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眾志成城,抗"疫"到底

從2月2日開始,鳳陽縣官塘鎮先後有6人感染新冠肺炎,大量密切接觸者被隔離和居家觀察,一時間,群眾十分惶恐、談疫色變。緊急時刻,鳳陽縣委、縣政府堅持靠前指揮,迅速研究部署作戰計劃,主要負責同志堅持每日到疫點督導,給幹部加油打氣,給群眾傳遞信心。鎮黨委、政府迎難而上,迅速採取封村鎖戶、隔離訪視、消殺測溫等措施,廣大黨員幹部舍小家為大家,第一時間衝鋒在前,為群眾牢牢築起阻隔疫情的"防火牆"。

這個事,我來做

"官塘鎮從武漢返鄉人員有多少,密切接觸人員有多少,必須清楚掌握,精確到人!"

"收到,這個事情,我來做!"

自疫情爆發以來,分管醫療衛生工作的官塘鎮副鎮長王莉,還未嘗到年味,就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連天加夜準備防疫材料、佈置推進工作。官塘鎮疫情發生以後,王莉作為縣委駐官塘鎮前線封村指揮部綜合組負責人,工作量陡然增加,她不僅要做好每天訪視、測溫、消殺、送餐等各類信息彙總,還要做好上下銜接工作。在巨大的壓力下,王莉沒有退縮,她迎難而上,圓滿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新聞報道說官塘又有一人確診了,你在那一定要做好防護啊!"丈夫很擔心她。

"我這沒事,放心吧,你自己也要照顧好自己!閨女今天生日你跟她視頻了沒,我這忙,先這樣吧"。

離開女兒已經二十多天,生日到了也只能在視頻裡說聲生日快樂!既擔心丈夫,又心疼女兒,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衝鋒在前是使命,"這個事,我來!"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這一戶,我來包

"官塘村李某某已經確診,他家人需要一名村幹部包保…"

"我來,讓我來包!",聯繫村領導的話還沒有說完,光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桂秀就搶過了話茬。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劉桂秀始終堅守在疫情一線,白天走村入戶摸排外地返鄉人群、宣傳防疫知識,晚上在道路卡點蹲守,勸返來往車輛和行人。時間就是生命,疫情發生以後,劉桂秀顧不上休息,連夜配合黨委政府對疫點組織實施管控。第二天,為了確保工作萬無一失,她又全面走訪摸排密切接觸者,切實把人員軌跡摸清、把措施坐實。

"劉書記,我家沒有面了""劉姐,我家缺蔬菜了"她每天要接到幾十個這樣的電話,每一次接完電話,她都把群眾的詳細需求登記在冊,然後跟超市對接,待物資達到後,第一時間為村民配送,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才結束。兒子李晗看到媽媽如此辛苦,想著為媽媽分擔點任務,於是主動遞交了請戰書,負責村裡日常物資配送工作。"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身體素質好,搬米搬油換煤氣我都能上。"李晗樂呵呵地說到。

這個時候,我要去

"李隊長,官塘鎮有疑似病例了!假期也延長了,近期你不要過來了"

"這個時候,我要去!"

官塘鎮疫情發生以後,官塘鎮鳳龍社區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李川川主動放棄假期,第一時間重返工作崗位,主動請戰加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鳳龍社區全覆蓋開展流入人員大排查,特別是2月1日以後蚌埠、淮南、合肥等地回來的人員,做到一人不漏,及時上報!"他每天電話微信裡傳來的都是上百條類似的消息,白天,他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協助村裡關停公共經營場所,晚上他奔赴卡點值守,勸返往來車輛和行人。

"今天降溫了,要注意保暖,別感冒了,家裡一切都好,不要掛念。"妻子發來信息說。"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儘早打贏這場戰役,早點回家。"

"這個時候,我要去"是一名戰士的果敢和英勇。

這個飯,我來送

"官塘村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及親屬已經被隔離了,需要安排一個人配送一日三餐,每天送到家門口!"

"這個飯,我來送!"

官塘鎮官塘村村委委員、入黨積極分子潘錦蘇,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當時疫情尚不明朗,村民人心惶惶,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潘錦蘇沒有猶豫,迎難而上,主動承擔了這個重擔。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疫情面前,人人有責,作為村幹部,我不上誰上。

每次為密切接觸者配送一日三餐和生活用品時,都要穿上防護服,潘錦蘇用最短時間掌握了防護服的穿脫要領,每次119人的營養餐送下來,潘錦蘇都大汗淋漓,雖然面對著未知的風險,但聽到村鄰的一句"謝謝,辛苦了",他心裡卻是異常的甜。晚上休息時,他還主動加入到道路卡口值班中來,幫助勸返人員、隔離人流車流,實行最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在戰"疫"前線,"這個飯,我來送"的挺身而出,彰顯了基層幹部的勇敢和無畏。

這個崗,我來站

"現在管控壓力增大,村裡新設了兩個卡點,我們現在人手嚴重不足。"

"讓我來,這個崗,我來站!"

淮安村老黨員吳懷周應聲答到,他生於1951年,是一位有著22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名貧困戶。自疫情爆發以來,村裡黨員幹部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看到黨員幹部們奔走忙碌的身影時,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滌盪著這名老黨員的內心。"身為貧困戶,我享受了黨的好政策,我要報答黨和國家;作為一名黨員,我更應該帶頭做出榜樣,為了村民生命安全,我願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這個崗,我來站"。

說服家人之後,老吳戴上紅袖章就正式上崗了,他主要負責在淮安新村四岔路卡點值守,嚴格控制人、車進出。一天站下來,雖然累得腰痠背痛,但是他卻說:只要大家都平安,我累的值!

"這個崗,我來站",是一名老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的初心和使命。

這幾戶,我來量

"每天要對密接接觸者訪視2次,需要消毒、量體溫。"

"潘東組這幾戶,我來去量!",官塘村村醫徐葉林主動舉起了手。官塘村潘東組是確診者潘某的居住地,有14名密切接觸者,全部是潘某的鄰居,是疫點中的疫點。在很多人避之不及的時候,徐葉林沒有退縮,主動請纓,連續20多天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麻煩量下體溫,今天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的情況,有的話一定要及時跟我們說",這是徐葉林每天說的最多的話,他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門訪視、測量體溫、消毒消殺,並將訪視的詳細情況記錄在冊。同時,他還擔負著對異常情況進行預檢分診的任務,堅決把好第一道關口,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這幾戶,我來量"的衝鋒在前,彰顯了基層醫務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疫情發生以來,官塘鎮村幹部三軍用命、黨員群眾聞令而行,舉全鎮之力封源頭、禁輸出,想一切辦法阻傳播、防擴散,用所有感情保供應、暖人心。目前,全鎮社會大局穩定,幹部隊伍精神飽滿、共產黨員衝鋒在前,潘某2人已治癒出院,其餘4人正在積極治療,密切接觸者全部居家隔離,情況平穩。

(王娟 通訊員 武飛 陳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