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东汉西汉不是没有血缘关系么?

海林大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出了个乌龙。按照《三国演义》给刘备编出来的历代祖先来算,刘备比汉献帝还要小五辈,根本不是皇叔。


先说说东汉西汉的血缘关系。东汉创始人汉光武帝刘秀,是“根正苗红”的西汉宗亲,虽然家道中落,但族谱清楚记载了他的血统。这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按照一代代的传承顺序分别为:第一代汉高祖刘邦—第二代汉文帝刘恒—第三代汉景帝刘启—第四代长沙定王刘发—第五代舂陵节侯刘买—第六代郁陵太守刘外—第七代巨鹿都尉刘回—第八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九代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东汉和西汉同属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只不过,西汉从刘启之后是武帝刘彻一支,而东汉是长沙定王刘发一支。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呢?


而刘备,直系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是西汉、东汉,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的共同先祖。故而,刘备和东汉直系后代的汉献帝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比较远。

既然有血缘关系,有共同的先祖,那就可以排辈分,如果刘备真的比汉献帝大一辈的话,就是“皇叔”了。但问题是,按照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只说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没有说第几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而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但是从刘贞到刘弘之间经历了多少代,只字未提。

也就是说,从正史来看,你可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不能说他是皇叔,因为你搞不清楚他的辈分。


但是,演义小说为了让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具说服力,给他编造了一段看似完整的世系表,把刘贞到刘弘之间的空缺给补齐了。还说汉献帝看了这个“完整记载”的族谱,算了辈分,说刘备比他大一辈,就认了皇叔。可是这个“完整”的族谱排出来,就闹了笑话。《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这样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这么算呢,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十九世孙。


但是,汉献帝呢?从刘秀开始算是这样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解渎亭侯刘淑—刘苌—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所以汉献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八世孙。刚刚说了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所以,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世孙!

看吧,汉献帝比刘备大了五辈!这就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把刘备说成“皇叔”,给他编了个族谱,结果一下子辈分小成渣了……没办法,小说都是民间文人写的,这些文人恐怕搞不大清楚历史,更算不清楚汉献帝的辈分,于是尴尬了。所以说,不要看《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多高地位,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历史。


伊耆角木


凡是无中生有,故意与皇族攀亲带故的人,大多数都选择哪些子孙众多的公侯。

刘秀攀亲选择刘发,刘发本身就来路不正,据说他妈连皇妃都不是,就是一般的宫女,还不受皇帝待见的宫女,怎么就为了刘秀才伺候汉景帝一宿就能生下了刘发?而且,刘发有二十多个儿子、女儿多少更不知道🤷‍♀️!八竿子打不着的儿孙,牵强地往上凑。他怎么不说是汉武帝的儿子的后代?因为,有记载,清清楚楚,怎么浑水摸鱼呢!

裴松之说的好;世数悠远 朝暮难明。这些东西又有谁会去考证呢?然而,刘秀却当了皇帝!一介农夫能当皇帝,当然不会被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儒家传统所接受。

于是,必须要找到一个子孙众多的皇族👑,拼命也要给他按上去,稍带着出生时还要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以显示其不同于农夫的特殊的身份。而我就像不相信刘秀出生时有异光一样,更不信他是刘邦的后代。

说到刘备就有点滑稽可笑了!刘胜有50多个儿子,女儿也有2、30个,怎么论?因此,裴松之才说出了:世数悠远 朝暮难明!他不敢攀刘秀,这时的刘秀已经一脉相承了,想要在刘秀这枝上“落脚”,比登天还难!倒不如与刘秀一样,找一个更难查明的刘胜,哪个儿子丢了都不知道。谁还能知道他刘备是不是刘胜的后人呢?

不过倒是有一棵桑树罩在了刘备家的屋舍东南角篱上,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没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有的只是织席贩履的艰难困苦。

这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昭示着织席贩履的最高境界——汉昭烈皇帝的诞生!


