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任由人口疯狂增长,众多的人口能给印度带来怎样的优势?

环球热点汇


其实,印度政府可没有任由人口疯狂增长,甚至,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咱们推行的还要早得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刚独立那会儿,作为一项“国策”,尼赫鲁政府就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开足马力大搞以“生两个就好”、“小家庭是幸福的标配”、“生男生女都一样”为主题的计生宣传。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绝育站和计生用品领取点,鼓励育龄妇女去指定地点领取避孕药品和工具。此外,收音机里的小曲儿、广告牌、建筑物外墙和公交车上的宣传画,处处都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印度计划生育宣传画——左图的家庭因为孩子多,大家都穿的补丁摞补丁,日子过得苦呵呵;右图只生了两个,活得轻松又愉快)

甚至,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政府时代,计划生育被还曾一度被“强制推广”,以行政法令的手段,在民间强行大搞绝育手术,还主要拿男人开刀——针对男性的输精管结扎。

虽说当年印度版“强制计划生育”的力度跟咱们自然是没法比,但劲头也是相当猛的。比如,计划生育指标被纳入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影响着公务员的入职,晋升;低保户领取政府补贴、获取农业信贷、小生意人拿三轮出租车驾照或者营业执照前,也都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成了“黑户”,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被释放等等。甚至,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印度基层公务员和警察曾经组团下乡进村,挨家挨户抓人去做手术。

然而,作为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国家,这些强制措施没推行几年,在及其讲究“轮回”和“拼死也要生儿子”的印度选民的抱怨与反对声中,英迪拉·甘地旗下的印度国大党在选举中第一次失手,败给了对手人民党。

之后的印度历届政府,出于选票的考虑,哪怕是第二次担任了总理的英迪拉·甘地,都再也没有使用过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进计划生育。

自此,印度版的“计划生育”又重回到了之前的”循循善诱“的劝说和物质奖励的轨道上来。

现在想想看,如果70年代“印度铁娘子”的强制版计划生育能真正传落实好并传承下来,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发展水平,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对不?

接着,咱们再看看,在当今的印度,到底应该叫“人口红利”还是“人口压力”。

跟中国相比,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的“年青化”。

不得不承认,大量廉价年轻劳动力确实属于吸引外资涌入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低端制造业领域,折合几百元人民币每月的工资水平,让印度比中国甚至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都更具竞争力。

因而,近年来,依靠服务外包和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同时,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二的印度,作为世界第一大水稻出口国,众多的人口也有助于发展水稻种植这种劳动密集型农业。

加之,印度的老年人群体比中国要小的多;印度人的预期寿命也不高,仅仅为68岁,明显低于全球71岁的平均值(我国为76岁)。

这种情形下,印度也不存在动用大量年青劳动力和社会资源来供养庞大老人群体的尴尬现实。

跟饱受老龄化困扰的日韩和中国、几乎被养老金和医保拖垮的欧洲比,这也算是属于非常有印度特色的“优势”吧。

然而,另一方面,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实际含金量,其实并不高。

很显然,人口量大,质跟不上去,那是负担。

作为全球文盲最多的国家,印度的成年人文盲人口高达2.87亿(2011年数据,同年中国文盲人口为5466万),占了全球文盲总人口的37%。

因而,莫迪政府隆重推出的,借助人口优势大兴“印度制造”的重要国策,在实际操作上,一直困难重重——虽然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也并不仅是人口和劳动力的简单堆积,远非“人工便宜就具有优势”那么简单。

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的是有纪律的、受过足够训练、有良好大工业产业工作习惯的现代化劳动力。

而印度的主打的廉价劳动力们,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

这一情况决定了,要发挥人口优势,搞制造业的话,印度很难像中国那样提供大规模合格的产业工人。

举个例子,比如,印度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MKI战机,自产成本竟然比直接进口俄罗斯的还要贵的多。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工业流水线上的工业品,“良品率”太低,一堆零件里面只能挑出一星半点能用的,其余全部报废。这成本,能不高吗?

还有个段子说,印度唯一的飞机生产企业——印度斯坦航空的“资深”技工维修飞机发动机,修的过程拆下了一大堆螺丝,修完后呢,手里还能剩下一堆螺丝......

