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哪些行业影响比较大?

摆渡红尘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疫情的发生,但是疫情还是影响了很多行业。首先影响最大的就是医疗器械行业,全国上下十几亿人都需要的口罩,直接带动了医疗器械公司的发展(但我们还是希望疫情从来没有发生过);第二就是促进了网络发展,各大企业让员工在家里进行网上办公,学生在线上课,甚至销售员卖房子都在网上了,刺激了新兴行业的产生。但是,此次疫情带来的更多的是灾难,目前为止已经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给了国家和人民难以挽回的损失。其次就是影响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餐饮业畜牧业受得损失最大,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对应的刺激政策,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已经处于名副其实的倒闭关门状态。包括全国人民宅在家里,坐吃山空,那点低保工资不足以还房贷车贷和开销。所以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一只蠢蜗牛


很高兴能够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专门研究过相关内容,并形成材料在今日头条上发表。那么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哪些呢?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内不同行业将产生不同影响。大致而言,对旅游、线下娱乐、酒店、航空、物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将产生较大负面冲击,而对制药、电子商务、网上娱乐和保险等则会产生相对有利的影响。

受负面冲击的行业

01文化休闲及旅游业

疫情全面升级后,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文,暂停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业务。同时,各地方文旅主管部门也积极部署防控工作,例如,北京市取消了包括庙会在内的各类大型活动,故宫博物院也首次因疫情而闭馆。全国文旅系统内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全部关闭并取消文化活动,各大旅游景区均已关闭。另外,文艺院团也已取消或推迟演出活动,剧场暂停对外开放。至此,全国所有文旅休闲活动已完全停滞。

以上活动的暂停,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何时能重启,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疫情。以2019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规模推算,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预计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

02影视娱乐业

每年“春节档”都是电影市场重头戏。2019年八部电影在七天假期累计收获票房58.4亿元,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纪录。2020年春节档排片,有九部电影同时上映,原本被寄予厚望,市场预测票房有望接近70亿元。然而,随着疫情升级,居民在家不出门,使得这些影片不得不集体撤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也将破天荒颗粒无收。

从历年数据可见,随着春节档票房收入攀升,该期间收入占全年票房比例越来越高。从2016年起占比超过5%,2018、2019年的占比均超过9%。可见春节档重要性也在上升。预计,由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窘况或将导致全年电影票房收入较去年“零增长”,甚至出现轻微负增长。

03餐饮及零售业

春节本是消费旺季,但为配合疫情控制,政府号召广大人民减少外出、留在家中,此举对餐饮及零售业无疑是沉重打击。多家连锁餐饮企业今年春节期间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例如,旺顺阁2020年60家门店同期营收仅为455万元,较2019年同期2157万元下滑79%;眉州东坡春节假期共遭顾客退订11144桌,损失收入约1700万元;海底捞从1月26日起全国550多家店停业至今已10多天,收入损失及人工成本预计超过7亿元;西贝往年春节整体营收接近7亿元,但2020年几乎全部归零,其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照这个情况发展,目前账上现金流扛不过三个月[1]。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和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估计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该部分收入或减少50%至70%,相当于损失额5000亿至7000亿元。

疫情对于餐饮和零售业务的打击不仅仅是销售额损失,店面租金、人力和存货等成本将对经营构成持续的压力,后续仍需关注这些零售企业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

04交通运输业

往年1月至2月正值春运客流高峰期,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封城”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外加返乡或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给交通运输业带来显著影响。据交通运输部估计,2020年春节假期10天(1月24日至2月2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截至2月6日,春运前27天(1月10日至2月6日)全国发送旅客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35%。

随着疫情扩散,交通运输业将持续受到冲击。以民航业为例,据飞常准数据,2020年春运前24日,国内计划执行航班约47万架次,取消航班九万余架次。从2月起,每日取消航班超过一万架次,许多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取消率超过50%。跨境航线方面,全部取消来往中国内地航班的外国航空公司数量也在增加。预计疫情将给交通运输业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带来巨大压力。

