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如果沒有老師指點能成功嗎?

用戶12345670wys888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中醫完全可以自學,我是學習西醫的,由於愛好中醫,親眼見證了中醫的神奇,要立志學習中醫。

由於沒有人知道,我也走了彎路,我從中藥開始學習,然後在中藥學裡發現了方劑,開始學習方劑,但是有方有藥還是用不準,不會辯證,又開始學習中醫基礎,診斷學,內科學,有了這些基礎,就能處理了常見病。

後來又考取了卻有專長醫師證書,真正走向了中醫生涯!

所以說,有夢想就不要放棄,只要認識字,肯努力,這樣就成了?


鄉醫冰臺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句話也未必是真理,至少在中醫的歷史上不是這樣。

  扁鵲的師傅是子虛烏有的長桑軍,徒弟沒什麼名氣;華佗的師傅是誰?不知道,樊阿 吳譜兩個弟子在中醫史上也沒什麼成就;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李時珍等等也沒教出什麼出類拔萃的徒弟;我的祖父在當地也算是一位小小的名醫,一輩子活人無數,可他那位唯一的親傳弟子也應該算是當地的第一飯桶醫生;還有許多祖傳的中醫世家往往醫術一代不如一代。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我仔細的想了一下,一個真正的名醫大多都很忙,時間總是不夠用,研究和臨床看病都忙不過來,哪有什麼空閒指點徒弟和子孫。

  所以,學其黃醫學,名師靠不住、家傳也不靠譜,只有靠勤奮、靠理解、靠悟性、靠博採眾長的胸襟。  和學習其他技術或藝術一樣,只要抓住關鍵、掌握竅門,中醫入門不難。

  如果是我的學生,在掌握了中醫哲學的辯證法和方法論等等基礎知識、掌握了理法方藥之後,你最好反出師門另立一派,這樣才可能有成就。


方寸醫生


沒有老師指導仍然會成功,而且成功者不在少數。

學中醫有二種方式,一種是師承,就是老師指導,一種是自學。這兩種各有利弊。

師承,就是跟師學習。它的好處是能傳承老師的醫學經驗,有不懂的方面可以求教。老師將自己消化的學術經驗反哺給學生。這樣相對少走彎路。但缺點是老師也有侷限,也有各種流派,也有偏見,有的老師還有保守性。這些弊病常常致令師承者如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比如流派上,有火神派,有滋陰派,有補腎源,有脾胃派……各逞風格,但一些流派形成後各囿其見,缺少辯證,比如寒涼派用藥多寒涼,而對涼性體質者並不適宜,火神派動輒桂附姜,對內火大的人無異火上加油。所以侷限性傳承對中醫學習之路並非都多多益善。還有些老師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故教的大路貨,至精至微不傳之秘卻相當保守。所以別以為有了老師指導師承就萬事無憂。

自學,也是學中醫一種途徑,但條件比師承更苛刻,第一要有古漢語言水平與閱讀能力,第二要有很高悟性,第三要有傳統中華文化堅實基礎,這三者差其一都很難學。中國古代沒有師承但自學成中醫甚至大家的多是秀才,舉人,狀元,有道是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因為這秀才以上人才都具有上述三者基礎。

自學中醫不是沒有老師指導,有的,叫以古為師,不是以現實中某具體人為師。學醫者在中醫典籍中含英咀華,他們汲取古代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卓有成效大師們的經驗,所以他們學習的深度廣度不是拘泥於某個現實師承者所比。他們如同蜜蜂辛勤地採集古今中醫大師們的經驗,那些論著那些醫案那些隨筆,比現實中某個老師更深邃更豐富。所以自學者是站在幾百古今大師肩膀上高瞻遠矚,自學者是在中醫典籍之海中一邊比較一邊游泳。他們更少束縛,更少偏見。誰能讀醫書破萬卷,那麼臨案如有神。

更重要的是,如果說師承者咀嚼的是老師咀嚼過的東西吐哺給他門,那麼自學者完全是採集百家,自己分析對比,其結果自然是清鮮的具有創見的,考慮問題比較全面而不偏頗。這是自學者優勢所在。


東楚龍野虎


有老師指點一定會更好。

問題是好老師哪裡找?

找到好老師了,老師有時間全力指導嗎?

好的老師,全力的指導,只聽老師不看書,不自學能行嗎?

