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爱的一道菜是什么?它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l木木子l


对我来说最爱的一道菜是小时候妈妈炒的西红柿炒辣椒。

小时候自己家中西红柿中辣椒,那时候家里穷也没什么好吃的,到了季节老妈就做这道菜,然后在配上软软的烙饼,把菜夹在里面超级的香。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道菜了,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家才会缠着老妈跟我做。


选用半红半绿的西红柿(但是这杨的西红柿基本是买不到的),这样的口感比较好,辣椒选用二荆条,怕辣的可以用杭椒。炒的时候多加醋,盖上盖多焖一会。


答题答的我想吃了。


白腾BAITENG


要说我最爱的一道菜,那就是溜肉段了,我从小生活在北方,那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生活和物资都非常匮乏的年代,买什么东西都得凭票,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有一年春节,从外地回来的姨姨来我家拜年,做了几道菜,至今还记忆深刻,第一道菜就是,溜肉段,还有,酥白肉,浆地瓜,四喜丸子,糖醋排骨,蜜汁平果,地三鲜,浇汁里鱼,八个菜,当时我都看傻眼了,从来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一家人围着桌子这个吃呀,记得我把一盘溜肉段基本上都吃光了,这个满足呀,这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要学艺做厨师,从那时开始一有时间就去国营饭店,偷偷的去学艺,没有钱就坐在那里看别人吃,后厨也不让我进那,不管怎样我就看,后来我就帮他们干活,打扫卫生,后来也感动了大厨们,他们一天教我一道菜,我的进步很大,很快半年过去了,我也满18岁了,当时本地开始报名参军,我也报名了,很顺利通过了,就这样我来到部队,在新兵连集训过后,开始下老兵连,也巧我被分配到了炊事班,由于我有功底和经验,很快就在部队崭露头角,有一次军首长下连检查,在我们连吃饭,吃的非常满意,还不断的夸奖,功夫不负有心人,首长把我调到了军部食堂,来为首长们服务,这一干就是十年,我还转成了志愿兵,后期部队大裁员,我回到了地方,分配到了市委宾馆工作,还是老本行,就是这一道溜肉段改变了我的走向,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黑土地59015105914


我出生在70年代的尾巴,和知青妈妈爸爸一起生活在苏北的一个小镇上。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期了。虽然当时生活条件比我爸妈小时候好很多了,也比某些地区某些人家要好,但是,条件还是很艰苦的。

印象中最深的两个菜都是汤菜,一个是妈妈做的鸡架青菜汤,一个就是我要说的杂烩汤了。

先简单说一下鸡架汤吧!家里养了不多的几只鸡,除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鸡,是断然不会杀的,要用来生蛋。那个时候已经有鸡架卖了,基本上一个月,妈妈就会买一只鸡架回来,和青菜一起炖个汤。鸡架没有什么肉,可是我还是吃的有滋有味。

还是重点来说说杂烩汤吧!

杂烩汤是我们那个小镇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汤菜,虽然几乎办红白事的时候,主家都会做六大碗、八大碗,都会有这道菜,可我总是认为我家边上那个陈记饭店做的才最正宗,也最好吃。直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汤雪白的样子,汤里的猪肚、鱼圆、肉圆……每一样都让我流口水。他们家的菜平时我是吃不到的,爸妈收入有限,没有条件经常吃。于是,当我生病时,爸妈才会去买一碗杂烩汤给我,让我一个人吃完。印象中好像是五块还是八块钱的,基本上是我爸妈一周的收入了。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回味那个汤。

几年前,自己买了车,也和大部分小时候的同学、朋友联系上了,回去的也多了一些。吃了很多次杂烩汤,饭店里的,红白事上的,可就是吃不到当初那味道了。后来,陈记饭店的少东家来了苏州,来往的比较多了,我特意请教了做法,勉强能有一点当初的感觉了。

来说说我的做法吧!

主料:鱼圆、肉圆、猪肚、油炸猪皮、百叶、青菜、木耳等,依个人喜好添加。

辅料:生姜、盐、料酒、豆油、胡椒粉

首先将食材处理一下,猪肚加葱姜料酒等煮烂。炸猪皮用热水泡软。百叶切条,热水泡去豆腥气。木耳水发。

将做鱼圆、肉圆剩下的鱼头、鱼排、猪骨等,用豆油煎至两面金黄,加热水熬汤。一定要豆油,汤色才会雪白。等汤色雪白后,捞出骨头不用,仅留汤用。汤是这道菜的灵魂,非常重要。

汤再烧开,先将猪肚和炸猪皮放进去煮开,然后再放鱼圆肉圆,鱼圆饱满上浮起来后,再放木耳百叶。焖煮到木耳熟、软之后,加青菜。随后加盐加胡椒粉出锅。

我自己做了后,勉强能达到当初70%的味道跟感觉。一方面是当时实在没得吃,见点荤腥就觉得好吃的不行。现在再看看自己的啤酒肚,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了。另一方面,记忆其实是最不可靠的,它会在我们的脑海里不断的美化或者丑化。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做的不好。

对我来说,那不仅是一道汤一道菜,而是那段艰苦岁月的回忆,是爸妈对我的爱。

我爱杂烩汤,更爱我爸妈。!

