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尿酸过高有可能引发肾衰竭。这是真的么?为什么?

健康养生小达人


高尿酸可能导致肾脏疾病,严重的可能引发肾衰竭,这是没错的。


我们知道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人体血液需要一定的尿酸,能够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以及起到抗氧化剂作用,清除人体自由基。

但是尿酸超过一定水平,又会引起其他问题。最容易发生的事尿酸结晶沉积在骨骼软组织,导致痛风,沉积在泌尿系统,就可能形成泌尿结石。


另外从细胞分子层面来说,高尿酸会成为促氧化剂,能够诱导细胞氧化应激,致使炎性反应,比如间质性肾炎、血管内皮损伤等。高尿酸可以导致全身性和肾小球性高血压与设备你血管阻力升高,这样就容易发生肾血流减少。高尿酸还可以激活肾素系统,肾小球如球小动脉硬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肾间质、肾纤维化。


对于高尿酸导致的肾脏疾病,治疗上有这么几个原则:1。避免摄入高嘌呤饮食,比如少食动物内脏,控制肥肉等摄入,一些海鲜、豆类也要减少。

2.适当饮水,碱化尿液尿液PH在6.2-6.9之间,有利于尿酸溶解,所以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需要注意尿液Ph值。

3.避免一些可以导致尿酸升高的药物,比如水杨酸类,含有乙醇的药物,双胍类降糖药

4,对于一些肾功能严重下降甚至肾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透析。选择药物以抑制尿酸生成的为主,比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



无名药师


我是天津市泰达医院的李青,我来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是真的!尿酸过高可以引发肾衰竭!

在正常饮食条件下,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 μmol/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无论男女。

我们常说的痛风,指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刺激关节形成无菌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首次发作多侵犯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关节。随着病情的加重,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会受累。

其实尿酸不只是沉积在关节,也沉积在皮下和肾脏等。长期高尿酸不仅导致痛风,也导致肾损害,称痛风性肾病。

研究证实,血尿酸每升高60 μmol/L,肾脏病风险即增加7%~11%,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14%。

与血尿酸正常人群相比,血尿酸水平在420~534 μmol/L的人群新发肾脏疾病的危险增加2倍,而血尿酸≥540 μmol/L的人群新发肾脏疾病风险增至3倍。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者发生尿毒症的危险分别增加4倍和9倍。

长期控制血尿酸达标是控制痛风发作、预防肾衰竭的最有效措施。

一次痛风发作应将尿酸控制在360 μmol/L以下,2次及以上痛风发作、痛风石或者痛风性肾病患者,应将尿酸进一步控制在300 μmol/L以下,而且后一种情况应该长期服用降尿酸药。

那血尿酸达到多少就要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呢?

只要有痛风发作,或者痛风石,或者痛风性肾脏病,血尿酸超过420 μmol/L就应该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

没有痛风发作,如果同时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肥胖、蛋白尿等,具备其中之一者,尿酸超过480 μmol/L就应该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如果没有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尿酸超过540 μmol/L也应该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

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是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前两者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来降尿酸,后者是促进尿酸排泄来降尿酸。

一般不建议联合使用。

此外,还要严格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达标。


李青大夫


的确是有可能的,前几天病房就来了这样的一个病人。

病人是一个中年男性,体型偏胖,5年前因为左侧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最好发的部位)疼痛到某医院门诊治疗,当时查了尿酸是升高,肾功能是正常的,病人吃了洛索洛芬止痛后就不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了。

但2年前病人再次出现了关节疼痛,这次还累及到了双侧踝关节和右侧膝关节。于是病人又开始服用洛索洛芬止痛,并且缓解之后开始口服苯溴马隆将尿酸治疗,但是服药却不规律,总是吃吃停停,而且痛风也总是反反复复发作。

这次病人双侧踝关节和右侧膝关节疼痛持续了一个月,而且活动都明显受限了,没办法,只有到接受住院治疗。

这住院一检查肾功能才发现血肌酐已经升高至246.0μmol/L,经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已经降至25ml/min•1.73m²,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如果再进一步发展就是尿毒症了。在排除了肾结石、慢性肾炎、肿瘤性疾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后,我们最终明确病人的慢性肾脏病就是由于尿酸升高的。

于是,除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外,我们立即给病人使用尿毒清、金水宝保护肾功能,并在疼痛缓解后马上开始使用苯溴马隆降尿酸,同时碱化尿液治疗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参考文献:

1.人卫版•内科学第9版



是真的!