(印度自产的苏-30MKI,又被誉为新一代印度的“飞行棺材”和寡妇制造者)

此外,这些大量的“三低”青壮年还会造成不小的社会隐患。尤其是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蹲大街的青壮年男性光棍们。

在种姓制度和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低收入的印度生家庭儿子的劲头,可是比咱们这边“家里有皇位要继承”,还要猛的多。

这是很大程度是因为,跟咱们的习俗正好相反,在印度,女方结婚时,需要举全家毕生之力,支付高额嫁妆。

所以,为了避免将来嫁女儿导致“破产”,很多低收入家庭会选择性别鉴定后流产或者直接溺杀女婴,坚持生下女儿的家庭也必须得搭配着生儿子,好拿儿媳妇带来的嫁妆去嫁自己的亲闺女。

此外,印度种姓制度又规定,女性只能嫁给高于自己种姓或者同种姓的男人,如果女高男低的话,他们的后代就自动成了“贱民”,按印度教的说法,连去“轮回”的资格都没有。

这样,在高额嫁妆的压力下,贫苦的低种姓阶层尤其不愿生养女孩,适婚女性非常少,而数量庞大的“三低”男人们,找不到比自己更低或者同样种姓的女性,成了择偶竞争中的淘汰对象。

(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中,就讽刺性的演绎了一家五兄弟联合娶了一个老婆的故事)

结果,充斥着过量雄性荷尔蒙的新德里也由此成了“强奸之都”。还有多年前的那起震惊世界的公交车轮奸案件,也无不直指这种奇葩的印度特色国情。

总之,庞大的人口规模,短期看,年轻又便宜,貌似很具优势和竞争力;但长远看,印度如果不快速工业化,改善基础设施水平,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普及程度,摈弃陈规陋习,如此庞大的强壮年国民将很难转化为人口红利,甚至还有可能形成“人口炸弹”。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印度人口并不是无限制的增长,印度也有计划生育,只是印度主张的是生两个,而且监管的力度也不太,而且最主要的是印度人口没有接近饱和!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但是印度确实是人口没有饱和。印度有13亿人口,只有不到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8亿亩,据估计印度的人口顶峰大概是16亿!

很多人认为印度的国土面积不能养这么庞大的人口,与印度相比,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是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地区并不是适合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而印度呢,超过90%的国土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重要的一点就是印度几乎所有国土都处于热带地区,在这一地区,农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其次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是有着重要的社会宗教文化根源,印度教对于生殖有强烈的宗教崇拜。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印度劳动力的充足让其成为国际经济界看好印度未来的重要因素。外界普遍认为,印度经济的人口红利期才刚刚开始。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期基本结束了。

印度的人多在于不实行计划生育,肯定是它尝到了人多的甜头。至于印度人多的大概就是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时代,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人多对国家的建设确实起到了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作用。

目前印度的人口压力比中国小,因为印度的产业大多是比较基础的,而且全国城镇化仅仅是35%左右,全国大部分是农村,也就是说印度未来将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大量的内需,这对于经济的增长是有好处的,可以预见的是在2030年左右,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人口数量庞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这个数量里面,年轻人居多。这就为印度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根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未来的三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印度将会成为世界上劳动力最大的市场。而印度政府也将庞大的劳动力视作成为世界强国的必备因素。基于此,印度政府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大力提升印度经济发展。

但是,年轻人口多不一定能释放“人口红利”,一不也有可能变成人口炸弹。印度大量青年尚属无工作、无学历、无技能的“三无人员”。人口的泛滥,不仅成为了国家的负担,医疗养老教育都是大问题,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资源会被逐渐掏空。


环球热点汇


印度控制人口最大的障碍是民族 种族和宗教问题,如果你了解计划生育你应该知道印度是第一个实施计划生育的国家,你更应该知道中国的少数民族不在计划生育范围之内。

印度控制人口最大的障碍有很多,用中国人好理解的原因就是少数民族问题,如果要计划生育主体民族怎么严格都没问题关键在于印度主体民族优势不大,计划生育只会短时间内把自己变少数民族。

印度执政者多为白人,白人在印度肤色中本身就不是多数人带头实施计划生育纯粹找死,执政者都不带头底下人怎么会执行。若只是从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开刀也是找死,印度的少数民族多如牛毛,都乱起来到时候还不如不实施计划生育。


用户83859908181


其实没有太多优势,因为人口多却没被用起来。

政府政策制定不注重——最大的一个优势人口红利,只是政府没有利用好,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并没有倾向改善民生,比如基建,房地产,公共设施,这方面的投资非常巨大,基础经济的潜力还停留在我国2000初,但印度政府并不擅长这方面的运作,人口带来的红利被压缩了。

