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個面孔》06

《大明王朝的七個面孔》06

很快魏忠賢當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雖然他一個字都不認識,但他可以找人把奏章翻譯成白話,然後他用白話批覆,接著那個人再給翻譯成文言文回覆在奏章上。就這樣一個文盲,開始執掌了大明朝的全部政務。但是魏忠賢畢竟沒幹過,也沒讀過書,所以在處理政務中不免鬧出了很多笑話,有時候人家的慣例他不懂,規矩他也不知道,但他認為錯了,就是錯了,誰說也沒用,為了掩蓋自己的無知,魏忠賢開始耍無賴,誰反對他,誰說出真相,他就搞誰。

魏忠賢不知道是不是用了海飛絲,他就是這麼自信,在別人眼裡啼笑皆非的事情,他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這大概就是無知者無畏吧。文化太低了,所以根本不懂羞恥是什麼意思。由於他的權力越來越大,捧臭腳的也就越來越多。魏忠賢就像中了彩票一樣,一夜乍富,而且還不是小富,是權傾天下的暴富。這個感覺甚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你根本無法想象他的膨脹感。魏忠賢甚至平常也開始試著穿龍袍,這是皇帝和藩王才有的待遇。魏忠賢為什麼如此膽大,他不知道前朝當權太監王振死在戰場上,全家老小被殺光,而另一個死太監劉瑾被活剮了的下場嗎?是的,他真的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之前沒讀過書,現在他當權了,更沒人跟他講這個故事了。

他的權力是皇帝給的,但問題是皇帝也沒讀過書,他更像是個技工,所以對於那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讀書人更是沒什麼好脾氣。像魏忠賢這樣有事沒事噴白話文的,反而皇帝看的更順眼。再加上幼年時候的經歷,以及奶媽客氏的關係,魏忠賢基本就跟親人差不多。所以皇帝更多是用魏忠賢來對付那些天天阻礙他做木匠活的文武百官們,他跟魏忠賢根本就是一夥的。群臣和大明朝的規矩,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這就是大明的官場,忠臣們自認為為了皇帝的利益可以不惜生命,而皇帝則對這些忠臣恨之入骨。因為這些忠臣口中的仁義道德,堯舜禹湯反襯出他們的自私,慵懶,無知,甚至混蛋。皇帝甚至覺得忠臣們根本就是狗仔隊一樣存在,嚴重干擾了他的生活。但是皇帝的文化水平,普遍沒有大臣高,而他一個人也說不過那麼多人,所以他就只能以暴制暴,動用武力。但他也知道,這麼幹是解氣,但對於自己的形象非常不好,還容易引來更多的攻擊和更大的麻煩,所以皇帝一般都會找一個替身當打手,這點我們在講朱棣的時候已經提到過了。所以後世子孫紛紛效仿,而太監往往就成了這個最好的幫手,讀書人是恥於當這個幫兇的,他們畢竟還有一點道德感,但太監沒有,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道德,只要皇帝高興,他們可以做任何事。

比如天啟朝,就有一幫號稱忠臣的人,他們叫做東林黨,說白了就是一堆政治憤青。這些人有能力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滿嘴仁義道德的傢伙,他們反對魏忠賢,其實就是反對太監干政違背祖訓。

後來他們終於開始對魏忠賢發起攻擊,找了個狀元,職場新人上書皇帝說皇帝只不過是傀儡,魏忠賢要庭仗這個人,但最後被就下來了。由此魏忠賢也感受到了威脅,有一幫人確實要置他於死地。所以為了自保,他也開始謀劃自己的勢力。

