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赵惠文王,会接收韩国上党吗?

开心每一天2064634236427


若是赵惠文王的话,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上党。

为何这么说?原因有二:

一、赵惠文王时期的赵国威震六国,此时秦赵相争,赵国略占上风。

赵惠文王是赵武灵王之子,赵孝成王之父。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赵国处于巅峰时期,他在位时期,继承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留下的国力底子,又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名臣名将的辅佐,国力强盛,威震六国。

赵惠文王在位期间,于公元前287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并收回秦国之前夺取的王公、符逾两地。

前286年,赵国又与秦、燕、韩、魏五国举兵伐齐,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廉颇多次攻齐,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秦赵两国成为当时的绝对两强。

而赵国也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廉颇也多次大败秦国,使得秦国10年间不敢攻赵,成 为当时列国战将唯一能和秦国武安君白起一战的名将。

当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40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赵国成为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

秦赵争霸,未来必有一战。

所以,若是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国君是赵惠文王,面对韩国上党郡送上门来,一定会接受的。

二、赵惠文王死后,廉颇平原君等名将名臣仍在,他们也是主张接受上党的。

面对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的主动投靠,当时的国君赵孝成王曾召集大臣问计。

平阳君赵豹认为不能接受上党,他认为“欲嫁其祸於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秦国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但平原君认为应该接受,“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平原君的看法和赵孝成王的想法是一样的,认为上党十七城池落入赵国手中,是大利益,比百万大军辛苦攻城而不得实惠太多。

平原君也认识到秦国不会善罢甘休,但是他认为赵国有廉颇,廉颇虽然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是完全可以的。

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是没有问题。

即便赵惠文王在位,平原君、廉颇等人的看法也是一样的。

最终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主要在于临阵换将,用赵括代替了廉颇,而其中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离间计也是重要一个原因。

若是赵惠文王很可能不会犯这样的错,秦赵长平之战的结果还不好说。


微史春秋


会接受上党,但不会像赵孝成王那样糊涂。

我一直在说,整个长平之战最大的焦点就是这个上党地区儿,上党地区的得失,又关乎于接下来战争的命运,但赵孝成王接收上党,那简直就是在荒唐,上党向他投降,他向全天下宣布说上当是我的。与此同时,指派自己的叔叔,平原君跑到上当地区宣布自己是上党的主人以后之后,啥事儿都没了。

说好的军队呢?说好的补给呢,啥都没有,上党地区仍然只剩下韩国的军队和秦国的军队在作战,秦国人愤怒之下,把这个地区所有的韩国军队击溃以后,上党地区立刻拱手让给了秦国人。大家换一个设想,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劝劝赵孝成王,说这个地区不能够这样拿下来,得把自己的军队开上去以后,才跟秦国人说这个地方是赵国的,这样的话才更加保险一点。你不说其他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把廉颇一开始对抗秦国的那20万军队拉上去,赵国可以拿下上党地区否?毕竟只有自己吃到嘴里面的受到自己保护的,那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其他都是虚的。

但是赵孝成王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他不听劝。

他和赵惠文王,有什么不同呢?赵惠文王在付渑池之会的时候,廉颇曾经告诉赵惠文王,说你如果在20日以内回不来,我就立刻另立国均价的话,秦国人想要用你来威胁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在古代你能想象吗?这就明目张胆地告诉国军说你如果出了事情,我就立刻另立新君呐,这简直就是僭越,赵惠文王竟然认可了,而且在这之后还对廉颇为以重任。

赵孝成王的,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一手金山一手银山,身上还穿着半红半黑的衣服,所以他觉得这是大吉之兆,然后他手底下大臣说这个梦不吉利,他说怎么可能不吉利,你别跟我在这儿瞎说。

赵孝成王在上党之战里面最大的一个毛病是什么?他把上党之战当成了自己的战利品,认为有了上党之战的战利品以后,自己就能够成为赵国最英明的君王了,所以其他的人都不准动手,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国家岂容儿戏?你就不能把你这些战功稍微分给一点儿你的将军,让你手里面的将军去拿下上党,把军队开上去,这样不是最保险吗?你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赵惠文王虽然会和赵孝成王一样选择吞下上党地区,但他不会像赵孝成王那样傻,他会选择把这份战功让出去,让其他的将军去接受这一份功劳!这样才能够稳妥,这样才能够治国,这样才能够让其他人一起帮助你治理国家,集思广益总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


漩涡鸣人yy


上党郡如果投降赵惠文王时期的赵国,赵惠文王可能会接受,而决定秦赵两国国运的长平之战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秦强赵弱

当时的局势整体是秦强赵弱,赵惠文王心中对于秦国还有一定的忌惮甚至畏惧。当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到秦国并被囚禁,楚怀王找到机会出逃来到秦赵两国边界,想要借道赵国回国,但赵惠文王因为惧怕秦国没有答应,楚怀王被抓了回去。渑池相会时赵惠文王畏惧,也是蔺相如和廉颇以国家尊严相劝才让赵惠文王同意赴会。