老師的侷限性是否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老師會比張仲景,成無己,許叔微,李東垣,黃元御,陳修園,張錫純厲害嗎?

老師的理論會高於《傷寒論》《千金翼方》《針灸甲乙經》《醫宗金鑑》《四聖心源》《醫學衷中參西錄》這些醫書嗎?

自學中醫,沒有老師是可以的。

只是如果,可以跟隨一個老師,每天臨床學習老師治癒患者的經驗,我願意拋棄所有跟隨學習,只是這樣的機會我能找到嗎?


醫海拾貝


民國奇人、性理療法創始人王鳳儀老先生(1937年去世,遼寧省朝陽人)不識字,不學而知,33歲時突然能用說話的方式給別人救苦解難解因果了,他不是自學的;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古代大醫也不是自學的,但他們師父是誰今人不知。只能說天加持的,是老天爺的恩典。這些人也代表了中華中醫的最高層次,是"天人地合一、陰陽平衡"。

再比他們層次稍低一點的古代大醫們師承基本明確,層次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再低是明醫,層次低了很多,師承很明確,學習更努力。

表面看,最努力的是現代學院派中醫,那些教授、國易們讀醫典書破萬卷,都沒了靈性,全憑自已琢磨該某患者病情與某醫典書多少卷多少頁一個病例相似,書上記載的藥方是……,效果呢不好,因為不知患者真病根,不能辯證施治,不能整體調理,更不能用大宇宙先天能量了。

自學中醫個別人能,但其經驗不值得推廣,如同不要渴望自己能如王鳳儀一樣不學而知;還是找尋高明的中醫師,拜師求教實證,專門調某種疑難病。


真靈子


可以很肯定的回答:這個信息爆炸年代,沒有老師,完全可以自學中醫而有成。古人有很多事例,自學成才,成就輝煌,且年紀都很大才學習。如針灸甲乙經的皇甫謐,藥神孫思邈等,更多民間中醫讚譽及造福一方,席席無名而不見經傳。

古時中醫書籍秘而不傳不借,今日信息書籍,只要自己稍作努力,都可找到,認真學習,提高國學水平,按道思索,探天下萬事萬物,找共性,識規律,有序分類,歸納總結,自然有所成就,自然會感嘆中醫之神妙,古人誠不欺我。


大漢醫承


這次厲害了,還有這種題目?既然是學中醫的,推薦先看看韓愈的《師說》。

真的很反感這種人,不要以為自己聰明絕頂,三天能背《內經》,五天不到《傷寒》不在話下,最強大腦嗎?

會背和會意,會背和會用是兩個概念。藥性能完全背完,可是臨陣取什麼藥性?黃芪補氣滋陰,必以知母制其溫熱之性,方能行雲施雨之妙效。但體質不同,知母和黃芪的配比又豈能一樣?

所謂有名師指點,基於傳承和守護,自學可以,但不找老師,你能學到什麼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以機械維修為例,故障單人人都可以背,甚至背的滾瓜爛熟,可是上場判斷,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老師卻能很好的教你經驗方法,使其循規蹈矩,正中靶心


汾酒我愛


首先成功的標準是什麼?是治療個感冒發燒就成功。還是治療肝癌為成功?

其次有好的老師帶入門比沒有老師時間上快的多。另外沒有老師自己摸索走的彎路長。有個老師指導少走彎路。剩下的就是自己鑽研了。

個人體會,如果把個人大腦必做操作系統和硬件。中醫比作個APP程序。配置低了白搭。只能說易學難精。操作系統需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大腦思維。需要超強超久的記憶能力。還得會逐類傍通。還得有時間和毅力。還得做好不賺錢的準備。


九源地本草精選


你說呢?

中醫是一門極為深奧的學術課程,非下一二十年苦功不可見真章的。

不要以為現代科學可以造航母可以上月球,就是科學。

人體科學傳承數千年,現在的中醫還在倒退階段,你憑自學治個感冒咳嗽是不會有問題,但人體科學,特別中醫學是一門醫學與辯證學為中心的學科,不亞於造一個航母,當然是要用李可大夫及以上水平來比較。

中國文化分為兩大類:

弱勢文化~可以自學。

強勢文化~秘笈傳承。

傳統中醫學與武功學都是秘笈傳承的,自學不是不成,千百年來也曾出過好多大師,自己掂量從師的重要性。


柯鎮惡


學會容易,高明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