後來,左副都御史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24大罪狀,這被視為了東林黨對魏忠賢的總攻,之後奏章雪片般飛來,都是彈劾魏忠賢的。如果皇帝耳根子一軟,魏忠賢就肯定是身首異處。但天啟皇帝還是木匠一樣的存在,他最相信的就是客氏奶媽,對魏忠賢的忠誠從不懷疑,而對這些大臣的討厭卻越來越深。於是在這場攻擊中,天啟皇帝堅定不移的站在了魏忠賢一邊,這次東林黨確實漏算了皇帝的態度。這些書呆子憤青,根本不瞭解從小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天啟皇帝對於客氏和魏忠賢的感情,他們也根本不知道這位從小沒念過書天才木匠,根本就毫無歷史束縛感。這次總攻的失敗,必然會付出鮮血的代價。魏忠賢既然沒有被扳倒,那麼就該輪到東林黨倒黴了,那個上書的楊漣,最後被鐵釘子插入耳朵,身上被打得已經看不見一塊完整的肉,最後在獄中被折磨的慘死。

此次東林黨慘敗,而勢力此消彼長,魏忠賢的勢力越來越強,閹黨就此成型。甚至一些無恥文人,開始主動結交閹黨,投到了魏忠賢的門下。而魏忠賢呢?只要你是東林黨的對頭,就可以當我的徒子徒孫。所以一大批奸佞之徒,犯了罪的官員,都被魏忠賢招致麾下。雙方各取所需,這些官員靠著魏忠賢免死免罪,而魏忠賢則靠著他們在群臣中的地位,繼續打擊東林黨。

魏忠賢糾集了一幫犯了事的文臣武將,目的就是擴充勢力,自保的同時,也繼續打擊政敵東林黨。而他一個農民,實在沒有組織管理能力,所以他就採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模擬血親。他的下級就是乾兒子,乾兒子的下級就變成了幹孫子。最後他兒孫滿堂,很多官員也不要臉到了極點,甚至歲數比魏忠賢還大,主動上門認爺爺。如此一來,東林黨快速被幹掉了。幾個月就被清洗一空。但他們又犯了一個錯誤,他們覺得魏忠賢該有政治家的胸懷,他們辭職之後,魏忠賢就會放他們一馬,然而並非如此。你辭職之後,魏忠賢更是窮追猛打。對東林黨繼續屠殺。

在經濟學上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說法,而這同樣適用於官場,東林黨人雖然沒什麼用,但至少還有那麼一點道德感,而依附於魏忠賢的文人則一點道德都沒有了,所以東林黨被掃除之後,滿朝上下就開始了拍馬屁比賽。甚至所有的好事,都要想辦法跟魏忠賢扯上關係,然後文人上表,請求封賞魏忠賢,一時間這就成了一種流行時尚。有的文人甚至要達到鶴立雞群的效果,無所不用其極,說要給魏忠賢建立生祠,這就相當於跟古代聖賢並列了。還要皇帝封魏忠賢九千九百歲。而此時的魏忠賢就沉浸在這樣的毒品之中。他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清醒,也不想清醒。而他掌管的東廠,此時也很猖獗,誰要敢說他不好,立馬就殺。有個故事廣為流傳,說四個人密室飲酒,結果一個人喝醉了大罵魏忠賢,而其他三個人臉都嚇綠了,一聲都不敢吭。突然東廠侍衛破門而入,罵人者被活活扒皮折磨致死,而另外三個人一生不吭沒有附和,還得到了獎勵,可見當時的黑色恐怖多麼嚴重。

但其實,這時候魏忠賢沒文化的弱點就體現出來了,被這文人拿來當槍用,他自己根本就沒想清楚,自己的得勢是完全建立在天啟皇帝這個木匠的基礎上的。一但皇帝換了,他什麼也不是。魏忠賢並沒有野心,他真的只想當九千歲,覺得這麼過下去挺好。而沒有再進一步,取天下而代之。也沒有培植自己的死士。他權傾天下但也只是混日子而已。結果悲劇來了,天啟皇帝23歲這年突然得了重病,作者說可能是急性腎炎。中醫最怕的就是發炎,基本上沒有好辦法治療。而此時的魏忠賢也才60歲,他盡心盡力的照顧皇帝,但三個月後,皇帝駕崩。由於這輩子朱由校光想著做木匠了,並沒留下沒兒子,所以由他的弟弟朱由檢繼位,這就是崇禎皇帝。魏忠賢哭的昏天黑地,此時他是真的悲痛,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已經大難臨頭。