尤其夏天,是高尿酸的高发时期

大家在自己体检时,无意间发现尿酸高了。

可不痛不痒,便导致很多人忽视了,认为没有出现痛风,就无需担心。

然而,事实上,只有约10%的高尿酸,会出现痛风的症状。

多数高尿酸,不会导致痛风,但会诱发肾衰竭等其他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更大。

尿酸高、痛风者,要格外注意保护肾脏!

尿酸的排泄,主要是经过肾脏,随尿液被代谢出去。

当大量的尿酸,堆积在体内,代谢不出去,就会形成结晶沉积在肾脏中,就容易导致肾结石,出现肾绞痛、血尿等,引起痛风性肾病。

若肾脏受损,又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进入恶性循环,严重时就会导致肾衰竭。

在高尿酸,导致的肾病中,男性要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者,更要格外注意保护肾脏健康。

45岁的鞠先生,深夜腰痛难忍,排不出尿,突然晕了过去。

爱人拨打120急救将其送医,结果显示,尿酸高发830μmol / L,尿蛋白也异常,血压十分高,血肌酐356μmoI/L,已经出现了肾衰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鞠先生转危为安,但肾脏已严重受损,此后,需要经常透析。

这样的结果,鞠先生一是懵掉了,怎么会这样?明明已经在好好养肾了啊?

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鞠先生慢慢了解到了自己的发病原因,原来都是自己“作”的。

在查出尿酸高后,鞠先生知道高尿酸会影响肾脏功能,因此便想着“吃啥补啥,以形补形”。

鞠先生经常会弄点猪腰子吃,想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肾。

并且,鞠先生平时不爱喝水,喜欢喝饮料,为了促进排尿,降低体内尿酸。

鞠先生每天都要喝上几罐饮料,却不曾想,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才导致了肾衰竭。

原来正是鞠先生经常吃的两种东西,害了他

1.动物内脏

夏季,小烧烤也绝对不能少。然而,吃烧烤时,最好不要吃烤动物内脏,如猪腰子等。

动物内脏,属于高嘌呤食物,易导致高尿酸,甚至引起并发症。

并且,这类食物,一般含有较多的毒素、重金属等,不利于健康。

2.果汁

果汁的嘌呤含量比较低,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感觉是很健康的饮品,实际上,也会加重痛风。

果汁中含嘌呤低,但含果糖很高,果糖在体内代谢分解,会直接产生尿酸。若摄入过多的果糖,还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造成胰岛素抵抗,引发并发症。

尿酸高者还应少食

3、小龙虾

每年的夏季,怎么少了小龙虾的陪伴。然而,尿酸高的人,一定要切记,少吃小龙虾。

小龙虾的嘌呤含量十分高,如果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酸飙升,诱发痛风。

并且,吃小龙虾时,最好不要喝啤酒,以免诱发急性痛风。

4.啤酒

啤酒中含有丰富的鸟嘌呤,会在尿酸合成过程中,直接生成尿酸。

此外,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本身既可促进尿酸的合成,也可抑制尿酸的排泄,从而使尿酸水平明显增加。

而在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使血乳酸浓度升高,而乳酸有抑制肾脏排泄尿酸,也能使尿酸升高。

所以,喝酒不要选择啤酒,同样,白酒及各种烈酒含酒精量较高,最好也不好喝。

入夏后,想要控制尿酸,多喝3水

1.白开水

夏季,天气炎热,喝水少,是导致痛风高发的一个因素。

  尿酸高者,每天要喝水2000ml以上。

  如果出汗过多,则还应该适当增加饮水量。

多喝水,不妨可稀释尿酸,减少其形成结晶盐,诱发痛风。

2、淡茶水

  用利尿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可促进尿酸排泄,预防痛风。

  金兰菊叶茶,泡水喝,可降尿酸,减少痛风发作频率。

  金兰菊,是从欧洲引入国内的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后被《药典》录入,习称菊苣。

  中医认为,金兰菊,清肝利胆,利尿消肿,用其叶子泡水喝,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体内尿酸水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兰菊的有效成分,可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酶的作用,减少尿酸的合成,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并高尿酸,对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有降低作用,作用持久稳定

