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爵位最低的諸侯國許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段勇賓


牧野之戰後周武王滅商立周,然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得知整個週期分封了多少諸侯國,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數量是極大的,總數至少在一百五十個以上。這些諸侯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大變動,經由春秋時期的爭霸到戰國時期的稱雄,絕大多數的諸侯國被兼併、滅國,到了戰國時期不過才十幾個諸侯國,後期更是秦滅六國,實現大一統。

而許國正是這絕大多數諸侯國中的一個,還是爵位最低等的一個諸侯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國:有些諸侯國,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氣。

許國是已知的周朝諸侯國中唯一可以確定的男爵諸侯國,當時的諸侯國分為五個檔次,即公爵國、侯爵國、伯爵國、子爵國和男爵國。而許國就是這最低等的男爵國,在諸侯國中地位最低,封地的自然也是最小的。關於西周時期的封地規定,《孟子·萬章下》有記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幾四等。”

也就是說除去周天子擁有方千里的土地之外,諸侯國們的封地都是方不過百里。公侯之國方百里,子男之國方五十里。許國正是方五十里,一度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疆域最大的諸侯國的楚國在開始分封的時候也不過是方五十里,和許國一樣,“封以子男之田”,當然,後期這兩個諸侯國之間的差距那就大了去了。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即地域和文化。楚國是在丹陽建都,周圍都是百越之地,楚國要想生存就必須從他們嘴裡搶肉吃,於是篳路藍縷,開疆擴土,又因為身處蠻夷之地,民風剽悍,通過學習中原文化迅速擴張和發展,所以楚國最終崛起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強國,而許國則沒有楚國這樣的機會。

許國處在今河南、安徽一帶,在當時就是中原的中心地帶,周圍密密麻麻都是諸侯國。許國是姜姓,第一代國君是許文叔,早在周文王時期就已經擔任要職,並且參與了後期的滅商之戰,所以才有了封國,至於許文叔是誰的後代,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一說許文叔是姜太公的兒子,另一說許文叔是四嶽伯夷之後,即太嶽之後,也就是說許國是太嶽之後,或者乾脆和姜姓齊國是親戚。

無論如何,許文叔是因功封國,曾為一方諸侯,只是處於諸侯的最底層,許文叔在許建都,最開始的發展倒也是順風順水,畢竟地處中原,各方面的資源都還是比較好的,雖然封地是少了點,但不妨礙許國的百姓安居樂業。

只是這種狀態最終還是在許莊公時期被打破,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天子開始漸漸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影響力,而諸侯們開始各自為自己的諸侯國著想。尤其是鄭國的崛起讓周天子的影響力下降的厲害。

說起來,鄭國原先的封地是在京畿之內,並沒有獨立的自己的封地,為了從周王室中脫離出來,鄭國經過三代國君的努力,終於拼得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繼續兼併小的諸侯國的土地,而與鄭國為鄰的許國就成了鄭國眼中的一塊肥肉。

公元前712年,鄭莊公聯合魯隱公和齊僖公攻打許國,理由是許國不按時向周天子繳納貢品,三國聯軍只三天就佔領了許國,而許莊公逃到了衛國。當時齊僖公要將許國送給魯隱公,但是魯隱公並沒有接受,於是許國的命運交給了鄭莊公,鄭莊公一看也不好直接將許國土地佔為己有。只是將許國的土地控制起來,並讓許莊公的弟弟許叔住在許都以東的城邑。

鄭莊公去世之後,鄭國陷入內亂,許叔趁機在公元前697年復國,許叔即後來的許穆公。許穆公這個人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是說到他的夫人,相信不少人都是認識的,即許穆夫人,許穆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詩經》中的《載馳》就是許穆夫人所作,當時北戎進攻衛國,衛懿公被殺,衛國差點滅國,身為衛國人的許穆夫人請求許穆公出兵救衛,但是許穆公認為許國尚且自顧不暇,沒有餘力管衛國的事情,許穆夫人只好自己趕回了衛國,經過多番努力終於復國。

許穆夫人的愛國情懷值得後人學習,說遠了,接著說許國。許國復國之後處境依舊不妙,雖然鄭國沒落了,在晉楚爭霸中變成了一棵牆頭草,朝晉暮楚。但鄭國依舊將許國視為一塊肥肉,時不時兵臨城下,奪點土地。

在這樣的境況下,許國只能在艱難中求生存,為了不被鄭國所滅,許穆公和許僖公數次參加齊桓公召開的盟會,成為齊桓公稱霸的支持者。而許國也在這樣的局勢中得以繼續生存。

但在許僖公時期,許國還是被楚成王兩次打敗,而許僖公“肉袒謝罪”了兩次,自此許國成為楚國的小弟。因為處於鄭國和楚國之間,因此經常兩邊捱打,所以我們會看到在公元前六世紀,許國曾數次遷都,大部分時候的遷都是為了躲避鄭國的進攻,有時候又是因為楚國的要求,總之,許國人就是這麼一次次遷徙,在夾縫中求生存。

