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葬在了哪裡?你怎麼看?

雙子稗說


和珅墳地位於南山西部與漆園村交界,東五百米大疙瘩環山坳裡,此地“三環扣月”每環之間都有河水,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匯入南流村河,是風水學上所說極佳陰宅之地(墓地)


距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有一村莊,背川面山,村南隔河套五百米是山,山場面積二十平方公里耕地近兩千畝,土地肥沃,樹林茂密,林果繁多,四季常青。清乾隆年間此村名為南流村。

和珅生前確實曾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建了豪華墓地,民間稱之為“和陵”,但和珅還沒有來得及“住”進陵墓便被賜死。和珅墓地處於橋水庫中心,現今已被河水淹沒,只有每年水量較少的春季,站在於橋水庫的岸邊可以遠遠望見墓室頂尖,而原先墓地中的兩座漢白玉石獅子也被文物保護部門“搬”到了獨樂寺的門口。


和珅簡介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寶,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內務府皇商。官拜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乾隆晚期到嘉慶初年權傾天下。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其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增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以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75間,設大小銀號300多間,且跟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汙之王”。和珅同時亦是18世紀的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編修範衷、軍機大臣王傑、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4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5天后,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抄家時發現,在和珅當權的20多年中,其資產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銀(其中大部分為其違法工商經營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萬頃的土地以及219間房產。在他的保護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擲千金的暴發戶。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至十一億兩白銀,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15年來財政收入的總和。

乾隆帝死後15天,嘉慶帝以一條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云:“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和珅20大罪


  1. 朕於乾隆60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2. 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
  3. 又因腿疾,乘坐椅轎抬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
  4. 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
  5. 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瞞,以至軍務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6. 皇考聖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戚,每進見後,出向外廷人員敘說,談笑如常,其大罪六。
  7.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閒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稱不如撕去,另行擬旨,其大罪七。
  8. 前奉皇考諭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竟將戶部事務一手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其大罪八。
  9. 上年十二月,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眾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隻,殺傷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將原奏駁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其大罪九。
  10. 皇考升遐後,朕諭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全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十。
  11. 大學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讀,並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其大罪十一。
  12. 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撤去,種種專擅,不可枚舉,其大罪十二。
  13. 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其大罪十三。
  14. 薊州墳塋,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有摵土堙之稱,其大罪十四。
  15. 家內所藏珍寶,內珍珠手串,竟有二百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其大罪十五。
  16. 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真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
  17. 家內銀兩及衣服等件,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
  18. 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藏銀兩百餘萬,其大罪十八。
  19. 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其大罪十九。
  20. 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貲產,竟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


影響及看法


貪汙制度

和珅當年發明並實行議罪銀製度,令貪汙官員被揭發後仍然不需要判處死刑,只需要罰款,造成乾隆一朝百官齊貪的現象。以致清代流行一句:“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中國官員雖在清朝之前已經多有貪腐,但在和珅主政年間達到高峰,連乾隆帝也承認:“各省督撫中廉潔自愛者,不過十之二三。”明清兩代本就存在官員正職俸祿過低的弊病,就連知府縣令級別的中上階官員年俸只有幾十兩,結果就算不特別揮霍的官員也往往需藉貪汙來應付動輒花費百兩的婚喪嫁娶與交際費用,和珅推動的制度既降低了貪汙的風險,又變相給予官員加碼貪汙的合理藉口,導致清朝官場的貪腐情形迅速惡化。

雍正年間,曾經提出名為養廉銀的制度解決以上問題,但和珅反利用養廉銀,稱必須增加養廉銀以追上當年因白蓮教起義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所以和珅年俸只有170兩,養廉銀卻高達十多萬兩。

和珅倒臺後,和珅發明的議罪銀製度被嘉慶廢止,嘉慶帝下令不許再增加養廉銀,同時廢除和珅全部有利於貪汙的制度,但是效用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而且在和珅的貪汙制度並未全部廢除的前提下,還又開鍘大量貪汙但同時有為的官員。


中衰之因

正是因為和珅令貪汙制度合法化,官員一同貪汙,加速清王朝衰亡。根據高震東所撰之中華歷史歌訣中提到:“和珅亂政肇中衰,嘉道鹹同國事衰。”和珅隨意干預朝政,修改稅率。社會經濟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人們紛紛餓死。白蓮教起義更令社會諸多矛盾一次性爆發,導致和珅死後清朝立即進入了嘉道中衰。


不足及錯誤之處請指正,謝謝!