05制造业

每年1至2月是春节假期,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淡季。然而,今年疫情情况特殊,让许多工厂停工时间延长,势必也会让这个淡季持续至3月,甚至更长时间。今年春节较往年早,1月初已开始春运返乡,由此预计疫情将至少影响今年一季度该类制造业的生产进度,从而拖累全年产量和销售。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国内制造业陷入停滞也将产生相当规模的溢出效应,影响国际相关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的采购需求和下游企业的产品供给。例如,作为制造业中心的武汉中断了液晶面板和LED面板生产,将导致国际市场上相关供应减少,推高在电脑显示屏、电视机及其他产品中使用这些面板的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诸如此类的影响范围和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

06房地产业

为有效预防疫情蔓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1月26日向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截止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售楼处已关闭,部分城市更是直接关闭网签系统。此外,建筑工地已基本停工,土地拍卖暂缓,地产中介也悉数停业。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95%。另据克而瑞监测,春节前后一周房地产销售数据基本接近零。随着疫情持续,预计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都将受到不小影响。带来机遇和利好的行业

疫情在给一些行业带来负面冲击的同时,也给另一些行业带来机遇和利好。

01医疗卫生物资及制药

本次疫情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供给不足。随着疫情发展,全国各地相关工厂日以继夜生产相关物资。为解决“口罩荒”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已明确表示,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不用担心疫情过后产能过剩,疫情后富余的产能将由政府收储。可以预见,这一类医疗设备和物资的生产行业将因为疫情而得到蓬勃发展。

另外,随着医疗专家在新冠肺炎救治方面的探索,各类中西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展开。譬如,最近多家医疗机构就瑞德西韦组织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本次疫情过后,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改进,制药行业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02电子商务

在本次疫情中,许多民众长时间居家,足不出户。这种状态已经并将继续带动网购和在线订餐等领域需求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已达2.24万亿元,当年增速虽然只有不到16%,但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33%,当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也达到23%,接近四分之一。

预计,受疫情影响,额外需求将让2020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到30%左右,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将攀升至30%。

03在线娱乐、在线教育

由疫情导致的“宅经济”,除了网购以外,也包括其他以互联网作为载体的休闲娱乐活动,例如各类视频和音频、直播、网络游戏等。另外,随着大中小学推迟开学、其他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线下无法开展线下课程,职场人士因在家办公而空出通勤时间,预计各类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等领域业务收入也将因此获益。

04远程办公相关产业

春节假期结束后,2月3日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已陆续有企业开始复工,2月10日起,上海等又一批城市企业即将复工。不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复工企业仍以在家弹性办公为主。受本次疫情应对推动,远程办公正加速成为一种工作模式,并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常态化。不过,过去第一周情况显示,许多企业远程办公并未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多个工具均“掉链子”。例如,一些企业使用的远程办公工具出现消息延迟或者显示未读现象、视频会议卡顿;企业远程通讯工具也出现崩溃现象。

上述现象反映出远程办公工具负荷量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同时在线的巨大流量。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几周,疫情不可控性仍然较高,预计部分企业仍将以远程办公为主。即使未来疫情过去了,企业或许也将因此重新思考资源配置,将远程办公作为一种提高韧性的方式。可以认为,这将利好网络电话、网络视像会议、多人协作平台、数字化业务或财务系统等远程办公工具相关产业发展。

05保险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已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保险密度已超过3000元/人,保险深度则达到4.30%。本次疫情初期,有部分疑似或确诊病人因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耽误病情,更有确诊病人因此拒绝治疗、甚至隐瞒病情,间接导致更多人受到传染。

随着疫情发展,多地政府已表示将全额承担受感染病人医疗支出,国内主要保险公司也开发相应健康险产品。我们预计,经过本次疫情,普通民众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对突发疾病保障意识的提升,将有助于拉动寿险和健康险等险种的需求,有利于保险行业发展。