中行偃1


也不能说西汉和东汉没有血缘,只是血缘比较淡薄而已。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成立国家后,为了表示他也是汉高祖的后代,更加由于他的都城在东都洛阳。所以,刘秀的朝代便取名叫东汉。其实,要论血缘关系,西汉时期的皇帝血统还是基本纯正的。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他说他是汉高祖的后代(多少代孙子我忘了,历史书上有记录。而且,刘秀的祖先是西汉长沙王的哪一枝)你说的血统疑问应该是指这里。这么说吧,既然刘秀从他这里把汉高祖的血缘续上了。那么只要汉朝不灭,血统问题就有据可查。让大家想不到的却是,汉室正统血缘到了汉安帝这里就断了。至少汉桓帝至以后的灵帝少帝甚至是汉献帝。他们都不是皇室传人的血脉了。他们虽然也属于皇室血脉,但出自于刘姓旁支。好像是当时的恒山王吧?这块我记得不是怎么太清楚,大家可以补充一下。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是皇叔吗?个人觉得原因有二。其一,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一旦确实了。那往后就可以捯了。排下来刘备高汉献帝一辈。只要确定了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那就应该没错。至于说刘备究竟是不是在撒谎。那我们就不知道了。第二,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的动机。我们说当时的刘姓诸侯并不少。比如刘岱,比如刘表,再比如刘璋。那么汉献帝为什么不认他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不在汉献帝跟前。而汉献帝之所以认刘备,是因为刘备当时在许昌。我个人觉得,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并非是他认定刘备就是中山靖王的子孙。在这里,刘备身份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献帝想培植自己的势力。因为在当时,曹操实在是太强大了。再加上汉献帝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自己只是个傀儡。所以,他需要培植自己的班底。我们都知道,枝茂则弱杆,奴壮则欺主。汉献帝之所以要认刘备,给他皇叔的身份。为的就是让刘备尽快壮大起来。说白了就是最基本的帝王之术,平衡。只有两边实力均等了,皇帝才能更好的控制朝廷。所以,就算是刘备的身份是捏造的,我想汉献帝当时也会承认的。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八棍子撂不着的宗室,跟东汉刘秀差不多,都是远亲。两人都是靠这个造势而起的一代枭雄。只不过刘秀命运比刘备好,当然能力也比刘备强悍。刘备缺点仍是很明显的。楼主你好,我只能说很有可能是!1.刘备本人也仅仅听家人说祖上是汉室宗亲,并无依据!由于那时候刘姓的王太多了,有的家里边衰败了,也就没什么保存下来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了!(三国演义里老罗处理了这个前史难题,伪造了一份族谱出来,可是依据前史学家研究,按老罗的排法,刘备比汉献帝高了6辈,汗)2.假如刘备不是皇亲,他的敌人,比方曹操孙权等,早就把他戳穿了,还能让他去拿皇叔的身份在三国混的风声水起.这说明,别人也找不到他不是汉室宗亲的依据!所以不管曹操怎样诽谤刘备,可是始终不敢拿他的身份恶作剧!所以依据以上剖析,刘备极有可能是汉室衰败的后嗣


此生难求世间乐


东汉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尽管关系已经十分疏远。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刘备和汉献帝的辈份是怎么算出来的?书上说是按皇室族谱算出来的。

至今为止,除了出土文物证明,我们对历史只能相信史书记载。

究竟如何,我也说不准。

我想,对于历史,也如对待现实一样,除非重大的非弄清是非不可的事,稍微糊涂一点儿,算不上太大错误。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说实话这个算不出来,就连他和汉献帝有没有血缘关系都是未知数。

1.那刘备为什么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读了几年书啥都不是。说自己是皇族后裔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好招兵买马。如果他以布衣的身份只会换来别人的耻笑


2.汉献帝那时候已经被曹操软禁起来了,周围全是曹操的耳目,而封刘备为刘皇叔那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


随风而逝1800


首先更正一点,西汉和东汉是有血缘关系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 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刘备则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有人说刘备的皇叔身份是假的,汉献帝查族谱时并没有他。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刘备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汉献帝查族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出自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剧情如下:

刘备同曹操消灭吕布后回到许昌。次日,曹操表奏刘备军功,向献帝引荐刘备。献帝在朝堂上问刘备祖上何人。刘备对答:

“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献帝听刘备是汉室宗亲,便让宗正(管理宗亲的官员)取宗族世谱查看。宗正拿出世谱,从汉景帝到刘备,整整念了二十代人,并无差错。之后按辈分一排,刘备竟然是献帝的叔叔。