  此外,还可改善,由高嘌呤饮食,所引发的高尿酸血症及腹型肥胖,并综合调节脂、糖、尿酸交互紊乱的作用,减少痛风的发作次数。

3、喝冬瓜汤水

冬瓜,有较好的利尿效果,可增加体内蓄积的尿酸,随尿液的排出。

同时,冬瓜嘌呤含量也较少,是一种碱性食物,是尿酸高者的食物之一。

冬瓜皮,消肿利尿效果更佳,在用冬瓜煮汤时,一定要带皮一起煮,效果更佳。


健康养生小达人


千真万确!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尿酸状态,发生痛风是最为常见的可能,其次就是肾脏器官损伤。

尿酸与肾脏的关系:

尿酸是一种由于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和外部食物摄入的一种微溶性的酸性物质,一旦浓度过高就可能会形成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会引起炎症,这就是大家最为熟知的痛风。

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尿酸也可以反应肾功能状态,高尿酸可以反应出肾间质及肾小管的功能出现障碍(尿酸的作用体现在吸收和排泄),高尿酸血症可以沉积在各大张器官,病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

我们需要知道,人体尿酸的排除主要渠道就是尿液,这就绕不开肾脏这条路,如果患者尿酸过高,当进行排泄时,会有一部分尿酸沉积在肾脏内无法正常排除,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形成尿酸盐结晶,这样我们的肾脏负担过加重,出现肾结石、肾衰竭的问题。

高尿酸患者,如果出现这几种症状,需要警惕肾衰竭!

1,身体浮肿:尿液通过肾脏排出,一旦尿酸过高,肾脏排泄功能会发生异常,水分得不到及时排出,可能会发生水钠滞留,身体各部位均可能发生浮肿。

2,腰部疼痛: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肾不好的人腰部就容易疼痛,这确实是真的,当患者出现肾炎、肾结石后,就可能出现腰部疼痛。

3,尿液异常:尿液是通过肾脏代谢后排出的,肾脏发生问题,尿液也会出现异常变化,变色、尿血、异味、泡沫过多等。

4,疲倦口渴:肾脏受损,其携带氧气通过体内的红血细胞就会逐渐减少,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同时还会出现口渴、呕吐等症状。


罗民教授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有人说尿酸过高可以引起肾衰竭,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上个世纪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很低,大约在1.3%~1.4%,大概十年后这个数值变为了13%~14%,目前估计大约有1亿人,而且高尿酸血症有年轻化趋势。今天我来分享一下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影响。

1.尿酸达到多少可以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慢性的尿酸>420mmol/L;女性血尿酸>360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如果合并有关节的疼痛等症状则应诊断为痛风;

2.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肾衰竭吗?为什么?

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次是肠道;如果尿酸过高,则尿酸容易结晶,可沉积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如果沉积在关节,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如果沉积在肾脏,尿酸结晶可损伤我们的肾,尿酸可导致肾小管阻塞,形成尿酸性结石;有些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出现腰酸背痛、血尿或者蛋白尿、少尿等症状,则需要警惕尿酸侵犯了肾脏;如果尿酸一直控制不下去,久而久之,肾脏不断被损害,最终可引起尿毒症;

3.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怎么预防肾衰竭?

其实主要就是控制血尿酸,使其降至正常:
  • 清淡饮食:应做到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 不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酒类、海鲜、火锅等严禁食用;


  • 保证充足的饮水: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每天保证喝2500ml的开水,多次少量饮用,每次饮用120ml,否则可增加小便次数而且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足够的饮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 坚持运动:首选有氧运动,其中散步最容易坚持,每次运动30~45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不可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增加体内乳酸的量,而乳酸竞争性抑制尿酸的排泄;
  • 保持合适的体重:尽量控制体重指数(BMI)<24;
  • 不熬夜;
  • 保持良好的心态;
  •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服用降低尿酸的药物:如果没有慢性病,年龄不大,尿酸>530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如果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血尿酸>480就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

  • 按时复查肾功能。

最后小结:高尿酸血症可以引发肾衰竭,具体的原因如上。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作为一个医学基础科研博士,我喜欢用数据回答问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最近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临床研究,他们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分成早发组 (发病年龄<40岁) 和迟发组 (发病年龄≥40岁),然后观察了他们的临床特征,跟大家分享一下结果。

高尿酸血症 (HUA) 是指正常饮食结构下, 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 (UA) 水平男性>420μmol/L, 女性>357μmol/L。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病人趋于年轻化。

  • 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及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 本研究选取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病人200例, 以发病年龄40岁为界分为早发组 (年龄<40岁) 和迟发组 (年龄≥40岁) 。

