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今天话题的契机来自两点。前几天,偶然刷微博看见大家在转发音乐博主@李昂星 唱的「魔幻的双黄连」,点开一听,除了有被笑到以外,也发现这段日子以来,喜欢音乐的朋友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抒发情绪和观点。

另一方面,一篇赈灾歌曲有没有人要听的推文在朋友圈疯转,一时间,关于这个截点是否是正能量歌曲诞生的好时机,以及坂本龙一的一番言论引发关于「音乐治愈力」的讨论受到了各方热议。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这两点看起来挺矛盾的,但这段日子以来,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就是很矛盾的吗?


后来我索性联系到了李昂星本人,想看看这么一个素不相识的素人音乐爱好者,是出于怎样的动机,愿意在此时用音乐给大家快乐,也许还伴随着些思考。


李昂星,95后,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按他自己的话来讲,「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音乐经历」,除了参加一些业余性质的歌唱大赛,最满足的也不过是19年拿到「温莎当下·麦克成风」的总冠军。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 李昂星

在接到我的采访邀请时,他是羞涩,甚至有点尴尬的。我猜想他一定认为自己并不是专业音乐人,只是一时兴起在网上发了几首歌,怎么能接受音乐媒体的采访呢?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表明了态度:和你聊聊,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在目前的疫情阶段,像你这样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是怎样的心态和状态。


的确,李昂星算不上职业音乐人,可以算是迄今为止我们采访的第一个素人朋友,诚然代表性很有限。但和他聊完以后,我发现他的一些想法尽管有些稚嫩,但着实也很简单纯粹,让我不禁反思那篇被疯转热议的文章,或许正是忽略了这份简单纯粹的「喜爱」,和对坂本龙一话语的不完全解读,而导致其有失偏颇。


一个普普通通音乐爱好者的心声,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在疫情特殊期间的精神面貌。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听歌

不就是图个简单快乐


李昂星作为音乐人的身份,已入驻网易云音乐,是个音乐原创视频达人,翻唱了不少歌曲,也有自己的原创作品,圈起了一亩三分人气。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 李昂星网易云音乐主页


虽然一直将自己定位于独立音乐人,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离一位合格的原创音乐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音乐是他的心头好,由于大学期间浓郁的氛围,便开始尝试自己弹琴唱歌、录视频,也会参与一些歌唱大赛、演出和商业合作。


「我比较纠结,以前一直是唱别人的歌,17年的时候认识了做原创音乐的朋友,跟我说要有自己的歌才能走得远,我才开始创作」,于是,李昂星便开始不甘于只做一名网络翻唱歌手,从自娱自乐的写写哼哼,到现在努力认真创作完整的作品。


总是很努力,低调又帅气

他们说我天生万人迷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反正不是去西天取经

风风风追着风

梦梦梦做个梦

你他她都不懂

我是我自己的英雄


除了前不久陆续上传的「野味disco」、「魔幻的双黄连」和「探红十字会」(已被xx),昨天又上传了洗脑歌曲「假期不香」。在知名乐评人@幻灭妖僧 和知名读物博主@力争做个人 帮他改编歌词后,李昂星或许也没有想到,这几首改编歌词后的流行歌曲能受到大家的喜爱。


一时间私信箱炸了,几乎全是鼓励他的话语,李昂星说很感动,也给自己增添了许多信心。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我对自己认识很清楚,我写不出来高深的作品,我只能用音乐去表达当下我自己的感受」,李昂星诚实地说道。我问他为何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认知,或许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后也可以创作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李昂星想了想,「不知道或许吧,但我更乐意让别人听了我的歌能很高兴,乐呵乐呵,听歌不就是图个简单快乐。心情不好了听了可以心情好,心情好听了可以心情更好」。


是啊,这段时间我们接收到的负能量还不够多吗?通常大家喜欢通过文字来表述观点,但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调侃的歌词配以轻松的旋律,自然也可以成为这段压抑时期我们抒发情绪的方式。


在和很多音乐人对话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无论何种曲风流派,用音乐来传递正能量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这份简单的诉求也正是因为,

音乐最初给予了他们积极乐观的鼓舞,才促成了将这份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变的热爱。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关于音乐的治愈力 请尊重个体感受的差异


那篇被热议的关于赈灾歌曲有没有人要听的文章李昂星也看到了,我也顺势问了他的观点:


「1. 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果一个人因为这场灾害收到了身体上的伤痛,这时候你给他耳朵里塞副耳机说,来,听了就不疼了。这完全就是扯犊子。但是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这场灾害而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这个时候可能音乐能抚慰他的心灵,告诉他这个世上仍有美好,我觉得这是所谓的音乐的治愈」。