PS:图片来自下厨房Jessica-236的菜谱,这是我觉得最接近儿时杂烩汤的图片。感谢Jessica-236



斯埃夫


我的家乡在淄博,过去,生活十分艰苦,物资贫泛,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就是一盒火柴都是凭票购买。每逢过年,才是家家户户改善伙食的最佳时间。记得每逢过年,父亲都要讨换(买)半个猪头来家。第一步就是要把猪头上剩余的猪毛用烧红的烙铁清除掉。接着父亲用斧子把猪剁开,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天。最后就是母亲将猪头放进大铁锅煮了,这也是我们孩子最期盼的时候,待猪头被煮烂脱骨,母亲就将猪骨头拿来让我啃剩余的肉。虽然肉少的可怜,但我们仍然津津有味。

母亲先是将猪头肉切成一片一片,然后放入煮肉的汤里,加入酱油,盐、八角、桂皮等佐料煮开后,倒入一个大陶瓷盆中,待完全冷却后,一大盆‘’猪头冻”就好了。吃的时候,用刀切出一大块,切成薄片,摊在热乎乎的“煎饼”上,卷起成简状,咬一口,一个字,香。两个字,真香。三个字,太香了!

现在想来,这盆“猪头肉冻”对我来说,这就是过年,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就是团聚!


半个南山人


最爱的一道菜,其实有几道菜都很特殊,也都有一些特殊意义。怀念最多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毛豆烧鸡架。鸡架解释一下,就是把鸡身上好切的肉去除掉,剩下的鸡骨头。

小时候家里穷,特别穷,最穷时候一个多月估计才能吃一次荤菜,后来读四五年级了,大姐不读书打工了,条件好了点,但是也就一个星期能吃的上一次鸡架。鸡架就是我那时候的荤菜美味,可以让我流口水的菜。

做法吧,挺简单的,鸡架买回来,用刀剁开,洗净放锅里煮,因为这个被切割过的,感觉会脏,所以煮熟后还会再洗两次。

开始,起锅烧油,葱姜蒜干辣椒下锅爆香,下去鸡架,没有料酒耗油那时候,加入老抽翻炒出肉变色有肉味,加毛豆翻炒上色,加水没过鸡架毛豆,大火烧开,改小火炖,最后大火收汁。

现在条件都好了,都是吃鸡块烧毛豆,再也没有那样的味道了,怀念,童年的味道,一家人幸福的味道。




泗阳小黑哥


我是八零后,以前的生活并不富足,特别是在农村,没有现在这样多样的经济来源,只靠种田地,而且还得叫公粮,除了口粮,几乎没有多余的,那时我们一般都是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吃上一次肉,记忆最深刻的是一道菜,爸爸买了一块五钱的猪肉,拿回来剁碎,跟切片的西红柿一起煮,只放了油和盐,西红柿汁酸酸甜甜的,肉的味道很鲜美,一家五六口人一起吃,一大锅饭都吃完,甚至把汤汁都舔干净,这味道一直留在记忆里,后来经济富足了,我多次煮了这道菜,但都不是记忆里的味道,是现在的西红柿化肥多了,变味了?或是猪的饲料吃多了,肉变味了?总之是找不回来了!


玉话美食168


我最爱的应该是经常吃的土豆丝了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小爸妈就要去干活,所以暑假的时候就和妹妹在家做饭,她烧火,我来炒菜。

所以,可能也是经常看老妈做菜,感觉做菜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切了几次土豆丝就切的很不错了,让后就开始炒,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调料,就多放油,放点盐和辣椒炒炒就很好吃了。到现在还记得那时用煎饼卷土豆丝是一种美味。那味道过了20几年还记忆深刻。

现在我做这道菜经常放点酱油和蒜末一起做,因为女儿小不能吃辣。她是很喜欢这道菜,每次都能吃一碗米饭,比以往吃的都多呢!


苏州小闫


我最爱的一道菜,其实是最平常,最不起眼的一道菜,就是海带油渣汤,它陪伴着我度过七,八年的单身生活。

那还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时我参加工作的初期,天天在企业食堂用餐,几两米的饭,一角多钱的菜,再加上食堂有免费的汤(大桶的),基本生活还满意,那时生活条件艰苦,许多有家的师付中午也在食堂吃饭,他们基本不买菜,买点饭,就吃免费的汤,这样混一餐,我们单身汉可不会这样,那时我最喜观的汤,就是海带油渣汤,这种汤又好吃,也下饭,特别那油渣香香的,特别在很少有肉吃的年代,有油渣吃也是一种享受!

后来我结婚了,初期,我与爱人还在食堂用餐,爱人也说,食堂免费的汤真好吃,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现在年代发展了,再也没有免费的东西了!


严章忠


我最爱的一道菜是尖椒炒香干记得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住在郊区,那里吃的地方特别少,而且自己住宿舍又不能做饭,于是每次吃外面的东西都是去一家小小的小炒店。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女的负责炒菜,男的负责送外卖,并且他们特别的客气。每天下班之后都会叫上一份他们家的尖椒炒豆腐干盖浇饭,既有饭又有菜。每次老板都会给我装的满满的一大盒,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他家的美食,真的是一种享受。后来,由于自己工作的原因,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再后来,我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但是他们家的店已经盘给别人了。我再次走进这家店,试着去找寻原来的,熟悉的味道,但已人走味变。再后来,我几乎踏遍了这个地方的所有小炒店,但都没有那个味道了。怀念啊!


弓长张的小张


我最爱吃的一道菜那就是酸菜炖粉条。

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打记事起,每到冬天,腊八时节,每家开始杀年猪,小孩子屋里屋外跟着大人跑,找人杀完猪灌血肠,烀猪肉,所有的过程一直都在看,也是出于小孩子的好奇心,最不好意思说的一个字馋。

所有流程过后,开饭时,高梁米干饭,猪肉,酸菜,粉条,还有猪血肠,这几样食材放在一起在火盆上咕噜着,老好吃了,全家九口人围着火盆吃,感觉这是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最幸福的时光。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唯有沒变的就是猪肉酸菜炖粉条,每当吃这道菜时,就会想到一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想起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猪肉,酸菜炖粉条,是我一生回味无穷的味道,永远,永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