歷史的影像


和珅墳地位於南山西部與漆園村交界,東五百米大疙瘩環山坳裡,此地“三環扣月”每環之間都有河水,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匯入南流村河,是風水學上所說極佳陰宅之地(墓地)

距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有一村莊,背川面山,村南隔河套五百米是山,山場面積二十平方公里耕地近兩千畝,土地肥沃,樹林茂密,林果繁多,四季常青。清乾隆年間此村名為南流村

房山區青龍橋鎮上萬村的一處山包前,有5個不起眼的墳包,但環繞周圍的7棵古松顯示出墓主人身份並不普通。就在10天前,其中兩個墳包被盜,是何人所為還不清楚。當地人都管這處墓地叫做和家墳,相傳是清朝大貪官和珅的墓地。房山區文物保護所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由於沒有文獻資料,尚無法認定是和珅的墓地,但確是一處列入一般級保護的古墓。[1]

和珅生前確實曾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建了豪華墓地,民間稱之為“和陵”,但和珅還沒有來得及“住”進陵墓便被賜死。和珅墓地處於橋水庫中心,現今已被河水淹沒,只有每年水量較少的春季,站在於橋水庫的岸邊可以遠遠望見墓室頂尖,而原先墓地中的兩座漢白玉石獅子也被文物保護部門“搬”到了獨樂寺的門口


仙16


和珅墳地位於南山西部與漆園村交界,東五百米大疙瘩環山坳裡,此地“三環扣月”每環之間都有河水,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匯入南流村河,是風水學上所說極佳陰宅之地。

其實和珅還沒死的時候,曾經給自己修建了一個豪華的墓地,就在河北薊州,稱之為“和陵”。奈何,他來不及“住”進去,就被嘉慶帝給賜死了。和珅墓地處於橋水庫中心,現今已被河水淹沒,只有每年水量較少的春季,站在於橋水庫的岸邊可以遠遠望見墓室頂尖,而原先墓地中的兩座漢白玉石獅子也被文物保護部門“搬”到了獨樂寺的門口。

七棵高大的白皮松腳下就是傳說中的和珅墓




風在吹tmy


經歷史考證,和珅死後,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在河北薊州草草埋葬了和珅。和珅始終認為是被自己的才華給害了。和珅的確是個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華卻是玩弄權術。他能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緊緊傍著皇帝、討得皇帝歡心的本事,然而這種本事卻不能讓他永遠享受富貴,最終還是皇帝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念故人723


和珅墳地位於南山西部與漆園村交界,東五百米大疙瘩環山坳裡,此地“三環扣月”每環之間都有河水,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匯入南流村河,是風水學上所說極佳陰宅之地。

其實和珅還沒死的時候,曾經給自己修建了一個豪華的墓地,就在河北薊州,稱之為“和陵”。奈何,他來不及“住”進去,就被嘉慶帝給賜死了。和珅墓地處於橋水庫中心,現今已被河水淹沒,只有每年水量較少的春季,站在於橋水庫的岸邊可以遠遠望見墓室頂尖,而原先墓地中的兩座漢白玉石獅子也被文物保護部門“搬”到了獨樂寺的門口。


佛佑天下


和珅埋葬在那現在有太多的版本了,基本可以說無法考究,但是為什麼和珅埋在那會有這麼多版本,還是因為他死的太特別了,是被皇帝抄家,所以那時候他的親戚朋友大多避嫌,所以據我推測應該是草草給埋了。

哎……可惜和珅死的太晚啊,如果死在乾隆前邊那一定是輝煌的葬禮,但是恰恰是死在乾隆後邊,沒辦法一朝天子一朝臣。必須得死,不然嘉慶說話不算數啊。就拿和珅開刀吧!和當年年康熙殺鰲拜一個道理。

我突然發現清朝剛上位皇帝怎麼這麼喜歡殺上一屆老皇帝給留下的託孤老臣。康熙殺鰲拜、嘉慶殺和珅、雍正殺年羹堯……

最可氣的盡然朝鮮三胖子也把金正日給他留的託孤老臣殺了,姑父張成澤!

言歸正傳。

和珅死後,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在河北薊州草草埋葬了和珅。

和紳死後被埋葬順義地區,由於他是被嘉慶皇帝弄死的所以他的墓穴並不華麗,甚至有些可憐!

如今,流傳最廣的和珅墓地是在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那裡有著5個並不引人注目的墳包,周圍環繞著7棵古松,代表著墓地主人的身份不是普通人。首先,從好幾輩以前,這裡就叫做“和家墳”了,但是附近並沒有姓和的人家。

據說還葬在天津薊縣,那地方現在成水庫了,就是說他現在在誰底下!

和珅始終認為是被自己的才華給害了。和珅的確是個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華卻是玩弄權術。他能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緊緊傍著皇帝、討得皇帝歡心的本事,然而這種本事卻不能讓他永遠享受富貴,最終還是皇帝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後來其子豐紳殷得曾去掃過!後來就被後人所遺忘,只有少數的當地村民清楚哪裡才是和紳墓穴的具體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