宗教信仰太过强烈——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甚至遇到陌生人都有问:信奉什么教!精神层面高度寄托,民众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并不太过于追求,比如房子,公共设施,到现在公共厕所都没有,一样生活的下去,需求不大成了制约发展的一个原因。同时因为神庙各种神址几乎不可能被拆迁,大的开发工程难实施。

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人口众多受教育比例却跟不上,教育程度决定了工作质量,大部分人从事低效率,最基础的工作,同样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人均生产总值太低!

有这么庞大的人口,不管怎么样,在很多领域都没开发的阶段的情况,印度的经济还是会保持一个高增长状态,同时潜力也是很大。只是如果印度人不想着去改变这样的生活,一切都不会走的顺风顺水。




南城水鱼


问题五花八门,原因错综复杂,但每个问题,“Mr这史香”都有自己的观点,请允许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独立后的印度一直在谋求大国地位,并自称自己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所以民主,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印度对民众的生育并没有太过于严苛的要求,印度认为,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不应该进行人为剥夺干预!
这是印度作为民主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支撑。于是,独立后,印度进入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

出于某些原因,印度爱上了与其北部邻国较劲,但近年来两国间差距越来越大,印度想从经济上,军事上超越邻国的可能性不大,为此,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印度终于有能够超越邻国的地方,这样一想,印度挺开心!

而印度也确实尝到了人口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

如今印度人口结构呈现橄榄球型,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青壮年劳动力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就使印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劳动力最充足的国家,而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印度!

就如我们熟悉的企业富士康,就在印度开办了工厂,并将其主要生产任务,移交印度工厂。

不单单是富士康,拥有众多劳动力的印度,得以承接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印度,就像当初中国承接日本,欧美各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样!

基于众多廉价劳动力,印度开始了其工业大国之路,以后,印度将成为生产大国,同时也会成为消费大国,这就是劳动力多的好处!


Mr这史香


印象国土面积利用率高,面向大洋天时地利鱼米都有,而且长年四季都能生长种植庄稼,没有多少空间在浪费土地的形成,所以不但粮食可以自给还有出口。这就给印度国家有很大的空间在养人和发展人方面留下了空间。人力的充足人材就不缺,物价就会稳定,消费方面就会平衡,不会出现什么物质在那里滞销,社会发展就会平衡在顺的发展,也不会出现有物价涨跌的出现,大家生活都用的起,没有什么高贵之分的物价出现,还会出现物质丰富的供应,养人方面还是养的起人的。所以本国度没有出现担心有什么会多余人的出现在胡说,只有那些专管闲事的外国人在那里胡扯假担心印度的未来在替印度去考虑他们的人生人口歪正的走向,其实印度国自己不担心多涨人的出现,反而管闲事的人又把手伸进印度去管闲事了,在替别国去管闲事谋计暗算,不能不说知识饱在算计也会胀害死人的,还是要装傻一些做人方面的人日子要好过的,结果会有好的出现。


闽藉写作


由于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颠覆了很多一直在唱衰中国的经济学家的“中国崩溃论”观点,使得他们开始仔细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匆忙得出来的一些理论,然后又迫不及待地套用在印度身上,得出了印度未来会有很多制度红利、人口红利、技术红利等等。总之,当然中国人口众多所面临的崩溃理论,现在在印度那里都成为了红利。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都不同,无法用经济常理去推断,只好用国情与中国相差不多的印度来创造出“龙象之争”,以免中国一枝独秀反衬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落寞。

(印度经济的未来被普遍看好)

人口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在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一直都是4亿以上,可是也没见怎么发展,反而还要在《辛丑条约》上规定每个中国人赔偿一两银子。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战争赔款,因为你根本没有明细清单,而是对一个国家的侮辱,意思是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你们整个国家的人都罪过,都要赔偿。李鸿章为了能尽量减少一点赔偿数额,接受了这份屈辱。后来为什么中国又出现了经济增长呢?因为这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了,在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进步,这样一个庞大体量的国家,就好像一部发动机一样,一旦调试好了(制度),注满了油(技术),经济获得增长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中国发展经济的原始资本积累确实是因为人口红利,说的直白点,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他们创造的财富的相当一部分换回了中国所需要的设备、技术,然后又以此为市场,培育出了世界大的单一国际市场。那是特定的时代发生的事,当时是低价值的流水线工作机会大量输出到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庞大的农民工阶层即是没有经过多少培训也能够基本胜任这些岗位。因为遇到这样的机遇,中国的人口红利才顺利释放出来。

(已经成为历史的40年还会重现吗?)

