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申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央行重申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隨著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顯現,市場人士對2020年房地產市場如何走也頗為關注。2月19日晚間,央行官網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透露了下一階段的主要政策思路。報告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房住不炒是趨勢,也是原則,同時,地方在原則下微調政策也是趨勢。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2月因為疫情影響,全國房地產政策井噴,當月全國已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了房地產相關政策。大部分都有關疫情下的房地產市場調控。“40多個城市發佈了各種房地產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積金政策和土地款緩解政策,還有預售加快政策。這些措施不是鼓勵炒房,而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疫情衝擊下,不可能鼓勵炒房,但房地產是重要行業,穩定也非常重要。”張大偉如是說。

張大偉指出,多地發佈房地產政策,的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特別是減緩土地出讓金交付,對於很多之前拿地企業有很大作用。另外,預售資金的監管政策放開,對於企業資金壓力緩解也有很大作用。

“展望未來一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報告提到,“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

關於接下來的貨幣政策思路,報告表示,要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科學穩健把握逆週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此外,下階段,要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運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的信貸支持。

事實上,2月3日開市以來,央行一直對市場資金面呵護有加,同時,2月央行相繼下調逆回購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打開空間。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接下來,要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未來,隨著通脹漲幅回落,降準和降息仍有空間。

本次報告進一步提出,下階段要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完善 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促進銀行積極有序運用LPR 定價,轉變傳統定價思維,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同時,要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