但是自身不強大,再怎麼遷都也解決不了問題,公元前504年,許國再次被鄭國所滅。再之後,楚國曾為許國復國,但不過才過了二十來年,楚國又將許國滅了。許國到了這個時候似乎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但神奇的是,後來許國竟還有幾個國君。

許國似乎又復國了一次,當然, 許國經過一次次的戰爭,一次次的遷徙以及一次次的復國,國力早已大不如前,本就是小國的許國就更加渺小了,所以最後一段時間的許國已經算不是一個諸侯國了。到了公元前375年,楚國再次滅許,這一次,許國是徹底消失了。

許國雖然在諸侯國中地位最低,但好歹也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時間,它的前半生還算是比較平靜,在西周時期並沒有經歷什麼大風大浪,但當歷史走進春秋戰國時期,許國迎來了它的後半生,這個時候它的命運是多舛的,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卻最終還是成為砧板上的一塊肉,任人宰割。


尚宮女史


許國在周王室大封諸侯時,只得到了一個男爵稱號,爵位低,城邦小,封地有限,進入春秋戰國後,一再受到欺負,先是被鄭國滅了,在楚國幫助下,又做了幾代傀儡,窩囊至極。

一、許國封爵最低

許文書是姜姓,呂國後代,有傳言說是姜子牙的兒子,在周文王時期,擔任刑律要職;周武王時代,參加過牧野之戰,建有大功。後來被封到河南許昌一帶,是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男爵稱號,算是最低級的封國爵位了。

西周時期,許國雖然地位低、國土小,日子還算過得下去。

二、春秋時期,受盡欺負

許國處於中原寶地,交通發達,土地肥沃,諸侯覬覦,進入春秋後,處處受欺負,日子過得很不順心。

1、鄭國的凌辱

鄭莊公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主,連周天子都敢打,許國這種小國,和鄭國做鄰居,算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公元前715年,鄭莊公打算向魯國借地,以攻打許國,看穿他險惡用心的魯國君主魯隱公拒絕了他;

公元前712年,鄭國找了個由頭,聯合齊魯攻打許國,許國國君被迫逃亡衛國,兩年後,在無限的惆悵、悽苦中客死異鄉。

公元前697年,鄭國內亂,許國趁機趕走鄭國軍隊,重新立國。

2、依附楚國

鄭國衰落後,楚國、晉國崛起,實力不濟的許國繼續過著卑躬屈膝的日子。

公元前654年,楚國攻擊許國,許國國君裸著上身,出城謝罪,得以保住了國家;

楚成王在位時,再次攻打許國,許國國君第二次肉坦謝罪,之後被迫連續遷都,躲避鋒芒。

3、被鄭國滅掉

公元前576年,被鄭國打怕了的許國國君,請求把國都遷到楚國境內。之後大約三五年,就遷一次國都,公元前504年,鄭國大軍再一次伐許,許國國君許男斯實在受不了了,就投降了鄭國,許國滅亡了。

之後在楚國的幫助下,勉強復了國,但已經不算標準意義上的諸侯了,於公元前375年,正式退出了舞臺。

三、許國的悲劇分析

許國一直很悲催,原因就在於:

1、爵位過低。按照周禮,不能建高大的城邦防禦;人口財富有限,也沒實力防禦;

2、地處中原腹地,四戰之地,容易被欺負。滅掉許國的鄭國、滅掉鄭國的韓國、魏國後來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

3、沒有明君。許國的歷代明君,客觀的說,都不咋地,缺乏積極開拓的意識。

落後就要捱打,貧弱就要受欺負,許國是切切實實感受了一把!


小楊品史


許國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小國,由於國家弱小,命運自然也是跌宕起伏。

下面,我就簡單說說春秋時代,許國都有哪些歷史故事。

第一,夾在楚、齊兩強之間,歸附楚國

在齊桓公時代,南方的楚國勢力也很強大。許國夾在楚、齊兩大強國之間,處境十分尷尬,成為兩大強國爭霸的籌碼。在齊桓公“九合諸侯”期間,許國曾經七次參加會盟。

公元前654年,由於鄭國歸附楚國,齊桓公糾集五國聯軍進攻鄭國。楚成王採取圍魏救趙之計,佯攻許國。許僖公十萬火急,向齊桓公求援。齊桓公不得不放棄對鄭國的進攻,以解許國之圍。聯軍抵達許國後,楚成王便引軍撤去。

齊桓公雖然解了許國之圍,許僖公非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在蔡穆侯的慫恿下投奔楚國陣營。在蔡穆侯與許僖公看來,楚國比齊國更加強大,這些在夾縫中生存的小諸侯國,不投靠齊國,就得投靠楚國,要是兩邊都不投靠,很快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為了爭取楚成王的同情,許僖公自己反綁雙手,嘴裡銜著玉璧,官員們穿著孝服,扛著一口棺材,跑去見楚成王。楚成王效法古代君王的做法,給許僖公鬆綁了,燒了棺材,接受他的歸順。

