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01

1661年正月,剛過了年,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帝染上天花駕崩,他的兒子玄燁當上皇帝,是為康熙帝。

就在康熙坐上皇位的時候,遙遠的英國,正在籌備一場盛大的加冕儀式。這年四月,查理二世加冕為英國國王。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那時中國和英國還沒有官方來往,這兩個帝王也沒有什麼交集。

若說兩人有共性,那就是都被瘟疫困擾著。

要不是今年的新冠肺炎,我們幾乎把瘟疫給忘了,而在人類歷史上,瘟疫造成的災難不亞於戰爭。

困擾康熙帝與查理二世的瘟疫是鼠疫和天花。

02

在我國傳染病名錄上,鼠疫是甲類傳染病,一旦發生鼠疫,必須兩小時上報防疫站。為什麼要這麼快上報?因為這種傳染病太可怕了。

鼠疫是由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一種傳染病。這種病跟人們的居住環境有很大關係。現在的人們住在寬敞明亮的鋼筋水泥樓房裡,古人住簡陋的土坯房、木板房、茅草房裡,雜物堆積,人畜混居。老鼠順著牆角、門縫、屋樑進入室內,偷糧食,偷油吃,把箱櫃衣物咬上破洞。每座房子都是人與老鼠的共同居所。

在這樣擁擠骯髒的環境中,鼠疫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幾乎世界各地都發生過鼠疫,最嚴重的一次鼠疫是在歐洲肆虐了三個世紀的黑死病。這次黑死病大流行,造成2500萬歐洲人死亡,佔到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受災最嚴重的佛羅倫薩,死亡率達到80%,倖存者逃到城外,佛羅倫薩幾乎成為一座空城。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黑死病是鼠疫的一種腺鼠疫,患者因為皮下出血導致皮膚呈黑色,故稱黑死病。

中世紀歐洲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跟豬圈差不多,人們的垃圾隨便往大街上扔,糞便從窗口往外面倒,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垃圾場。窮人的居住環境特別差,所以那時的瘟疫又稱“窮人病”,往往是從城市裡的貧民窟開始。

查理二世加冕的第五年,一場黑死病從倫敦的貧民窟裡開始了。

查理二世在位時,倫敦已經不是一個幾萬的小城。由於圈地運動,大批失的農民湧入城市,倫敦城的人口達到將近五十萬,大部分市民住在破敗擁擠的房子裡,衛生條件惡劣,經常患上傳染病。

這次鼠疫剛出現的時候,人們並未在意,很快人們發現情形不對,死人太多了。人們紛紛往外逃,約有二十萬人跑出了倫敦。

各地聽說倫敦發生瘟疫,連忙關閉城門,派人把守路口。看到穿著倫敦樣式衣服的人,人們都害怕。

查理二世也不敢住在倫敦,他帶著親信家人躲到離倫敦城外的一座城堡裡。過了段時間,他覺得在這個城堡裡也不安全,又躲到了更遠的牛津郡。

直到第二年春天,黑死病的高峰過去,查理二世才回到倫敦。

這次瘟疫的時間是1665年,人們稱它為1665年倫敦大瘟疫。在這次瘟疫中,倫敦人口死亡8至10萬,佔到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留在城裡的人口,約死亡三分之一。


03

歐洲鬧鼠疫,中國也未能倖免。

清朝入關前夕,中國也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鼠疫。這次瘟疫發生在明朝末年,又稱明末大瘟疫。

明朝後期進入“小冰河時期”,氣候的變化引發自然災害,旱災、蝗災連綿不斷,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水、旱、蝗是古代三大自然災害。水災的特點是毀得徹底,房屋、糧食、衣物、傢俱、禽畜,什麼都不留。旱災與蝗災的特點是範圍廣,往往一省或幾省同時遭災。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大災之年,顆粒無收,人們只好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裹腹,老鼠洞裡藏的糧食也被人們挖出來吃掉,老鼠也被人們吃掉。老鼠也缺少食物和水源,它們成群結隊到處亂竄。人與鼠接觸的機會多,患上鼠疫的機率就大。

旱災、蝗災導致的糧食絕收還造就大量流民,他們扶老攜幼外出乞討,風餐露宿,飢寒交迫,特別容易染上疾病,也特別容易把瘟疫傳播到各地。

李自成等農民軍流動作戰,也成為瘟疫的傳播者。

這次瘟疫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山西、直隸、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安徽和京津,波及半個中國。可憐的崇禎皇帝,在位期間連年鬧災荒,鬧瘟疫,皇帝當得別提多窩心,最後還吊死在景山的一棵樹上。

這次瘟疫,其情形別提有多慘,京城裡“日出萬棺”,空蕩蕩的街上,小孩兒的哭聲都看不到。京城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十室九空,死者枕藉,有時甚至一條街巷死得一個不剩。

