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为什么改成“树头新绿”了?

福星happy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改成“树头新绿”,是因为“新绿”比“花落”更加贴切,适合杨万里要描写的时节和心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 一作:花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中描写的时节是暮春

何以见得呢?首先从第一句来看,“篱落疏疏一径深”意思是:稀稀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为何会“篱落疏疏”呢?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喜欢在篱笆旁边种植花草的,因为种在篱笆边上的植物还没有长得足够高,所以就露出了稀疏的篱笆。这说明了季节起码是在春季。

又从第四句看,“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菜花不是一朵两朵的,而是一片,所以蝴蝶才能飞到菜花里面,让人无处寻找。而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春天,而且大面积盛开的具体时间更加是暮春。

由此可见,诗歌描写的季节应该是暮春时节。


暮春时节也有“落花”的现象,为何用“花落”不好呢

上面分析了诗中季节是暮春,那“花落”在暮春的时候也是很常见的,那为何用“花落”不好呢?

当然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杨万里当时肯定是“新绿”和“花落”两种景象都同时存在的。“新绿”和“花落”同时存在暮春是肯定的。这里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并非说有“新绿”就没有“花落”了。

因为杨万里要表达他眼前看到的“未成阴”这个景象,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想到,“新绿”和“花落”谁和“未成阴”的关系大呢?和显然是“新绿”了。

只有因为暮春时候的树木,因为叶子还没有长大,薄而细小,颜色浅绿,这样才导致遮不住阳光,形成不了树荫。而“花落”和树荫的因果关系并不大,会导致诗句不严谨。杨万里是写景高手,自然会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改之,完全合理。


“花落”和杨万里当时的心情不符合,“新绿”则相符

杨万里当时的心情如何我们怎么知道呢?这就要看看诗歌的创作背景了。

这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当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新市徐公店,见景而作。

由此可见,当时的杨万里官运亨通,春风得意,写诗当然要反映他轻松愉快的心情了。但是“花落”自古就是带有“伤春、离愁、感叹”等意思的,和杨万里的心境大不相符了。

相反的是,“新绿”则是可以表示“希望、成长、旺盛”等意思,杨万里完全可以借诗喻志,表达一番他此时内心踌躇满志的心态。

杨万里一生写实几千首,写景细腻逼真,用字传神,内容多是轻松愉快,这首暮春之作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总结

总而说之,杨万里用“新绿”替代“花落”,是从应时、应景、应情,三个方面考虑的,他用“新绿”一词让这首诗境界为之一新,不愧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谢谢,这就是我的回答。



文药书生


此诗有两个版本。

题主所说的那一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第一个版本,也是错误的版本。而“枝头新绿未成阴”是诗人修改后的句子,算是最终版本。

为什么要改成枝头新绿?

因为原诗逻辑不符。

在古诗文中,我们听过花落成尘,成泥,成蹊,成冢,成地衣,但从未听过成“阴”,这个阴,实际上是“荫”字,就是树枝树叶盛开茂密之后形成的、面积比较大的,可以遮住阳光的枝叶层。

比如屈原《九歌》“饮石泉兮荫松柏”、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诗》“桑笙垂余荫”,比如杜甫《堂成》“背郭堂城荫白茅”,比如陆游《幽居示客》“长松荫草庐”。

我们回头再看这首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此诗是写春天,树头花落未成荫有歧义,因为树上开的花儿落了下来,所以形不成“荫”,然而实际上不大可能,因为从全诗来看,这颗树是种在院子里的,不是大树也不是高树,能开出多少花儿呢?而且从字面上讲,也可以解释为落下的花儿并不多。更重要的是,阴是有遮光属性,落下的花儿如何遮光?

新绿,就是绿叶,嫩芽,是不会落下来的,因为初春时节,所以树枝上的叶子很少,开得还不茂盛,形不成大面积的“阴”,遮不住太多的阳光。逻辑上成立,毫无破绽。

同时,第四句已经有一个“花”字,如果第二句还有一个“花”字,则略显重复。古人做诗,不是不允许重复,而是这种重复只有必然才可以重复使用。否则算是一个违忌,不是每个诗人都是李商隐,可以把重字重词玩得那么精彩!


亦有所思


杨万里诗词

宿新世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看不见。

这诗词是写农村田园风光的一首绝世好诗之一。读着这首词,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风貌,不禁映入眼帘:篱笆土墙,通向村外的泥笆土路,菜花黄,蝶儿飞,大人忙春耕,小孩追逐于田间小道,尽情玩耍,天真无邪。每个人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满足感。

这首诗是作者1192年所写。原诗的第二句是"树头花落未成阴。"句中的阴同荫。据相关文献介绍,当年天气寒冷,春来较晚,黄花开花时节大约在4一5月份,但树上的花虽落了,但绿叶枝条还未茂密成荫。后来,教科书上将第二句改为"树头新绿未成阴" 我认为"新绿″和"花落"意思虽然相近,但"新绿"比"花落"更深动更形象地描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气息。

第一句:篱落疏疏一径深。近处的篱落村庄,被一条深径带到了渐远处的村外...从近到远描写出田园光的静谧宁静

第二句:村头花落未成阴。描写了初春枝条初芽嫩生,还没有长成茂密浓荫的状态。这句也是全诗第一句与后面第三、四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过度句。第一句完全是写一个静态的村落,第二句用"花落″一个动词,启动了后两面"急走追蝶"的动态意境。春暖大地,蝶舞花开,人与自然和谐相外,把自然界的魅力推向了最高境界。



蓝姐的天空


这首诗的原文是: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稀稀落落的篱笆边有上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儿已经调落啦,新鲜的树叶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花丛之中和菜花融为一体,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啦!

现在有人把树头花落改成树头新绿!

体现了改动者对春天这个季节有很仔细的观察!这句诗整句为树头花落未成阴!

大家都应该知道!有的树木是先开花后长叶的!比如杏树,桃树,梨树!等等各种低矮的果木!有一些高大一些的树木是先长叶后开花的!比如柳树!槐树!而路边的树一般以高大为主!这里所说的一条悠远的小径!所以就不可能完全是桃树杏树梨树之类的矮树!肯定有各种树木掺杂其中!所以说这里用花落就不完全正确!因为有的树,在花落之前已经绿树成荫呐!所以这里改为新绿是比较合理的!


善者天佑勇者无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其意境很美,当它被改为“枝头新绿未成阴”后,略逊半筹——可以想象,一树桃花纷落时,枝头刚抽芽,怎会成荫?枝头新绿未成阴——却告诉我们,是梧桐或其它不开花得树木。



吴语17273638


敢于改动前人流传千古的诗句,其勇气可嘉!值得推崇。关键改动之后,(在保留原作意和境)的前提下,如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而又耐品,那么改动就是成功的。“新绿”明显要好于原作“花落”。有必要提示大家一下下,无论哪位作者要借用这首诗,如果选用改动后的,那么建议最好能标注一下。


诗词小雅


乱改乱造、不得人心。🔫对古代名人留下的经典诗句要存敬畏之心!数百年来的名诗,岂是尔等小才所能评改!


虎一一58


唉!没见过野间陌路的春色,也好意思去改古人的诗句,还洋洋得意,真不知耻!


韩是天下第一笨


感觉还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更好些。


沉默是金87731206


落花和新绿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因为春天树木都是先开花,花落之后才生出叶子,改为新绿之后显得更加清新,而且最后一句也有一个花字,改成新绿之后避免了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