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師非常節儉不願花錢,怎麼回事?

薛欽維


退休老師節儉,應該是那輩人一貫節儉養成的習慣,和年齡有關。

我知道的一位老師,叫蒲仲模,家徒四壁,沒有像樣的傢俱,除了一個小電視,沒有其他電器,連家裡的床單都是用補丁補過的,可是他把家裡的90萬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學校,這是怎麼回事呢?

退休老師非常節儉,要看他在哪當面節儉,如果自己節儉,但在公益事業上從不小器,這樣的人就非常值得尊敬,是一個有大愛的人。


紫羽說


這不要認為他們愛過窮日子

不要認為他們摳門,

這裡面原因可能你不知道。

我身邊就有個退休老師,年近八旬,雖有那麼高的退休金,但生活很節儉,大魚大肉都很少吃,衣服洗白了還在穿,鄰居們就對他指指點點的。去年,老教師的孫子又是買房又是結婚,他當時就給了三十萬,原來他省吃儉用的,是在為孫子著想。

其實,老教師這樣做,我們應該要理解才對。



悠然望明月


我就是教師,談談我的看法。因為大多數教師是有理性的。早在七八十年代,教師的工資非常低,且沒有任何其它收入,就必須做精細安排,以保證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農民地裡有產出,不花錢的地方多。工人在廠裡有獎金,有各種補貼,各種福利待遇,有公房可住,近水樓臺先得月,年節發放各種物品,膽大枉為的想方設法偷拿廠裡的東西去用,去賣。開車的也有外撈,有“十個司機九個賊”之說。鐵路的坐車不花錢,商店的職工可以買到便宜商品,可以短斤少兩自己撈下。六十年代,中心校的書記老婆給供銷社的賣副食的店員當保姆,一個月僅僅給九元錢。那時農村教師家屬和供銷社家屬都在生產隊分口糧,一年全家口糧一次交齊,教師拿不出,而供銷社則輕鬆拿出來。教師的日子非常寒酸,被人瞧不起,教師只能緊衣縮食,被人稱為“小扣”。有個段子,說大街上有人戴個眼鏡,小臉煞白的,進飯店吃麵條的,不用說肯定是老師。教師只能靠那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穿的又不能太破,錢不夠花了又不能去偷,不節儉點咋辦。


桃林寓公


當老師的不退休也是斤斤計較扣扣搜搜的,找老婆找老公儘量不要找當老師的,我在超市賣菜了,地方小,都混個臉熟,有幾個老師,買菜喜歡把葉子宰乾淨了,把豆角摘好了,稱重,,看到他們,都懶得理了,宰吧,反正不是我家的


柞樹葉


先說個故事吧,其實也不是個故事,是事實。

兒時,在一個夥伴家玩,幾個小娃一起躲貓貓,在她家偏房內發現一個燈塔還是河塔?(給夜行船指引方向),發現裡面裝了滿滿的稻穀,覺得很奇怪。

那個季節,舊糧應是不多,新糧未收之時。那時的農村,可以說沒有其它經濟收入,豐收的稻穀交完上交替留,餘下的一分為二,一部分賣給販子換點孩子們學雜費及家中日常開支,另一部分儲存夠全家吃飯就是富裕人家了,哪還有谷裝在家不換錢滴。

很好奇就問了小夥伴,小夥伴多時就問她媽媽,她媽媽告訴我們,說有餘糧一定要存點,雖然等季節新糧就出來了,但是老百姓是靠天吃飯,怕年成不好,失收也是有可能的事。真到那時候找誰去要飯吃?所以少穿花衣也要保證家裡有一定的吃的,有了吃就會有好身體。雖然那時小,也聽懂了。

關於退休教師節儉不捨得花銷這個問題,個人覺得:

一是窮過,苦過,為難過,二是勤儉節約是美德,三是珍惜,懂得!

窮過苦過的日子,年紀大的人都經歷過。老人們都知道什麼都是來之不易,鋪張浪費可恥,有句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盤算不好一世窮。特別是老師,大部分做事是有規劃條理的,習慣了獨立安排好自己老年生活。

所有退休老人的生活都是經歷了起起伏伏,明白了沒有一輩子的坦途,更加懂得飽年不忘饑年慌,多備些錢財未雨綢繆也是件好事啊,起碼多攢些不用晩輩們管也是兒女的福氣啊!