陈先生谈金融


首先,先看一下我国去年的GDP情况及各产业分布。

这个数字大家应该不陌生,2019年我国GDP的总量是达到了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是达到了10276美元,也就是说突破了一万美元的大关。

接着,我们看看其中各产业的占比情况

第一产业(农业)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总规模的7.1%;

第二产业(工业)386165亿元,增长5.7%,占总规模的39%;

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534233亿元,增长6.9%,占53.9%。

那么,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方面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2003年非典过后经济情况

2003年2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7.4%,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6.6个百分点。2003年5月,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1%,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9%,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6%,显著低于全年9.1%的增速。

  图表: 2003年2季度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幅度较大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和零售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

这次新型肺炎传染性较强,为了快速抑制病毒传播,国家采取了隔离的方式。因此我们不仅上述行业损失较大,像工业等第二产业也由于停工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算一算各产业受到的具体影响

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当初“非典”一共持续了多长时间。

2002年11月16日,第一例已知的“非典”病例发生在广东佛山。2003年2月开始,更多病例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发现。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全球警报[5]。2003年3月至5月,全球报告SARS病例数大幅增加,6月份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从第一例开始到基本控制用了7个月,而从发现较多病例国家开始重视到疫情结束则是不足4个月。

这次新型肺炎第一例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由于这次疫情传染性比SARS强,但我们这次发现的早、重视的及时,另外正好是春节假期便于疫情控制,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保守估计这次最晚3月底应该就能够控制住,再加上1个半月的大家适应期,过了5.1肯定就会恢复正常了。

在这期间第一产业损失应该不大,在这里我们按照今年增长3%计算,就是70467*1.03=72581亿元。

第二产业正常应该有5.5%的增长,由于有2个月无法开工,全年就是386165*1.055/12*10=339504亿元。

第三产业损失最大,估计5.1之前都很难恢复,正常的话应该增长不低于7%,现在有三个月无法创造产值,534233*1.07/12*9=476358亿元。

2020年全年GDP保守预估为888443亿元,同比减少10%

这些数字只是单纯的计算,没有考虑企业可以通过加班加点赶工的方式提高产能以及人们在家里憋了好几个月后,下半年出门旅游的报复性需求反弹,更没有考虑到国家政策方面的调整,那国家未来有可能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调控呢?

第一,就是减税,尤其是那些在疫情中影响较大的行业,减税力度会更大。

第二,货币政策会更加宽松。本来我们已经在宽松的路上了,这下会让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比如继续降准或者直接降息。

其实,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动手调整经济政策了,比如1.2万亿的逆回购投放,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及信用贷款延期等。

最后重点来了,这些政策未来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1、我们现在本来就在去库存的阶段,由于这次疫情影响,使得去库存加快了,未来我们必然会疯狂的补库存,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强。

2、因为减税的影响,国家要比去年更加控制财政支出,同时公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会受到影响。

3、货币政策更加宽松,会使得股市和债市迎来机会。


超人知识学堂


1.医药行业,本次事件必然是利好医药行业,让市场再一次认识到了配置医药股的价值,当然不少医药股因为与此次病毒事件有业务关系,股价已经表现了一大波涨幅。而随着事件的持续蔓延,整个医药板块或许会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这只是短期的情绪影响,更长期看,医药股的配置价值一直存在。

2.利好线上医疗,病毒爆发,让民众产生了焦虑情绪,不少人出现身体不适都不太愿意去人员密集的医院诊治,会尝试性选择线上问诊,然后去药店买药的方式看病,线上诊断给到不少轻微疾病患者更多的方便与心安,因此本次事件对于线上医疗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对外宣传点,而作为线上医药的平安好医生最近股价也异常强势,可能其中有这方面的原因。

3.利好线上零售,快递公司。相比去人员密集的商超超市购物,更多的人可能更愿意在线上购物,以避免出行后的人员接触。因此中短期对于线上零售自然是利好的,而对快递公司自然也形成相对利好。