反观现在,为什么中国的人工成本不断往上攀升呢?这是因为智能科技的发展已使得流水线员工不再变得重要了,中国的普通工人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适应如今越发复杂的工作岗位。事实上,中国如今的制造业优势已经集中在了经过40年发展形成的产业配套,而非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人工成本上升,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因为贸易战的结果,在产业配套和低成本都具备的工业国家生产的商品,有着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这是那些外贸逆差的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随着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发展,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基本不可能出现倒退的趋势(一旦倒退,就意味着现行的政治经济全部崩塌,只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才能有这样大的影响)。如果之前人口众多,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口红利,那么现在人口众多,可能会形成更大的负累。

(印度街头实景)

以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量,能够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或者作为中国经济腹地的国家不可能有很多,中国目前已经在非洲开展了前期的工作。那么印度呢?他也要过去非洲,将其作为自己的产业转移地吗?而且,印度也需要有自己的产业要转移才行呀!

如果比较印度的GDP产值分布,我们能够发现印度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据很高的比例。虽然中国如今也是第三产业逐渐占据更高的比重,但是从实际工业增加值来看,印度的工业增加值还不到中国的一个零头。这说明什么现象呢?只有工业企业才能承载更大量的就业人口,从而形成更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印度的第三产业占比过高,工业增加值很低,说明印度的国民经济支柱在于软件外包、医药等领域。这些领域对于普通的工人来说,进入门槛太高。印度如果想要把他的人口数量优势变成这些领域的人口红利,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教育培训成本和时间。而且,这些产业本身也存在瓶颈,容纳不了更多的就业人口了。

所以,印度数量庞大的人口,在还没有考虑制度和文化(这两个也是印度的硬伤)的情况下,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不会给印度带来多么宏大的人口红利。反而会造成印度的生态环境灾难、人口危机、粮食危机等,给印度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过这么多人口,可能会给印度提供更多的天才,毕竟基数在那里,使得印度在数学领域、计算机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印度的经济支柱:医药)

有鉴于此,印度也没有一直任由人口一直无限制地增长下去,在很早以前印度也像中国一样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口号和国家政策,也曾经下大力气去推行。可是印度的宗教氛围太浓,生殖崇拜、轮回思想、人口观念保留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印度政府虽然尽量保持了强大的执行力,在选票决定一切的政治环境里,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波三折,虎头蛇尾。

(印度计划生育纪念有邮票)

印度虽然面积不大,只有中国的1/3,可是与中国超过半数的面积不适宜耕垦相比,印度超过半数的土地都是良田沃土,且雨热同期,可以一年三熟,耕地面积和平均亩产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与中国在同一量级。所以,印度虽然有这么多人口,可还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虽然如此,如果不加限制的继续增长人口,印度的土地承载能力也将会达到极限。可是印度联邦政府对此情况,却只能劝诫,至少不能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干预。以印度目前的中位年龄以及人口结构,印度人口在未来大幅度增加,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是铁板钉钉的事,而这样的人口能够给印度带来什么呢?日渐增多的强奸案、种族矛盾、族群矛盾,印度将会因为这样的原因变得更为好战,军国主义可能会是未来的一种出路。除非印度人甘愿像孟加拉国的农民一样生活,按照西方专家的说法,如果人类全部按照这种生活方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会达到300亿。

(印度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二)

话虽如此,可这都是在历史经验中去判断的事,而人类的行为尤其是不可预判的。就好比,印度当年独立时,西方国家都认为这样一个五花八门的区域,根本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他们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印度崩溃时的难民预案。可事实上,印度不仅完成了统一,还一直存续到现在,在经济总量上甚至还超越了原来宗主国——英国。

印度会不会再次发生奇迹?


而知而行的历史


那就是人口红利,年轻人居多。劣势是人口炸弹,年轻人多,如果没有就业,就是定时社会炸弹!


新不忘旧555


印度人有信仰这点很好,但信仰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一本正经的扯淡


优不优势的,看这次沙漠蝗到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