第二,在楚、晉兩強的夾縫中生存

齊桓公去世後,晉國崛起,拉開晉楚百年爭霸的歷史。

作為夾心餅乾的許國,當然沒有好果子吃。由於許國歸附楚國,晉襄公上臺後,便出兵進攻許國。楚成王仍然採取圍魏救趙之策略,並沒有直接救援許國,而是進攻陳國與蔡國。你攻打我的嘍囉國,我也攻打你的嘍囉國。

陳、蔡兩國根本不是楚國的對手,很快就舉旗投降,晉國不得不從許國撤兵,許國的形勢才轉危為安。

在晉、楚爭霸過程中,許國對楚國倒是一直比較忠心,一直留在楚國陣營。然而,同樣歸附楚國的鄭國,對許國則虎視眈眈。

第三,鄭國與許國之間的衝突

對楚國而言,遇到了一個頗為頭疼的問題,它的兩個嘍囉國——鄭國與許國——發生軍事衝突了。

這件事的起因是這樣的:許國原本只是個小國,以前曾聽命於鄭國。但是自從許國與鄭國都成為楚國的嘍囉國後,仗著有楚國的撐腰,許國就不肯聽命鄭國了,這令鄭襄公耿耿於懷。

公元前588年,鄭國擊敗了晉國為首的五國聯軍進犯後,挾戰勝聯軍之威,悍然入侵許國,侵佔許國的一部分土地。第二年,鄭國派公孫申大搖大擺地進入許國,準備把所佔領的土地劃入鄭國,許國人奮力反擊,打敗了公孫申。此時鄭悼公剛剛上臺,他惱羞成怒,馬上率鄭軍大舉進犯許國。

許國就鄭國非法侵佔其領土一事,向楚國告狀,鄭、許兩國相互指責對方,吵得不可開交,楚共王認真研究鄭、許衝突的來龍去脈,認定鄭國入侵許國的事實。他責成鄭國退還所佔領的許國土地,同時逮捕了鄭國訴訟代表皇戌與子國。

這個判決令鄭悼公極其不滿,他認為楚國實際上是偏袒許國。這樣,鄭國與楚國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為後來鄭國脫離楚國陣營埋下伏筆。

第四,淪為楚國的國中國

鄭國棄楚投晉後不久,晉、楚實現弭兵,飽受戰爭之苦的鄭國人喘了一口大氣,對鄭國來說,這是解決許國的最好時機了。

公元前577年的八月,鄭國軍隊在子罕的率領下,對許國發起進攻,但出師不利,反而吃了一記敗仗。鄭成公親自出馬,再度強攻許國,畢竟鄭國的軍事力量要比許國高出許多,鄭軍節節進逼,一直打到許國都城,並攻入外城。由於晉楚弭兵,楚國不太好出面干涉許國的戰爭,許國政府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楚國人身上,不得不與鄭國談判,割讓土地向鄭國求和。

屢遭鄭國侵犯後,許靈公坐臥不安,最後乾脆向楚共王請求遷都到楚國境內。楚國自楚武王以來,似乎尚未遇到此種尷尬的局面,以楚國之強,居然保護不了許國受一個二等國家的侵略。楚共王答應許靈公的要求,將許國遷到了楚國的葉城,而許國原先的土地,則成為鄭國人的地盤。

此後,許國徹底淪為楚國的附庸,成了楚國的國中之國。後來吳王闔閭揮攻破楚,楚國幾乎滅亡,自顧不暇,更談不上保護許國了,於是鄭國乘機把許國給滅掉了。


君山話史


許國是被周朝分封的一個姜姓諸侯國, 始祖為許文叔,為太嶽之嗣,爵位為男爵。許國領地約30公里,在今天的河南許昌縣及臨潁縣北、鄢陵縣西南這一廣大地域。公元前481年,許國被楚國攻滅。許國國小力弱,屢屢被楚國、鄭國欺辱,史書記載許國國君兩次向楚國"肉袒謝罪",遭到強國攻擊11次,其中9次是鄭國。

公元前504年,鄭國大將遊速率軍伐許,許國已經無力抵抗,十七世國君許斯被俘,許國遂遭滅國之禍。此後,在楚國的幫助下,許國後裔重新立國又持續了100餘年,直至公元前375年,史料記載"許二十四世為楚所滅"。公元前481年,楚惠王封公子結為許國君主,後傳五世到戰國初期,許君被楚國廢黜,許國徹底滅亡。


大秦鐵鷹劍士


跟鄭國這個惡鄰住一起,日夜不寧,好像搬了四五次家,最後搬到楚國境內了,舉國搬遷。



夏六月的夜


許國,西周及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西周初,封許文叔於許(今河南省許昌市東)建立許國,國君為姜姓,爵位為男爵。公元前576年,許國遷都葉邑(今平頂山市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遷都夷邑(今安徽省亳州市城父鎮)。公元前524年又遷都白羽邑(今西峽縣),公元前506年再遷容城邑(今魯山縣東南)。戰國初,許國被楚國所滅。許男結為最後一位已知許國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