有人估計,明末大約有40%的人死於災荒和瘟疫。李自成大軍進攻北京的時候,守城的十萬明軍病死一半,倖存者有氣無力,李自成很容易就把北京城攻破。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這次瘟疫在清朝初年消失不見,不知是病毒減弱,還是大量人口死亡降低了人口密度。總之在清初,鼠疫不再是威脅京城之人的主要傳染病。


04

清初,皇帝最害怕的傳染病是天花。

現在的傳染病名目上,沒有天花。這不是天花危害小,而是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天花從傳染病名單上劃去了。

天花,明朝末年就跟鼠疫等傳染病一起流行。流亡關外的饑民把天花也帶到關外。清統治者滿洲人長期居住在寒冷地帶,很少接觸天花病毒,對此毫無抵抗力。染上天花,只有少數幸運兒會活下來。

活下來的幸運兒會留下一臉麻子,但是身體裡有了抗體,終生不會再感染天花。

英國國王對鼠疫沒辦法,中國皇帝對天花也沒辦法。他們採取的辦法只能是躲。每到天花流的時候,清朝皇帝就把生痘的人趕出京城,任他們自生自滅,皇帝以打獵為名躲到山林裡,或者躲到宮外的避痘所裡。

由於京城裡天花流行,沒有出過痘的蒙古王公不敢進京覲見皇帝。康熙帝只得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夏天的時候去那裡避暑,順便接受蒙古王公的覲見。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康熙出生的時候,宮裡流行天花。為了躲避天花,康熙生下來就被抱到宮外,每天陪伴他的只有保姆和奶媽。沒能在父母膝下承歡一日,康熙直到晚年都覺得是人生一大遺憾。

就是這樣謹慎,順治帝還是染上天花去世。

順治臨終前拿不定主意立誰為太子。他諮詢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建議立玄燁(康熙),理由是康熙患過天花,有免疫力,福全還沒患天花,沒有免疫力。

就這樣,康熙因為生過天花,PK掉他二哥,當上皇帝。


05

1665年倫敦大瘟疫是倫敦最後一次鼠疫流行。

正是這次瘟疫,倫敦開始建立公共衛生系統,對感染者進行篩查、隔離,治療,護理,消毒,雖然限於當時條件,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大體思路跟現代阻止傳染病的方式一致。

《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笛福,他的舅舅科爾親身經歷了倫敦大瘟疫,笛福經常聽舅舅講瘟疫時發生的事避孕藥。後來,笛福著成《倫敦大瘟疫親歷記》,詳細敘述這次瘟疫中政府部門的做法。比如用公共建築做隔離場所,派出檢查員,逐戶檢查哪些人家有人患病,所患何病。如果是傳染病,就在門上做上標記,不許這家人外出,派兩個守衛日夜在門外站崗。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讓一些底層女性擔任搜查員和護理員,配合醫生對屍體進行檢查,護理病人。

還有掩埋屍體、清掃街道、垃圾堆放、感染病人的衣物處理等等。

倫敦瘟疫第二年,倫敦城發生了一場大火,城中的貧民窟大都燒為廢墟。大火以後建起堅固整潔的石頭房子,人們的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變。鼠疫自此絕跡。

英國建立公共衛生系統的時候,中國的康熙皇帝也在思索怎樣對付天花。

康熙繼位以後,在太醫院設立“痘疹”科,負責天花的診斷醫治,在京中設“查痘章京”,負責對天花患者的檢查工作。他還設立“種痘局”,從江西召來種痘高手,負責接種痘苗的工作。

最初很多人對種痘很畏懼,康熙強力推行,人們才接受了種痘。康熙率先垂範,讓皇子們在二歲至四歲時必須種痘。種痘的推廣遏止住了京城裡的天花氾濫,雖然還會有人患病,不再大規模傳染。

康熙對此很得意,他跟人說“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子,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

清朝先進的種痘技術還傳到國外去,康熙二十六年,俄國派人來向清朝學習種痘之術。

清初的種痘是種人痘。就是把輕症天花患者的痂取下來,製成粉末,吹入或擦入健康人鼻中,讓健康人患上輕症天花,通過護理痊癒,進而獲得免疫力。

談瘟色變:中國皇帝“戰”天花,英國國王“鬥”鼠疫

這種方式毒性比較大,掌握不好,有一些患者會患上重症天花死去。後來人們總結出“熟苗”法,用二代、三代、四代……接種者的痂做種苗,這些患者體內的毒性減弱,危害性變得很小,用“熟苗”法接種八九千人,只有二三十人去世。

到近代,更加安全的牛痘出現,人們終於徹底治服了天花。

天花,成為我們人類唯一消滅了的傳染病。

瘟疫是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我們不可能滅掉所有微生物,只能利用它,戰勝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