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打开生命希望 中日医院与同济医院心脏科团队联合救治心肌梗塞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

2月17日,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中日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与武汉同济医院心脏科团队合作,在中法新城院区C6东病区为一名心肌梗塞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成功建立了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VA-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在中日医院和同济医院医护团队的照顾下,患者各方面指标趋于平稳,心脏问题和肺炎问题都有好转。


这是全国医疗队赴鄂以来,医护人员在武汉成功开展的首例对心源性休克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开展的IABP及VA-ECMO植入处理。


患者男性,44岁。除夕当天因突发胸痛被送到同济医院。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情况十分危险。与此同时,他被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严重狭窄甚至慢性闭塞。同济医院心内科第一时间为他实施前降支支架植入术。


2月15日,该患者转入我院负责的中法新城院区C6东病区。2月16日交班时,患者称胸痛,血压较转入时明显降低,段军主任立即做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心脏扩大,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射血分数不足30%,收缩能力明显变差。床旁心电图检查,发现多个导联ST段抬高,怀疑他是再梗塞。于是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马上联系同济医院心内科、心外科会诊。


考虑到患者虽然只有40多岁,但是心脏情况非常不好,同时伴有20多年糖尿病史,和20多年吸烟史,必须谨慎制定救治方案。病区监护病房主任詹庆元、我院MICU李敏医生与同济医院心脏科专家讨论决定,建立IABP联合VA-ECMO对患者进行循环支持。


落实耗材、器械、药品,院感消毒……在同济医院医务处配合下,各方协调,创造条件以便万无一失。


2月17日,下午16时,我院MICU李敏医生与1名同济医院心内科同仁合作,对患者从左侧股动脉植入IABP。随后,李敏与2名同济心外科同仁共同做右侧ECMO切开置管——股静脉和股动脉各植入一根ECMO导管。李涛(SICU)、于歆(MICU)、蔡莹(MICU),孙菁(肺移植科)在在台下进行辅助。


一边注视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边进行操作。仔细核实、读报、确认器械匹配数据,调整……


18时,循环支持操作结束。


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血管活性药物剂量逐步降低。

团队协作打开生命希望 中日医院与同济医院心脏科团队联合救治心肌梗塞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

中日医院与同济医院心外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建立IABP及VA-ECMO

18日下午,呼吸中心王辰院士、我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医疗队普通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詹庆元教授,与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主任医师、曾和松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会诊。患者情况趋于稳定。但患者本身合并多种疾病及并发症,术后护理和治疗仍然是难度不小的课题,为保障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我院援鄂医疗队调集最优医疗资源全力保证患者治疗延续性,团队还将继续严密评估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


回顾整个操作过程的收获,李敏医师说,尽管这类操作平时并不是很麻烦,但是在传染病状况下,对医护人员会造成很大暴露感染的风险。同时,对于医院救治能力也提出相当大的考验,在传染病状况下所做的所有治疗,比如后期介入、手术,对整个医院、病区的管理、院感防控都提出相当大的要求。本次和同济医院心脏科的合作,可以说训练有素,流程清晰,也展现了双方的良好的技术实力和默契。


“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对于任何状态的治疗都应保持这样积极的意愿。”


团队协作打开生命希望 中日医院与同济医院心脏科团队联合救治心肌梗塞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

术前床旁超声心动提示患者心功能差

团队协作打开生命希望 中日医院与同济医院心脏科团队联合救治心肌梗塞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

IABP与VA-ECMO

口述:MICU李敏

整理:党办宣传办 朱文赫

SICU李涛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