阿娟的生活記錄


退休老師非常節儉,不願花錢,他是不願花一分錢在公益上,還是不願花在家人身上,這是脾氣性格決定了他的行為,因為他自己平時都很節儉,不願為他人付出任何,想想都在情理之中,不能應為他的節儉而受到人們的指責,人各有志不能強求


用戶名王笑


節儉跟職業和年齡無關。他是一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你說的這個人是退休老師,那麼他的年齡應該六十多啦!這個年齡段的人,都經歷了過去很苦的一段歲月,也許是那時候原生家庭或者時代保留下來的習慣。這種人大家都覺得是摳門,小氣,其實,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無可厚非的,就像有的人喜歡用信用卡過日子一樣,生活方式而已,只不過兩個極端罷了。


GMRPLH


[喜歡NEW生活的人都在看,點擊右上方加關注]


題主問,退休老師非常節儉,不願花錢,怎麼會事?我覺得身邊這樣的事例好多,他們都有各自的原因,但絕大部分還是為了孩子。

那麼為什麼這些退休老師這麼節儉呢?我考慮了一下,有下面兩個原因。

一、在他們的腦子裡,兒孫是他們的所有,他們要把一切獻給兒孫。

用含辛茹苦這樣來形容他們一點都不過分,生命不息,勞動不止,捨不得吃,捨不得穿。

我這裡有一個故事與大家分享。老倆口是我的老師,現在年齡接近80歲了,就住在我們村子裡。他們雖然退休金每個月可以拿到一萬八九,但他們仍然非常辛苦,那可是我們那兒遠近文明的“勞動模範”。他們春夏秋冬沒有一天閒著,他們既要種地,又要養豬。夏天帶一個草帽,穿著勞動服在田間幹活兒,澆地施肥翻地。他家附近有個養雞場 ,他們就時常到這家養雞場拉雞糞回家當農家肥。幹完農田活兒再餵豬,切豬食,拌豬食,幹個不停,真的比農民們還要操勞。

他們不僅是“勞動模範”,還是生活節儉的模範。平常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時候中午老倆口不炒什麼菜,就是飯一泡就鹹菜,在我們看來真是又苦又累啊。那些鄰居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啊?他就跟人家訴苦,說要給孫子在城裡買房子,買車子,不是一個錢兩個錢能解決的,去年一年就給大孫子30萬,今年還得繼續給,給完了大孫子 ,二孫子也得給啊。原來他們省吃儉用,都是為了孩子。

二、始終把節儉和勤勞作為一種美德來保持,時間長了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還是上面講的兩位退休老師,記得在我們上學的時候,他們就是白天在學校給我們上課當老師,教完學他們就回家勞動當農民了。其實我們仔細看一看,不難發現退休老師是這樣,我們身邊的許多老年人退了休以後的生活,也是非常的節儉,捨不得花錢,捨不得吃和穿。平時他們不願意多花錢,只要能不花的,他們就不花,從來不會多花一分錢,浪費一分錢。他們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他們知道財富得來都不易。他們始終把節儉和勤勞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慢慢地他們把這種美德就變成了他們生活的一種習慣了。

總之,退休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到晚年了,仍然這麼辛苦勞累,真是令人敬佩。在此衷心地祝福退休老師晚年幸福!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加我關注並點贊,轉發收藏。


NEW生活


絕大多數教師的收入,是相對較低的,而且收入來源比較單一。

那些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收入,更是非常有限。

教師的職業,註定了其社會關係相對簡單,教育的本身也在限制約束著教師的生活行為方式相對簡單,雖然時代發展了不少,但教師在消費上仍然與其它行業的消費比較相對簡單,這個原因一是教師收入相對少,二是作為教師需要專心的投入教學,困而對消費追求也較少。

尤其是退休了的教師,一輩子教書育人,生活的經歷讓他們更加看談浮華,追求簡樸,他們的大多數,都會保持非常節儉的生活態度,許多人到老,都是如此!有不少人甚至把辛苦的積蓄,捐獻社會!


太極老翁不算大


退休的老師應該是六十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時值新中國創建初期。那時家與國底子薄,他們必須勤儉節約,按計劃經濟生活。他們和同年代出生的其他民眾一樣,走過艱苦的生活歷程,比較珍惜一切物質,節儉已經成為他們的良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