献帝喜出望外,引刘备入偏殿行叔侄之礼。之后拜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并设宴款待。自此之后,世人皆称刘备为刘皇叔。

按演义剧情,刘备的皇叔身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他并没有谎称自己是皇叔。

不过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献帝查看刘备族谱的记载,因为根本就查不清楚。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因酎金失侯,遂在涿县定居。然后紧接着就到了刘备的爷爷刘雄这一辈,刘雄是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是刘弘,在涿郡为官。

也就是说从刘贞到刘雄中间隔了230年,这段时间刘备这一脉的谱系是无据可查的,刘备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刘备在称帝的时候,他干脆把汉高祖刘邦以下的皇帝都放在一块祭祀了,借以证明自己延续了汉朝的皇统。

东汉政府同样也搞不清楚刘备的宗亲身份是真是假。一来,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是个生育机器,生了120个儿子,这刘贞只是其中之一。二来,当时东汉宗室已经没啥特殊地位了,何况是西汉刘贞这一脉,更是无头查起。

正因如此,刘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以汉室宗亲自居,并不像小说里那样起兵的时候就自称是汉室宗亲。直到称汉中王的时候,刘备底下的群臣才拿刘备的出身做文章,以便他日后称王称帝。

而至于刘备身份的真假,我认为还是可信的,不过只是西汉宗室的远房亲戚罢了,汉献帝的皇叔是谈不上了。


萧立誌


导语:“五百年前是一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刘皇叔,还真的有那么一回事。



众所周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让裴松之作注《三国志》,裴松之就引用了鱼豢《魏略》的记载,说刘备是临邑侯的枝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之书,以《魏略》为最多。鱼豢是曹魏的郎中,忠于曹魏而耻为晋臣,所住《魏略》一书叙述很注重品格气节。被史学家誉为“殊方记载,最为翔实”。

我们就顺着这个线索,来寻找“刘皇叔”的答案。

刘备的爷爷是刘雄,这是可以考证的。《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但遗憾的是,刘雄的出生年没有记载,最高只干过范县县令。而刘备的父亲刘弘死的早,反正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以贩履织席为业,可以说是最贫贱的社会底层。

而史书记载的临邑侯,我们就从光武帝刘秀说起吧。东汉建武三十年,刘秀设置了临邑侯国,封刘复为第一任侯。

那刘复又是谁呢。他是东汉北海靖王刘兴的二儿子,作为二儿子的刘复不能承袭北海王的爵位。而刘兴就是继承了刘秀的哥哥鲁王刘仲的爵位。

那怎么刘兴不是鲁王呢。那是因为刘兴后来升迁了北海王,他的大儿子刘睦继承了北海王。所以临邑侯就只能说是刘复的了。

刘复死后,儿子刘騊駼继嗣,而这个刘騊駼大约是在公元120年去世的。与此同时,刘备的爷爷刘雄虽然没有去世的记载,但是如果从刘雄到刘备是二十左右为一代的话,那么刘雄也是在这一年公元120年左右去世的。

历史往往就是这么巧妙,由此可见,那个刘騊駼很可能就是刘雄的祖父辈。如此算来,刘秀与刘仲是兄弟,那么刘备就是刘仲的第七世孙。而汉献帝刘协是刘秀的第八世孙,那么刘备就是真真实实的大汉皇叔了。

刘备比汉献帝大出一辈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就是错误的。这里面记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对此,裴松之在作主中是如何处理的呢。他认为“先主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裴松之老人家最会打圆场了。

对于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后汉书》说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新野躲避官府的追捕。他们与偌大的汉帝国相比,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大森一叶,卑微到可以忽略不计。


闲将西话


演义

刘备如果真正是中山晴王的玄孙,即是刘湘的的儿了,应该是刘协的叔叔,可是刘备自说自话,没有根椐,一个编草鞋出身的落魄刘姓要攀皇亲谁信。


老龚166916589


他们怎么算的我不知道,据说刘蜀建立後也没宗庙,就是先主、後主的叫,这样的话可能连族谱都没有。不过,同宗不需要血缘关系,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都可算是亲戚算辈分,这与现在农村按族谱算辈分喊称呼一样,叫叔叔只是同族而已,很疏的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