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 文 三隻眼文齋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公元825年,在近1200前,大唐詩人杜牧曾給世人描繪出一座雕樑畫棟、奢靡雄偉、富麗輝煌的阿房宮,讓大家情不自禁地想象,每天早上,來自六國的宮女傾倒洗臉用的胭脂水後,使得流入宮牆的渭河突然間暴漲;想象“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是怎樣地輝映著晝夜笙歌不斷的亭臺樓榭……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但最後詩人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告訴你西楚霸王項羽把阿房宮燒了。自此以後的近1200年裡,項羽即便再怎麼身強力壯、武藝高強,恐怕脊骨也都被世人戳斷了。世人認為,項羽霸業未成,卻毀壞了這樣一座代表著歷史文明的金碧輝煌的建築,真是罪大惡極。那麼,阿房宮真被項羽燒了嗎?到了2004年初,考古界已基本認為,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燒過,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在那個年代興建起來。詩人一曲《阿房宮賦》,誤導了世人近1200年。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1974年2月,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農民,因天旱缺水,在秦始皇陵的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挖掘出與真人真馬大小一樣的陶俑。從此,一個在地宮裡整裝待發兩千多年的軍隊被發現了,那一處地方就是現在博物館所在地、被稱為世界第八大文明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考古學家們在兵馬俑一號坑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跡象。坑內有大量木炭燃燒後的痕跡;兵馬俑身的彩繪也明顯有經火燒而變色的特點;一些兵馬俑所佩戴的刀劍,只剩下空鞘,而無青銅兵器,顯然是有人闖入後,取走了當時鑄造艱難的武器,坑內兵馬俑的數量遠遠多於兵器的數量也是一個明證;同時,一號坑內還有水淹、鉤斫的人為毀壞的痕跡……陶俑個體的破碎狀態,表明這裡曾被人為地破壞過。那麼,究竟是誰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觸犯秦始皇陵呢?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述說:“(項羽)遂屠咸陽,燒其宮室……”、“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幾句話曾誤導大詩人杜牧,把焚燒阿房宮的罪名加在項羽頭上。其實,行文嚴謹的太史公,只說了項羽在咸陽所做的破壞,並沒有指出就是項羽燒了本身就不存在的阿房宮。而秦始皇陵和陵墓中的兵馬俑陣,代表著橫掃六合、平定八荒的秦始皇的威嚴,也當然會勾起項羽對楚國滅亡所產生的仇恨。因此,考古學家們再次提出“項羽可能就是兵馬俑奇蹟的破壞者”的論調。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在對兵馬俑一號坑的發掘中,專家們還發現了盜洞,洞中也有木條、麻繩等物件,這些物件都或多火燒留下了焚燒過的炭跡,且焚燒時間距離秦俑坑建成並不是太久。項羽攻破秦國都城以後,咸陽大火,整整燒了三個月。因此,專家們考證後認為,只有項羽才有“作案”的時間、地點、動機和物力需求,項羽駐兵的新豐鴻門距離一號坑僅僅只有5公里路程,快馬一個奔跑可轉瞬及至。項羽跟秦始皇之間的仇恨、戰爭需要大量兵器,這些都是他破壞秦始皇陵的動機。40萬項家軍很長時間駐守於此,也為毀壞這一文明奇蹟提供了時間。

項羽沒燒阿房宮,被誤導1200年後,才知他差點毀了另一座文明奇蹟

基於這些理由,考古專家們把水淹、火焚秦始皇陵一號坑的罪魁禍首鎖定在項羽身上。幸好當時的工具落後、一號坑中都是泥塑陶俑,水淹、火焚只是使其顏色斑駁,部分秦俑破碎留下殘肢斷臂,尚未造成毀壞一空的悲慘結局。否則,今天我們就要與這一文明奇蹟失之交臂,這不僅是中國人的遺憾,也會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