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前行——通化市信访局驻村干部石文

石文,是通化市信访局下派集安市头道镇东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一个性格少言内向的人,往往却有着勇往直前的坚定、韧劲与斗志。春节期间,正在家中休假的石文得知东村的党员群众正在紧张地组织疫情防控,他第一时间与村干部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并叮嘱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大年初一这一天,这样的询问电话,他就打了十几遍。到了1月28日,得知通化市有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石文在家里再也坐不住了,他说,休假这几天,心急如焚,只有到村里、到一线才安心。他毅然离开年迈的父母,撇下年幼的孩子,立即向市信访局党组汇报情况,要在市内客运班线全面停运的情况下,自行驱车赶赴一线。就这样,1月29日,石文暂别父母、妻女回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至今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


逆风前行——通化市信访局驻村干部石文

有速度,更有精度。在返回岗位的第一天,石文没来得及休息,就赶到村部,向村里的干部、党员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返乡人员情况,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东村作为劳务务工人员输出村,大量人员在外打工已经返乡,加之与市区交接,经国道到市区很方便,很多村民也一直都有绕过镇里直接到通化购物的习惯,一旦控制不好,极易造成疫情传播。意识到问题后,石文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深入摸排,3天时间摸排426户,精准确认外地返乡人员和近期外出人员109人,全部安排居家隔离并接受医学观察。屋前拉起警戒线、竖起警戒牌,村干部和村医网格包保,宣传注意事项,村医每天随访、测量体温,干部每天上门,加强谈心疏导。关键时刻,石文站得出、顶得上、做得好。

有付出,更有回报。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石文组织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深入农户、广泛宣传。每到一户,他都耐心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让群众认识到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减少外出,减少聚集,做好自我防控保护,教育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他还充分利用村内公告栏、村部显示屏、村民微信群、村内大喇叭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确保防控知识人人皆知。

疫情形势严峻,防控物资紧缺。1月30日,石文开具了村委会的证明,奔赴市内十几个药店和超市都没有买到,“没有这些物资,群众的防控意识会减弱,被感染的几率更会加大”。石文首先想到了“娘家”,通化市信访局党组立即安排局办公室筹措防护物资,采购生活必需品,第一时间送到东村。目前,石文通过各种方式筹措口罩200只、消毒液50公斤及其它物资若干,向全村居家隔离人员及其家人发放,解了燃眉之急。截至目前,解除隔离观察8人,重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全村社会和谐安定。

有顾虑,更有依靠。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不忘初心的坚守,让石文兑现不了自己的“承诺”。他常年在离家35公里的东村工作,奋战在扶贫一线,却很少与家人团聚。他每回回局里汇报工作,都是上午回来,下午回去。见到面的同事们问:书记,咋样?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还好还好,就是有点想孩子。今年春节前,爱人说:一年忙到头、好好过个年。石文理解爱人的好心,说了一个字“好”。但疫情袭来,他又以抱歉的口吻跟爱人只说了三个字“对不起”。实际上,为了减轻他的顾虑,让他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他的母亲一直忍着病痛在帮忙照顾他年幼的女儿,医嘱复查更是一推再推。

其实,石文也有顾虑。他说,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孩子又小,上上下下、吃喝拉撒都靠爱人一个人,前天下午,她趁孩子熟睡之际,抓紧时间购买了生活急需品。但石文念叨最多的还是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担心群众不理解,担心物资紧缺。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转业军人,更是市信访局派来的驻村干部,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我的坚强后盾,给了我很大支持,我将与东村两委党员干部坚守疫情一线,坚定信心、冲锋在前,采取更严格、更有效、更深入的举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千千万万名像石文一样的驻村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坚守防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成为基层“抗疫”的主心骨,书写了绿叶对根的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