「2. 对音乐的感受确实因人而异,一百个人眼里还有一百个林黛玉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的人觉得感动,有的人觉得不行,为什么你觉得音乐不能治愈,就得让所有人觉得音乐不能治愈,不能传达能量呢?」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我是赞同李昂星的观点的,坂本龙一的那段话中也强调,「自己也被音乐抚慰过,但那并不是说音乐本身具有安慰和治愈一类的物理性的东西」,我们仅仅是通过感知觉推动情绪情感从而促使个体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私密感受,当然,这其中也有对「治愈」一词在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上的理解偏差。


从这一点而言,面对中国地区文化间的巨大差异,我们就更应当尊重个体感受层面的差异性。发达城市的人群更有机会接收到新鲜前沿的信息,听到我们所谓的「好的」、「高级的」音乐,而相对闭塞落后地域的人们,可能会更喜欢一些「通俗的」,甚至「恶俗的」歌曲,这不是耳朵的过失,更不是音乐的失职。


也就正是坂本龙一所说的:音乐的感动基本上是个人的偶然的「误解」,是很随意的东西,换一个时刻和地点,感受或许会完全不同。那么在音乐领域内,为何我们不能接受「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呢?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我们都有曾经非常喜欢一首歌,如今听来毫无感觉的经历吧?也会对以前认为索然无味的音乐,突然某一天越听越有感觉。回到疫情当下,每个人都百感交集,无论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境地,还是有幸尚处安全地带,我们的心情都在被疫情牵动。


此时此刻,无论什么样的音乐,如能通过个人偶然的「误解」,稍许平复我们的焦虑和恐慌,也是艺术的宽容给予人类的慰藉。


「还有我想知道,如果做音乐抱着治愈他人传递能量心态来做,丢脸在哪里?说这话自己不觉得丢脸吗?」李昂星说道。


的确,能够达成坂本龙一如此境界的毕竟是极少数的艺术家,他们已经与音乐融为了一体,感知理解音乐的方式与深度必然与我们常人不同,不能说坂本龙一出于艺术层面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我们抓着标杆偶像的个人立场置于当下特殊的环境氛围中,套上个人的曲解和意淫,是否恰当?还有待商榷。


「有些公众号就是喜欢哗众取宠,一定要写点自认为高级的东西来展现自己,你觉得low你可以不听,但你不要diss,还要鼓动别人跟你一起diss。虽然有些打着音乐人的名头写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公益歌曲博关注,我也觉得很low」。


李昂星的这些话也是我认同的,疫情蔓延下,有动机去创作音乐是很好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去鼓舞同胞也没有错,但若是在万众瞩目的灾难面前,还想着怎样蹭流量、热点和人气,未免也太自私狭隘了。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 来自李昂星微博网友热评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音乐的单纯里 理应有单纯的喜爱


前段时间看完坂本龙一的音乐纪录片「终曲」,为之动容,其中有两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海啸过后捞出的「僵尸钢琴」在坂本龙一的指尖弹出了富有生命力的悲悯之音;另一个是坂本龙一在做采样实验时将水桶套在头上,去倾听雨滴砸落的声响。


坂本龙一在自传中也说过,他一开始是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音乐艺术家的,是后来逐渐在习得器乐和作曲技能的过程中,与之产生了深度连结,这份连结最终使之觉知到内心早已滋生出对音乐的依恋和热爱。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来源电影「终曲」


和李昂星的对话最后,我也有问过他对于音乐的期盼,他说得非常简单,「就是要坚持唱歌,总有一天会让所有人都认识我」,其中充满着年轻气盛的活力与决心。


一边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大家,一边是刚刚起步的普通爱好者,尽管表述、表现程度不同,但从中却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纯粹的感染力下,推动一份爱好和志向的强劲力量。


这段时间,发表赈灾歌曲的音乐人的确很多,有一线主流的歌手,林俊杰、李荣浩、邓紫棋等,也有大批独立音乐圈知名或不知名的音乐人。主流歌手有拥趸之优势,创作的歌曲自然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但对于那些小众独立的原创音乐人而言,或许很多人的作品难免继续默默无闻。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来源电影「终曲」


但无论有名或无名,他们都在进行创作,将音乐这一熟知的艺术语言,用来表达对灾难的共情和对人的关怀。好听不好听,「高级」不「高级」是能力问题,五指有长短,但四季更是有冷暖,我们不应当在如今已然人心涣散混沌迷茫的时期,用安然无事的心态如此苛责和评断。


我也更愿意相信,哗众取宠之人必然是极少数。


尤其对于那些刚起步的音乐人而言,更需要支持与鼓励,天赋不可求,但技术是能够在后天得以精进的,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或许我们才更能感知音乐艺术不同切面的光芒所散发的温度。


最后,借李昂星的话收尾,「这次疫情真的很严重,希望能早点过去,伤亡少一点」。


抗疫歌曲可以不听,但音乐不能不爱

△来源电影「终曲」


- 以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