4.利空电影行业,本身春节贺岁档是影视产业的最旺季,本来今年年底大片颇多,不过或许今年不少影片要遭遇春节寒流了,如果投资者认为影视行业中有长期的好标的,那就可以密切关注预期落后之后影视公司的买点机会。

5.利空旅游行业,随着事件影响进一步加大,消费者更多选择待在家里,不出去旅游,投资者也会受到情绪影响而大幅抛售旅游股。因此中短期的差预期,给好的旅游公司提供了回调的机会。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中国国旅,如果因为本次事件能跌倒一个较为合理的估值,或者可以尝试小幅建仓。另外宋城演艺也可密切关注,公司2019年业绩预告,业绩同比增长10%~30%,业绩增长稳健,近期的走势很明显是受到了新冠状病毒的影响,走势疲弱。

6.交通运输板块自然也是受利空影响最大的行业,不过由于不少细分行业都类似于公共服务板块,更多的公司成长性不好,或者更多的是周期性过于明显,因此个人关注不多,如果有投资者对交通运输板块有兴趣,可以密切关注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比如刚刚上市的京沪高铁,航空公司中的南方航空等等。

7.利空传媒公司,传媒行业是典型的人与人接触的行业,人与人接触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流量,从而产生价值。病毒事件直接降低了流量的流动性,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机会,媒体行业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其中有一些公司的影响是比较有限,比如说分众传媒,公司业务的影视板块自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业务占比不是特别高,因此影响相对有限,而电梯视频广告、框架广告主要布局在办公、公寓场所,即使是病毒影响进一步扩大,等过完年后,大家该上班还得上班工作,等电梯的时候大家戴上口罩,但是并没有捂住耳朵与眼睛,因此病毒事件对分众有影响,但影响较为有限,而分众传媒股价回调较大,因此可密切关注后期的持续影响。

8.利空餐饮、酒店行业。病毒影响消费者出去接触的主观意愿,必然使得餐饮消费和酒店住宿需求或多或少受到负面影响。



90后的高州大叔


由于国家为了快速控制住病毒传染源,所以采取了“封城”、“封路”及限制聚集、延迟复工等果断、严厉措施,这就给具有聚集特征的行业带来严重影响,如:

(一)交通运输业;

(二)旅游酒店业;

(三)文娱体育业;

(四)餐饮会展业。





股民老罗


比如电影类股票商超旅游类 基建 房地产 汽车等等。中国对世界经济这块大蛋糕的影响前所未有。目前,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中国贡献占比可达30%,占全球贸易份额12%,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截至2020年2月11日17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波及全球26个国家。预计2020年全年全球经济产出将直接减少4%。希望疫情快点结束中国加油!


记录生活小白


疫情各阶段对行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一阶段正在发生着,可称为“对行业的当期影响”。在这期间,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几乎全部停业,交通餐饮业也是苟延残喘,很不规范,运行越多亏损越大,处在被动运行阶段。在相当一部分城市,绝大部分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快递、外卖、家政等从业人员来自城外,在这期间这些行业难以全面恢复运行。有一部分企业难以为继。制造业也会因为用工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而陷入困境,勉强开工维持或者处于半停滞状态。

当然也有些例外而得到迅猛发展的。如医药医疗和医疗器材等行业,会得到短暂的刺激性发展。

第二阶段大概在两个月左右之后出现,为期在半年到一年,可称为“对行业的短期影响”。

然而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政府对人员流动的管控还适度存在,另一方面大部分国人依然保持着谨慎心态,虽然工作生活开始正常,但一时不会恢复原先的习惯。比如不愿意上街吃饭,抑制旅游冲动等。所以这时期绝大部分传统服务业处于恢复性状态,但业务规模在三个月到半年里还难以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即便它还活着的话。

同时需求萎缩已经波及到更多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可能出现全方位的萧条状态。当然,政府会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会继续进入高潮,与之相关的行业会得到激励;新型战略性行业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也会继续得到资本青睐而持续发展;甚至房地产业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增长。

