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旅游是花钱找罪受,你怎么看?

爱让世界充满美好


1、因为年龄段不同,老一辈比较节俭,不愿意花过多的钱,对于旅游和生活而言,更喜欢主导生活。

2、因为收入不同,很多人没有消费能力,而导致恶性循环,不愿意旅游。

3、因为观念不同,很多人觉得出去花钱,不如在家丰富生活。

4、因为时代不同,更多的人喜欢在保证温饱的情况下,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我觉得只是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天生王美人


有一部分是认同的,特别是节假日更加的明显,有一年冬天,我们去四川的西岭雪山玩,早上从成都市区开车2俩车去的,到西岭雪山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在路边给小孩子们买了2个滑板车,大人们买了手套,一路看到往西岭雪山方向的车很多,停车场都满满的车,排队的人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的感觉,先排队买缆车的票,再排队上缆车,人挤人,还有3个小孩子,其中一个比较小,3岁多,一直轮流抱着,天气又冷,站了3个小时才坐上缆车,到了山顶已经是中午了,赶紧顺便找了个饭馆吃饭,也是人满为患。然后去滑雪,那个雪对于我们新疆人来说真的是太少了,小孩子玩玩雪,滑滑滑板车。大人去滑雪。滑道还是不错的。也就玩了2小时左右,又开始排队坐缆车下山。又是2个多小时的等待才下山,每个人都累了,本来计划要去雪山下的小镇泡温泉的,这时候一个人也不想去了。这次花费也挺多的,门票120元,交通索道120元。各种玩有的都是上百。花费不少,人都累的没心情玩了。所以节假日还是避开人流高峰的好。花钱买罪受。


玻璃心141363031


认为旅游是花钱买罪受,在社会上确实有这种人,而且数量真不少!这个主要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所以感觉就不一样。例如在80年代初,我和几个朋友去黄山玩,到了汤口每人买了雨衣、水和干粮我们就步行上山,住北海宾馆。在山上两天,我们游览了天都峰,莲花峰和玉坪楼……,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奇松、怪石和云海都尽收眼底,也领略到唐代诗仙黄山归耒不看岳的原意,黄山真是太美了!登黄山,80年代初还没有缆车,我们背着30多斤的行李上山确实很辛苦!有两个朋友就受不了,一边走一边大叫,贴钱买难受啊,到了北海宾馆他俩就不肯跟我们去天都峰和莲花峰。夲耒这次旅游我们第一站是黄山,下山后去千岛湖,再经杭州返广州,但这俩下山后就坐车去屯溪然后去南昌坐火车回广州。


车仔佬42104839


其实我也挺认同这句话的,在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花掉自己的钱,让别人富起来,然后回到自己呆腻的地方继续努力工作。

就像前一段时间去北京旅行,那三天,简直了,就是花钱买罪受。

从学校走的,晚上大概快十一点的火车,然后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到北京,然后去住的地方洗了个澡就开始出去玩了,第一天,故宫地方大,再加上前天晚上也没怎么睡,天气还热,真的是累到不行。然后晚上在王府井大街那等北京的朋友一起吃饭,在等他来之前在KFC里吃点东西,结果就睡着了,真的是太困了,要不是朋友打电话,都不知道啥时候会醒。

第二天算是稍微好点,但还是几个景点来回跑,毕竟时间也是有限的。

第三天就能别提了,说好早上去看升国旗,就前一天晚上定了滴滴,结果晚上还喝了酒,凌晨三点司机来接,还下着雨,当时也没买吃的,又冷又饿的,在天安门广场看完了升国旗。之后去吃了早餐,结果在早餐店睡了一觉,之后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了天坛和前门大街。下午算是坐上了回学校的火车,在火车上也是睡了一路,真的是太累了!

以后真的不想再这样旅游了,真真的花钱买罪受。

记得之前暑假去深圳、香港、澳门玩,加上天气炎热,出去玩都是不停地出汗,真的是受不了。太热了,我也不管娘不娘了,我也打把太阳伞!

出去玩,总之也不要太过于仓促,每个景点之间稍微缓解一下比较好。晚上也要休息好,否则第二天真的是没精力出去玩。


农村的小孩儿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跟团游,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为了行程紧凑,基本上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景点。体力不够的,还真吃不消。

我出去玩都是自由行。提前看好攻略,在网上订好机票,租车,酒店。给给自己提前订好行程

比如去泰国,自己订好机票,订好接机,订好酒店。下了飞机,直接到酒店。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了三天,在网上又订了一天当地团,也是从车接,到上船,到皇帝岛,潜水,滑翔伞,玩一天,三百多,第二天睡到十点才起,然后再出去逛逛街,晚上再去酒吧嗨一晚上。一点都不累,就是享受。

所以,一定注意自己的行程,不要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很没意思


奥斯特罗夫老司机


思想不同,想法也不同。爱好也不一样,让你说爱狗人士图了什么,搞的房子里臭气熏天,到处都是毛,还得给他打扫卫生,给他花钱买好吃的。这就是爱好不同。还有玩越野的,花几十万上百万买辆车,跑几百上千公里玩越野,花钱又出力。还有攀岩的,冒着生命危险出去玩。这就是爱好不同,想法也不同,玩的境界也不同。


