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中小村,八旬老夫妻住無圍牆農家院,熱騰的土炕很暖人


寒冷的冬日,筆者驅車穿越秦嶺時,在路邊看到一個座落在山坡上的小村莊,村中的房子古樸,如同兒時的老家,且村中的道路高高低低,用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砌鋪成,蜿蜒著通向每一戶人家,這場景吸引筆者忍不住就停了車想去看一看。

走進村子,在距路邊不遠的一戶沒有圍牆的人家,筆者聽到“咚咚”的聲音從房後傳來,循著聲音的方向,繞過院子,看到頭戴線帽的大爺正拿著斧頭劈柴。經與大爺聊天得知,他姓解,今年79歲,和老伴住在一起。夫妻倆有5個子女,都已搬到了山外生活。“我們是十年前從山那邊的溝裡搬過來的,這裡離公路近,交通方便。搬來時沒有住的地方,正好這兩間房子別人不要了,我們就住了進來。”解大爺邊劈柴邊說。

在解大爺家房子的山牆邊,碼放著一大堆劈好的柴,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而又嚴絲合縫地堆積在一起,就像平凡踏實的農家歲月。解大爺說,山裡人都是這樣,有時間了撿拾些枯樹枝揹回來,收拾成方便燒火用的劈柴,“我們這裡還是以燒柴為主,攢的這些柴做飯可以用好幾年呢。”


解大爺劈了一會柴,走到臥房門前休息,房間裡坐著的是他的老伴。解大爺向筆者介紹,從山裡搬到村裡後,交通方便了很多,與之前比,生活也好了一些,但相對山外的村莊還是比較艱苦,因為退耕還林,人均土地少,每個人只有幾分地,每年只能種點玉米和豆子。老人說,現在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家裡的農產品能夠賣出去了,每天從公路上來往的車很多,經常有人停下來買村裡的土雞蛋和土蜂蜜。

解大爺的老伴姓席,今年80歲。因氣溫下降,山裡的溫度已經到了零下2度左右,席大娘準備把炕燒一燒。“山裡比山下冷,加上我們年齡大了,人老怕冷,每天都得燒炕,否則冷得受不了。”解大爺介紹說。

這是老人家裡燒炕用的火口。火口通向內屋的土坑,火口上的整面牆被常年的煙火燻得黝黑,可以看出來房屋已年長日久。除了土牆,屋內腳下的地面也是裸土,房間內的櫃子、板凳還是幾十年前的樣式,很多地方被磨得漆黑髮亮。因為房間不通風,燒柴的濃煙瀰漫在房間裡,嗆得人睜不開眼。


“別看房子不好,把炕燒好後,坐在炕上舒服著呢,俗話不是說‘老婆孩子熱炕頭’嘛。”解大爺笑著說,孩子們都在山外生活,家裡就他和老伴倆,冬天沒啥事情做,除了一天兩頓飯,剩下的時間就是休息,“雖說和老伴生活了一輩子,相互之間的話也不多了,但有老伴在,日子就覺得有滋味。”

解大爺說,他的身體沒啥大毛病,就是腿不行,走不了遠路,老伴卻渾身是病,吃藥打針都不頂事,所以大多時候都靠孩子們支援,“不過,我在院子裡養了幾箱土蜂,因為土蜂一年只取一次蜜,價格比較貴,所以一年能有一千多元的額外收入,夠我們倆平時的零花錢,也知足了。”在老人家裡停留了一個多小時,因為要趕路,筆者和兩位老人揮手告別。圖為席大娘站在門口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