  • 早发组116例, 其中男115例, 女1例, 平均年龄 (38.47±11.14) 岁;

  • 迟发组84例, 其中男83例, 女1例, 平均年龄 (61.91±11.98) 岁。

早发组高尿酸血症家族史阳性检出率高于迟发组, 肾衰竭检出率低于迟发组; 两组泌尿系结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 结果显示, 早发组高尿酸血症病人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迟发组, 早发组高尿酸血症更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 已有研究表明,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存在一定关系, 血尿酸水平是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美国一项研究显示, 年龄大于60岁人群中, 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肾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血尿酸每升高5.95μmol/L, 肾脏疾病风险将增加71%。

  • 国外学者对20 000例健康人群进行的随访研究显示, 血尿酸水平>535.5μmol/L的人群新发肾衰竭风险较尿酸正常者增加3倍以上。其机制可能与尿酸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氧化应激等作用导致肾脏纤维化有关。此外, 尿酸结晶沉积可导致慢性肾脏炎症, 引起肾功能损害。

  • 本文结果显示, 迟发组高尿酸血症病人较早发组更易并发肾衰竭, 这可能与迟发组病人发病年龄大等有关, 而高尿酸血症和年龄增长均是肾脏损害和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此外,早发组血脂紊乱、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迟发组, 高血压检出率低于迟发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 其他并发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参考文献

[1]李蒙,张馨予,刘甜,马利丹,贾兆通.早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7,53(05):519-522+527.


子乐健康科普


尿酸过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石,尿酸性肾病,也叫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对骨关节的伤害,痛风性肾病主要是损害肾脏。

其实,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发生机制是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

高尿酸血症对肾脏具有直接损伤。比如一般高尿酸血症时,随血浆进入肾脏,在肾间质中结晶并沉积,引起吞噬细胞聚集,导致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形成。

另外,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结晶聚合,形成尿酸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可以引发感染、出血、积水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

同时,晚近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间接损伤也非常明显。比如高尿酸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高尿酸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高尿酸血症刺激炎性反应、高尿酸血症导致机体代谢综合征发生、高尿酸血症引起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等等。导致早期肾脏肥大、蛋白尿、血尿、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症等等。

比如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的病变。通过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会大量消耗我们体内的一氧化氮水平,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病变,组织供血减少。

在我们的血管内皮细胞里,通过多种途径会产生的一氧化氮。并渗透出细胞膜,扩散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血管,最终导致血压的下降!

同时,一氧化氮也会渗透出细胞膜,进入血液并进入血小板细胞,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以及向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达到防止血栓、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有人发现,人体内的尿酸和一氧化氮水平存在着动态平衡。由于尿酸有抗氧化剂的作用,所以增高的尿酸会和一氧化氮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对人体消耗大量的,有益的一氧化氮。

此外,尿酸导致的血管损害,还表现在尿酸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因为尿酸是属于弱酸性,在血浆中无法完全溶解,常常以尿酸单盐的形式存在。

一旦血液的酸碱度略有改变,或者温度发生变化,尿酸单盐就可转换为无定形的尿酸微小结晶。增加了血浆粘稠度,提高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光引起肾脏损害,还常常引起痛风发作。

另外,高尿酸血症可以激活肾素_血管紧张素_醇固酮系统。从而升高我们的血压,损害我们的血管,损害我们的肾脏。

上面分析的所有情况,都能够引发肾脏损伤,并最终发展为肾衰竭。

所以,通过药物、饮食、适当运动,控制好我们的尿酸,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有关怎样控制尿酸的方法,我写了许多文章在我的头条号:肾病追踪。如果关注,并阅读相关文章或者问答。你会有巨大的收获。


肾病追踪


您好,一般不会导致肾衰的,但对肾脏有害,容易形成肾结石,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血尿酸水平如果不太高,无须治疗。建议平时注意饮食清淡为主,戒烟戒酒,多喝热水,多进食粗纤维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

尿酸高,还要排除是否痛风,如果确诊,就要及时采取治疗。


风湿痛风博士龚海洋


脾肾出问题才会高尿酸,久治不愈可以引起肾衰竭。

高尿酸痛风属中医浊瘀痹,内湿,气血运行不畅引发浊瘀痹。脾胃运化失调,排湿浊缓慢,脾肾失调,代谢功能紊乱。湿浊内聚关节,痹阻经络,湿热痰浊内生,形成痛风,治痛风从病根脾肾治!才能治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