外交方面的弱势实际上就是军事和国力上赵国差秦国一步。秦赵两国的战争几乎都是秦国进攻,赵国反击,几次的胜利也是秦国攻入赵国境内,赵国派出大军进行驱赶获得胜利,赵国几乎没有主动进攻过秦国。

赵惠文王会接受上党

秦王曾以十五座城的代价向赵惠文王索要和氏璧,赵国内部分析这件事,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可能给十五座城池,可能不给;如果赵国不给和氏璧,秦国一定会以这个理由进攻赵国,当时赵惠文王不想把和氏璧拱手让人,又担心秦国的进攻,好在最后蔺相如设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又保住了和氏璧。也就是说和氏璧事件是一道选择题,接不接受上党郡也是一道选择题,接受上党郡,秦国肯定要攻击赵国,不接受秦国则不会攻击。以和氏璧事件中一赵惠文王开始的想法来看,赵惠文王心中很有可能想吃掉上党郡这块肥肉,又畏惧秦国的进攻而犹豫不决,但赵惠文王的手下文臣武将会劝赵惠文王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面对上党郡的投降时,曾咨询过很多人,其中就有赵惠文王的弟弟赵胜,赵胜是支持接受上党郡投降的。而赵惠文王时期的 另一个重要文臣蔺相如当时重病,没有提供意见,但赵括要去替换廉颇了,蔺相如却不顾重病出面反对,可见蔺相如相信赵国接受上党郡是获实利,并且能够抵挡住秦国的进攻,起码认为这件事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赵括替换廉颇却会导致严重后果,否则也不会出来反对了。赵惠文王时期,赵国武将有赵奢、廉颇等人,战争是武将们获取功业的主要途径,所以赵国的武将对于接受上党是不会反对的。

有了文臣武将的支持和劝说,在加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确实是个大蛋糕,赵惠文王很大几率会接受上党郡的投降。

长平之战的结果会大不一样

赵惠文王如果接受了上党郡,那么秦赵两国之间很大可能不会爆发长平之战。赵惠文王时期,一方面朝廷中武将还有赵奢,比赵孝成王时期选择更多,另一方面,赵惠文王对于秦国的认识比赵孝成王更成熟。廉颇初战失利后,秦赵两国相持于长平,赵孝成王意图通过和秦国和解结束战争,但没想到秦国借着赵国来使大肆宣扬,使得其他国家以为秦赵两国和解,不再派兵支援赵国。

秦国在和赵国于长平一线相持后,秦国有两手准备,如果齐、燕支持赵国,秦国就退兵,如果齐、燕不支持赵国,秦国就接着打,结果齐、燕两国真的没有支持赵国,很大的原因就是赵国派使臣出使秦国这件事导致的。以赵惠文王对于秦国的了解,肯定不会选择媾和秦国,而会选择从其他列国获取支援力量,长平之战的结果也就会大不一样了。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历史,欢迎关注!


天天故史汇


阳谋,不得不选接受。如果秦国得到了上党,赵国的防线就完全向秦国露出了柔软的下腹。与其等秦国占据了上党赵国丢失地利,倒不如直接就打过去。赵国也知道秦强赵弱,但是如果不打就秦愈强赵愈弱,晚打胜算更小。赵国打的还是很坚决的,只是实力不济。


圆脸胖鸡


肯定会接受上党的,因为如果我不接受的话,那么秦国得到上党以后就可以很容易的进攻赵国,所以必须接受,因为如果接受了上党,上党境内还是有不少的军队的,也有不少的民众可以在这里进行征兵,修筑关卡,让上党成为抵御秦国的前线,可以避免造成赵国,腹地被破坏。总之来说好处是很多的,所以说赵国肯定会接受上党的。


请叫我宫某人


不会,我会趁秦韩打仗,打燕国


az2777


不会接受上党


用户1444832757335


赵惠文王若在也会毫不犹豫接受上党,赵惠文王一代明君知人善任,就会一如既往地信任廉颇,秦军反间计就不会成功,纵然不胜,也不至于落败。


幸福一生77729277


首先接受是一定的,但是赵国失败的地方在于自己承受力秦国的怒火缺没有得到诸侯的好,人家都没感激你,所以说赵国的做法有问题。齐国不用争取,他已经恨透了大家了,但是魏国和韩国可以啊,尤其是秦国打韩国的时候,赵国应该帮助。


Man139876657


首先要明白,上党不是一座城,是一个郡,相当于当时的半个韩国,并且与韩国本土分离,是一块飞地。不仅是扩充国土这么简单,而且是战略要地,赵国早就垂涎三尺,如今韩国拱手相送,那个君王会放弃?

当然他们都明白,接受了上党,就意味着和秦国交战,但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在军事上有抗衡秦国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