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天一閣古籍臨危大轉移

回眸:天一閣古籍臨危大轉移

寧波天一閣的藏書歷來有“書不出閣”的古訓,但在抗戰期間,天一閣曾出現了一次“空閣期”。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淪陷,與杭州近在咫尺的寧波,霎時被戰爭陰雲所籠罩。一旦日軍進犯寧波,天一閣的藏書必將面臨一場浩劫!滿樓的古籍牽動著寧波各界人士的心。

早在日軍進攻上海之時,浙江省教育廳便 下令各地政府要保護好有價值的文獻資料。介入天一閣管理的鄞縣文獻管理委員會也多次召集會議,商議書籍的安全存放問題。當時的鄞縣縣長、文獻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寶麟更是心急如焚,一心要給這批古籍找個安全的藏身之地。大家商議決定,先將閣藏孤本善本裝箱轉移,運到市區月湖西邊的碧沚祠藏匿。

1937年8月17日,三大箱書搬下寶書樓,運抵碧沚祠。這次移藏,量雖不大,卻拉開了天一閣藏書外運躲藏的序幕。

祠堂距鬧市區並不遠,隱蔽性不強,也不安全,大家還是不放心。藏匿24天后,8月31日,碧沚祠的古籍再次被轉移到鄞西毛草漕眺頭范家莊。

時局漸緊,危險依然存在,運走的只是天一閣藏書的一部分,大量的古籍還存放在寶書樓上。1939年1月5日,管委會再次決定,挑選閣中明以前版本及抄本裝了8箱外運,轉移到鄞縣茅山司馬莊墓地藏匿。

果然不出所料,沒多久,日機開始轟炸寧波,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2月8日,浙江省教育廳再次致電鄞縣政府,省圖書館也再次向省教育廳詳細彙報天一閣藏書的重要性,請求協助保管。省教育廳請求教育部後,馬上電令鄞縣政府,批准將天一閣藏書運往龍泉。省圖書館還派員專程到寧波催促辦理此事。

陳寶麟接電後,向範氏族中長老轉達上面的指示,並解釋將古籍移出寧波,由教育廳覓定安全地點妥藏的理由,陳寶麟向範氏一族強調,戰爭結束後,書籍必運回原藏地,並可由範氏後裔推薦一人協同保管。

4月7日15時,在天一閣尊經閣裡,由陳寶麟主持,在天一閣、省教育廳、省圖書館和範氏族人參加的特別會議上,大家面色凝重,內心焦急,就如何藏運問題爭執得很激烈。

會議決定:移存鄉間的兩處11箱藏書,加封后也立即啟運;閣中剩餘藏書立即清點裝箱;啟運時使用鄞縣政府封條,並由經辦人員簽字;凡移藏之書,在數目上加蓋特製印有:“二十八年四月運藏龍泉”字樣的印章。書目和印章密封后存放省教育廳保管;清點裝箱的目錄裝訂六份分存教育部、教育廳、省立圖書館、鄞縣政府、文獻委員會和範氏房長。

龍泉屬戰時大後方,有58家浙江省屬機關單位從杭州遷於此,省圖書館在龍泉山中設立幾處秘密藏書地。杭州淪陷前,江南僅存的一整套《四庫全書》,便由浙江省圖書館轉移到龍泉躲藏。一年後,又移藏貴州,終得以保存下來。

4月12日,三路依照書目搶運出的9080冊藏書,裝滿28箱,悄悄地被抬上船,運往鄞縣橫漲會合地,運書的卡車早已等候在那裡。

日軍對天一閣的古籍垂涎已久。1941年4月20日,剛剛攻佔寧波,即派了一連士兵衝進天一閣劫書。然而此時早已書去樓空,日軍大失所望。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12月25日,28箱古籍終於運回了寧波。1947年3月1日至3日是公開展覽的日子,樓上書櫥大開,多種海內孤本,任人參觀。聞訊趕來參觀者達2000餘人。史上只有鄉賢大儒方可登樓一閱的孤本善本,這次也破天荒地展示在了家鄉父老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