老李用车轮记录人生


我现在正如此……

从湖北老家出来,走318到恩施,大竹,因为不想进大城市,也听说318上太热闹,所以换到三台,从绵阳走北川到汶川,改走317,现在到了马尔康……

首先,花钱的问题,反正我只有两个轮子,一人一车,感觉跟在家话费差不多。

其次,买罪受,没这种感觉,身体累是有可能,但如果你在家无事,坐沙发上看那些实在看不下去的节目,其实更累。

还有沿途的风景,自由的感受……总之,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吧。


孤旅Alone


五一多个景区“堵爆”的消息频频,感觉这些人还真是花钱找罪受。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但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理解。是不想挤的,不去挤还真死不了人,不去挤,去哪?去干嘛?

挤,又何苦?何必?

堵在路上是烦躁,堵在景区就是焦躁了,人有三急,上个厕所都难,真不知道人们是怎么解决的?不后悔,哪是骗鬼。喜欢热闹的人有,不相信有喜欢自虐症的人会这么多。


不过旅游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也有着太离谱了。

酷妹儿在看到各个媒体的新闻,是暗自庆幸,早就会想到出现这种情况,先见之明啊。

今年酷妹儿出去玩,不但不后悔,还心有窃喜,为自己的英明神武点赞。

除了第一天,在去世园会被堵几小时后,这是一个大失误,判断失误,赖不着其他任何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不后悔出行,只是为竟然有这么多人和自己想法一致感到欣慰。

想到了人文景观代表故宫会人多,想到了野外风景的典型长城人会多,没想到这喜欢人造景点的也这么多。

仔细认真的想想,只怪自己出门没看黄历。


第二天去石林峡,人是有点儿多,但不挤。玩的还是比较爽。

等待玻璃栈道人是特别多,不凑这个热闹就是了,上不上玻璃栈道,真没什么,一是不是第一次走这玩意儿,二是完全可以周末再来。

不在错误的时间去错误的地点,这就是酷妹儿出游的经验。出门之前呢,多看看黄历:做做功课,做一下攻略。



错峰出游,不但是指在时间上的错开,也是在地点上的选择:不从众,找冷门,去乡村、郊野。

花钱找罪受,是自找的。真的。但完全可以不必如此,真的。


酷妹儿圈


旅游更高格说是旅行,一直被误解;不爱旅行的人说躺沙发看风光片,省钱还舒坦,花钱遭罪干嘛?这是最典型的“反旅派”。

其实旅行去哪不重要,关键是离开,离开熟悉透透的环境,去远方陌生之地“再出生”。熟悉的环境就像腌菜坛子,安全舒适;但是你一个小鲜黄瓜,水灵灵的小萝卜之类的,一塞进去,撒一把岁月的盐巴,没多久都变成老咸菜疙瘩了。

旅行就是从咸菜坛子挣扎出来,抖搂掉一身老盐,回归小黄瓜,小芹菜的鲜嫩。那些不爱旅游的,压在咸菜坛子出不来,一身齁咸,没几碗钱二叔的白米饭堵不住他们的嘴。

不爱旅游也是自由,咱尊重人家选择,只是一辈子压咸菜坛子里,怪可怜的。那个叫家和单位的地方,是伟大的,但换个角度也是“腌菜坛子”。有人总占位置在坛子里,还得意满满,岂不知除了脸上的皱褶,心灵和情感也是一堆褶子(坚守岗位和热爱家庭是了不起的,与旅行不冲突)。

老黄瓜还想变小嫩菜,是不是有点尴尬,其实这就是风雅。刚入中年就油腻扮老,对陌生一律拒绝,只认坛子里的“咸菜”,风雅荡然无存。

去陌生里,都是新的事物,你会发现无论多老成持重,多城府深深,都会显出鲜嫩的惊奇感。外壳还是老黄瓜,心灵已经鲜嫩得水灵灵。旅行,一直被误解的精灵,有人以为是凑热闹,有人以为是发朋友圈比赛,南辕北辙!但旅行还是旅行,误解了也便误解,但陌生就在远方。



小林作家


花钱找罪受是自找的,怨不着别人。

旅游就是花钱找罪受的观点,假期出游就更是找大罪受,你还别不同意。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待惯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玩,这话不无道理,因为有句话说,家门口没有风景。所以都是异地旅游较多,这样的旅游首先得旅行,现代旅游的初期就是旅行(教科书是这么写的)。中国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之说,我们先看看出门有几难,首先是钞票难,穷家富路;其次是交通难,买票难,自驾堵车出行难;再次,景区人满为患观景难,很多时候只能看后脑勺;还有很多难,诸如语言交流、住宿难、饮食习惯难,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各位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些难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受的罪吧。那么为什么还有那多人要去旅游呢?我以为乐在其中、心甘情愿、苦尽甘来可以做注解,其实找罪受的何止是旅游者呢?高考的学子不是吗?生意场的商人不是吗?官场的大小官员不是吗?有得有失,关键是获取到你想要的,吃点苦,受点罪,又有何妨呢?五一长假要来了,估计还有更多的找罪受的人与我同行,因为经济发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