鋰鹽產品離不開資源,解決資源問題之後,才能進一步開發產品附加值。如果遇到更好或更合適的資源,還是要繼續擴大優勢。”

墨柯認為,天齊鋰業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按期償還貸款。“此前形勢好的時候,尚可寄希望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但鋰價從去年開始跳水,直到目前仍低位運行,企業經營壓力加大。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難度。未來一段時間,天齊鋰業的財務問題會更加嚴峻並暴露出來,可以說這是一次巨大危機。”

“慶幸的是,由於貸款主要集中在兩家國有銀行,‘債主’數量不多,天齊鋰業還有商量餘地,可想辦法協調延期等事宜。”墨柯預測,若協商成功,天齊鋰業將有化險為夷的機會,“但不排除,屆時實際控制權或發生變更。”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