這時候那幫投機的文武大臣們,畢竟多讀過幾年書,腦子好使的多。這幫人別看救國無方,撈錢有數,心裡還是很清楚的,一看到崇禎帝那個樣,就知道這是一個跟天啟皇帝完全相反的人,天啟皇帝完全不理政務,而崇禎皇帝則一心要救國,再加上看不慣魏忠賢的飛揚跋扈,也沒有任何感情,只有仇恨。所以他們藉此判斷崇禎必然會除掉魏忠賢。既然已經嗅出了危險的氣氛,他們開始紛紛跟魏忠賢劃清界限,甚至有的還故意碰瓷製造事端,留下反對魏忠賢的證據。

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個人也是個偏激狂,總想著匡扶社稷,出發點是好的,只是能力實在有限。而他一生中做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除掉魏忠賢,這看起來是個艱難的任務。但當崇禎試探了幾次之後發現,魏忠賢只是一紙紙老虎,原來大家怕他是因為狐假虎威,而現在老虎要對付狐狸了,其他人自然也就知道該站到哪一邊!天啟的年號還沒改成崇禎,魏忠賢就已經滾蛋回家了,而崇禎也知道斬草要除根,所以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人給了指示,魏忠賢在回家的路上上吊自殺。但這還不算完,崇禎皇帝不解恨,又把他從地底下挖出來然後又凌遲了一把。魏忠賢就這麼幹掉了,他揮一揮衣袖,真的一片雲彩也沒帶走,留下的只有萬世罵名。魏忠賢的一生,最後印證了那句話,上帝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如果天啟沒有這麼快成為皇帝,魏忠賢可能還是可以得以善終的。他的家人朋友也不會最後都落得被抄家滅族的悲慘下場。魏忠賢雖然一度權傾天下,但他的政治智慧,確實差的太多了。這個權謀的舞臺根本就不適合他這樣一個傻太監。

說完了一個大奸大惡的傻太監,我們來講下一張面孔,這個人叫做張獻忠,在歷史書上他是正面人物,是個農民起義領袖,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殺人魔王,是一個畜生。張獻忠率領農民軍攻破重慶城,為了懲戒抵抗的明軍,張獻忠決定每個被俘虜的士兵都要剁去右手。而此時被俘虜的士兵怎麼想,他們感到了十二萬分的慶幸,因為通常張獻忠會殺的城裡一個不留。

我們剛才提到了崇禎繼位,這是一個勵精圖治,力求匡扶社稷的皇帝,出發點是好的。而實際上他的能力確實很差,甚至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還不如他那個木匠哥哥統治的時候天下太平。崇禎時期明末農民起義此消彼長,到處都是流寇。我們歷史書上說這是農民反對地主和封建王朝的反抗精神,但其實他們只不過是湊在一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說是農民起義,其實跟土匪也差不了多少。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一個是李自成,一個就是張獻忠。李自成佔領了北邊,而張獻忠幹不過李自成,所以只能去南邊發展了。為了給自己找個大本營,他相中了四川這個地方。當年劉邦,劉備都是把四川當成了大後方,這裡易守難攻,非常適合發展。而且明朝的四川,早已經成了天府之國,除了有地勢險要這個特點外,土地肥沃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於是崇禎17年,張獻忠率軍進入四川,此時的明軍戰鬥力太差,根本就沒對張獻忠造成什麼干擾,於是重慶就被攻破了。後來統計,重慶城破被殺者萬人,被斬斷手臂的人達到3萬7000人。

