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哥白尼更早提出“日心說”?幾千年前蘇美爾人已記錄“日心說”

如果考慮與地球時間的相似元素時,我們應該認識到,年月日三者都是對天體運動的認識—— 週期運動—— 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的複合關係導致的。

比哥白尼更早提出“日心說”?幾千年前蘇美爾人已記錄“日心說”


現在,光明與黑暗的每日更替被我們叫作一日,這是地球自轉造成的,所以它只有一邊能被太陽的光芒照射,而另一邊則是黑暗的。我們現在還知道,月亮總是在那個地方,哪怕是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而月虧和月圓並不是因為它會消失,而是基於地-月-日的位置。也許我們會看到月球被太陽光芒完全照射到,也會發現它被地球的陰影完全遮住了,或者就是介於二者之間。

正是這種三方關係,將月球的實際繞地軌道週期從27.3天——恆星月——延伸到了大約29.53天的觀測週期——朔望月,而新月和重現現象則帶有星曆和宗教上的暗示。而年或太陽年,是地球環繞我們的恆星太陽完成一週軌道的時間。

比哥白尼更早提出“日心說”?幾千年前蘇美爾人已記錄“日心說”


然而,我們對地球時間日、月、年的正確認識並不是自發的,它需要先進的科學知識。至少在不久以前,人們還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一切天體,包括太陽、月球都是圍繞地球轉動的。

從亞歷山大的托勒密,約公元2世紀到公元1543年“哥白尼說革命”,都是這麼認為的。而尼古拉·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地球只是環繞它的一顆普通星體,與其他星體並無區別。

這個觀點在當時是具有爆炸性意義的,它極大地觸動了教會觀點,以至於他不得不推遲寫下他的天文著作《天體運行》。而他的朋友也是一直等到他去世的時候才印刷出版了這本驚世之作,那一天是公元1543年3月24日。

比哥白尼更早提出“日心說”?幾千年前蘇美爾人已記錄“日心說”


然而,有證據可以證明,在早期蘇美爾知識中,的確包含了近似的地月日的關係。《伊奴瑪·伊立什》描繪了四種月相,很清晰地解釋了它們在天文學上的成因:如在月中的滿月是當它“仍然站在太陽對面。這些運動都要歸功於天主給予地球和它的衛星月亮的“命運”,

當然,在蘇美爾人的歷史中,這是天體戰爭的結果之一:

他讓其發光的月亮,

在夜晚仍繼續著;

放在夜裡,表示日子。

他指著它說:

每月一次,永不終止,形成皇冠的設計。

在一月的最開始,升起來,

你要有發光的角來表示6天,

在第七天成為新月。

在月中仍然站在太陽對面;

它要在地平線追到你。

接著減少你的皇冠並削弱你的光芒,

在那一刻接近太陽;

然後在第三十天你要站在太陽的反面。

我為你指出了一條命運:跟著這條路。

由此,這篇古代文獻指出,是天主“指出了每一日並建立了晝夜的區域”。

甚至是這些美索不達米亞文獻的濃縮版本,《聖經》中同樣也表述了地球、月球和太陽的三方關係,並把它們應用到了日月年的循環中。

比哥白尼更早提出“日心說”?幾千年前蘇美爾人已記錄“日心說”


希伯來詞語“Mo'edim”,在這裡是“月份”的意思,表示的是在新月夜晚要進行的集會禮儀。這是美索不達米亞-希伯來曆法中從開始以來必不可少的月球軌道階段。通過列出這兩個大光,太陽和月亮,來作為造成日月年的原因,這個古代曆法中有著綜合的日月屬性。

經過人類上千年來以制定曆法來測量時間的努力,一些人至今仍然只遵循於月球的循環;而其他一些人則是採用太陽年,很方便地將它們分為12個“月”。但在大約5800年之前,尼普爾——蘇美爾的宗教中心——制定出的歷法仍然被猶太人遵循著,它是基於地球和那兩個大光的複合關係制定的。描述地球圍繞太陽的詞,代表“年”的莎拿,是由蘇美爾詞語莎圖發展而來的,這是一個天文學詞語,意思是“按照航向,按照軌道”,全稱是Tekufath ha-Shanah—— 形容一整年的週期的“輪迴或年度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