第三阶段大概会在一年后出现,可称为“对行业的长期影响”。

这时绝大部分需求都恢复正常。不过许多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重新洗牌,好的企业弯道超车,脱颖而出;当然也有相当一批企业没能看到明年的春晚。有些行业在疫情中凤凰涅槃,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



傻根Zy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给中国经济着实来了个措手不及。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本次疫情与2003年有很大的不同,最不一样就是中国经济跟2003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疫情爆发高峰节点不太一样。非典高峰在当年的3-4月份,对当年的经济和生产冲击较大,比较被动。本次则在春节假期,后面的经济政策调整、企业生产调整在时间上会更宽裕,也会更主动。

国际环境不太一样。此次疫情发生在美国的逆全球化、全球保守主义盛行之时,而2003年SARS则处于贸易全球化高涨期。

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2019年我国GDP接近100万亿,人均GDP站在一万美元之上,进入了全球中等收入中期水平。

产业基础不一样。2019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7.1:39:53.9,服务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可以预见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短期经济会有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领域:

第一,消费受到很大冲击。春节期间本来是我国消费的旺季,消费领域毫无疑问将是受冲击最大的一个领域,如购物中心、传统的商场、批发市场、酒店等零售业。

第二,基建、地产开发,以及用工密集的行业影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譬如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领域的PCB电路板、手机组装等用工需求大的企业影响将较大。

第三,创业型中小企业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中小企业本来对经济风险的抵抗能力就相对较弱。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经营困难。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在艰难的融资环境下,还将背受租金、工资等负担,很多企业处于非盈利状态,非常时期增加了企业的生存压力。

中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是短暂的。WHO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表示了充分的信心。我们有非典疫情的经验,更何况还有较好的体制保障。为此短期来看,政府应尽早重新调整经济政策,一边控制疫情,一边制定新的经济调控政策,譬如加大税收减免政策,做好缓交或降低社保缴纳比例,开展重点行业的灾情补贴等给企业纾困解难。企业也需要调整生产计划,做好恢复生产、追赶进度的安排。

疫情是短暂的,但对未来我国产业影响会是深刻的,对创新的重视、对新经济的期待,以及对健康的关注是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我国产业将呈现长期性的新趋向,生命健康的新方式、泛互联网的新经济、智能制造新模式。

医疗、生命健康产业将得到新发展空间。健康产业本来就是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疫情后对健康关注会从口罩需求向其他健康领域不断拓展,如卫生防护、医疗保健、休闲运动等发展空间会进一步打开。

智慧城市、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等向更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在疫情人员控制上,我们还做不到对同车次人员的跟踪,或者疫情“点对点”通知。可见,我们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城市级别,我们的交通数据、医疗数据等之间并未打通。

电商为代表的新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5G布局,泛互联网产业将迎来第二次春天。随着5G建设的深入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将又一次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互联网重构的不再是简单的规模经济,而是对非互联网领域的进一步重构,与硬件深度融合,将硬件融入服务。

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国家倡导的方向,智能制造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在一、二线城市,缓解人工短缺,企业将加大机器代人,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会不断涌现。


小何看影视


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各行各业普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利多和利空影响之分,有轻和重影响之分。

首先让我谈一下利多,医疗行业,尤其是与疫情相关的医疗设备、药品、研发、防护和消毒用品。需求形成短时间内爆发性增涨,而且供不应求,这也是特例。

其次是对互联网行业影响冲击不大,甚至会推动5G应用和在线交易、网上教育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就是利空行业了,实体经济、餐饮、旅游和交通运输行业影响最大,您是否认同?


破风骑游


各大小企事业单位迟迟不能够开工开业,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医疗业、制造业、建筑行业、商业、服务业、农业、教育行业等等行业,基本上是涉及到所有的行业。这些受影响的行业,使经济放缓,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