農民起義軍的軍紀其實是極差的,一般跟土匪差不多,到哪都是搶東西殺人。張獻忠一直以來宣傳的口號就是投降則草木不動,抗拒就老幼不留。李自成也是這樣,放一聲炮,你要出城投降,放兩聲炮裡面的有錢人要舉著東西出來迎接,第三聲炮全城老百姓要跪著迎接闖王入城,否則攻城之後,必然大屠殺。所以,別老覺得農民起義軍很正義,很高大上,其實就是一群流賊,老百姓避之唯恐不及,只不過我們一直在正面宣傳而已,為什麼非得要正面宣傳農民起義軍呢,大家可以想一下。農民反抗肯定是因為被壓迫到了極致,甚至吃不上飯要餓死了,活不下去才會有造反的動力,但他們糾結在一起,絕不是要反帝反封建,也不是反地主,而是希望自己能當上地主,甚至當上皇帝,他們拿起武器只是為了欺負別的沒有拿起武器的農民。這就是中國農民起義的本質。沒有那麼高大上,只是一種應激反應而已。而對於天下的老百姓來說,無論哪撥農民當了皇帝結果都是一樣。

所謂起義軍一開始就是跟打群架一樣,由於他們都是被逼到絕境的農民所以戰鬥意志很堅定,普通的地方武裝根本不想玩命,所以農民起義剛開始往往都能迅速取得成功,等朝廷大兵壓境,開始用正規軍鎮壓的時候,農民起義的麻煩就來了。於是也就只能打到哪算哪,由於物資供給不上,所以為了生存也就只能搶奪殺人。大部分起義軍也根本沒有規劃,也沒有理想,都是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所以往往為所欲為。只求快樂一時,比如張獻忠,他搶來的美女基本就留宿快活一晚,第二天怕成為行軍路上的累贅,所以一般拉出去殺掉。還有他們攻城的時候,一般都讓女人小孩在最前面叫罵,不出聲的就立即殺死。還有的把上百個小孩聚在一起,拿火燒著玩,然後激怒守城的官兵從而誘其出戰。現在聽起來都令人髮指,甚至比日本鬼子還要狠。老百姓遇上這些魔王就算是倒了血黴了。

這些魔鬼們,幾天前可能還是樸實的農民,你去找他藉口水,他可能還會跟你熱情的聊會天,但生活所迫,讓這些本來樸實的農民完全喪失了人性。他們遭受到了畜生一樣的待遇,所以也開始變成畜生一樣回饋這個社會。史書記載明末農民起義軍中,經常以殺人為樂,把孩子扔進油鍋只為取樂,和平年代的我們也許根本無法想象。而張獻忠就是這樣一個以殺人為樂的大魔王。

講明朝的這第五張面孔,殺人魔王張獻忠,他出生在延安,是陝北青年。這本是一個民風淳樸的地方。他爹媽是個小販,只能靠倒騰點東西養家餬口,而張獻忠小時候幾乎把能吃的苦都吃過。爹媽讓他念書,他卻只對舞槍弄棒感興趣。由於善於打架,在當地有個外號叫做黃虎。早早成為了鄉里一霸。後來他不知道怎麼就混成了一個捕快,也就是現在的地方公安局的刑警。在那個年代警匪不分家,捕快往往都有流氓的特質,比如武松和秦瓊都有發配的經歷。後來張獻忠被開除了,他又變成了一個邊兵,說好聽的是個兵,其實就是被髮配了,屬於一個半囚徒的職業。跟林沖一樣,臉上刺了字,到邊境上做苦工。所以根據這些歷史碎片,我們可以判斷,張獻忠並不是什麼良民,肯定是因為犯了事,所以才被充軍發配的。而在軍隊這個監獄裡,張獻忠相當於上了一會軍校,把行軍打仗組織管理,徹底摸了個遍,這對他以後造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後來張獻忠投奔所謂的義軍,說白了就是農民武裝,他也是從一個小頭目幹起,憑著智力和勇猛很快就做到了將領,那會的起義軍信奉一句話,打仗靠流氓, 因為他們不怕死,所以張獻忠自己是流氓,他也善於結交這些流氓,所以慢慢的他的部隊的戰鬥力要遠遠高於其他的起義軍。據說他手下的士兵通常渾身都是疤痕,就喜歡幹仗,聽說官兵來了就興奮。其實也不難理解,這些人的存在價值就是打仗,所以打仗自然跟打獵一樣。雖然危險,但也有巨大的利益和好處,這些人可以通過打仗升官,更可以通過打仗撈到錢財美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