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利潤縮水,匯豐控股要靠裁員重組“自救”

商譽減值、利潤縮水,匯豐控股要靠裁員重組“自救”

2月18日,匯豐控股(以下簡稱“匯豐”)公佈了2019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匯豐控股全年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133.47億美元,同比下降32.9%,落後市場預期;經調整稅前盈利為222億美元,同比升5%;列賬基準之普通股股東應占利潤為60億美元,下跌53%。

受此影響,匯豐股價直線下跌2.78%,截至收盤,報收57.75港元。

商譽減值、利潤縮水、高管頻繁變動,匯豐陷困境

財報顯示,匯豐控股的利潤縮水近三分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受商譽減值73億美元影響(注:“商譽”是指企業獲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種能力;“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是上市公司高管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種手段。)。

匯豐代理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在年報中解釋稱,商譽減值中最大的兩部分分別是與40億美元與全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有關,25億美元來自歐洲工商金融業務,反映其長期經濟增長率假設下調,以及全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的整頓計劃。

此外,2019年該集團的大部分盈利都來自於亞洲地區。

年報顯示,亞洲業務經調整除稅前利潤同比上升6%至186億美元,佔到了全球利潤的83.78%。儘管香港業務和英國分隔運作銀行HSBC UK於2019年內業務有所影響名單呈現出強大抗逆力,經調整收入分別上升7%和3%,墨西哥、印度、東盟和中國業內業務也有良好表現。對比之下,業績欠佳的主要是美國、歐洲相關業務,兩者的收入及除稅前利潤均下跌。

除了利潤縮水,近一年內,匯豐高管變動頻繁。

2019年8月,匯豐史上最年輕、上任僅18個月的CEO範寧(John Flint)請辭,祈耀年臨危受命,被委任為匯豐控股臨時集團行政總裁及董事。此外,麥浩智在2019年3月加入董事會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埃文斯勳爵於2019年4月自董事會退任,繆思成於2019年12月底退任執行懂事及集團風險總監,施俊仁爵士2020年2月退任集團副主席鍵高級獨立懂事,聶德偉接人高級獨立董事職位。

針對一系列的高管人事變動,匯豐表示,仍在進行集團行政總裁正式人選的評選工作,預期依照原定時間於6至12個月內作出委任。

▍集中資源、裁員重組,能否幫助匯豐實現“自我營救”?

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帶動集團利潤的增長,匯豐還在財報中宣佈了業務重組、集中核心資源、裁員不超過3.5萬人等措施,表示未來兩年內將進行大規模重組。

過去幾年,匯豐從其在亞洲的數十億美元投資中受益頗多,但歐洲和美國業務表現持續低迷,所以,本次重組計劃主要包括:

  • 重整集團內歐洲和美國的全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等表現欠佳的業務,進一步將資源集中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以及所有亞洲業務,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在2019年的經調整收入上升9%;

  • 通過提升效率、共享資源和投資於自動化和數碼技術來降成本;

  • 精簡架構,將工商金融業務和全球銀行業務的中後臺部門合併成為單一運作模型,將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和全球私人銀行業務整合,組成全新的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部門等。

此外,在亞洲和中東地區,匯豐計劃加強投資銀行業務實力,但會繼續以倫敦為環球投資銀行業務的中心;歐洲業務方面,計劃於2022年底前削減風險加權資產約35%;美國業務方面,目標是將美國業務重新定位為以國際客戶為本的企業銀行,並針對性提供零售銀行服務,並削減與美國環球資本市場業務相關的風險加權資產約45%;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方面,目標是讓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專注服務經營環球業務,並倚重匯豐國際網絡的企業和機構客戶。

匯豐還計劃在2022年底前削減風險加權資產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同時,由於在美國多年來表現不佳,為提高回報率,匯豐將關閉其224家分行中的約三分之一,並且僅針對國際和較富有客戶。

除了重組,“瘦身”裁員也將同步進行。祈耀年表示,未來三年,該行計劃全球裁減3.5萬名員工,從而在2022年實現45億美元的成本縮減計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該行在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有23.5萬名全職員工,相比去年9月底減少約2400人。其中,亞洲、歐洲、北美市場的員工比重分別達到54.7%、26.4%、6.6%。

為了降低成本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適應數字技術發展,近幾年銀行大規模裁員事件頻頻發生。彭博社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50餘家企業宣佈了裁員計劃,總計77780人,歐洲銀行則是裁員重災區,例如德意志銀行裁員1.8萬人,裕信銀行裁員8000人,桑坦德銀行裁員5400人等。

面對匯豐的一系列“自救”措施,祈耀年表示,“我們今天採取果斷行動去處理表現較差的業務,去重新分配資源予增長機會、去簡化業務,減少成本,為的就是推動業務增長。”

花旗也在其報告中對匯豐的一系列策略持樂觀態度,認為匯豐的新策略會令其2020年至2022年營運數據作出轉變,相信至2023年重組的效果會顯現,但重申對匯控“沽售”的投資評級及目標價5.1英鎊(約合51.49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