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專利

文|金微 張弦


你能想象病毒也會有專利嗎?


這些年,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的快速發展,正在改造著大自然的面貌。從植物、動物再到微生物,這些都納入到基因技術應用的範疇。


我們耳熟能詳的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牛羊、基因編輯嬰兒,這些都離不開生物工程、基因技術的參與,從轉基因技術到基因編輯,基因領域技術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


在基因領域,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專利。一個基因造就一個產業,由於基因無法通過“技術秘密”的方式保護,那就必須依靠專利來保護。


病毒的專利

以轉基因作物為例,目前世界上種植規模最大的是抗蟲和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這些轉基因作物中都包含著大量的專利。美國孟山都、杜邦先鋒跨國公司利用技術優勢,掌握著核心技專利,控制著國際種業市場70%的份額。


2009年底,農業部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頒佈,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轉基因水稻中含有著國外公司的專利,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這些國際巨頭種業公司通過專利可以坐收專利費。後來,轉基因水稻沒有商業化種植。


中國在轉基因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的轉基因棉花,通過自主創新技術,打破了西方技術的壟斷,獲得大量轉基因棉花的自主權。根據農業部2020年1月公佈的數據,我國的轉基因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育種價值的關鍵基因100多個,轉基因專利總數位居世界第二。


病毒的專利

簡單來說,無論是轉基因作物還是轉基因動物,一個基因應用專利在法定保護期內有可能壟斷一個產業。這套最初由生物科技公司設計的規則通過專利保護可以走向世界。


大到農作物,小到細菌、病毒等,通過基因技術對細菌、病毒進行改造、加工,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這種試驗在生物試驗室可以實現,用業內人士的話說,這並不是什麼難操作的技術。


病毒的專利


這件本來很正常的事,因為趕上新冠疫情,出現了各種陰謀和猜想。生命科技的發展,或超出了社會的一般認知水平,也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所以很多人對人造病毒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表現出了驚詫、恐懼的樣子。其實不用慌,這些都是公開的論文、公開的報道。


早在2015年,美國《科學家》雜誌報道,使用SARS冠狀病毒骨架和來自中華菊頭蝠的SHC014冠狀病毒表面蛋白進行工程化改造,在實驗室創造了一種雜交冠狀病毒,這一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細胞,並能引起小鼠疾病。美國醫學專家則在《自然》上撰文,批評這種實驗存在一定的道德和安全風險。


病毒的專利

事實上,這次人造病毒的試驗最初是發佈於2015年11月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原文名為《一個類似SARS的蝙蝠冠狀病毒群顯示了人類出現的可能性》,因為作者團隊中有武漢病毒所的石正麗,讓篇論文走紅。另一個作者是北卡羅萊納大學的Ralph Baric,也頒頒出現在中國媒體上。


這個試驗的關鍵是,利用病毒基因重組技術將蝙蝠體內的RsSHC014-CoV和HIV病毒重組成人造病毒SHC014,得到的人造病毒可以和人體細胞上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能很有效地感染人類的呼吸道細胞,毒性巨大。根據論文介紹,石正麗的貢獻是“提供SHC014S蛋白基因序列和質粒。”由於掌握了大量蝙蝠基因數據,石正麗相當於貢獻了試驗的基礎性材料。


這項試驗得到了美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的資助,過敏和傳染病與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衛生研究院(NIH)、還有生態健康聯盟(ZLS)、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支持。


病毒的專利

因為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人造病毒,所以產生了各種想象,指責石正麗團隊沒事追著蝙蝠研究,還研究改造出了傳人的病毒,這是為什麼?科學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事實上,社會對生命科學、基因工程存在著某些誤解。基因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生命層面實現研究和操作,大到轉基因作物,小到病毒、細菌等,都可以進行基因工程的操作。


這是生命科學的研究,這類的研究,不僅可以在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而且還可以申請專利,如果只是自然的病毒,你是無法獲得專利的。


看吧,這就是病毒的專利。


病毒的專利


這個是北卡羅萊納大學Ralph Baric申請的冠狀病毒改造的專利。這個專利號為US9884895的專利,是嵌合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方法和組合物,專利在2015年就申請了。


還有一個專利號為US7279327B2的專利,則是重組冠狀病毒的方法。在專利上這樣寫著:本發明涉及產生重組腺病毒載體,特別是冠狀病毒載體,並從所述載體表達異源基因的方法。


病毒的專利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員拉爾夫·巴里克(Ralph Baric),過去一直從事病毒研究工作,也是2015年基因編輯手段改造出新型類Sars冠狀病毒論文的首席病毒學家 、總體的主導者。


Ralph Baric對病毒的重組性試驗,除了發表論文,當然,可能還有其他作用。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Ralph Baric對冠狀病毒的重組方法進行了專利保護,類似的專利他總共申請了十幾項之多。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但現實就是如此,在生命科學、基因技術領域,只有通過試驗對病毒進行基因技術改造,才能申請專利。這也正是生物工程、基因技術的魅力、神奇所在,科學家就像扮演著上帝的角色。人造病毒方法的專利,有類類似於我們熟知的轉基因作物的專利。當然,對於人造病毒,還是需要謹慎,這也是美國引發爭議的原因。科學應該造福於人類,科技應該用到正途上。


金微觀察,由財經媒體人、科技工作者打造的財經+科技平臺,關注我們生活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